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沧海情殇 >

第263章

沧海情殇-第263章

小说: 沧海情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骞杀良冒功,胞弟李远沛擅杀朝廷命官,族人李良军草菅人命,哪一件不令百姓切齿,人神共愤?”

    韩侂胄接道:“小友所言,臣与赵大人在奏扎中均已提到。早在两年之前,太上皇便察觉李后结党乱政、预谋不轨,曾秘密写下诏书命臣联络四方豪杰义士、忠臣良将,在必要时进京勤王、拨乱反正。如今太上皇的密诏臣也带来了,请太皇太后过目。”说罢就要探手入袖。

    “唉,不用了。”太皇太后摆摆手,问王正青道:“王大人,你现在还一口咬定他们是在合谋污蔑李氏吗?”

    “这……这……”王正青将近崩溃的边缘,面如死灰,冲鲁司祚吼道:“娘娘待你不薄,将自己身家性命托付于你,你为何却要临阵叛变、倒戈相向?赵氏现在用你,只不过还对你手中的数万大军心存忌惮,殊不知依你所做之恶,尘埃落定之时,便是你命丧黄泉之日!而皇后娘娘已许诺事成之后封你为王,可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

    他所言,无疑坐实了李后谋朝篡位,赵汝愚感觉不必再问下去,于是奏请太皇太后将一干李后党羽立即下狱,交由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协同会审,并且指出李后已避祸灵隐寺,不敢回京。

    太皇太后苦笑道:“想不到李氏竟背着圣上犯下这么多罪孽,老身礼佛意在为国祈福,李氏竟妄想求佛祖包庇。她难道不知,佛祖虽慈悲为怀,却也只是对那些放下屠刀、悔过向善之人网开一面吗?”

    赵汝愚、韩侂胄及群臣齐声高呼太皇太后圣明,再次奏请太皇太后将王正青等窃国之贼绳之于法。

    太皇太后摇头道:“今日所议乃是为国择取新君,谁成想牵扯出这许多是非?至于如何惩治李党,就让新君看着办吧。”随即下令,将所有保举李后的大臣带离重华宫,暂时交由御史台监管。

    当两名殿卫士兵上殿拖拽王正青之时,王正青突然指着太皇太后大喊道:“说我等窃国,成败已定,王某不敢否认,而你今日所行之事,难道不算窃国逆举吗!”

    “大胆!”韩侂胄上前抽了王正青几个耳光,再欲打时,却听太皇太后喝道:“让他把话说完!”

    王正青吐出口血痰,恨恨道:“皇位禅让必须有皇帝皇后亲临,如今两位均不在场,你们如何禅位?方才我细细看过手谕,圣上字迹龙飞凤舞、力透纸背,哪里像重病缠身的模样?而且京城纷乱如斯,皇后又怎会突然前往灵隐寺?分明尔等图谋不轨,囚禁了圣上和皇后,妄行废立之举!”

    太皇太后轻叹口气,缓步走到龙案之侧,扫视群臣道:“王正青啊王正青,你们不把这大宋江山搅得天翻地覆,便不肯罢休么?还有谁?还有谁也是这般怀疑老身的?不妨一并站出来!”

    目光所及之处,群臣皆沉默不语,只有妙丹生以额顿地道:“无圣上亲执禅让大礼,便是于法不合、于理不通,即便立了新君,也难服悠悠众口。臣也请太皇太后为诸位大臣、为天下百姓作出个合理合法的解释。”

    他以为凭王正青的身份地位,必然还有一些保命的手段,方才一席话不会只是在做垂死挣扎,所以他也将这一点视为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拼命想抓在手中。

    听他开口,赵汝愚终于长长松了口气,心说朱老夫子果真有先见之明,妙丹生名不符实,实在不足为虑,从此玉笏门将再无内忧了。

    果然,太皇太后勃然大怒:“想不到你二人竟如此执迷不悟,事到如今还敢妄言圣上!太上皇驾崩多日无人主丧,逼得老身这八旬残朽抛头露面、垂帘理政,若是圣上能担此任为何不作?尔等身为朝臣,危急之时不思报效朝廷,只知独饱私欲!如今老身出面另择新君,尔等又来呼声犬吠,若不严加惩治,皇家威严何在!朝廷法度何在!”

