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一路向北 >

第68章

重生之一路向北-第68章

小说: 重生之一路向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秦当勉和罗驿都是在安定医院工作,他们会不会是出身同一所院校?或是因为医疗系统内部的交流会议、学习班之类的缘故而认识?如果这个前提能成立,那罗驿能影响到秦当勉就不是不可能的事了。

    墨北用拇指的指甲在桌面上划出一条短促而深刻的痕迹;均匀而缓慢地着力,反复刻划着,就像他曾经在病房的墙壁上留下的痕迹一样,一个短小的指甲印代表一天,第七天会加长一倍,代表一个月的那个记号会特别清晰特别长。

    开始的时候,记号像列队的士兵一样纪律严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有些散漫了,但最长的那条记号总是格外端正。后来,行不成行,列不成列,最长的那条记号越愈地深,恨不能一指划破铁墙。

    再后来是怎样了?

    那些记号是何时不再被刻划到墙上的?是被转移到禁闭室以后,还是,在那之前?

    打住!

    墨北强令自己停止在桌面上的刻划,手指因为被迫屈从意志而有些抽搐,不得不把它送到齿间咬住,才制止住它继续动作的冲动。

    忽然一个念头冒了出来,墨北心里一惊,牙齿一错,舌尖便尝到了血腥味儿。——难道,罗驿也是重生的?

    他今生与自己本来是没有任何交集的,如果不是因为前世的纠缠,就不该有理由布这个局。

    谁会花心机布局来对付一个不相干的人呢?

    如果罗驿真的也是重生的,那他是和自己同一时间重生的吗?还是比自己更早?

    他是不是早就已经盯上了自己,像潜伏在黑暗中结网的蜘蛛,耐心地、不动声色地窥伺着、算计着。而自己竟然茫然不知,以为世上已没有天敌,一门心思地奔着朝阳

    墨北打了个寒颤。

    一想到自己重生后这些年,都被罗驿在暗中窥伺着、算计着,墨北就如坐针毡——自己竟然茫然不知,还成天没心没肺地傻乐!

    墨北啊墨北,你怎么能蠢成这样!!!

    看见墨北蔫蔫儿的样子,贺兰山还以为是案件消耗了他的精气神儿,也不好意思这么使唤个孩子,想派车把他送回家去休息。墨北执意自己走路回家——他现在看谁都觉得像是和罗驿有关系,处处鬼影幢幢。

    很长一段路像是一恍惚的功夫就走完了,进了家,关门,落锁,关窗,拉严窗帘,检查每个能安放监听监视设备的角落。在准备拔掉电话线的时候,墨北打了个寒颤,终于清醒了过来:我这是在做什么?!

    仅仅是罗驿的“影子”就把自己给吓成这副德性?

    太丢人了!

    墨北厌恶地给了自己一嘴巴,转身把窗户全都打开,让暖烘烘的空气驱散室内的阴冷。墨北把额头抵在窗框上,用力碾转了两下,像是要把僵化成块的大脑给碾碎揉开,将因恐惧而退缩至角落的智商再给拽回来。

    就算这次让你占了先机又如何,罗驿,看谁能笑到最后!

    “案件升级了。”贺兰山把吸了半截的烟按进塞满了烟蒂的烟灰缸里,狠狠碾了几下,用手挥开面前的烟雾——不过这没起什么作用,整间办公室都缭绕着“仙气儿”。见墨北被呛得直咳嗽,贺兰山起身去打开了窗户,墨北走过去,两个人就倚着窗台聊了起来。

    “晚报的记者收到了一封信,信上声称连环杀人案的下一个案件是要模仿《杀人笔记》那个故事。”

    “信上有什么线索吗?”

    “没有指纹,字是从报纸上剪下来的单字粘上去的,纸张和信封都是很普通的那种。没有通过邮局,是直接放到那个记者家的信箱里的,信封正中间用血画了一个没有闭合的圆圈。这都跟《杀人笔记》里的细节一致,包括这个杀人通告。”

    “血是谁的?”

    “o型血。郑东本人是b型。”贺兰山顿了顿又说,“但鲁晓燕是o型,现在鉴证部门的同事正在做鉴定,看那血是不是鲁晓燕的。”

    如果是鲁晓燕的,就说明凶手在杀害鲁晓燕的时候已经计划好了下一个案件,所以才会有意识地准备好信封涂上鲁晓燕的血。这也说明凶手是非常有计划性的,不仅是第三件案子,很可能他已经连第四件、第五件甚至更多件案子都已经设计好了。面对这样一个心机深沉的凶手,警方抓捕他的难度显然会更高。

    如果不是鲁晓燕,又不是郑东的,那么就会有三个可能。或者凶手另有其人,不是他们认为的郑东;或者凶手是郑东,但他还有个帮手,这次用的是帮手的血;再或者,新的受害人已经出现了,信封上用的是新受害人的血。

    当然第三种可能性是最糟糕的,无论是贺兰山还是墨北,都不希望受害者的人数再增多。

    新鲜的空气让屋里的烟味消褪了不少,贺兰山示意墨北坐下来,给他倒了杯水。“你脸色不太好,昨天回去以后没睡好?是不是第一次看到凶案现场害怕了?”

