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末去当兵 >

第198章

回到明末去当兵-第198章

小说: 回到明末去当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他的平庸也许不是什么坏事,如果都遇到唐宗宋祖顺治康熙这样的千古帝王,哪还有自己什么事儿呀。

    眼前看来匡扶大明,驱赶鞑虏,救百姓于水火,扶大厦于将倾,收拾大明破碎的旧山河,还得仰仗自己呀!

    林毅做到了心中有数之后,太子在自己手里不能埋汰了,必须利用太子做些文章。

    自己现在是名正言顺的大明督师,又是太子太师,这些都是受了先皇正式恩封,还有天子剑,总督天下兵马。现在太子又到了自己身边,那自己号令天下,保护太子辅佐太子,中兴大明,名正言顺。

    想到这,他立即让太子下诏,拟了几批太子的旨意。首先是对大名的几个亲王下诏,像什么小福王朱由崧,唐王朱聿键,鲁王朱以海,潞王朱常芳,桂王朱常瀛,等等,让他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赶紧向太子靠拢。

    其次的一批旨意,主要是发到陪都南京,因为大明的南京跟北京一样,也有一套班子。这是当年天子守国门迁都的时候留下的,一直延续到现在,这套班子如果有了天子到那里直接就可以运行,就连太监都是现成的。

    再次,还有几道旨意,主要是对手握兵权的总督或总兵,像什么凤阳总督马士英,南宁伯左良玉、平西伯吴三桂,总兵黄德功、刘良佐、刘泽清等等。

    告诉他们太子在此,让他们立即带兵前来勤王。不管他们来不来,太子诏得下到,得让他们知道大明朝未灭,而且也没有抛弃他们。

    如果他们哪个自己不把自己当人,非要当什么汉奸国贼,将来一并铲除,也是他们咎由自取。

    这三批旨意全都是以太子的名义发出来的,上面都盖有太子的玉印。

    旨意发出来之后,还真有了作用,附近的几个省的大小官员,像什么山东的、河南的、江淮的文武大员纷至沓来。

    比较有名的就是太监卢九德,凤阳总督马士英,还有黄得功,再有就是南京的官员史可法,有南明闲相之称的姜日广,还有吕大器、吴伟业,等等这些大明旧臣。

    这些文武的到来,还带来了十几万兵马,以及无数的钱粮,这下林毅的大营立马热闹起来。

    可以说人才济济,兵强马壮,总兵力一下子就翻了一番,达到了20多万,这些文武官员全拜见了太子之后,拜见林毅,都尊林毅以为太师,天子剑一举,全都愿意表示唯林毅马首是瞻,中兴大明,驱虏平贼,收拾破碎的山河,这下林毅的腰板就更硬了。

    大明的文武官员还在往这儿聚集。

    崇祯皇上不在了,但是有太子在,也是这些朝臣的主心骨。虽然已故过去的皇上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总体上来说,崇祯皇上还算有几分英明的,就君王死社稷这一点,都算不上个昏君。

    李自成现在太不得人心了,刚到北京没几天,便拷官助饷,要钱杀人,原来那些当官的和那些富人都倒了霉了,大顺军纪败坏,兵将趁机夜入民宅,奸**女,杀人越货,什么坏事都干,折腾的乌烟瘴气,人心惶惶,比土匪还土匪。

    相比之下,跟崇祯在时差远了。崇祯皇上在的时候,虽然缺吃少穿,还动不动就增加赋税,但是也没有这么乱过。

    这一比较这些大名的旧官吏和有钱人,就知道谁好谁坏了,失去才知道珍惜。

    因此纷纷对原来的大明眷恋不已,对大顺没有什么好印象,贼终究还是贼,崇祯虽然不在了,但是他儿子还在,这就是他们的主心骨。

    因此大明朝的旧官吏和那些有钱人,包括对大明朝感情尚存的兵将,纷纷来投。

    林毅当时真有一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感觉。

    就在这个时候探马来报,李自成的10万大军已经出了北京的南直门,前来解高碑店只为解救高一功。

    林毅一笑,立即升帐,对于援兵他早就胸有成竹了。

    这是林毅作为督师或者叫太师第一次大规模的升帐,以前都是在自己的直属部队面前发号施令,今天他要当着满朝文武分兵派将,当然15岁的太子也在坐。

    有这么强大的实力,现在林毅不再放眼这个北京城了,而是要给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以致命的打击。

    第一支令,他让太监卢九德统兵,让黄得功为将,给他们10万大军,自山西大同朔州等地南下,直插陕西,要抄了李自成的老巢,断了他们的后路。

    林毅早就知道这个卢九德对皇上忠心耿耿,崇祯皇上死了以后,他从中斡旋,得到四点兵法的支持,把朱由松扶上了历史的舞台,从此拉开了南明抗清的序幕。

    也就是说这个人绝对可靠,而且此人谙练兵机,崇祯在的时候,令他多次掌兵剿贼,战绩颇丰。

    黄得功就不用说了,作为京营兵的名将,扶保了崇祯和弘光两代帝王,虽然后来作为江北四镇军阀之一,也有拥兵自重的嫌疑。

    但是他对朝廷的忠心可鉴日月。要不然他也不会舍死护主,按照原来的历史发展,崇祯皇上吊,吴三桂投降了鞑子,献出山海关,李自成兵败如山倒,多尔衮兵进中原,左良玉造反,刘良佐刘泽清全都投靠了满清鞑子,但是黄得功拒不投降,当时是弘光元年,也就是崇祯皇上上吊的第二年,南京城破,黄闯子死战护主,最后身受重伤拔剑自刎,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时凭黄得功的一双铁鞭无人能敌,要想逃命,绝非难事,但是他保护着南明朝廷朱由崧拼死力杀,一直到死都没有背弃主子,这一点远非刘泽清,刘良佐之流所能比。