    说到这里,她重重一顿龙头拐杖,厉声道:“来啊!将此二贼拿下,拖出门外乱棍打死!”

    “是!”几名如狼似虎的殿卫士兵大喝一声,架住王正青和妙丹生的手脚向殿外拖去。

    王正青自知必死无疑,一边奋力挣扎,一边嘶吼道:“我不服,我死也不服!我之今日便是尔等明天,纵然我等死绝,祸乱朝纲者大有人在,看谁笑道最后!黄泉路上,我等着你们……啊!”

    吼声愈发凄厉,直到化为一声惨叫,太极殿外才重新归于平静。

    太皇太后余怒未消,瞪着群臣恨声道:“老身不杀人,你们便以为老身不敢杀人么!老身随高宗皇帝戎马半生,尸山血海都过来了,还怕你们这些跳梁小丑不成?”

    仍在殿内的李后党羽闻言,吓得个个噤若寒蝉。韩侂胄躬身道:“太皇太后息怒,今日除去李氏之祸,已是我大宋福祉。依臣愚见,太皇太后年事已高,不易操劳过度,另择新君之事不如改日再议?”

    “不用,老身不累。”太皇太后轻咳一声,由关礼扶着返回凤椅坐下,才道:“李党虽多数伏法,但尚有余孽未除,必须早立新君,以免夜长梦多。”

    这时,郭杲带兵上殿,将一干李党押往御史台,哭叫声、喊冤声此起彼伏,闹了好一阵子才算消停。

    见殿内殿外只剩半数官员,太皇太后不紧黯然神伤、唏嘘不已。

第五百八十三章 赵晋败露() 
“区区一个李凤娘竟使我大宋朝廷乱至如此地步,实乃人心不古啊!”太皇太后微合双目,两行清泪竟自眼角悄然滑落,引得群臣左顾右盼,跟着神伤心戚。

    一时间太极殿内愁云密布、哀声四起,个个如丧考妣,唯有赵晋笑道:“祸国殃民之辈死不足惜,诸位何必长吁短叹?君不明才臣不忠,李党能掀起这么大的风浪,恰恰证明了我大宋急需一位有德明君,内安国忧、外御番患,振我大宋、兴我华夏!”

    他深吸口气,冲太皇太后道:“事已至此,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清剿李党,赵大人功不可没,”太皇太后轻拭泪痕,强颜道,“有话但说无妨。”

    赵晋越过两班文武,走至玉阶前方才停下脚步,朗声道:“前车之鉴,后车之辙,再行禅让断不可考虑外姓!此意一旦传扬,人心思动,将不知又要冒出多少李党、王党、张党,伤及我赵氏国本!”

    “赵大人之言甚合老身心意,”太皇太后沉吟道,“如今近支皇亲只剩魏惠宪王之子赵抦,此子当年差一步就替代了当今圣上,赵大人难道想保举他?”

    “赵抦?”赵晋冷笑连连,大摇其头,“五年前他已是失败者,一个连当今圣上都不如的废物,如何能担起江山重任?”

    “那……赵大人心中可有合适人选?”太皇太后眼中闪过一丝异样,嘴角也不由自主地微微扬起了少许。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赵晋一撩衣摆飞身跃上玉阶,指着龙椅道,“大宋宝器,舍我其谁?”

