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从陈桥到崖山 >

第128章

从陈桥到崖山-第128章

小说: 从陈桥到崖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归根到底,宋神宗怕是当时的真理——上天降灾。这是首轮熙宁变法失败的官方原因。可其中还发生过些非常微妙的“小事”也许它们的决定性更大。

    首先是次家庭谈话。某天阳光明媚,宋神宗到后宫去看望老妈和养祖母。几句家常话后,曹太皇太后说“我从前只要听到民间疾苦事。都会告诉仁宗皇帝的。仁宗都会批准我,让民间好过些。现在也该这样”赵顼非常警觉,回答了4个字“今无他事”祖母要干政?立即就堵死!

    但祖母继续说“我听说现在民间青苗法,助役钱都不合理,你应罢免它们”赵顼回答“这是利民,不会苦的”

    接着曹太皇太后老奶奶直接提出最重要的要求“王安石的确有才,但得罪的人太多了。官家如真爱惜他,就让他暂时出京补外职吧。实在想用。过些时候再招回来”赵顼再次驳回“不行!现在大臣里只有王安石能横身为国家当事”

    每句话都被驳回,太皇太后老毛病发作。她泄气了,像当年被韩琦等人欺压一样,不再说话。

    这时赵顼的二弟、岐王赵颢站在旁边插了句嘴“太皇太后说的都是至理名言,真理啊。皇上您得多想想”

    这时神宗皇帝满腔怒火再也控制不住,对弟弟吼了句“是我败坏天下吗?那就换你来当皇上”

    岐王哭了,他非常伤心的说“至于这样吗”

    大家看完有什么感想,觉得赵顼是在小题大做吗?不!无论“奶奶”还是弟弟,都在做着封建时代里最危险的一件事——干涉皇权!居家是父子、临政是君臣,这才是皇权的意义!在这意义上,曹老太太和颢二弟,都是在找死,犯了祖宗家法!就算是宋朝官家们超宽容,不会因此而治他们的罪,他们自己也要明白犯的错有多大!

    不是亲生的奶奶、一不懂事的破小弟,这两人意见皇帝可忽视、可怒吼。但接下来是亲生母亲出场了,情况就会不一样。

    未来无比神勇彪悍的高太后生平首次就政治问题发表意见,态度居然很煽情?是哭着对儿子说的“你就让王安石走吧!他把天下都搅乱了,大家都没法过日子了”神宗皇帝默然。上天发火、后院也起火,这让他怎么做嘛!

    之后就是《流民图》和司马光的奏折相继递上,皇帝终于彻底失去自制,把苦心经营了5年的新法全部罢除…

    现在要弄清楚的是另一件事:皇帝的奶奶、妈妈、弟弟是出于什么原因说了这些话?传统史书给出的答案当然就是王安石非法乱政、搅乱天下!三位顶尖皇族出于天下公义,才冒险这样做的。这让人联想到反对派们一句口头禅“天下皆以为然”动辄一副官场代言人、甚至天下代言人的架势。那就看看他们到底有多少人?有个非常准确的数字。王安石当政6年间,反对派们被贬出京城的官员总数30人左右,其中包括13位台谏言官。这数字和大宋朝超级庞大的官员总数相比,宛如九牛一毛吧?就算他们都是京城大佬,每人都有大批人脉关系,就能达到“天下汹汹”的程度?真要像他们所说的,全体官场都反对王安石,那么5年间这么多政绩都是由谁干出来的?

    很明显“出于公义”根本不靠谱。这些躲在皇宫里、表面上万事不管的富贵散人们,其实也早被王安石砍掉了命根子、断了财路!总体来说,王安石得罪了士大夫阶层,而士大夫阶层只是个统称,里边还有各种详细划分如地主阶层、官僚阶层等等。新法多种多样,把它们得罪了个遍…

    如青苗法损害了地主阶层利益、免役法损害了官僚阶层利益、市易法损害了大商人利益。而损害神宗奶奶、妈妈、弟弟利益的新法,叫“免行钱”

    话说大宋首都东京开封城是当时全球最繁华之地,想在这里过最享受的生活,得用什么办法呢?就如皇帝、皇族、大臣,这些人上之人,如看上某些好东西,要怎样得到呢?拿钱买?开玩笑,那还是权力阶层吗?宋朝的办法非常巧妙,是收税之外的再摊派。也就说要在开封城里做生意,除交正常的税外,官府需要的物、料、人,也都由各相关商行无条件地上贡。具体做法有盘剥、索贿、贪污、参与垄断经营等。这就是他们能保证在繁华之都顶层享受的奥妙所在,他们不是参与劳动,而是直接当上了最大的没本钱的老板。可“免行钱”把这梦幻生活突然间砸碎!

    免行钱,就是在正常收税后按一定标准再收一笔钱。这笔钱之后,商行不必再向任何方面交任何钱!相当于一刀砍断所有皇亲国戚、京城大员的发财之路!从此之后,大家都只能凭有数的工资过日子。这是什么样的生活啊?不是把人往死路里逼吗?

