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近代国造舰船志 >

第14章

近代国造舰船志-第14章

小说: 近代国造舰船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近年随着海外史料的获得越来越便利,经综合中外多方面资料发现,上述关于“伏波”舰战时表现的结论,存在有根本性的错误。以往关于马江之战的各种叙述中,普遍称战斗开始时,法国舰队的“45”、“46”号两艘杆雷艇向“扬武”、“福星”两艘中国军舰发起了攻击。但据法国军方战后编撰的军史记载,实际战斗初起时,法国杆雷艇进攻的目标是中方阵型中央体型最大的两艘主力舰,即“扬武”和“伏波”。
    负责进攻“伏波”的法国“45”号杆雷艇首先用杆雷重创了“伏波”,导致“伏波”舰舰体严重受损,舵叶失效。偷袭得手后,“45”号鱼雷艇因雷杆卡在了“伏波”舰体上脱身不得,“伏波”舰官兵借机用步枪等武器从甲板上猛烈射击,法方艇长拉都中弹,左眼被打瞎。此后,“伏波”因为舰内进水过于严重,在吕文经指挥下退往上游。(32)由于现代对西方史料引用的讹误,导致“伏波”与法国“45”号艇作战的激烈一幕长期被错记在另外一艘中国军舰“福星”头上。
    “琛航”、“永保”两艘“伏波”级改型商船当作战时正系泊在船政船厂的拖船坞江边。由于两舰事实上并没有武备,所以根本无从参战,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两舰管带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紧急撤退了船员(另有一说,称当时“琛航”、“永保”满载陆军和水兵,准备一旦开战后冲向法舰跳帮攻击,其可靠性待考)。最后“琛航”被击沉在江边,“永保”则被法舰射出的开花弹打得燃起大火而烧毁。
    剩余的两艘“伏波”级军舰“飞云”、“济安”开战时停泊的位置可称深入敌后,并不在船政一侧,而是位于船政对岸的闽海关前,与80马力炮舰“振威”组成一队。在他们的右舷不远,并列停泊着法国巡洋舰“杜居土路因”(Duguay…Trouin,3479吨)、“维拉”(Villars,2382吨)和“德斯丹”(D’Estaing,2363吨),三艘法舰的火力大大超过三艘中国军舰。海战开始后,三艘法舰第一轮射击就将中国军舰全部打得火起。“飞云”等三舰急忙试图砍断锚链,避开法舰凶猛的炮火,而法国军舰则嚣张地在原地不动继续射击。熊熊燃烧的“济安”解脱锚链束缚后,很快向下游闽江口方向退去,在青州港江面沉没。“振威”炮舰锅炉被击中而沉。令法国人出乎意料的是,即将没入大江的一刻,还射出了最后一炮。“飞云”舰管带高腾云在己舰突遭攻击时,坚持在飞桥上指挥作战,不幸被法舰上的哈乞开斯五管机关炮击中,腿骨断裂,旋即又中一炮惨烈阵亡,大副谢润德继续指挥,不久也壮烈殉国。遭到密集炮击的“飞云”很快没入江中。(33)
    美术作品,“飞云”舰在马江海战中重创起火的景象。创作:海军史研究会顾伟欣。
    马江江面尽是中国军舰的残骸和落水待救的官兵,火焰中,船政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马江海战过后,整个中国朝廷都在痛思如何才能建设有效的海防,第二次海防大筹议又轰轰烈烈开始。可能现代人很难预料,主政中国的慈禧太后此时突然谕令船政,要求设法打捞沉船。从至今尚存的关于打捞马江沉船的历史档案中,我们能够惊异地看到慈禧用十分工整用力的笔法,每每都是写出上百字的朱批,其内容甚至都涉及到了打捞的具体技术层面,直接询问在今人来看尚属十分繁琐莫测的潜水工程事务。在慈禧太后一手催令下,船政立刻开始了马江沉船的探摸、打捞和修复工程。
    经张佩纶主持经理,至1884年10月,通过雇用沿海善于泅水的渔民,土法上马,陆续打捞出沉没蒸汽军舰上的24门舰炮,沉没师船上的12门旧式土炮,以及包括“琛航”舰烟囱在内的一些零星船用配件。同时,各艘沉船的基本情况也探摸清楚。
    “琛航”舰在马江海战中被法舰重创,这张拍摄于战后的照片中可以看到“琛航”侧沉的位置在船政拖船坞附近,岸上那座屋顶中央有两根烟囱的房子就是拖船坞的拖船机器房。
    五艘“伏波”级军舰中,“琛航”侧沉约6。4米,舰首已经被泥沙掩埋。“飞云”舰也是船头被江泥湮没,但是船尾还部分露出水面,二舰沉没位置水深较浅,“不难起获”。“伏波”舰在浅水搁浅,只要修理就能恢复使用。而“济安”舰沉没位置水深将近40米,难以打捞,“永保”则被焚毁,无从恢复。对于打捞办法,船政制定了一套打捞方案,即用两艘浮力大于沉船的船只作为浮船,装水满载后停泊到沉船左右,用大铁链、缆绳等与沉船绑定。然后抽去浮船内的载水,随着浮船吃水变浅,沉船便会随之上浮。如此再将沉船带往水浅处,浮船重新注水后再与沉船绑连,而后再抽水起浮,如此往复,直到沉船的舱面露出水面,则立刻用潜水员下水补漏,再用抽水机抽去沉船内的积水,打捞的方法与现代的沉箱打捞原理完全相同。(34)