    如今李党已除,殿中除了韩侂胄和李仲飞几人,多数乃忠于宋室的玉笏门人,见赵晋行此大逆不道之举,竟然全部选择了沉默,仿佛赵晋的所作所为早在众人的意料之中。

    望着默不作声的群臣,太皇太后轻叹道:“想必来之前,赵大人便与你们商议好了吧?怪不得赵大人能堂而皇之的顶替嘉王上殿,怪不得嘉王被害,你们还能保持如此镇定。赵大人,你的能耐可真不小啊!”

    “不敢,全要仰仗诸位臣僚的拥护。”赵晋哈哈一笑,便向龙椅上坐去,“你说对吧,赵相?”

    赵汝愚躬身一礼,点头道:“太皇太后,数月前赵大人便找过臣,曾明言想取嘉王而代之。今日禅让,臣与在场的诸位大人确实事先商议过……”

    说到这里,他故意停顿了一下,望着赵晋道:“但臣等从未同意赵晋登基称帝!”

    赵晋的屁股刚刚挨上龙椅,闻言不由一愣,继而大怒道:“赵汝愚,你想反悔么?别忘了,嘉王的死你也有份!”

    “什么?”太皇太后长身而起,戟指赵晋道:“原来是你指使杀了嘉王?”

    面对唾手可得的胜利,赵晋早已冲昏了头脑,也不辩解,当即大声回道:“赵扩已死,朕又有赵惇的传位诏书,太皇太后,就算朕承认杀了赵扩,你又能拿朕怎样?”

    他越说越激动,仰天笑道:“京城之中,这群朝臣早已与朕绑在了同一条船上!京城之外,朕的数十万大军枕戈待旦,试问天下,谁能奈我何?”

    太皇太后静静地等着他笑声渐止,才轻叹道:“你说百官早已归顺于你,但依老身看来,却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啊?”

    “你还不死心?”赵晋摇头苦笑,不屑于太皇太后的执迷不悟,“你自己问问,在场众人有谁能与赵扩的死脱得了干系?赵汝愚、韩侂胄故意纵容刺客伏击;李仲飞、张明浩四人保护嘉王不利,任其身首异处而无动于衷;鲁司祚就更不用说了,他帮着李后干过多少伤天害理的事?若非朕答应永不追究,他敢上殿指证李党吗?”

    “你说的都不错,”太皇太后看向赵汝愚,见赵汝愚点了点头,她笑着道,“老身甚至比你更清楚,因为这次嘉王遇伏,便是老身与在场诸位一同策划的。”

    赵晋浑身一震,突然哈哈大笑道:“你一手策划的?朕看你是大势已去,急糊涂了吧!”

    太皇太后笑而不语,将龙头拐杖在地上轻轻顿了三下。赵晋环顾四周,警惕道:“你做什么?赵相、郭帅,若有人胆敢妄动,格杀勿论!”

    话音未落,只见一高一矮两个年轻人出现在后殿门口。赵晋定睛看去,不由脸色惨变,失声叫道:“你没死?不,不可能!”

    原来那二人一个是血盟分坛坛主华威宏,另一个竟是本该早已身首异处的嘉王赵扩!赵晋见此二人,如何不惊?他强捺心神,怒视群臣道:“原来你们……”

    “不错!”李仲飞打断他的话,沉声道,“你一直躲在幕后让魏士旭和铁人英出面谋划,若非如此怎能引你现身?一旦让你觉察逃离京城,岂不后患无穷?只不过太为难太皇太后了,和我们一起演了这场大戏。”

    太皇太后笑了笑道:“你这话真不假,老身一直提心吊胆,生怕说露了嘴。不过现在看来,老身演戏还是有些天分的啊。”

    群臣不禁莞尔,相视大笑。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朝堂之变,如今李党伏诛,赵晋败露,所有人均长长松了口气。

    赵扩见赵晋仍坐在龙椅之上,便想上前将其拉下玉阶,华威宏忌惮赵晋武功,忙拦住他道:“将死之人,就让他过一把皇帝瘾又有何妨?”

    赵扩恨恨道:“赵晋之毒更甚李党,孤登基之后,第一件事便要将此贼碎尸万段!”

