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沧海情殇 >

第233章

沧海情殇-第233章

小说: 沧海情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近来大事频发,赶去早朝的百官都绷紧了神经,生怕祸事降临到自己头上。但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宫中除了更换大批侍卫之外,一切都平静如常。

    随着一声“有本早奏,无事退朝”,百官悄悄松了口气,几乎小跑着离开皇宫,各回府上闭门不出。

    不过,所有人心中都有预感,表面越是风平浪静,内中越是暗潮汹涌,不发则已,一发将不可收拾。

    果然,五日之后的又一次大朝,侍御史成平首先发难,上章弹劾北宫内侍丰祥居心叵测,伙同起居舍人庞交、彭龟年等人唆使嘉王不亲嫡母,有悖伦常,并提出要嘉王入南宫朝见皇帝、皇后,以尽孝道。

    次日,秘书少监周庆、集英殿修撰洪成安上折为彭龟年等人辩解,并请皇帝朝见重华宫,称嘉王将在重华宫门跪迎圣驾。

    又隔一日,右正言付翼弹劾周庆、洪成安离间两宫关系,引经据典,直指嘉王朝见皇帝、皇后不能与皇帝朝拜重华宫相提并论。

    再一日,彭龟年当堂申斥内侍省都知景子司、仁明殿管事庆森阻塞圣听,引起民怨沸腾。

    如此往复,玉笏门人与李后党羽终日吵得不可开交,皇帝不胜其烦,干脆称病不朝,但两派奏章依旧像雪花一般,源源不断送进南宫,大有风雨欲来之势。

    只不过有心人不难发现,两派虽针锋相对,但参与者都是一些五、六品的小官,而那些真正能够左右朝局之人皆闭口不言,而且两派相争之事仅仅围绕一个“孝”字,谁也不会去碰触对方的底线,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日子在仿佛永无休止的扯皮中一天一天过去,李仲飞虽不进朝堂,但朝堂之中发生的事都没有逃过他的耳目。他深知两派早已水火不容,之所以积而不发,只为了等待一个契机,同时也在比拼着彼此的耐心。

    终于有一天,鲁司祚失去了耐心,上奏为妙丹生请官。这一不寻常的举动立刻引起玉笏门的警觉,就当众门人找到赵汝愚,请他从中作梗之时,皇帝却绕过吏部,直接下旨任命妙丹生为太史局五官正,而妙丹生在赴任的当天便上奏称京畿大旱,请皇帝祭告天地,祈雨求福。

    至此,百官总算明白了李党的险恶用心。

    皇帝染恙无法成行,祭天重任自然落到嘉王身上,既然嘉王躲在重华宫死活不肯露面,那就找一个无法推辞的理由将其逼出来,一旦嘉王离开京城,自有大把的机会可以行刺。

    赵汝愚连夜召集门人商议对策,李仲飞和张明浩也在受邀之列。

    看着赵汝愚在房中急的不停转着圈子,张明浩提出京郊祭天之行,嘉王殿下能否托病不出?

    赵汝愚摇头道:“祭天乃社稷大事,举国关注,李后定派人带太医前往重华宫。若被其查出故意推托,对嘉王殿下名声不利。”

    李仲飞不解道:“生死攸关,谁还在乎名声?”

    “小友有所不知,”赵汝愚叹道,“对于一个皇族,尤其对于一个有可能继承皇位的皇子,名声绝对大过生死。万民若知其心口不一,日后纵高登大宝,君威何在?君信可在?”

    张明浩思前想后,无奈道:“看来只能多派高手随行了。”

    “只能如此了。”赵汝愚看向众人,忽然道:“韩大人呢?他为何没来?”

    众人相互看看,均摇头以示不知。赵汝愚负气道:“事到临头,想不到他竟做了缩头乌龟!”

    话音甫落,门外有人接道:“大人此言差矣,韩某来迟,只为另有要事缠身。”

    见是韩侂胄,赵汝愚自知失言,冷哼不语。李仲飞请进韩侂胄,问道:“韩大人所遇何事?竟比嘉王殿下性命还重?”

    韩侂胄瞪了赵汝愚一眼,道:“信州急报,抚州兵已进驻金溪,隆兴军、南康军分两路横渡鄱阳湖,开始向安仁、都昌两地集结。”

    众人大哗,李仲飞惊道:“赵晋动手了?”

    韩侂胄沉声道:“我已设法知会池州、徽州、衢州严阵以待,不过调动大军必须经枢密院应允,我来此正是为了向赵大人求取兵符印信。”

    李仲飞点头道:“赵晋手握重兵,此事果真万万耽误不得。”

    赵汝愚却道:“赵晋虽擅自调动大军,但必会静候京城变动。只要京城不乱,他不敢轻言造反,眼下还无须紧张此人。”

    “什么?”韩侂胄一听急了,“大人岂可仅凭一己推测便妄下结论?万一贻误战机,你当得起责任么?”