    马江海战中管驾“伏波”舰的吕文经虽然此后因为完全属于诬陷的海战中的退却嫌疑而被革职,但是此时则作为熟谙洋务、精通西方语言的干员,仍被派赴香港雇用潜水员和订购潜水装备,担负了部分打捞的具体技术工作。值得一提的是,马江之战后,吕文经还曾担任过一个和他的身世一样具有传奇色彩的任务,管带雇用的英国商船来往海峡,侦察法军情况,联络两岸通信。他的商船曾有一次被法国军舰捕获,面对法军审问,铐押在法国军舰上的吕文经绝口不认,最后法军未能发现马脚遂释放了事。
    1885年3月1日,新任船政大臣裴荫森上奏清廷,称“伏波”舰已经修竣,由于船政的拖船坞被法国军舰击坏,修理工程是在马尾的英商船坞完成,作为这级军舰首舰的“伏波”成为战后再生的第一艘“伏波”级军舰。(35)当时为了防御闽江口,船政紧急建造了30艘平底趸船,装备用来装石沉入江中阻塞航道。这种没有动力的趸船恰好成了打捞用浮船的最好人选。裴荫森调用了六艘趸船,首先打捞“琛航”。根据记载,最迟在当年6月前“琛航”即打捞出水,又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理整饬后,恢复使用。而“飞云”舰则在“琛航”打捞时,同步招募商户包揽打捞,也予以修复。
    至此,除去台湾事件中遇台风损失的“安澜”、“大雅”,以及马江之战中未能打捞修复的“济安”、“永保”外,“伏波”级八艘军舰还剩余一半,“伏波”、“飞云”、“海镜”、“琛航”。
    老骥伏枥
    马江海战后,“伏波”级剩余的三艘军舰几经沧桑,最终分别归属了三处。
    原本拨给轮船招商局的“海镜”号几经转折,依旧在李鸿章淮系系统内使用,只是已经转属北洋海军,成了一艘地道的军舰。“海镜”在北洋海军中主要用于运输、通报等辅助任务,曾活跃于北洋至朝鲜一带的海面,在甲申事变中多有露面。
    甲午战争爆发后,辅助舰“海镜”未参加军事行动,旅顺沦陷时被日军俘获。这艘军舰最后一次在中国史籍中露面是1895年8月3日李鸿章给总理衙门的奏折,其中汇报根据东海关道派人从旅顺刺探到的情况,旅顺船坞中的“海镜”已经只剩木制躯壳。几个月后,三国换辽归还旅顺时,中国接收专员在旅顺军港再也没能见到“海镜”,可能此前已经被彻底拆毁。
    甲午威海之战后,日军将俘虏的“镇远”舰送入旅顺大船坞维修的情景。鲜为人注意的是,就在这张照片的左侧上方,能够看到“镇远”后侧远处还有一艘军舰在拆解,就是“伏波”家族的“海镜”舰。
    俄、德、法三国“帮助”中国从日本赎回辽东后,遂要求中国作出补偿,收回未久的旅顺于1898年被俄国强租。“伏波”级的“飞云”舰自打捞修复后留下的史料记载极少,笔者意外从当时在毅军统领宋庆幕下任事的王伯恭的笔记中得到了重要信息,就在1898年俄国租借旅顺时,“飞云”的身影出现在渤海湾上。
    美术作品,“伏波”、“琛航”巡阅西沙。绘制:海军史研究会顾伟欣。
    王伯恭,江苏盱眙人,早年曾经李鸿章奏派,随马建忠赴朝鲜办理外交事务。1898年俄罗斯占据旅顺,原驻旅顺的宋庆部毅军移扎牛庄,王伯恭于此时进入甲午名将宋庆的幕下。当年6月间,应邀北上入幕的王伯恭到达烟台,宋庆即派了一艘军舰赴烟台迎接,正是船政的“伏波”级军舰“飞云”。根据王伯恭记载,他乘坐“飞云”前往旅顺时遇到狂风暴雨,“舟中格格作声”,然有惊无险,平安到达旅顺,而比“飞云”提前半日从烟台开航旅顺的“福靖”舰则不幸在旅顺口遇难。此一记载,是目前所能找到的“飞云”舰最后的踪影。王伯恭对当时的舰况做了“此舟已数十年,木质糟朽,所恃者机器尚精耳”的评述。“木质糟朽”可见舰龄过老已近不堪使用,机器精良则能看到当年船政自制轮机的质量。从舰况分析,“飞云”舰此后已无法服役过久。(36)1913年,中国从德国购回三艘鱼雷猎舰,其中一艘命名为“飞云”。后来鉴于“飞云”与船政当年的“伏波”级军舰“飞云”雷同,北京政府海军部拟更名为“庆云”,后大总统批复时改为“同安”。国内某些资料上,误将鱼雷猎船“飞云”与炮舰“飞云”混淆,以为船政的“飞云”炮舰服役至民国后更名成了“庆云”,实际是一大误会。(37)
    马江劫后余生的另外两艘军舰“伏波”一度用于台澎防务,由于舰况不佳,“弃置之余”,后来“伏波”重返广东水师服务,“琛航”留用船政差使,“供转运而不足以备巡防”,同样因为舰况问题,每年需要大修。1897年船政的新舰“福安”下水后,与“琛航”配套使用,二舰只配一套舰员,使用“福安”时,则将少量水兵分到“琛航”上看管,使用“琛航”时,也同样办理。1902年,因“廉、钦盗匪出没,所恃只闽厂旧制‘伏波’一船,深恐粤防单薄”,“琛航”经修缮也调往了广东水师。
    中国在庚子事变的惨祸中进入20世纪,清政府随着大势所趋,开始作政治体制改革的筹备,即预备君主立宪,整个晚清官场又呈现出一些“中兴”的气象。受日本侵占中国东沙岛事件的刺激,20世纪初,南海诸岛主权问题引起清政府外务部高度重视,“伏波”舰曾一度开赴东沙岛巡弋,宣示主权于南海。
