667中文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唐朝工科生 >

第739章

唐朝工科生-第739章

小说: 唐朝工科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不是从前,魏公久不在中枢,如今也甚是潇洒。”

    “那是得潇洒……”

    皇帝现在又没办法喷,总不能跑弘文阁喷马周吧。马周是个苦命人,如今就是专门给李皇帝料理杂务,这要是再被老魏喷上一通,那就过分了,欺负人嘛。

    “你过江一趟,跟奉诫说一声,夜里去听一出《斩牛王》。”

    “是。”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四十七章 妙不可言() 
    李奉诫实际上是个长于“治学”的权贵二代,整个扬州受惠于他的青少年极多,原本逼仄的思想,经过多年的耕耘,大概是打开了。

    “治学”上的成就,李奉诫带给扬州的功绩,主要有两点。

    一是尊重权威;二是敢于挑战权威。

    “江阳大戏院?”

    扬子县是新式的县城,效仿武汉那样“不设防”,没有连绵不绝的城墙,但是街坊安置极为规整。

    城区规划也颇为考究,商业区、工业区、居民区……划分的极为清晰,除了极小的一部分本地手工业者,很少有工业区和居民区重叠的地方。

    这里同样是南运河北上的重要转运码头,有着非常丰富的人力资源。除了奴隶之外,还有大量的冒险者消息。

    整个大唐最健全的“冒险者论坛”,就在扬子县。

    散养的探险队,凡是能打出名声来的,大多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大本营”就在江阳大戏院隔壁,是个三层的楼房,占地规模极大。物业是官方资产,和江阳大戏院一样,属于扬子县的优质资产。

    “江阳大戏院不在江阳,却在扬子。”

    老张调笑了一声,一旁头发随便用木棍插起来的李奉诫抄着手,胳膊交叠在长袍中,像个炼丹的道士胜过像一个学者。

    办报、办杂志、办学刊……李奉诫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倒也打出了不小的产业来。整个大唐的“媒体”从业人员,七八成都是跟着李奉诫屁股后面混。

    连流传江湖极多的小黄文,也大多都是李奉诫的门人,才能写的活灵活现接地气。

    你要是写个“风华绝代”的娘们儿,一般跑江湖的还真脑补不出什么来。但你要是写个“波大奶肥”……瞬间就领会精神。

    江湖上的小黄文和小黄曲看似粗鄙,可着实需要脑子才能制作出来。没有成熟的经验技术,这一行也不好混。

    “祖师爷”李奉诫自己写过几个“西域故事”,算是开了江湖小黄文的先河。但也不是一般人能写的,光靠脑补可不成,得有现成的故事来加工,否则写的就不像。

    李奉诫他在西域是真有关系,而且他老子李大郎还做过凉州都督,写点什么东西,那是信手拈来。

    描述胡女多情,从来不说眉目如何传情,只说十八摸是怎么摸,自然就让看客爽的一柱擎天。

    有了这些经验,编排戏曲也就自然而然地发展开来。

    但大多鲜有上台面的,主要是走下三路。

    “曲高和寡”这玩意儿,李奉诫十来岁就不玩了,何况现在?

    下三路也并非全是下三滥,下三路只要故事框架搭好,照样能出精品,还能扩大受众。

    比如《李真人三戏白牡丹》,故事编排的是李淳风,但这出戏,却是有完整的规制。可以说是定下了“江湖戏”的模仿,曲本中人物登场的格式,早就和其它的瞎胡闹不一般。

    懂行的,自然是知道李奉诫这是把“江湖戏”规范化,不但规划化,还专业化。同时也并没有拉高门槛,对优伶们而言,越是在官方团体中厮混久的,越是能适应。

    因为他们学历高啊,看得懂剧本,自然也能玩两手剧本。

    “怎地想着建了这么个物业?”

    老张也是好奇问李奉诫。

    “年纪大了,总要有个去处。总不能天天待在报社,今年还要赴京,倘使混得不顺,退回来养老就是。”

    “你岁数养老,那老夫岂不是混吃等死?”

    “哈哈哈哈……”

    听了老张的吐槽,李奉诫哈哈大笑:“兄长要是混吃等死,扬子江两岸恁多英雄,如何自处?”

