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末去当兵 >

第259章

回到明末去当兵-第259章

小说: 回到明末去当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临时的,他在清军中的职务可不低,是甲喇额真。

    大清的军制在没有改革之前是这样的,300人为1牛录,设牛录额真1人;5牛录为1甲喇,设甲喇额真1人;5甲喇为1固山,设固山额真1人,1固山即为一旗。

    由此可见,这名副将的职务不低,他带来的这100多人当然也都是精英。

    这也不难想象,因为他们这次随行保护的是不是一般的官员,而是大清的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洪承畴,当然不能是一般的兵将。

    不过这位甲喇额真,在双方没有撕破脸之前,见到宋献策,不敢缺了礼数,恭恭敬敬。

    因为这次谈判又在军营中住了几天,双方都是老熟人了。

    宋献策还礼道:“洪大人何在?”

    “在下已派人通禀,不知道宋先生这么晚了,见我们洪大人所为何故,还如此兴师动众?”这位满清鞑子明知故问。

    宋献策冷冷一笑,心里话,死鞑子,你会装象啊,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一会儿你们就知道了。不过宋献策不愿意跟这位废话,他要见的是洪承畴。

    这时洪承畴急匆匆就过来了,装出一副刚睡醒的样子,一边走一边还打着哈欠,还整理着衣服,把顶戴花翎还正了正,前面有清兵给他提着灯笼,后面跟着几位亲从侍卫。

    看到他们的大营被无数的明军将士包围了,他手下的清军将士,也是严阵以待,双方对峙,他故作吃惊,紧走几步,来到宋献策近前,抱拳拱手:“先生深夜造访,洪某有失远迎,当面恕罪,不知宋先生如此兴师动众有何见教,莫非出了什么事了吗?”

    洪承畴揣着明白装糊涂,装模作样,明知故问。

    这个大汉将更会装相,不过今天看你能装到什么时候!

    宋献策虎着小黑脸,冷冷一笑:“洪大人,营区内竟然混进了刺客,害得我们监国大人险些遇刺。”

    宋献策说这话的时候,两只眼睛死死地,盯着红尘中那张精瘦清矍的脸。

    “居然有这等事,监国大人可曾受到伤害,这刺客也太胆大了,可曾抓住用此贼?”洪承畴故作吃惊,黄眼珠转了转,一副非常关心的样子,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

    “哈哈,多亏我们监国大人武功盖世,否则真就遭了此贼的暗算,不过他跑不了。不过洪大人是真不到此事还是假不知道此事?”宋献策也不藏着掖着了,单刀直入。

    洪承畴脸上一惊,莫非他们知道了什么蛛丝马迹,还是在打诈语,不管怎么样,这件事绝不能承认。

    “宋先生这是何意,何出此言?”

    洪承畴一脸的无辜,故作惊恐与不可思议相。

    “洪大人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啊,那好吧!”宋献策说着,把那把蒙古弯刀拿出来了,“洪大人可曾识得此刀,这是凶手遗留现场之物。”说着把刀递了过去。

    洪承畴把刀接了过来,这儿摸摸那儿看看,正过来倒过去,其实他一眼就看出了这是一把蒙古弯刀,而且从上面的装饰物可以看出来是女人用过的,而且上面还有蒙古文。

    洪承畴脸上的汗就下来了,心中暗自埋怨苏沫儿,怎么搞的?这东西怎么能够落到他们的手里?这真是铁证如山……但是不管怎么样,说死也不能承认。

    洪承畴的眼珠叽里咕噜乱转,然后把刀还给了宋献策,把袖子一甩厉声道:“宋先生莫要开玩笑,难道阁下怀疑是洪谋暗中派人行刺不成,若是那样,我们大清还有来和谈的必要吗?”

    “何止是怀疑,这铁证如山,洪大人还想不承认吗?你们大清的和谈其实就是个幌子,阁下来就是挂着羊头卖狗肉,戏演的真是不错,不过该收场了!”

    宋献策一语中的,洪承畴狡辩道:“宋大人不要血口喷人,单凭这一口蒙古刀,能说得了什么问题,贵国的大营当中难道没有蒙古兵将,宋先生为何不去质问他们?”

    “洪大人可以不承认,但是有让你们承认的时候,那就是等我们监国大人把刺客抓住之后,看你们还有什么说的。来人全部拿下!”

    宋献策冷笑着突然变脸,手下军将答应一声,贺人龙和郝摇旗早就不耐烦了,心里话,跟他们废什么话,把他们全部抓起来得了,现在宋献策终于下令了,他们带着人往里就闯。

    “保护大人!”鞑子的那名甲喇额真也不示弱,一声令下,100多名清军剑拔弩张,就打算与明军以死相拼。

    “监国大人有令,全部抓起来,如有反抗格杀勿论!”

