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灵师之兼职女官 >

第173章

重生灵师之兼职女官-第173章

小说: 重生灵师之兼职女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凌庭和花雨朝她微微躬身,转身往外走。没离开几步,凌庭脚步一顿,耳边是赵芸的传音,“记得换一条暗线送信,前面的怕是都已经被盯上了。”

    情况果然不容乐观么?凌庭抿直了唇角,将赵芸的叮嘱记下,自下去忙。

    等两人的脚步声都听不见了,赵芸这才收回视线,拿起桌上的碧色竹筒打开,取出一卷纸条。“平安,勿念。不日归来。”寥寥几个字,赵芸一眼看完,沉默的将纸卷收起来。

    自从在丰乐县与唐怀锦分开后,就一直没再见。他突然给自家师傅送信,怎么想都有些诡异。如今南边大捷,江海敌军孤立无援,迟早都会被大军清理干净。一切都顺利的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有什么事情需要两人联手?

    沉思半晌,也没理出头绪。天逐渐黑沉,侯培珍打发人过来叫赵芸去花厅吃晚饭,她才暂时将这些烦心事丢开。

第一百一十二章 反转,烽火燎原(二)() 
不是沐休日,赵麒和赵麟两兄弟不在家。饭桌上只有秦守一、侯培珍和赵芸三个,纵然用餐的气氛温馨无比,也依旧显得有些人丁凋零。

    秦守一年纪越发大了,头发几乎全部变成了银色。平日里腰背难免有些佝偻,但他坐在主位上,依旧挺直了脊背。多年的乡下生活,让他看着比同龄的老人家多了几分沧桑,却没有真正乡下人神色间会有的怯懦。不论是粗布麻衣,还是绫罗绸缎,秦守一都能驾驭。想到这么多年,秦守一一直尽心竭力的为他们三兄妹筹谋,赵芸心里就暖洋洋的。有这样的长辈,真的是他们的福气。

    秦守一老了,神色间的高深莫测少了,伤感和怅然却多了。赵麒和赵麟在孔学院读书,十日休一日,在家的时候不多。赵芸一有时间都会去秦守一的院子里陪他下棋,或者爷倆单纯的坐在一起喝杯茶,唠叨些家常。希望能让他尽量开怀一些,晚年的生活不至于太孤寂。

    侯培珍嫁过来之后,也经常和赵芸一起去。她性格大方爽朗,说话做事又干净利落,很得老人喜欢。和赵芸一唱一和,经常能将老人逗得开怀大笑。锦国的风气很开放,但她到底是侄徒儿)媳妇,赵芸不在的时候,她却不好单独往叔公师傅)的院子里凑。

    而赵芸在上林苑虽然没有要紧的差事,但既然拿了朝廷发的粮饷,每天点卯签到却是必须的。以至于,除了沐休日,平日里能见面的时间,也就晚上吃饭的时候。

    索性赵家主子简单,一家人聚在一起也不死板的恪守食不厌寝不语的规矩,正好在饭桌上联络感情。当然,有外人的时候除外。侯培珍嫁过来后,见状也没有异议。大面上不错就行,真死守着那些礼仪规矩,日子怕是舒坦不了。

    赵芸给秦守一盛了一碗羊肉汤,劝道:“二叔公,喝碗羊肉汤祛寒。”

    秦守一年轻的时候吃了些苦头,后来在蚌兰村落脚安定下来后,才开始慢慢调养。但到底错过了最佳的时机,病根没办法驱除。一到冬天,寒气上来了,便会腿脚酸痛,走路都费劲。

    这几年赵芸在修炼上小有所成,一入冬就先用灵力给秦守一温养身体,这才好些。但还是不能大意,稍微有点儿着凉顽疾就会发作,奈何不得。

    秦守一知道她的孝心,欣慰的笑了笑,低头先将羊肉汤喝了,这才开始吃饭。赵芸和侯培珍见状,相视一笑,也都各自喝汤吃饭。

    想到今日在上林苑听到的消息,赵芸看着侯培珍,笑着开口:“如今南边的形势明朗了不少。听苑里的同僚说,陛下似乎还给宣府和琼州的驻军去了旨意,估摸着是想趁热打铁,一举将歼灭江海的敌军。侯伯父应该要不了多久,就能班师回朝了。”

    “要是那样,可太好了。”侯培珍眼睛一亮,放下筷子道:“战场上刀剑无眼,我爹又是领兵的大将军,敌人怕是将他恨很了。战事若能早一日结束,爹也能早日从危险中脱身。”

    “嫂嫂放心,以侯伯父的本事,肯定会没事的。上次回京,我也拜托过逍遥灵尊,不会出岔子。”赵芸安抚的朝她笑了笑,接着道:“再不济,还有黑风师兄和莫林师兄在呢。墨白说不得也能派得上些用场。”

    “真的?芸芸你有心了。”

    侯培珍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些,知道赵芸不是扯谎的人,真心感激的看她一眼,心里安稳不少。朝廷的随军灵师虽然也会看顾侯镇海,但危急关头,谁能顾得上谁?赵芸的两位师兄却又不同,看在赵芸的面子上,怎么都会比外人尽心。

