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召唤时代 >

第574章

三国之召唤时代-第574章

小说: 三国之召唤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爱卿言之有理!”

    “陛下,冀州富庶,人口,钱粮是我朝廷重中之重,对于朝廷来说冀州不得有失,然冀州与兖州,司隶二州毗邻,危险重重,右骁骑部蒙古一战更是损失惨重,虽有补充但多是新兵,战力不佳,即便如此徐达将军部也只有区区六万人马,麾下也不过高肃,薛礼,高宠,薛葵四位将军,微臣以为冀州部需要增强。”徐庶说道。

    “你们接着说!”

    “陛下,幽州是朝廷的根本,燕京是幽州的,幽州是陛下起兵的根本,幽州百姓将陛下奉若神明幽州在朝廷便在,如今幽州北方之敌已不在,然东方的唐国依旧在,唐国虽是偏远之国,唐军只有十数万,兵力上与朝廷差距巨大,然唐国人才济济,不可一世的李元霸,统兵得利的李牧,还有智勇双全的两名皇子李世民,李建成这些都是唐国的强大,幽州军中李靖将军不仅用兵如神,指挥有方,而且李靖将军智谋也不下我等,李存孝将军为朝中第一猛将,虽不如李元霸也相差不大,除此之外还有王彦章,陆文龙,周武,广阳王相助,兵马虽然只有五万,但距离燕京不远,禁军,御林军都可助其一臂之力,陛下可增派几名得力的副将,调动一两位大将。”这次开口的是刘基,对于幽州的事刘基是非常重视的。

    “燕京有御林军,禁军,白马义从三支军队,然而白马义从与御林军在蒙古一战中受损,禁军在燕京之乱中受损,如今三支军队也只是刚刚恢复过来虽然燕京处在各方军团的保护之中,但燕京属国都,陛下,朝廷都在燕京出不多差错,而且临战时,禁军,御林军同样可以作为后援力量支援各军,燕京之战出现了许多人才,卫庆,宇文勇,赵云,卢勇,李凌,尚儒,程咬金,尤俊达,李信,林冲,秦明,秦良玉,这些人之中大多都有副将之才可调到李靖将军麾下。”荀彧也开口了,他说燕京军中的情况。

    不过特殊的是荀彧说完以后,就没有人再开口了,御书房内一阵沉默。

    “怎么回事,并州了,怎么没人了说了?”

    “既然你们都不愿意说,揣着明白当糊涂,那就由我这来说吧。谁叫你们都比我年长了。”郭嘉无奈说道。

    “陛下,臣有话说!”郭嘉调整了语气,面容,变得无比沉重,严肃。

    “说吧!”

    “陛下,并州军由岳飞将军统领,岳飞将军在朝廷中是立功最多的,南征北战,东征西讨,立功无数,同样的并州军在六个军团中也是最为不合理的,除去五方军团与各地方闲杂之军外,岳飞将军部有七万人,七万人比起蒙将军的十万人确实不多但是十万人之中只有七万人是汉军,而且当初蒙将军手下之所以有八万大军,也是为了对抗蒙古,蒙古乃是一国,也就是说蒙将军的八万人抵挡的是一国之军,情有可原,可岳将军的大军七万人却有些多了,当然毕竟岳将军面对的是杨广的主力大军,临战之时,军队当然是多多益善,然而在杨广与朱元璋对峙之时,朝中曾向岳将军请求调出兵马增援冀州,青州,岳将军让我等直接找秦,杨两位将军。而后欧阳大人,范大人亲自去见这两位将军,却被一口回绝,遭受羞辱,只因为没有岳将军的命令,此事便不了了之了。”

    “此事你们为何没有人向朕提起过?”刘辩脸色阴沉的问道。

    “回陛下,臣与伯温曾向陛下提及,可惜陛下贵人多忘事,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所以臣以为陛下觉得并州军之事并无碍,所以臣等也就听之任之了,不过如今局势大变,臣必须得说。”郭嘉毫不顾忌,直言不讳的说道。

    “此事朕疏忽了,你接着讲吧。”刘辩不会认为郭嘉是在骗他,毕竟他提及了刘基,而且刘辩也确实有几分印象。

    “陛下,如今并州军中将士都对岳将军唯命是从,并州军给自己取了一个新名字岳家军。岳家军这个名字取得也的确不错,并州军中将领,岳云,岳胜是子是侄,秦琼,龙句是结拜兄弟,杨烈曾与岳云同甘共苦,岳飞对他有救命之恩,岳飞对南宫万有提携之恩,至于尉迟将军心在陛下,多年共事,即便是他也与岳飞也有了深厚交情,臣恳请陛下整顿并州军。”

    郭嘉的话在刘辩耳中盘旋,让刘辩的心混乱了起来,刘辩很了解郭嘉的性格,郭嘉不争,性子直,虽然他好酒色,说话没有分寸,但他与人为善,不会主动与人交恶,现在一番话却无疑表明他对并州军的行为已经看不下去了。