    “休要说这酸话,你这里倒是厉害,才不久的故事,就编排了起来。”

    “横竖不是老夫掏钱。”

    李奉诫笑了笑,手指朝天指了指,老张顿时了然。

    这钱啊,怕不是李董掏的。

    当然了,李董不掏,赶着拍马屁的也会掏。

    说不定还跟魏玄成有关系呢。

    “说起来,你那两个弟子,还管不管了?一个上官金虹,一个李寻欢,如今在武汉,可算是声名鹊起。只是这名头,都在江湖上传,你说一个亲王,偏去睡大通铺,还带着工友火并,倘使流传开来,你这做先生的,怕是逃不脱。”

    “怕甚,命硬活得长,皇帝也要赏……”

    抄着手的李奉诫跺了跺脚,和张德进了大戏院,一边走一边说,“我就不信活不过洛阳宫的。”

    “……”

    一时无语,老张心说你小子现在是越来越藐视皇帝老子了。

    可仔细想想,倒也正常。

    换了新皇帝,怕不是“工友亲王”李寻欢也是个美谈。就算不是美谈……皇叔的身份摆在那里,怎么浪都可以接受。

    人李皇叔又没有学刘皇叔,四处流窜就是要起家搞事……

    当然了,李皇叔现在搞事的苗头……那是脱了缰了,能不能收回来,老张都不知道。

    等到哪天“工友”们要推举个大头领,怕不是直接说“李xx国朝亲王,素来如何如何”……总之,身份高贵品德高尚,他领头罢工,咱们工人兄弟不怕不怕啦。

    是没有背叛阶级之阶级,可备不住有背叛阶级之个人啊。

    做一辈子王爷也就那样,“寻欢公子”想要名留青史或者遗臭万年,怎么看做王爷也不像是有希望的。

    当然了,学吴王殿下拿自己的小蝌蚪玩耍,倒是有点希望,但那是非常遥远的未来。就眼下么,时人多以为吴王殿下是个……变态。

    别人撸管是为了爽,就吴王殿下说自己撸管是为了科学研究。

    这不是变态,什么是变态?

    话又说回来,小蝌蚪变成青蛙,貌似是叫“变态发育”。

    嗯,倒是冥冥中自有定数。

    兄弟二人闲聊着入场,从门口到场内,都让老张眼前一亮。门口居然有“海报”,画风虽说清奇,可真的是“海报”,裹着黑色熊皮大氅的“秦琼”就露出一双眼睛,那眼神无比犀利,冷冷地看着前方,而“秦琼”脚下,一头闭眼的“犎牛王”,体型最少是五个“秦琼”那么大。

    巨大的画幅,上头有个类似眉批的文案,大概就是把演员说了一下,又说了一下故事的由来。

    “有点意思。”

    老张笑了笑,迈步进场,顿时觉得豁然开朗。

    果然不愧是大戏院,里头居然有个穹顶,外头看去,只觉得就是“南天门”一样的地界,只有到了里面,才知道是个天井回廊一样的高楼。

    中央的戏台占了整整一面,从前台到后台,布置的极为讲究,即便是从二楼三楼俯视过去,也只是看到了面积极大的幕布,后台的状况,是半点看不到的。

    “你这老小子,倒是会享受。”

    自己累死累活的,反倒是不如李奉诫来得潇洒,让老张不由得羡慕起来。

    李奉诫哈哈一笑,前面伸手引路道:“兄长请。”

    老张惊艳“江阳大戏院”的规划,而武汉的随员们,则是一个劲地在那里打量着楼内的迎宾小娘,只觉得来的是个宫殿,哪里是个找耍子的地方。

    “李江北果是妙人。”

    “更妙的是,这江阳大戏院他还不要,是扬子县的物业。”

    “啧啧,妙不可言啊……”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第四十八章 加速时代() 
看戏老张是不喜欢的,大抵上除非是为了拍马屁,文化娱乐技能一概是不予理会。碰上文科生领导还吟诗装逼,那他就跟着背诗,就当高考了。可要是文科生领导喜欢戏曲,怎么地也得学两段《定军山》啊。

    江阳大戏院内,此刻戏码已经上演,老张心思却不在这上面,李奉诫同样如此,兄弟二人就当是相聚小酌两杯,边吃边聊。

    “长孙家的几个哥儿,都要去江东,那老货狡诈的很,这等便宜,决计不会轻易落在外人手中。好在增补八县,总算是留了余地。”

    提起苏州增补八县,李奉诫总觉得有点蛋疼。江淮这里的英杰,好些个都是打听好消息之后立刻打了鸡血。

    不激动那是不成的,县令啊。

    多少人一辈子做官到顶,就是个县令。

    “有得有失吧。”

    老张抄起筷子,夹着胡豆,“这做官也好,捞钱也罢,都无甚紧要的。与其纠缠不清,还不如多挖几条沟渠,都修一条铁路出来。老匹夫虽说占了虎丘山‘为王’,可也是有大好处的,至少那些个杂七杂八的,在苏州清淤挖沟,不敢胡来。”

    “也是,比捞钱,哪里比得过那老货。”

    笑着摇摇头,长孙无忌在李世民上台之前,就是理财高手,改元贞观之后更是迅速“富可敌国”,不夸张的说,要不是尉迟恭吃了李元吉的家当,还真不好说当年的长安首富是谁。

    为吏部尚书时,老阴货在家门口设的门槛就是来不来送礼。

    送礼之后,再去谈才能。

    愿意送礼给他长孙无忌的,说明愿意站到长孙无忌那一块,讲起来,这就算是“自己人”。

    至于才能什么的,能做官的又有几个是夯货?没才能历练几年,什么才能都有了。

    官场中培养熟练工老油条和工场又有屁个区别。

    “只是……有些事情,小弟也是有些担忧。”

    李奉诫支着一条腿斜躺着,一只手搁在膝盖上,手中还握着酒杯。

    “甚地事体?”