    宋献策此言一出,贺人龙和郝摇旗等的就是这句话。

    无敌营的将士过来就要拿人,这些清军还打算负隅顽抗,他们自认为是满清鞑子的八旗精锐,所向披靡,却不知道这些已经是过去时了。

    明军将士一看必须得动真格了,数把火枪就瞄准了这些胆大妄为的清军。

    现在的无敌营也装备了自声燧发枪这种新式的火器,本来他们的战斗力就超强,有了这种世界上最先进的装备,无敌营的战斗力如虎添翼。

    现在他们要拿这些清军当靶子了,也是为了杀鸡骇猴,因此一些明军举枪就扣动了扳机。

    “啪啪啪啪……”

    就像放鞭炮一样,一顿乱枪,股股白烟升起消散,这些满清鞑子就有二三十个倒在了血泊之中,有几个被打成了筛子,倒在地上,满脸的不可思议,不过很快双眼,就没有了生命的光泽,身上的弹孔咕嘟咕嘟的往外冒血。

    这时他们才发现,无论他们这些满清鞑子,无论多么凶悍无敌,多么能征惯战,但是在这些明军面前,他们只能是靶子,除此之外无能为力。

    剩余的清军纷纷后退,他们真的害怕了。

    因为鞑子们再凶狠再悍不畏死,当死亡真的来临的时候,他们不得不畏惧,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生命对于他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失去了就再也不会来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做的是无谓的牺牲。

    明摆着的事儿,也别说他们这一百多人,就是成千上万的鞑子过来,今天他们也冲不出去,负隅顽抗,只有死路一条。

    因此面对这血腥屠杀的场面,个人面带惊愕,他们的弓箭拉开了也不敢再放了,只有慢慢的收了弓箭,他们的刀枪都高高举起来了,也只好再慢慢的放下来。

    实践证明这些满清鞑子还是明智的,面对这么多明军,就是不放火枪,一走一过,就能把他们这点人踏平,让他们尸骨无存。

    贺人龙和郝摇旗一看,满清鞑子这下都老实了,把手一挥,明军无敌营的将士,往上面一冲,先缴了他们的械,然后一个一个全都被捆上了,包括洪承畴和洪承畴的副将,也就是那名甲喇额真在内。

    洪承畴觉得这下完了,心里已经凉了半截,但是他嘴里还不示弱,大声叫嚷着:“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你们这样做太不道义了,监国大人何在,洪某要见林大人……”

    “两国交兵是不斩来使,但是你们挂着羊头卖狗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竟然派出刺客行刺,是可忍孰不可忍!”

    “你胡说,洪某要见你们监国大人,林大人何止在?”

    宋献策道:“我们大人会见你的,但不是现在,这几天尔等最好老实点,否则有你们吃的苦头,全部带走,好生看管!”

    就这样洪承畴这100多人清军将士,,除了20多个个被当场乱枪打死之外,其余的,全都被明军将士控制起来,当然他们的船只也在控制之中。

    这是天就亮了。

第377章 全线出击() 
三岔河对岸清军的大营。按照双方的约定,多尔衮传令兵马撤退20里重新安营下寨。

    不过这一带他们的堡垒比较多,当然没有移除,因为这本来就是他们的防守的据点,早在第一次宁锦之战之后这些据点就有了,就像是大明在各城镇要塞设置的卫所屯军,并非是新屯驻的兵将。

    大清朝出现军卫所,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开天辟地的鲜血事。因为这些骑在马背上的民族,讲究的是来去如风,他们住的是帐篷,吃的是牛羊,喝的马奶,过惯了刀头舔血的生活,如果说他们居无定所也不太现实,但他们住的最多是土城。

    对于大明那种城高池深和固若金汤的堡垒防御工事,他们是陌生的,甚至一度嘲笑的。

    不过现在大清现在已经立国这么多年了,那些大汉奸们也不都是吃白食,也想着怎样当好他们的奴才,效忠他们的新主子。

    因此现在的清军被汉化了很多,由于宁完我、范文程、洪承畴孔有德等等这些大汉奸为这些满清鞑子的高层出谋划策,大明朝的那些精髓现在让他们学去了大半,各方面都学习明制,效法汉人。

    政治上采用大明的典章制度,变化最大的就是他们军事上的变化,由于他们屡屡吃败仗,先是大明的红夷大炮令他们吃尽了苦头,孔有德等山东三矿工的投降,让他们学会了铸炮,林毅的穿越,让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怀疑满清八旗是不可战胜的这一神话。

    现在他们也效法明军,军事上也开始铸炼火器,修筑城防,凭险而守。

    经济上也有很大的变化,跟汉人同居种庄稼,发展生产,改善民生,推行一些优民抚民政策,以笼络人心,尽量调和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维护他们的统治。