    看了这一章或许会有很多人喷我,喷主角,喷郭嘉认为他们陷害岳飞,陷害忠良,但是我想说说我的看法,先说个前提我不认同赵构,秦桧等人对岳飞做的,我也不会这样让主角这么做,不过我想说的是岳家军,以及岳飞有些的确过火了,在乱世之中,如果有一名才华过人,能力非凡,战无不胜的大将,有一支军队,有一群手下对他唯命是从,甚至比对皇帝还要尊重,将这支军队以主将的姓作为军队的称号,军队中的将领都与主将有深厚的关系。这样一支军队怎么会让君主安心,放心,哪怕这个主将再怎么忠心,他能让人放心他的手下也不会让人放心。或许会有人说蒙家军,戚家军,但是蒙家军并非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军队,它指的是蒙家几代的忠臣良将,只是几人或者十几人,至于戚家军,戚家军也不过几千人,最重要的是戚家军出现的时代是中兴的时候,并非乱世,这与岳家军有本质区别。

第565章 建成之求() 
郭嘉的话在刘辩耳中盘旋,让刘辩的心混乱了起来,刘辩很了解郭嘉的性格,郭嘉不争,性子直,虽然他好酒色,说话没有分寸,但他与人为善,不会主动与人交恶,现在一番话却无疑表明他对并州军的行为已经看不下去了。

    “你们和奉孝的意思一样吗?”刘辩看向其他几位大臣。

    “陛下,岳飞将军的忠心,朝中大臣无人不知,可不管岳将军再怎么忠心,岳家军这个名字是不能出现的,有了岳家军或许将来会有徐家军,李家军,那时候还有何人听陛下的,听朝廷的,那陛下这十几年的努力全都将白费了。”

    刘基开口了,他并没有怀疑岳飞的忠诚,只是否决了岳家军的这个称号,认为岳家军会带来一种不好的结果。

    “朕明白了,这些都是朕的失误。”听了这些大臣的一席话,刘辩变得惭愧,变得失落起来,本以为自己已经是一个完美的君主,完美的决策者,然而在大臣们的眼里,他已经犯下了大错。

    “陛下,此事需尽快解决,趁并州军的将士还未遗忘陛下尽快解决,以免后患。”荀彧劝说道。

    “那好,趁着这几日时间诸位爱卿将兵马调动计划出来,将领调动朕亲自处理。”刘辩果断的说道,刘辩已经下定决心改变一下自己手下军队的布置了。

    “遵旨!”

    ……

    唐国,

    “儿臣参见父皇!”

    “建成快快平身!”李渊高兴的说道。

    “谢父皇!”

    “建成这次立下大功想要何赏赐啊,父皇都尽量满足你。”李渊兴奋的许下承诺。

    “父皇,儿臣有愧于父皇栽培,儿臣只求父皇责罚,不敢求父皇赏赐。”李建成跪在地上自责,惭愧的说道。

    “皇儿快起来,你这是什么意思啊?”李渊几步走到李建成面前将他扶起,心疼的说道。

    “儿臣领兵出征两年,然两年之中只拿下了辽西一郡之地,儿臣愧对父皇栽培。”

    “朕当是何事啊,皇儿所说的朕都清楚,而且在朕看来拿下辽西只是小功,在朕看来,皇儿你将那些乌恒人,蒙古人融入我唐国,让他们成为了唐人,为我唐国效力,又让那些汉人接纳了我们唐国,这些才是天大的功劳,对于唐国来说这些比起夺下几个郡更加重要。这也是父皇为何要封赏你的原因,若是用两年时间拿下了辽西这点小功劳,父皇最多送你几个美女,绝对不会给你承诺的。”李渊不但没有对李建成说教,反而大为赞赏。

    “多谢父皇!”李建成大喜,他还真没想到这些事会让李渊这么高兴,原本他在办这件事的时候只是当做小事处理,然而越办消耗的时间越长,直到如今才达到最初的目标,本以为会收到李渊的责罚,没想到却受到了李渊的奖赏。

    见李建成有些迷茫,李渊露出了笑容,“你是否对父皇的奖赏有些疑问,有些不知所措啊?”

    “回父皇,儿臣的确不解父皇之意。”李建成如实回答。

    “建成啊!你可否清楚我唐国为何有今日的地步啊?”李渊笑问道。

    “唐国有如今成就这些都多亏了父皇英明神武的领导,还有我李氏族人的抛头颅洒热血。”李建成斩钉截铁答道,

    “你说的很好,也很对,但是有一件事情,有一个人你没有说,唐国有如今地步他是功不可没的。”李渊笑道。

    “莫非父皇说的是二皇兄,辽西一战,儿臣真正见识了皇兄的实力,天神下凡莫过于此,怕是汉人口中的霸王项籍也不如皇兄吧。”李建成立即答道。

    “元霸,的确功不可没,然而凭他一己之力却无法让唐国有如此成就。”李渊先是肯定了李元霸的功劳,然后又否定了李元霸的作用。

    “那儿臣就不知道了。”李建成无奈道,实际上李建成已经隐隐感觉到李渊说的就是李世民了,不过他不愿承认罢了。

    “你应该知道朕说的是谁的,不过朕也知道你不愿承认,建成啊,你虽然能力超群,各方面不下于世民,但是有一方面你却不如他,那就是处理民心上,这么些年来,那些被朕打败的势力没有再次叛乱,世民有着极大的功劳,是他安抚了民心,使得无人助那些势力,久而久之大部分人都认同了我唐国。这也是为何世民在朝中影响力大,拥护他的大臣多的原因。”