    “这几年江东也好,江淮也罢。说起来,侵吞民田之事层出不穷,方法多变,形式多样,偏还挑不出一个刺来。也就是眼下行情不差,倘使出了个天灾,这一股脑儿把粮田都盖了,怕是要出大事。”

    江淮,确切地说南运河两岸的土地兼并,简直就是**裸的。为了暴涨运河运力,两岸对农业灌溉是严格控制的,这就导致一个情况,普通小农种地收益极低,加上粮食价格一直走低不起,小农的日子相当的不好过。

    而大户拿了地,只要挂靠在钦定征税司衙门底下,或者其它什么转运衙门名下,就能以“特供”“专供”的形式,堂而皇之地种地,还能用运河的水灌溉。

    大户又并非是纯粹的大户,他们背后往往都是官商集团。其中跟转运司衙门勾结的不计其数,背后涉及到南运河两岸几十个州县。

    一州一县的主官会不知道其中行情的败坏吗?知道,但是不能解决,也不敢。

    实力不济的小农,就不得不把运河两岸的土地脱手。形式上自然不会是发卖,而是租赁合同。

    至于这个合同十年一签还是二十年一签,还不是官字两张口的事情?有地方政府背书,土地拿来变个花样,不费吹灰之力。

    “此事无能为力。”

    老张摇摇头,尽管其中的祸事,或多或少跟张德李奉诫都有这样那样的原因。比如海运发达之后,自然而然就降低了漕运的重要性唯一性。那末对朝廷某些官僚而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得“友朋”去引运河水灌溉“自家”田地,也不是不可以的事情。

    所以老张说无能为力,实在是除非他用暴力手段清洗,否则这种利益纠葛的事情,光靠自我道德约束的官僚团体去“自清”,马眼想的封闭也是无用。

    “去年江淮诸县,就是楚州和扬州人大打出手那光景,‘抛荒’谋生的人家,少说也有六七千户。”

    六七千户,那就是几万人。扔整个大唐来看,倒也不觉得如何。

    但是这是江淮的六七千户,他们作为“本地人”,自然不可能跑到天涯海角去,“人离乡贱”这个道理,终究还是懂的。

    所以,为了谋生,大多都顺着运河南下,然后在扬子江附近讨生活。

    难得有胆子大一点的,才会过江。

    “今年呢?”

    “开春就有千几百户散了,如今江都许多大通铺,都立了旗号。比如楚州河上镇的,就立个‘河上’幡子,自成一体,守望相助。”

    说是帮派谈不上,说是互助会,有差了点意思。

    但不管是什么,对扬州地面来说,抱团的外乡人,着实是个定时炸弹。

    “除了江北,江南也大抵如此。比如溧阳,原本山区多有住户,如今却被地方大户驱赶了出来。只因山上种茶甚好,开辟茶园利润极高。至于原本山民如何安置,大抵也跟江北一样,每年都是给个‘租子’,也就打发了。”

    “王福畴到底只是个外来户,想要制住常州地头蛇,除非朝廷大力支持,否则只能妥协。”

    老张感慨一声,溧阳虽然不归常州,而是归宣州,但溧阳乡党大多都在常州厮混,鲜有去临近宣州、润州的。而吃住溧阳茶园的金主,正是来自那些前往常州生发了的溧阳老乡。

    “虽说扬子江两岸,再惨也不至于冒出流民来。但长此以往,也不消百几十年的,有个十几二十年,怕不是就跟京城周遭也似,到时候,当真是百里无人烟。”

    环京城贫困带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来个“无人区”……就真的是骚操作。

    权贵吃相上来讲,京城的权贵和地方的权贵,当真没有什么道德上的区别。

    “此事作罢,你若是愿意,在报纸上吹几天法螺即可,当真想要扭转乾坤,怕不是你报社里的编辑,都会冒几个偷偷捅你两刀的。”

    李奉诫门下跟班中,并不缺少地方豪门的公子哥,他们可以温文儒雅,也可以嫉恶如仇。但哪天有人要断他们家财路,绝他们家口粮,最终大多数都是屁股决定脑袋。

    就算李奉诫浑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