    赵汝愚不理他,冲张明浩道:“祭天大典定于后日,请张大侠火速联络京城内外的江湖义士,力保嘉王殿下无虞。”

    “自当义不容辞!事不宜迟,在下这便动身,联络好帮手再来府上集合。”张明浩正欲起身,赵汝愚又道:“李党既已下决心除掉嘉王殿下,重华宫高手不多,老夫希望张大侠能先将嘉王接来。”

    “这点大人尽管放心,重华宫有宗大侠一人足矣。”张明浩说罢,转身离开了房间。

    赵汝愚又开始安排祭天当日相关事宜,可谓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韩侂胄见自己始终被冷落一旁,急道:“大人当真不打算防备赵晋了?”

    “事有轻重缓急,现在顾不得他。”赵汝愚话被打断,有些不悦。

    “好!既然如此,下官告辞,希望大人将来不要后悔!”韩侂胄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李仲飞有些诧异赵汝愚对赵晋的轻视,略作沉吟,追出去道:“韩大人此去何往?”

    “原来是小友啊,”韩侂胄忿忿道,“李党乃群狼,赵晋才是猛虎,韩某位卑言轻,但也无法坐视不理。我立刻出京南下,沿途联络各州府郡县,虽无朝廷兵符,也总能遇到几位明白事理的忠臣。”

    思及上次青螺岛之行,李仲飞道:“大人何不再请一道太上皇的密诏?”

    “不瞒小友,”韩侂胄叹道,“太上皇自打前日已口不能言,几近弥离了。”

    李仲飞闻言大惊失色,前番张明浩对他说过的那些话,不由涌上心头。

    v

第五百一十六章 求取援兵() 
起风了。

    枝桠摇摆,几片尚现绿意的树叶随风飘远。

    “仲夏未尽,想不到已开始落叶了。”李仲飞语气中带着一丝伤感,为即将离世的太上皇?还是为马上到来的朝野纷争?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扬手拦下一片落叶,他喃喃道:“终于要来了。”

    话未言明,韩侂胄已知其意,点点头黯然道:“李党定是早知太上皇病危的消息,所以才设法逼嘉王殿下离京。唉,想我大宋内忧外患,恐怕稍有不慎便会民不聊生,国将不国啊!”

    “大人所虑甚是,在下也许能帮上什么忙。”李仲飞想了想,从怀中掏出那块得自李远沛手中的龙师兵符,“当初因际会得到此符,今日便交于大人,希望能派上用场。”

    韩侂胄接过兵符,愣了半天才唏嘘道:“小友总能给人意外惊喜,真乃神人也!”

    他将兵符仔细收好,激动道:“李远沛远征,留京的一万龙师便由黄韬统领,此人并非李党死忠,凭借兵符,韩某有信心说服黄韬倒戈相向!”

    “在下绝对相信大人能力。”李仲飞又道,“其实还有一人能堪大用。”

    “谁?”韩侂胄此刻心情大好,赞叹道:“韩某早该与小友商议,就无需受那赵汝愚的窝囊气了!”

    言语间饱含怨气,听得李仲飞心头一紧,暗忖韩、赵二人的嫌隙恐怕一时半会儿难以消除了。

    他不知如何劝慰,只好继续道:“在下想向大人僮人首领、黑龙城之主侬语素。赵晋尽提大军北上为祸,若僮人与之反目,或扰其后方或攻其本镇,赵晋之举必将化为泡影。”

    韩侂胄大喜过望,一扫先前阴郁,颤声道:“天助我大宋啊!就请小友修书一封,我立刻派人送往黑龙城。”

    “不用,”李仲飞笑道,“侬语素如今就在京城。”

    闻言,韩侂胄猛地抓住李仲飞的胳膊,急声道:“事不宜迟,咱们现在就分头行动?”

    李仲飞点点头,也不回房知会赵汝愚一声,径直离开赵府,望顺意客栈而去。

    赵府西邻清波门,与地处城北的顺意客栈隔着大半个临安城,加之李仲飞仅仅听邱胜宝提到过客栈的名字,连大体方位都不清楚,一路打听下来,等找到客栈时,早已过了三更天。

    他上前将店门拍开,问可有一男一女两位客官留宿,女的喜着红衣、男的长穿黑衫,相貌俊美、举止不凡。

    店小二不答,只一味埋怨李仲飞既不住店,何来扰人清梦?李仲飞无意与之纠缠,直接丢了块碎银在桌上,店小二这才眉开眼笑道:“公子说的那二位客官确在小店住了一月有余,不过不巧的很,昨日一大早便出门去了。”

    “走了?”李仲飞焦急万分,忙追问去了哪里。店小二将碎银在手中掂了掂,打着哈欠道:“我怎么知道?不过他二人走时多留了些银两,说还要回来。”

    “你吓死我了,”李仲飞心中稍安,又放下块碎银,“告诉我他们住在哪间客房,我去房中等他们回来。”

    店小二见他不似歹人,又有银两入手,便指指楼上道:“天字二号,你自己上去吧。”

    李仲飞道声谢,讨了盏油灯上楼,进得房间,见桌上留有一个包袱,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他无意探查侬语素二人去向以及来京意图,为了避嫌,他尽量让自己离那包袱远一些,于是找了个靠窗的位子闭目打坐,静候二人返回。

    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听到房门响动,他猜测应该是侬语素回来了。想起身相迎,却被一阵极度的困乏禁锢的无法动弹,几经挣扎,竟就此沉沉睡去。

    再醒来时,油灯已枯。

    房间伸手不见五指,只隐约飘忽着若有若无的呼吸声,显然房中另有其人。

    想起方才那阵不寻常的困乏感,李仲飞心中惊疑,猛地长身而起,厉声道:“什么人!”