    “好大的口气,”赵晋跳将起来嘶声道:“杀我?你们敢吗!不妨告诉你们,朕的数十万大军早已渡过鄱阳湖,只要得不到朕平安的消息,十日之内便可兵临城下!到时候,你们这些人,还有城中百姓,都将给朕陪葬!”

    “你省省吧,”李仲飞担心他垂死挣扎,突然暴起伤人,飞身挡在太皇太后身前冷笑道,“你以为你做了三镇节度使,便真的能做到令行统一?抚州、南康军愿不愿意随你造反尚且两说,单论你那些隆兴军旧部,难道就不会掂量掂量自己的本事,想想是否有能力与整个大宋为敌?”

    闻言,赵晋双眉紧缩、目光闪烁,似乎已经心思动摇,李仲飞正想再添把火,彻底击垮他的意志,却见他突然以掌击案,摇头大笑起来。

第五百八十四章 大局已定() 
赵晋的笑满含讥讽与不屑,在略显空荡的太极殿中回荡,更觉刺耳。

    李仲飞心头火气,厉声斥道:“赵晋!枉我敬你一世英雄,事到如今,你还不想认命吗?”

    “认命?”赵晋表情古怪至极,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就凭你这番毫无根据的臆断?可能吗?李仲飞啊李仲飞,你也太小瞧赵某了。”

    他深吸口气,重新坐回龙椅,得意道:“想那五毒教的区区一万怀襄军,便令江南二路谈之色变、疲于应付,这大宋的战力已见一斑。何况如今潭州瑶匪四起、战乱丛生,又有李远沛率军在外,进可反攻京城、退可割据一方,加之侬家僮军雄踞岭南,随时可以北上威胁朝廷,纵然如你们所言,抚州、南康军不愿真心依附,只赵某隆兴军一部,兵锋所指、谁奈我何?”

    “耳目栓塞的井底之蛙,”李仲飞撇撇嘴道,“说了这么多,你还不知道吧?侬语素夫妇早已来过京城,两个月前才返回岭南。”

    赵晋愣了愣,无所谓的耸肩道:“那又如何?僮人决意归顺朝廷以来,一直将赵某奉作勤王平叛的最大救星,每日只知道向赵某军中送粮送饷,巴不得赵某早日发兵进京呢。”

    “赵大人,你败就败在太过自负上了。”李仲飞冷笑道,“侬语素夫妇一回到黑龙城便立即联合辛弃疾大人的飞虎军,以犒军为名,趁卢侃不备突袭了安置在天乾寨的抚州军大营,斩首四千。卢侃收拾残卒连夜溃退,途径破虏寨时又遭五毒教伏击,死伤无数,一应辎重全部被夺,只带千余人逃回了抚州城。”

    “什么?”赵晋脸色一变,腾的从龙椅上坐直了身子,只听李仲飞又道:“僮宋联军绕抚州而走,直奔潭州剿匪前线,与朱老夫子里应外合阵斩阮熊及所部五千余众,焚毁战舰三十七艘,李远沛闻讯遁走。而那时,李远沛刚刚在湘帅王蔺的协助下平定了瑶匪叛乱,想必此刻王帅带着匪首蒲来矢的首级已在来京的路上了。哦,对了,还有龙师都虞候阮熊的人头。”

    他见赵晋仍旧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一摊手道:“赵大人不信?”

    “何止不信,你这番话简直异想天开、信口开河!”赵晋嘿然道,“池州、徽州、衢州一线早已被赵某大军封锁,别说军情,就连只鸟也飞不过来。”

    李仲飞学着他的样子耸了耸肩,哂笑道:“你的消息是铁人英送给你的吧?至于在下的消息呢,呵呵……赵大人请看。”

    说着,一指鲁司祚道:“不知六盘岭一别,你还记得袁将军吗?”

    “袁……袁磊?”赵晋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