    1909年4月,为宣示、巩固中国在西沙的主权,两广总督张人骏经过筹商,遂决定派遣军舰前往西沙群岛巡视,经过选择,广东水师内吨位较大的“伏波”、“琛航”二姊妹和“广金”舰三艘入选。5月19日,广州海口热闹非凡,总督张人骏亲自为巡视舰队送行,舰队由署理广东水师提督李准亲自率队,随行军官包括曾闻名甲午战争的吴敬荣、李和、林国祥等,以及大批测绘、照相工程人员。汽笛鸣响,三艘高扬龙旗的军舰鱼贯出港,驶向中国南端的蔚蓝色国土。
    5月21日,编队行抵海南岛海口,23日抵达榆林港,经过一番补给后,于29日直驶西沙群岛,逐一登上西沙的十五座岛屿,升龙旗、竖主权碑、命名岛屿。其中两座岛屿分名“伏波”(抗战胜利后更名晋卿岛,新中国成立后的西沙海战即在附近海域发生)、“琛航”。那一刻,两艘“伏波”兄弟显得意气风发,也因为此,曾经八舰满门的船政“伏波”家族永远铭记在了中国的国土上。(38)
    犹如是最后的闪光,西沙巡弋后,“伏波”、“琛航”两舰渐渐从中国海军史上淡出,“伏波”留用在广东,“琛航”重回福建作为运船。宣统年间清政府统一海军,编练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时,“伏波”级最后的两兄弟都未能入选,从此默默而逝,辛亥革命后无论是广东还是福建都不再见这两艘军舰的踪影。现代某些资料中所称“伏波”舰一直服役至20世纪30年代,属于误载。
    【注释】
    (1)“李准巡海记”,《国闻周报》第十卷,第三十三期,1933年版。
    (2)《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54页。
    (3)《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57页。
    (4)林庆元:《福建船政局史稿》(增订本),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89页。
    (5)《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59页。
    (6)《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57页。
    (7)《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60页。“安澜”舰的武备配置见林庆元:《福建船政局史稿》(增订本),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89页。
    (8)《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61页。
    (9)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8,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370页。
    (10)《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62、65页。
    (11)(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上,1957年版,第339页。
    (12)(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上,1957年版,第355页。
    (13)(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上,1957年版,第351…352页。
    (14)《中华民国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6年版,第509页。
    (15)Warship International,1971年第1期,第52页。
    (16)(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上,1957年版,第399…400页。
    (17)(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上,1957年版,第343页。
    (18)《李文忠公全集》,(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0年版,第820…821页。
    (19)《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65页。
    (20)《中国近代航运史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