    “嫂子这是说的哪里话?咱们都是一家人呢。”赵芸笑着摇了摇头,侯家的长辈都是慈和的人,侯培珍的三个哥哥对自家也十分和善。没有因为他们父母双亡、家底浅薄而看不起他们,反而将三人当作自家晚辈看顾,这些都足以让她真心相待。

    侯培珍本不是扭捏的人,闻言释然一笑道:“是我想差了。不过,妹妹这般贴心,嫂嫂也不能毫无表示。来,这是你最爱吃的。”说完,笑眯眯的给赵芸夹了她最爱吃的三鲜煎饺。

    “二叔公,你看嫂嫂好小气。一只煎饺就想打发了我呢。”赵芸瞪眼,鼓了鼓脸颊,扭头朝秦守一抱怨。

    秦守一呵呵一笑,不说话。侯培珍知道她开玩笑呢,也不生气,笑吟吟往她碗里又夹了几只煎饺,促狭道:“我哪能用一只煎饺打发你呢,瞧,这么多。妹妹看够不够。若不够,我可以再让厨房给你做一盘子端上来。”

    “噗。”

    叶秋和侯培珍的大丫鬟低头忍笑,赵芸眉毛动了动,自己也绷不住,和侯培珍对视一眼笑出了声。

    吃过晚饭,天已经彻底黑了。在花厅坐了一会儿,唠了会儿家常,秦守一就回了自己的院子。侯培珍和赵芸也都各自散了回屋,洗漱一翻熄灯休息。

    之后的小半个月,赵家的日子都过得很平常。

    赵芸每天准时去上林苑报道,私下里警惕着宇文忌,却发现对方迟迟没有动作,也只能按兵不动。府里清闲,侯培珍当家当得很轻松。一身武艺也没放下,每天上午都会去新收拾出来的演武场练手。秦守一则每日出门与友人下下棋,喝喝茶,日子也悠哉得很。

    只是,这种有悠闲很快就被打破了。

    槊国大军偷袭了宣府和琼州,之后分兵三路,长驱直入,一路向北分别打到了抚州、沧洲、雍南。这下子,南方几省全数落入了敌人之手,战火蔓延到锦国腹地。抚州和沧洲还罢了,雍南却地处南江平原,盛产粮食,是锦国的大粮仓之一。大军的粮草多是从此地调拨,一旦被敌人攻占,局势之糟糕可以想见。

    唯独安南省还在侯镇海的控制之中,可局面对他们却十分不利。安南省紧邻的江海、宣府、琼州都被敌人攻占,南面又与槊国直接接壤,大军相当于完全被敌人包围了。处境和之前的江海敌军完全对调了过来。

    听到这样的坏消息,赵芸和侯家的人都有些坐不住。

    北镜的五路大军根本不敢动,朝廷兵力不足,只能发榜在民间征收壮丁入伍,训练几日便匆匆投入战场。可若是槊国人那么容易被打败,情况也不会是现在这样了。敌人依旧气势凶猛的往北杀来,所过之处,无不硝烟弥漫,血流成河。

    在样的情况下,安南省的大军只能靠自己突围,杀出一条血路,朝廷根本没有余力去营救!

    “怎么会这样。前面不还好好的,怎么转眼间就变了……”侯培珍听完赵芸带回来的消息,无力的坐回椅子上,扯着帕子,一脸的不敢相信。

    赵芸面露苦笑,她也没想到局势会转变得这样快。大军从敌人手上夺回安南,以为他们的援军没了进入的渠道,胜利在望。谁知道之前的一切都是对方放出的烟雾弹,真正的援军从海上来,直接在江海登陆。在大家的注意力都在安南的时候,敌军的大部队已经悄然绕过了防线,完成了布局!

    如今一齐发难,烽火燎原,锦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里。京城的百姓哗然,随后而来的尽是惶恐和不安。年长的老人回想三十年前的那场战争,似乎也比不上这次来得凶猛。

    “芸芸,我得回一趟将军府。”侯培珍缓过劲儿来,想到将军府里的老娘,心里担心。

    赵芸点头,起身道:“我陪你一起回去。”

    “也好。”侯培珍想了想,答应了,吩咐下人准备马车,换了件出门的衣服就和赵芸一起去了将军府。

    彼时侯培珍的三个哥哥都在,将军夫人眼眶红红的,脸色不好,显然是刚哭过一场。

    “娘。”侯培珍唤了将军夫人一声,三两步走到她面前,握住她的手,一时间安慰的话却也说不出口。她自己心里也担忧得很,哪里能劝人。

    将军夫人见状,搂住侯培珍,唤了一声“珍儿。”之前打住的眼泪,又忍不住滚了出来。侯培珍想到侯镇海的处境,眼睛也跟着涌上了湿气。不知道怎么的,她心里总有种不好的预感。

    母亲和小妹这样,侯家的三兄弟顾不上赵芸,手忙脚乱的劝。好一会儿,母女两个才恢复了平静。将军夫人抬头见到赵芸,赶紧抹了抹眼泪,招呼道:“芸丫头你快坐,都是我不好,怠慢了你别见怪。”

