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唐朝工科生 >

第679章

唐朝工科生-第679章

小说: 唐朝工科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必伺候人,自然就要轻松一些,养尊处优,没几天功夫,那种多年揣摩的贵女姿态,比那些土豪之家的封君夫人还要气质到位一些。

    “这不是多不多的事体,西域诸地,把全天下的人都填进去,都是不嫌多的。”

    朝廷现在找到的方法,就是疯狂消耗民力来消化吞下去的地盘。不是什么狗屁地盘都会被朝廷盯上看中的,没有令朝廷垂涎的资源,要来何用?还不如听“九鼎”放炮还有个响。

    更何况,除了资源之外,西域就是丝路的中转站,更是关陇的“门户”。地缘政治上砸多少人力物力财力,都是不需要动脑筋的事情。

    现如今西域的主要工程,一是修路,二是修乌堡。修路自然是不必多说,但修路也只是加强草场和草场,绿洲和绿洲之间的交流,真正重头戏,全在乌堡上。

    原本老张悄悄摸摸盖的信号机,都是选择在据点和驿站,现在“国有化”之后,朝廷的胃口就不一样,围绕信号机做文章,凡是有信号机的地方,都要扩大建成乌堡。

    短期内投入极大,长期来看,就是彻底把西域消化干净。

    围绕这一系列的工程,迁入引入大量蕃人、鲜卑人、党项人、羌人……不是无缘无故的骚操作。

    而是混居杂居之下,想要统合这些杂七杂八的蛮夷,必须要有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天条”。

    这个“天条”就是打上汉化补丁,听从唐朝的法律,遵从唐朝的习俗,跟从唐朝的脚步。

    朝廷的塘报上,可能是寥寥数语“去其风貌”,背地里的东西,重修一本《蕃书》都绰绰有余。

    帝国精英分很多流派,武德朝以来到贞观朝初期,都是世家豪门的精英为主流。但伴随着异军突起,地方“豪强”跟皇帝老子里应外合两相夹攻,老世族的溃败,以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的暴力崩解为标志,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温彦博时代的那些路数,彻底被放弃不用。

    国虽大,好战必亡。但唐朝已经不是“国虽大”的问题,它是国……超级大,我特么随便浪两下别人就灭亡了,我有什么办法?

    新晋的帝国精英不管是跟从皇帝的还是反对皇帝的,在榨干最后一滴奴工血汗之前,都不会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

    在贞观二十二年皇帝累倒之前,帝国的财政,已经足够支撑全国大城市的小学教育。曾经大量的民间私塾,朝廷通过赎买的方式进行“国有化”。蒙师只要通过地方考核,就能顺利拿到“编制”,虽然薪水不高,但这个工作天然体面。

    当然也不是没有疯子想要把这个业务推广全国各州各县,但毫无疑问,这个投入,就有点夸张。

    只在大城市中进行这个操作的原因,无非就是朝廷要从这些地方大量抽税。

    至于小学教育“国有化”会被吹成多大的德政多大的功绩,基本只看圣人可汗陛下的心情。

    西域同样有“大城市”,至少政治上的“大城市”是有的。朝廷自然是要给予“福利”,而这些“福利”的背后,依然是帝国精英们的精心策划。

    算计总归是要成本的,只是人力成本尤为突出。

    当年博陵崔氏被“定点流放”,绝非是脑洞一开的结果。但西域这地界,把五姓七望全部填进来,也是不会嫌弃的。

    谁叫帝国上下吃着碗里瞧着锅里,刚上了西域妹子,就瞄着河中小娘呢?

    把妹泡妞需要的硬件有很多,要么长得帅,要么有气质,最不济,器大活好也是可以的。倘若这些硬件都没有,那就需要更硬的……开元通宝。

    古来圣贤皆寂寞,因为他们没有钱。

    大唐帝国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以及各路大小股东高管中层,他们以前可能缺钱,但至少这几年不缺。

    于是他们选择做贤者的时间,一般都是完事儿之后。

    只是大家都有钱,为了泡妞,争风吃醋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这时候就要看各自的本领,各自的手段。

    似程处弼之流的军汉,想法就粗暴的多,一条大腿抱到底,老子只负责无脑干仗,剩下的事情,就看哥哥您嘞。

    十几年下来,老张别说绞尽脑汁了,连胆汁都被榨的一滴不剩。别的都好说,人力资源就是个无底洞。他既不能把青少年催熟,也不能把知识技能塞进成年人脑袋里,更不能把杂胡蛮夷突然就洗脑成汉人。

    这种时候,“抢人”就是一场大战,而且还是帝国内部的狗咬狗。

    梅姬的眼界格局虽说提高,但让她看穿其中的脉络道理,却又是对牛弹琴。

    “眼下啊,只能再等一等,拖一拖了。”

    有点小无奈,但对老张来说,他实在是变不出合格的人才继续输送到西域去了。

    “郎君是要等甚么?”