    这一动,他才发觉早已恢复如常,身旁花架被他随心而生的护体真气掀翻在地,引起一声娇呼:“仲飞,是我!”

    娇呼声入耳,李仲飞反倒镇定下来,笑道:“大姐为何没有掌灯?吓死我了。”

    “我二人回来见你睡得香甜,不忍打搅。”开口的是邱胜宝,语气中毫不掩饰关切之意,“兄弟累成这般模样还深夜来此,想必有什么万分紧急的事吧?”

    “邱大哥猜得不错。”李仲飞轻叹口气,伸手去摸油灯,“小弟冒昧打扰,的确有事相求。”

    火光亮起,却是侬语素吹燃了火折子。

    李仲飞刚刚适应黑暗,骤见亮光,忍不住半眯起双眼,微微将头偏向一旁,余光无意中扫过桌面,发现那个包袱不见了踪影。

    侬语素不点油灯,反而回身从橱柜中取出一只牛油大蜡:“兄弟有话只管吩咐,何必相求?显得如此生分。”

    邱胜宝也附合道:“对对,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多谢大姐,姐姐夫。”李仲飞心头暖意翻涌,深吸口气道明了来意:“赵晋欲谋造反,已尽提三镇大军东进,屯兵信、饶二州。小弟与韩侂胄韩大人商议,想请大姐出兵襄助朝廷。”

    闻言,侬语素笑吟吟地看向邱胜宝,邱胜宝则皱眉道:“兄弟可知赵晋手下有多少兵马?”

    他顿了顿,兀自道:“不算辎重、给养部队,只精锐便有骑兵两万、步兵十万,而黑龙城初平叛乱,可堪一战的只有八千藤甲军。兄弟此举未免太过强人所难了。”

    话音甫落,侬语素不悦道:“夫君莫非账房出身,算的如此精细?”

    邱胜宝摆手道:“娘子乃僮家之主,不能不为千万族人考虑。”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侬语素冷哼道,“夫君难道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邱胜宝看了李仲飞一眼,长叹道:“这么浅显的道理,为夫怎会不懂?就怕唇未受伤,咱们已被人家打得满地找牙了。”

    “荒唐,”侬语素怒道,“你只算上张海的藤甲军,东西八寨”

    邱胜宝打断她的话,摇头道:“没兵了,没兵了,哪里还有什么兵?去年为救小妹,火离寨伤亡过半,后来雷震寨又在与五毒教的大战中几乎片瓦无存,而且”

    他还要诉苦,侬语素已不耐道:“大宋有难,纵我僮家粉身碎骨,亦当义无反顾,你推三阻四,以为赵晋真能承情?”

    “娘子慎言,那赵晋”邱胜宝急的面红耳赤,拿眼直瞥李仲飞。

    v

第五百一十七章 寿皇驾崩() 
侬语素与邱胜宝为是否出兵抗赵之事争执不下,令李仲飞感觉十分过意不去,慌忙道:“大姐姐夫切莫伤了和气,都怪小弟未说清楚。”

    他为二人各倒了杯热茶,才道:“韩大人无意让黑龙城与赵晋正面为敌,只想在赵晋北上之时,黑龙城能与朝廷遥相呼应。或袭击粮道扰其后方,或西取隆兴迫其回援,只要能为朝廷争取时间便可。”

    “当真?”邱胜宝问道,“韩大人真有此说?”

    李仲飞自然不敢说这一切其实都是他的主意,见邱胜宝语气稍显缓和,忙不迭地点头道:“小弟岂敢欺瞒?”

    “原来如此,”邱胜宝沉吟道,“赵晋的大部分粮草就在天乾寨中,到时候一把火给他烧了倒也轻而易举。如果朝廷及时发兵南下,黑龙城拖住赵晋绝对不在话下!”

    侬语素也笑道:“兄弟放心,交给我们保管让赵晋寸步难行。”

    李仲飞大喜,连声称谢,又与侬语素说起了侬语艳,表示京城事了之后,立刻前往西夏一品堂救出侬语艳和仝欣。对于他的保证,侬语素却不置可否,只道一切凭心做事,能够对得起侬语艳的一片深情便好。

    话已至此,李仲飞感觉多留无益,于是起身告辞,离开了客栈。

    无月、无星、乌云密布。

    云和云之间翻腾汹涌,不时有雷声传下。

    走在街上,两旁灯火通明的酒肆让李仲飞不由疑窦丛生。他记得来时已近三更,又在客栈耽搁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