    “不会。我知道伯母是担心伯父。现在传回来的消息是安南省被敌人围困,两边并没有交手。我想敌人是想等大军粮草用尽之后再动手,伯父这会儿定然是平安无事的。伯母别太忧心,保重身子要紧。”

    “我何尝不知道这些。可听了这个消息之后,我心里总不安稳。好像有什么坏事情要发生。”将军夫人抿了抿唇,眼底的担忧之色不减。

    侯培珍心里咯噔了一下,捏着她娘的手紧了紧,她和她娘竟然都有种不好的感觉,莫不是最后会变成最坏的结果?看看她娘,又看看三个哥哥,她咬了咬唇,最终看向了赵芸。

    朝廷根本指望不上,现在唯一有能力救人的,只剩下她这个小姑子。可这样的要求太强人所难,侯培珍根本开不了口。

第一百一十三章 决定,经年旧物() 
安南,大军营地。一片凄惶惨然的景象。

    一座低矮的军帐里,伤兵凄惨的叫声听得人心悸。药品已经告罄,粮草也快见底。纵然对敌人恨之入骨,但几次小规模突围,他们除了送走更多的战友外,再无收获。

    营里的将士满心绝望,明明半月之前,还胜利可期。如今,局面却陡然倒转,成了别人刀下的待宰羔羊。反差太大,许多人都接受不来。

    军帐外,时不时有巡视营地的士兵经过,伤兵嘶哑惨痛的叫声刺激着他们的耳膜。没有药,大夫只能用草木灰帮他们止血。另外一些伤势重的,只能硬生生的熬着。熬到死,就算解脱。

    纵然见惯了生死,但这样的场面也着实太惨烈。待专人整理了仪容,将尸体抬出安葬,这些喋血沙场的铮铮男儿,从此只能埋骨他乡。

    双眼赤红,拳头紧握,心里的哀痛无法疏解,众人咬着牙关,一张脸都忍得扭曲变形。突然,一名沉默寡言、又正直仗义的汉子猛然别过头,低吼了一声,“该死!”不让人看见他眼底的热泪。

    “上次突围的时候,我怎么就没多砍两个蛮子的脑袋!”平日里吊儿郎当、毛毛躁躁的小子,闻言也不由得语带哽咽。

    以前老是看不惯他的青年收回视线,扭头看他一眼,抿了抿唇,难得没有反驳他的话,神色木木道:“我已经两天没吃饱了,若是再想不出办法,别说砍人了,就是走路都没力气。”

    众人想到帐篷里越来越少的粮草,一时之间只能默然。

    本来,收复安南期间,他们在各个州县收拢了不少粮食,加上朝廷从雍南调拨的,足够五十万大军吃上三个月的。可变故发生的时候,各地堆放的粮草都被敌人恶意烧毁了不少。大军陷入敌人的包围,补给送不进来,一日三顿干饭变成了三顿稀粥。撑到如今,竟是连稀粥都快要喝不上了。

    “与其这样半死不活的拖着,我宁远现在就上阵杀个痛快。”

    “俺也是。即便最后逃不过一死,俺也能多拉两个蛮子垫背。去了地府,也让俺爹俺娘知道,俺没给他们丢人。”

    “……”

    侯镇海抿直唇角,握着大刀的大掌收紧,猛然转身往主帐走,没有再听下去。他麾下的几名心腹大将见状,面带担忧的三两步跟了上去。士兵们了解到的情况都只是表面的,他们这些将官知道得更多。安南四面都是敌人,就算突围出去了,宣府、琼州等地依旧还是敌人的天下。根本没有出路可言。而没有粮草补给,死守安南,更是天方夜谭。

    摆在他们面前的,其实只有一个死字。或早或晚,没有第二条路可供选择。

    “大将军,末将认为他们说得有理。与其这样耗着,还不如趁着将士们大半力气还在,痛痛快快的上阵厮杀一场。就算死,有蛮子垫背,将士们也能死得其所。”若窝窝囊囊的缩在营地里,最后因为饥饿而死,那才是笑话。

    最后一句,那人虽然没有说出来,但众人都听得明白。

    侯镇海沉默不语,眉心皱成川字。他何尝不知道,武将一旦上了战场,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可作为大军的最高统帅,他不能明知前面是死路,还将将士们往前面送!

    “打吧,大将军。我们不怕死,只怕死得不值。饿死或战死,我们都希望是后者。”看出侯镇海的迟疑,众人对视一眼,整肃了神色,沉声请求。

    “……”

    侯镇海抬头,认真的看向面前一张张熟悉脸,才发现,他们每个人的神色都是那样的坚定而坦然——结局已经注定,无力改变。那么,就让他们勇敢的用自己的方式去面对、去迎接好了。闭上眼,侯镇海深吸了一口气,随后睁开,最后一丝犹豫也被他排除掉,只剩下一片决然。

    “剩下的粮草还能支撑多久?”

    “顶多两天。”而且,还是熬成稀粥的情况。若是吃干的,一顿都不够。

    情况完全在意料之中,侯镇海面上也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