    梅姬只是随口一问,但老张的回答,让她娇躯微颤。

    “等皇后效仿陛下故事,杀鸡儆猴。”

    新官上任三把火,更何况,还是朝廷换了个大佬?之前皇后不声不响的,谁也不知道她琢磨甚么。

    现在河中正式要开始清场,作为社团的“大姐头”,不给河中的小弟撑场子,说不过去吧。

    只是撑场子要人不是?可河中环境又比较恶劣,偏僻不说刁民还多,保护费又不好收,看上去就很容易被人砍死的样子。

    那末,“大姐头”把社团里面反对她的人塞去河中……也不是不可以理解嘛。

    到时候社团开大会,“大姐头”只需要问一句话。

    谁赞成?谁反对?

    。

第二十三章 再起高楼() 
想当年李董吞并突厥牧业之后东征西讨,武功盖世威风无比,凭借这股威风,也算是让国朝官僚们尝到了一点苦头。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官不聊生”。

    要不是李董科举搞的“有声有色”,偶尔装逼“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估摸着就会有官场老油条喊出“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真正让官吏们过了几年舒坦日子,那都是迁都之后的事情。科举改制背后带动的教育扭转,受惠人群对李董的支持是相当强烈的。

    “大推恩令”能够坚决执行坚决贯彻,没有一帮“货卖帝王家”的酷吏们疯狂咬人,这也是想也不要想的事情。

    似钱谷这种江南“寒门”,数百年以来就是个土鳖,可现在摇身一变,居然成为皇帝老子的顶级忠犬。“荣宠如斯”……对天下“寒门”而言,太特么有吸引力了。

    和世家豪门的威慑相比,还是皇帝老子的利诱更加让人欢喜。

    再说了,跟着皇帝老子混,弄死世家豪门,自己的“寒门”牌头,不也就能够换一换了?几代人之后,谁敢说自己家里没有“阀阅”?

    只可惜集权于一人的麻烦也让“酷吏”们有些忐忑,马上皇帝李世民的身体健康,始终是个雷,鬼知道什么时候会爆一下。

    贞观八年性功能没有障碍,偏偏出现了不孕不育……

    去辽东的时候仿佛还能空手打死老虎,回来之后居然要跟儿子比胖。

    世事难料啊。

    好在大唐这家夫妻店很有特色,长孙皇后也不是省油的灯。老公的这点家业,帮忙照看料理如何兴旺发达不至于,但不败家,就是胜利。

    “令公老大人怎么说?”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赵国公府邸又开始热闹起来。洛阳北里常年堵车,摇晃的车铃声音,嘈杂的让坊间权贵纷纷骂娘。

    京城的赵国公府邸外面,侧门处排队的四轮马车一眼望不到尽头。排第一的马车内,有个年轻人掀开帘子,小声地问伴当。

    “郎君,赵国公还在会见左庶子。”

    “于志宁怎地来了?”

    嘀咕了一声,却听后头传来呼喝声,似乎是金吾卫的人,到了长孙无忌府邸这里,就开始组织人手清理地上的马粪牛粪。

    不多时,一辆空荡荡的板车,就几乎装满了牲口的粪便。

    那边白役忙着拖拽板车,后头金吾卫的人就背着个褡裢,到一辆马车前,就先作揖卖笑,然后开了个票,在上面盖了个章。

    “官人安康。”

    递一张票,就喊一句,倒也是不好让人发作。好在能坐马车的,都不是什么没地位的,只见帮当或者亲随收了票之后,就会摸出一枚新制的小银钱。

    这是皇后理政之后紧急出的,一枚小银钱,大概就是一百文的样子。而在长孙无忌居住的街区,随地大小便的罚款,就是一百文。

    不掏钱也不是不可以,服役即可。

    一般人还真不敢拒收金吾卫递过来的票子,这是罚款单,上面印有马周写的“罚款”二字。

    交钱都好说,不交钱,金吾卫的小卒子也不敢装逼,都是回去跟老大禀报这么个情况。

    以前金吾卫难做,现在金吾卫却大不一样。马周为弘文阁大学士之后,等于就是皇帝的首席秘书,很多建议,都是马周提的。

    而马周大部分时候,几近程处弼的样子,无脑盯着张德……

    实际上金吾卫创收也是相当有道,仅仅是牲口粪便上的进账,一年也有几千贯。还不说金吾卫还管着洛阳城内大大小小的“公厕”,“公厕”出恭入敬在闹市是要掏钱的,你不掏钱也不是不可以,当街脱裤也不是天打雷劈,只不过就要交罚款。