    李渊的话一方面如同一个惊雷在李建成的心里响起,李建成如何不明白李渊明面上是回答李建成的疑惑,实际上是告诫他不要和李世民争。

    “父皇的,儿臣谨记!”良久后,李建成似乎做出了什么决定,低着头恭敬的说道。

    “嗯,你能记住就好!”

    “你这次的事情虽然是无意识的顺手而为,但是你为父皇还有唐国解决了一个大麻烦,比起唐国的问题,你所做的事情更加困难,蒙古人,乌恒人与我唐国一样是偏居一隅的,并没有固定的思想,但是汉人就不同了,他们说的话,写的字,他们吃的,穿的,用的,学的都与我们不同,而且他们有着极为坚定的信念,很难接受异国之人,如今你却成功了,而且只花了不到两年时间,这让父皇非常高兴,你为我们将来我唐国进军汉朝做出了基础。”李渊兴奋的说道。

    “告诉父皇你想要什么,父皇会尽量满足你的。”李渊激动的说道。

    “父皇应该一直知道,儿臣一直缺少一个王妃。”李建成说道。

    “你看上了哪家的小姐啊?”李渊立即来了兴致,毕竟是自己的儿子找妻子吗,他哪里会不高兴。

    “回父皇,儿臣听闻长孙家的小姐,天姿国色,知书达理,才貌双绝,儿臣想纳长孙无垢为王妃。”李建成回答道,李建成明白向李渊要太子位置是不可能的了,而且听了李渊的话以后,李建成明白就算得到了太子的位置也保不住,反而有可能会丢了性命,得不偿失。

    “好,父皇现在就拟定旨意,派人前往长孙家宣旨。”李渊毫不犹豫就同意了李建成的请求,李渊并不清楚长孙无垢与李世民走得近,不过就算知道他也会同意的,比起李建成与李世民争抢皇位,这一切都是小事。

    “儿臣多谢父皇!”李建成大喜,立即下跪道谢。

    “唉,这有何谢的,朕的皇儿有了心上人,朕当然会极力促成啊,朕只希望皇儿你啊,早日为朕生出个皇孙。”李渊高兴的说道。

    “儿臣遵旨!”

    “朕现在就拟旨!”

    说做就做,李渊立即找来了空白的圣旨开始办事。

    看着这一幕,李建成脸上露出了笑容,心中不禁想道,“皇兄啊,这皇位,皇弟争不过你,但是皇弟看上的女人却是不会再让给你了。”李建成对于才貌双全的长孙无垢也有着许多好感,比起李世民,李元吉妻妾成群,儿女成群,李建成至今也只有一门小妾。

    圣旨很快就传到了长孙府,长孙无垢还是无奈接了旨,长孙无垢对李世民有着好感,也的确想嫁给李世民,至于李建成,长孙无垢虽无好感,但也不反感。

    “妹妹啊,这都是命,兄长知道你喜欢大殿下,但是皇命难违啊。”长孙无忌劝说道。

    ……

    第五更,不知道前面那一章,会有多少人想骂我,,不过请记得我文明批评

第566章 兵马调动() 
“妹妹啊,这都是命,兄长知道你喜欢大殿下,但是皇命难违啊。”长孙无忌劝说道。

    “妹妹明白,大皇子早已妻妾成群,妹妹哪怕成了他的女人,也不过是一妾而已,而三皇子,如今还无正妻,三皇子才华横溢,才干过人,妹妹也并不反感,或许嫁给三皇子,成为王妃才是妹妹的命吧。”长孙无垢轻松的说道。

    “妹妹如此,为兄便放心了!”听了长孙无垢的回答后长孙无忌松了一口气,他就怕长孙无垢不认,反对,违抗圣旨。

    ……

    “皇兄就是皇兄还真让他办成了,心仪的女人被自己的弟弟夺了,想必李世民将来一想起长孙无垢,脑海里就会浮现长孙无垢在皇兄胯下承欢的场景了,李世民岂不恶心死了。真是痛快啊!”李元吉兴奋对手下门客说道。

    “四殿下慎言,小心隔墙有耳!”门客神色一紧,立即劝说道。

    “难道你以为本王的王府里,还有他李世民的人。”李元吉瞬间变得脸色狰狞。

    “属下只是担忧!”门客一惊,顿时慌了起来。

    “好了,本王明白你的意思,只是本王做事不需要其他人来教导。”李元吉甩手喝斥道。

    “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