    于是,才有了曹太皇太后、高太后不顾皇权的流泪劝告,弟弟则更是敢于挑战哥哥至高无上的地位,对国家法令说三道四!

    但对于王安石来说,这事情太隐匿了,除非他能像以前的丁谓、吕夷简、文彦博那样和太监交情深厚,才能得到些警告,不然只能蒙在鼓里。

    不过还是要说:1073年9月实行的免行钱,1074年4月他罢的相,半年多时间里,王安石是受过非常刺激的事件来警告的,仍没醒悟、没提防,这只能说明他太不善于“整人”了、对政治危险性严重估计不足!

    那件非常刺激的事发生在1074年的元宵花灯节上。历史上非常有名,是著名的王安石劣迹之一。其过程充分表明了王安石有多么骄狂跋扈。

    当时神宗下令登城观灯,百官一齐出席。作为宰相,王安石显得很特殊,骑着高头大马,带了很多从人,到皇宫宣德门了还不下马,进了城门仍不下马,再往里走,将要出城门进入皇宫内部了,终于被当值侍卫喝止!侍卫非常生气,在怒喝的同时,出于愤慨,抽伤了王安石的马。截止到这,是不是应说侍卫们举动非常合法呢?毕竟皇权至高无上,哪有作臣子的骑马进皇宫的道理?侍卫们有功无罪啊!

    而王安石的反应就与之正相反了。不仅不悔过,反而变本加厉,化骄狂为撒野了。大怒的他直接下马去找皇帝,要神宗把值班侍卫全都送交开封府治罪,不知什么原因,还牵连到了一御药院的太监,也一起扭送…(未完待续。。)

宣德事件篇() 
皇帝答应了,可开封府尹蔡确不同意。什么乱七八糟的?侍卫忠于职守而已,真要处罚的话,以后还有谁敢为皇帝您站岗呢?尽管说得有理,可仍有10个侍卫被打了板子,与之相对的是王安石骑马擅入皇宫之罪却不了了之,皇帝根本不过问!

    以上就是流传最广的上元夜宣德门王安石骑马入皇宫事件始末。公平的讲:真要这样的话,王安石没什么好说的,简直骄狂成性,不知羞耻!但非常不巧的是这件事版本很多,有各种各样内幕,且每一个说起来,都和这版本截然不同!

    首先,是关于宣德门是不是必须下马的讨论?

    事发后,王安石在宣德门通道里被打伤了座骑,连同从人们也被打伤。当时他并没发作,而是想着或许真犯错了,可等见到了皇帝,王安石开始回忆往事。当时他是参知政事,跟着宰相曾公亮入朝,从来都是进了门才下马的!他执政的这些年里也一直是进门才下马的。为什么以前没有人挑错?偏偏这一天侍卫们找事,不由分说,对当朝首相先是喝骂,接着鞭打,出手之重,从人和马匹都受了伤?这是怎么搞的?

    赵顼听了也很疑惑。他也回忆了下:当年他作皇子时,入朝班序在宰相之后,好像也一直是进门后才下的马?可见这根本不存在藐视皇权的罪名嘛!君臣二人都在努力想事,这班侍卫怎么突然间抓狂的呢?枢密使文彦博(疑问:文大人应该在去年4月就被罢了枢密使,去做河东节度使了!这时候怎么会在京城里的呢?而且仍是枢密使?)在旁边插了句,老臣入宫上班几十年,从来都是在门外下马…只此一句,再没其它!

    皇帝和首相一起郁闷,这明摆着是说:你们两个小毛孩知道什么惯例、记得哪些往事?就算你们一直都是门内下马。也只能说明你们一直都是错的!

    事情到这一步,谁是谁非必须得有个说法了。否则王安石不仅是白挨了顿臭骂、创下首相挨鞭子的记录,还要被扣上无知蠢材、犯法都不自知的丑名!下来后。王安石去翻浩如烟海的各部门记录,终于找到了宋仁宗嘉祐年间行首司的工作日记。里边记载所有大臣都在门里下马(并于门内下马)有了书面依据,他去找参知政事冯京。冯京是北宋科场的传奇人物。连得解元、会元、状元,即民间俗称的“连中三元”在整个1000多年科举史上,经精确计算,获此殊荣者一共14人(唐2人,宋6人,金1人。元1人,明2人,清2人)这使冯京远超一切名臣,在官场上首屈一指。这样的年轻才俊。连富弼都动心了,把自己女儿许配给他。

    这时冯京仔细回想,想了又想,终于开口说话“安石,非常遗憾。我忘了”连中三元的脑子居然把每天上朝的礼仪给忘了!最绝妙的是他又加了句“我隐约记得,曾在门外下过马”多么成熟的政治修养!先定下原则“我忘了”就此推开所有可能的罪名。接着表明自己立场:我赞同文彦博!