    受汉人(汉奸)的影响,就连服装和生活习惯上也有所改变,变化最大的就是他们的发型,现在大清的发型不再是金钱鼠尾辫儿了,可能他们觉得也很丑陋,是汉人那种发型潇洒。

    但是他们也不敢一下子转变过来,渐渐扩大头上的面积,基本上有全秃变成了半秃,也不再是金钱鼠尾,而是辫子变长变粗,就跟中国女人的辫子差不多。

    现在他们之所以热衷于学大明学汉人,就是认识到他们以前的野蛮与落后,只靠骑马射箭,统一不了天下,落后就要挨打,唯有学习先进才能够让他们变得更强大。

    现在的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从先祖那里学来了这些精髓,因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是学习汉人的急先锋和典范型人物,为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树立了楷模。

    因此这些汉奸们,像宁完我、范文程、洪承畴、祖大寿、尚可喜、耿仲明等等,不论文武在大清越来越吃香。

    特别是这次多尔衮山海关兵败,皇姑囤兵败,宁锦之战洪承畴又一次兵败,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已经感到了重大的压力,这种压力重大到前所未有。

    这种压力是亡国灭种的压力,是倾巢之下没有完卵的压力!

    幸亏这一次洪承畴虽然兵败了,丢失了宁锦防线,但是为他们制造了一次和谈的机会。

    孝庄皇太后和多尔衮必须得把握住这次来之不易的战机,好好利用这次和谈大做文章,成败就在此一举!

    如果这次和谈,他们再不能取得战略性的胜利,那他们只有真正俯首向大明朝称臣,那很可能就是迁都,甚至取消大清这一国号,那就一下子回到解放前了。

    因为数十年前,本来他们就是大明的夷民,大明朝不可能允许他们来个国中之国,这一点跟朝鲜可不一样,尤其是经历了这次后金到大清的崛起,大明朝尤其是这个大明监国林毅,能对他们心慈手软吗?

    这一点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心知肚明,因此才有了这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按照他和大明事先双方的约定,派出洪承畴这100多人的谈判组走了以后,多尔衮开始调兵遣将了。

    现在多少滚又是名副其实的摄政王了,而孝庄皇太后让权退居幕后,成了二线人物,回到京师以养病为名坐镇大清的盛京城。

    多尔衮现在大权在握,亲征一线成了前敌总指挥。

    短短的几天之内,在三岔河畔清军就集结了8万人,包括镇守京师的几万京营兵,也被他拉来了大半,还包括汉人八旗和朝鲜来助战的军队。

    汉人八旗当中他最看重的就是他的重兵部队名叫吴乌真超哈,这是他们倚重的炮兵,装备了几百门红衣大炮,现在这支部队的最高指挥官,就是出了名的大汉奸耿仲明和尚可喜。

    这两个人与孔有德齐名,合成大清的三顺王。他们原来都是毛文龙的部下,后来他们投靠了大清,带去了一大批红衣大炮,然后他们模仿成功,开始仿制红夷大炮,从此满清鞑子有了自己的炮兵部队,就是乌真超哈。

    萨尔浒之战,后金军的炮兵初显神威,大明朝彻底溃败,促成了大清的崛起。从那以后孔有德成了大清恭顺王,耿忠明成了怀顺王,尚可喜成了智顺王。

    不过这三王主要是在孔有德的领导之下,然后他们攻打朝鲜,一直打到朝鲜的首都,朝鲜国王李倧被迫向大清俯首称臣,其实大清征服朝鲜用的主要是这支汉人部队为主力,后来他们又把皮岛给端了,也是用的以这支军队为主力。

    皮岛最小,但是战略意义重大,这是大明朝牵制清朝的大后方,这颗钉子被拔出之后,大清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历史上他们又攻占了宁锦防线,接着山海关大战,多尔衮运筹帷幄,招降了吴三桂这个铁血打手,十几万铁蹄问鼎中原,开启了大清一统天下的征战,200多年的江山社稷由此拉开了序幕。

    由此可见这支汉奸队对大清的贡献有多么大。

    不过现在由于林毅的穿越,令这个天之骄子的多尔衮有些怀疑人生。

    现在多少滚为了对付林毅,不得不把这支重装的王牌军队调过来。不过现在三顺王只剩下两顺王了,原因是恭顺王孔有德在皇姑屯之战中被林毅一刀给劈了。

    不过恭顺王孔有德的残余还在。还有吴三桂虽然死了,但是他的残余也在,如年轻的小将军马宝,也得到了满清鞑子的重用,多尔衮现在提升他为固山额真,掌管着汉军八旗的一个旗,近万人马,也就是说这些汉奸队仍然是大清的支柱力量之一。

    现在的大清虽然受到了重创,江山风雨飘零,那些开国的功臣、****爷,亲王,贝勒和铁杆汉奸,老的老,死的死,残的残。

    但是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