    墨北拿起水杯,只略略润了下嘴唇就又放下了,对贺兰山笑了笑,没有接话。他不知道自己昨天到底有没有睡过,有段时间意识似乎很模糊,但更像是处于似睡非睡的状态。今天起来他觉得头和身体像是分成了两部分,头轻得像气球,身体却重得像坠了十几个铅球。如果不是贺兰山特意打电话,他真不想出门。

    贺兰山也没有再就这个话题说下去,而是再次回到了案件上,“《杀手笔记》我大致看了一遍,没时间细看。如果凶手要模仿这个故事,除了杀人通告之外,还会挑选一个引人瞩目的地方安置尸体。我想了一下,这个地点一是要去的人多,这样看到尸体的人才会多;二是要方便凶手运送尸体和离开。这样的地方不多,很可能凶手会选择跟书中一样的地点——百花大剧院。我会通知剧院的人留意,另外也会安排人手监视那里。”

    墨北又用水润了润唇,说:“可是这些都有一个前提,书中的凶手在做这一切的时候,他的杀人通告已经被昭告天下,很多人都知道他要杀人。而现在,我想你应该阻止了报社把那封信公开吧?”

    贺兰山点了点头。

    “所以,在杀人弃尸之前,他还得再想个办法来引起大家的注意。”

    贺兰山若有所思,“如果他达不到这个目的,杀人的事会不会就一直拖延下去?”

    “先,你这个假设得有个前提,就是他的顺序是预告、杀人、弃尸,可事实上他完全可以是先杀人再预告,最后再弃尸。如果他有更巧妙的办法的话,他甚至可以把预告放到最后一个步骤,先完成杀人弃尸,再让人在预告后才现尸体。其次,引人注意的方法不是只有登报这一种,甚至可以说,通过媒体登报可能是预告方法中最不可靠的一个,就像现在,记者收到了预告信就会先报警,警察接到报案就会阻止登报。所以——”

    墨北沉吟一下,“所以从行为逻辑上讲,凶手出现了自相矛盾的地方,他对作案手法的设计和做预告的方式,像是两个人。”

    “你是说凶手有两个?郑东和秦当勉?根据我派去监视秦当勉的人报告,他这两天的行动和往常没有区别。”

    “也许,还有第三个人。”

    贺兰山沉默了,本来连环杀人案就已经很严重了,如果还是团伙作案,那案件的严重性更甚一层,作为刑警队长和案件的直接负责人,他承受的压力实在是不轻。

    墨北说:“我想个办法,把凶手诱出来。”

    贺兰山精神一振,“你有办法?”

    “他这么喜欢我的小说,不惜为此模仿杀人,那如果我这个当作者的直接向他挑战,他会不会应战呢?”

    贺兰山愣了一下,墨北这意思是要用自己当诱饵?还不等贺兰山想好要不要同意这个建议,墨北已经站了起来,笑了笑:“我这就去做准备。”说完转身就走,竟是不给贺兰山否决的机会。

    贺兰山又是一愣,以墨北的才智绝对不会判断不出以身做饵有多么危险,稍有差池就是要妄送性命,可墨北居然还是做出了这个决定。是无知者无畏还是舍生取义,几乎不用多想,贺兰山就把墨北的行为定义成了后一种。

    真是个不同凡响的少年,不知道他长大以后愿不愿意当警察?

    墨北不知道贺兰山已经把自己给脑补成了什么少年英雄,他关心的是要借由破案的机会,给予罗驿狠狠一击。

    在墨北准备的那段时间里,贺兰山继续监视着秦当勉,并全力搜捕郑东的下落,但是仍然没有什么收获,反而是第三桩案件如期生了。

    这次凶手将杀人预告明晃晃地放到了一个全市瞩目的地方,市政府前的汉白玉华表。

    这座华表是去年市政府仿造□华表建的,虽说从材质到做工都要差着好大一截,可对于许多云边人来说,这也是件十分荣耀的象征。然而,这天早上经过此处的人们都现,雪白的华表上多了一片暗红色,再仔细一看,那是用红色颜料写着的几个字: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当杀则杀,杀尽无用蝗蠹!

    看到的人都觉得莫明其妙,有不少人干脆就站在华表下面议论起来。人聚得一多,自然也就惊动了更多人,然后警察来了,市领导们怒了——原本以为是有人恶作剧,那顶多就是罚守门的人一个失察,再叫清洁工来擦干净也就算了,谁知这竟然是个连环杀手在宣告下一步的杀人计划!而且根据“蝗蠹”二字,十有**要杀的还是当官的!