    当然了,跑的飞快或者尿裤,金吾卫也没辙。

    似洛阳这样的大型城市,人畜粪便可以说是“海量”,而整个环洛阳地区,最大的地主不是别人,就是洛阳宫的主人李世民。

    这些人畜粪便放在以前,有些精于农事的地主,还会主动掏钱承包或者赎买。现在基本上都是金吾卫转卖给“稼穑令”,“稼穑令”在绿色肥料上,常年不用愁。

    可以说是双赢多赢的事情,唯一亏的,大概也就是环京城贫困带甚至是“无人区”的那些倒霉蛋。

    和以前不同,金吾卫现在是“富得流油”的衙门,当然了,就是味儿冲了点。

    即便不是在长孙无忌府邸旁边,一旁权贵还真不愿意得罪他们。有钱的衙门嗓门天然就要大,自古以来就是这么个道理。

    清水衙门是什么?是屁啊。

    “三郎,你倒是好脾气,这掏粪还掏上瘾了?”

    一架马车前,帘子被车厢里的人掀开,露出了一张年轻的人,冲正在收钱的金吾卫小卒说着。

    那小卒年纪不大,看上去也就是十五六岁,皮肤黝黑浓眉大眼,脸上一直挂着笑,整个人精神不说,还让人看得舒服。

    “哎呀,原来是处侠哥哥。”

    小卒连连抱拳,很是欣喜的模样,他笑呵呵道,“倒也不必我去掏粪,自有白役苦工。这光景,要在京城谋个差事,似我这等没进学的,不如此,又如何呢?”

    “怎地不去海州郁洲投奔?”

    “倒也不是不去,只是白身一个去了,不过是寄人篱下。等小弟混了点名堂出来,再去投奔,也能被人高看三分。”

    “有志气。”

    车厢内的年轻人连连点头,似是想到了什么,“多谢三郎提点。”

    言罢,他唤了一声:“五哥,回转去吧。”

    “郎君,就快排到我们了。”

    亲随“五哥”似是有点不甘心。

    只听车内年轻人道:“我程俊岂能如此钻营,便是钻营,也该有些底气再说。”

    “五哥”听罢,点点头,便招呼了一声,马车脱离了队列,调转了方向,奔别处去了。

    “郎君,适才那男孩,如此年少,就能在金吾卫谋个差事?”

    “琅琊王氏子弟,只不过不是王鼒一脉的,三哥在西域如今有些文书,便是王氏子弟,有个战死了,便是这王三郎的生父。”

    程俊说的并不真切,他还留了不少事情没说。之所以这个王三郎没办法投奔琅琊王氏现在的话事人王鼒,实在是王三郎的亲爹,往上数两代,都是庶出。王鼒疯了才会领这么一个“东西”认祖归宗,除非王三郎混出名头来。

    而程俊之所以被王三郎触动,则是他自己也是庶出,虽然是程知节的儿子,可惜程氏跟以前大不相同,内部资源的争夺,伴随着程处弼的反出家门,发生了剧变。

    琅琊王氏的后人,哪怕掏粪也秉持“自立”,他程俊又何必自持身份?

    回望赵国公外面宛若长龙的队伍,程俊突然道:“五哥,我要去武汉求学,不知五哥可愿一起前往?”

    “固所愿尔。”

第二十四章 无奈() 
河中西土,突厥人以为抵达了西海,直到遇上了一批自称“卡斯庇亚那人”的商队。这支商队大部分突厥人都不认识,唯有可萨部能够跟他们交流。突厥失去可汗之后,群狼无首导致整个族群形成了诡异的“共议”。

    当年在西域实力强横的吐屯,以及族人保全非常完整的特勤、小可汗、设,共同决定了突厥的未来。

    是战还是和,都要通过讨论,然后进行表决。

    西突厥如今的残党,互相之间原本早就是杀红了眼,属于世仇。但为了族群延续,再大的仇恨,也要放一放。

    咥力和泥孰的后人,能够一起讨论如何合作,别说唐人,就是突厥人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可萨部说这些‘卡斯庇亚那’诸部,亦是追逐水草,于‘大海’东南西游聚。诸位以为如何?”

    “可萨杂种的话,如何能当真?”

    “那……是要抢一把就走,还是在这里定居?”

    “抢一把就走!这里离河中太近,那长孙冲就在木鹿,祆教、景教都在寻他庇护,如今二教门人,多愿拜其为‘护法主’。这波斯地……不能呆!”

    “还要走?!我们都已经走了一千多里!不,是两千多里!再走,还能走哪里去?难不成,是要去攻打弗林国?”

    “一定要攻打?我等游牧而已……”

    “呵。”

    争吵泛起之时,一个年轻的声音响起,“我们汗部,想去大马士革。”

    “阿什利特勤,那个叫沙欣的疯子,根本不用听。我们之前借兵了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