    王安石无可奈何,只好再去找线索。这次他得到了个非常切实有用的第一手资料。有线人说中书省驱使官温齐古曾亲眼所见宣德门当天值班打人的侍卫们事后聊天。一个说“把宰相的马和从人打伤,这罪名可不小啊”另一个叹了口气“我难道不知道吗?只是上面逼得紧,无可奈何”温齐古听到后。立即报告给另一位参知政事王珪。

    王珪是王安石的同年进士,资历相当深厚,在翰林院一干就是18年。文章写得非常漂亮“其文闳侈瑰丽,自成一家”在文字高手不计其数的宋朝能得到这样评价,其能力可想而知。此人未来就是大宋宰相,外号“三旨相公”即上朝“取圣旨”在朝“领圣旨”下朝“己得圣旨”是位再乖巧不过的好同志。

    这样的妙人遇到了宣德门宰相被抽事件,只会有一种反应。那就是王安石得赶紧跑,最好一瞬间就出现在温齐古面前,抓紧时间问。要不然王珪就有本事把证人同化了。

    事情果然是这样,等王安石赶到后,温齐古己神情痴呆、一脸懊丧,恨不得抽自己两嘴巴。怎就这么多嘴!那是多大的火坑,自己跳进去注定尸骨无存!王安石无论怎样问他,他回答都只有一个:我记不得当时说话的是哪两个侍卫了…王安石凝视了他一会,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该版本也就此打住了,王安石是否该在门外下马?察遍史料,没人有正解,成了个无头公案。下面看第二个版本:

    在这版本里,王安石不是一个人进宣德门的,而是由一地位显赫的亲王殿下半拖半拉带进去的。这位亲王就是前面提到的岐王赵颢。上元之夜,君臣欢聚赏花灯,不仅邀请了宰相重臣,连亲王、太后、太皇太后等也一起出席。王安石来的时候正巧遇上了岐王,不管王安石是想在门里还是门外下马,岐王“搀”安石先入。亲王赏脸,总得接着吧?王安石就是这样被拖进了城门洞里。接下来就发生了抽马事件。考虑到皇宫深处奶奶、妈妈、弟弟强迫皇帝贬王安石的过程,岐王这种“搀扶”举动是不是早有预谋呢?事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岐王被送交开封府等待处理,王安石自动请求离职!

    耶——目的达到了!宋朝宰相必须温文有礼、举止端庄。两个宰相互相吵一架,都得各自贬职!何况是在亲王面前发生了打斗场景!

    如真是两败俱伤,也就罢了。好玩的是岐王等待处理却等出了别的花样,不仅没罪了,还能坏事变好事,给另一人铺出一条升官之路!

    事情交到开封府,每天里各种公务忙得没完没了的开封府尹蔡确突然间被皇帝召见。神宗问“岐王的罪名定了没,怎么处理啊”

    蔡确突然间怒了!他愤慨地说“陛下你错了。开这花灯节,为的是让太皇太后、太后欢乐。顺便友爱兄弟,给天下臣民做出表率。王安石是首席大臣,应带头响应。现在反而因打伤了几个从人。就治亲王的罪,让太后们怎么乐得起来”还有这最后一句话“若必以从者失误。与亲王较曲直,臣恐陛下大权一去,不可复收还矣”他是说不管王安石有没有委曲,都不能处罚岐王!不然皇帝本人地位就会受到威胁,会达到从此失去至尊无上地位的恶劣程度!

    神宗大吃一惊。因蔡确说的太有逻辑了!以他的论点,这次处罚了亲王,王安石会加倍的飞扬跋扈。你宋神宗也治不住他了,皇权不再权威!可换个角度来想呢?如不处罚岐王,这亲王地位又会怎样变化?连国家首相都敢欺侮,且没责任。他得牛到什么程度?还会畏惧自己的哥哥、神宗皇帝吗?

    要知亲王与皇帝只是一线之隔!都是同一血脉,要篡位,亲王容易还是宰相容易?何况这个亲王还是高太后最喜欢的!“女中尧舜”喜欢赵颢远过于喜欢赵顼!

    由此可知:蔡确纯粹是在颠倒黑白!可回到史书里,皇帝的惊讶非常耐人寻味,一惊之后他很喜悦“卿乃敢如此言安石耶”蔡爱卿。你竟敢这样说王安石?宋神宗于是大大地欣赏蔡确,认为其有胆有识,忠于皇权,体贴皇族,是个不可多得的好臣子!从此之后。决定重用他!

    综上所述,非常无语。抛开蔡确言论正确与否,单看宋神宗反应,就知这版本的真假。改革5年来,宋神宗对王安石言听计从,以国家兴亡托付。要说大权旁落,那早就己旁落了!会用这点小事,5年光阴后才猛醒?只能证明这是宋史编纂过程非常常见的无耻勾当——造假!用来毁掉王安石的形象。现在再看第三个版本:

    王安石带着从人来到皇宫宣德门左边门外,正要往里走,侍卫执事官出现了,他拿着种仪仗叫骨朵的东西,吆喝王安石下马。这骨朵在辽国人那边曾出过一次风头:那是萧太后的情人韩德让在金殿上用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