    区区一个罪犯,居然嚣张至此,明目张胆地向全市官员和公安干警挑战,如果真让他得手了,那云边市必然颜面扫地。

    这一回,贺兰山身上的压力重得简直就跟被长白山压住了差不多,不过两天没见,再出现在墨北面前的贺兰山脸上的皱纹都深刻了几分,唯有一双眼睛还是放出湛湛精光,锐利无匹。

    作者有话要说:卡文了 好惆怅

83new() 
经过在安定医院的那几年生活;即使后来医生宣布墨北已经“痊愈”;而且又有了再世重生这样的大机缘;等于是脱胎换骨一样;但墨北始终觉得自己已经不能再算是个心理正常的人了。换句话说;虽然嘴上不肯承认;但他心里已经默认了自己是个精神病;是个疯子。

    ——心理上的创伤往往比生理上的更加难以愈合。

    但是现在墨北觉得,或许罗驿要比他更像个疯子。

    如果凶手真的在预告之后杀害官员成功;就算云边的警察抓不住他;也会有其他地方的优秀刑警被调来查案的。权力集中之处;岂能容人如此挑衅。

    罗驿再聪明也只是一个人,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那些办案高手中总会有比他更高智商的人,哪怕没有,集数人之智慧也不见得就比他一个人差。更何况罗驿根本就没有聪明到逆天的程度。

    而且,有些案件之所以难查,其实就在于人力物力不足,如果真到了不惜代价调查的地步,罗驿可未必就能在幕后藏得住。

    为了把小说情节模仿得惟妙惟肖,或者说,为了对付区区一个墨北,就把自己放到一个如此危险的局面,这可不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会干出来的事。

    罗驿是怎么了?

    记忆里罗驿虽然狂妄,但也很谨慎,当初他在安定医院里折磨了墨北好几年,少数几个知情人却都是被他牢牢控制在手里的,外界丁点消息都不知道。难道年轻时的罗驿会鲁莽到这种程度?

    墨北想来想去,也只有两个猜测,要么自己之前根本就想岔了,这事完全与罗驿无关,就是郑东这个精神病搞出来的。精神病做案全无逻辑可寻,搞成什么样子都没辙。要么,就是罗驿真疯了。

    墨北在这边苦思冥想不得其解,孰不知罗驿在收到消息后,也是惊得目瞪口呆。

    要说罗驿知道墨北此人的时间,还得追溯到1989年。而在罗驿和墨北之间建立起联系的人就是刘正扬。

    罗驿和刘正扬家里是远亲,两个人年纪差着好几岁,性格差异更是迥然,因此来往并不多。后来罗驿学了医,尤其对精神学、心理学特别感兴趣,学到了点儿东西就忍不住想要试试身手,可周围又没有合适的人,偶然一次家族聚会看到了刘正扬,顿时一喜。

    少年时期的刘正扬非常懦弱内向,学习不行,交际不行,就连淘气都不行,这让心气儿极高的刘仁波非常失望。刘仁波想把儿子教养成才,可他工作繁忙,有限的相处时间里又因为看不顺眼儿子的唯唯喏喏,倒有大半时候是在脾气。他越脾气,刘正扬就越怕他,越怕他就越是在他面前显得笨拙畏缩,越是显得笨拙畏缩他就越是生气……父子俩成了个恶性循环。

    当时刘正扬在父亲的压力之下几近崩溃,幸好是罗驿把他挽救回来,并劝说刘仁波改变对待他的方式。虽然罗驿的劝说在刘仁波身上见效甚微,但好歹刘仁波不再像过去一样对待儿子跟对俘虏似的,而且对罗驿很信任,倒是把教导儿子的责任大部分都交给了罗驿。

    而刘正扬对于挽救了自己生命和生活的罗驿非常感激和信赖,渐渐地,刘正扬成了罗驿的信徒。

    罗驿的家庭条件一般,但有了刘正扬这个官二代,他终于可以施展手段,通过刘正扬来获取金钱甚至权力。刘正扬身边的保镖是罗驿帮着挑选的,刘正扬最得力的助手董垣也是罗驿安排的,而罗驿自己却在刘正扬的表层生活中渐渐隐形。

    几年功夫下来,就连刘仁波都忽略了,现在对刘正扬最有影响力的人早已不是他这个当父亲的,更不是外人以为能说得上话的董垣,而是来往并不频繁的远亲罗驿。

    1989年,帝都风云变幻,罗驿也身在其中无暇他顾。刘正扬已经学会用疯狂的假相支撑着虚薄的自信,一心想要做出点成绩来给最尊敬的“导师”看看——由董垣主导的那些生意不算,那是董垣的本事,不是他的。

    于是刘正扬把视线投向了云边,投向了正在崛起的龚小柏。

    可是龚小柏不识抬举,让刘正扬的“开山第一战”便吃了个闭门羹。刘正扬一时间惊怒交加,害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