    这些历史记载,林毅当然清楚,对朝廷如此忠勇之士实在难得,这也是林毅让他肩负重担的原因之一。

    卢九德和黄得功领命之后,点齐兵马,炮响三声,高举大明的旗号,从高碑店西南部起兵,浩浩荡荡经山西杀往陕西。

    第二支令,林毅命令郝摇旗和贺人龙,各带兵2万,在周口店埋伏。这里是北京通往高碑店的必由之路,让他们埋伏在路两侧的山林之中,李岩这10万人马来的时候,他们要埋伏好,不能暴露,一旦他们兵败要退回去的时候,这两支人马从左右杀出来,不许放走一人。

    两员大将领命之后,点兵也走了。

    第三支令,林毅派给了副将祖克勇,让他带领5万人马,继续围困高碑店,不用攻城,只要高一功他们不投降,一出城就把他们打回去。

    第四支令,让小颖和哲哲带领包括女营在内的1万人马,其中还有王建的后勤补给营4000余人,这一万人马专门负责保护太子和文武百官的安全。

    剩下的五万人马,由林毅亲自统领,正面阻击李岩的10万大军。这5万人马,大部分都不是林毅的嫡系部队,都是各地来的勤王之师,主要成分是安徽凤阳的军队,也就是大明朝的旧军队,带兵主将就是凤阳总督马士英。

    这5万人马当中,其中还包括林毅的1000多名卫队在内,只有1万余多人属于林毅的直属部队,这1万多人马其实分为五个营,分别是标营,无敌营,卫队营,火枪营和炮营。

    这五个营的人马全都是林毅一手栽培起来的。

    别看林毅的五个营才1万多人马,但是论战斗力,这五个营却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现在林毅的标营,已经突破了5000人,标营的底子就是关宁铁骑和天雄军的组合,林毅训练军队时,在他们的基础上进行了拔高,因此标营的战斗力须得用关宁铁骑和天雄军的右上角标注“+”号代表战力的升级版。

    再就是无敌营,这是孙传庭临死前留给林毅的最后家底,无敌营4000多人马,全部都是秦军的精锐。

    别的不说就这两个营,近1万人马谁人能敌?

    再加上有新式的火枪营3000人,和50门红衣大炮的强大火力,林毅的1000多名卫队营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可以说这一万七千人马称得上当时世界上真正的一流的铁军。

    不要说李自成这10万人马都是乌合之众,像这样的队伍来个三十万五十万百八十万的都不在话下。

    随林毅出征的大将有甘宝和姜兴元,张华,王琦,东胜等。

    啪啪啪林毅分派完了,每分派一支令,太子都没什么意见,本来他分派的也是井井有条,十五岁的太子也不知兵,现在只知道读书练剑,其他的事他不管,都交给这位太子太师林毅了。

    这时史可法看了看,出列向林毅施礼道:“太师,某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崇祯在时,史可法任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还兼着南京的兵部尚书,巡抚凤阳,淮阳和扬州,还带兵平定了叛乱,因此他的官职相当大,在朝堂中的地位也比较高,也比较有影响力。

    林毅当然也知道这个史可法是个什么人物,见他这么说,淡然一笑,“史公有何高见,不妨请讲当面。”

    史可法面容清矍,肚子里可是有墨水的人,而且也掌过兵,经验丰富,说起话来摇头晃脑,口若悬河:“闯贼李自成闪电般拿下了北京,说明他的实力非常强大,我们现在有20多万兵马,不应该集中兵力一鼓作气把他们赶出北京吗?皇上尸骨未寒,肯定是死不瞑目,而刚才太师派兵要攻打陕西,岂不是舍近求远吗?而且刚才史某看太师派兵,没有一支是派往北京的,小小的高碑店弹丸之地,太师打算在这里纠缠多久?是不是有点舍本逐末呀?”

    史可法这么一说,凤阳总督马士英也出班了,跟着点头附和,“史大人言之有理,本督附议。”

    林毅一看他们俩这是没明白还是不服气啊?也难怪他们跟自己接触不多,主要是在南方就职,不管怎么样,打完这一仗,都得让他们心服口服,现在当着太子的面得说服了他们。

    想到这里林毅道:“二位大人有所不知,李岩这十万人马兵败了,北京城唾手可得,只要我们拿下了北京城,高碑店不攻自破,这也是林某要围城打援的原因。现在李自成的主力都在北京周围,他的陕西老巢必然空虚,我们乘虚而入派一支人马抄了他的后路,李自成就无家可归了,难道这有什么不妥吗?”

    史可法和马士英相互看了看,异口同声道:“太师可有把握,仅用5万人马击败十万大顺军?”

    林毅知道他们怀疑什么,万一这一仗打不胜,周口店的4万伏兵就白部了。

    林毅一笑:“当然。如果不胜,本太师甘当军令,请太子为证。”

    这一下史可法和马士英不敢再多说什么了,但是他们两个心里对林毅仍然不服,觉得他的话说的有点大。

    散帐之后,各路人马立即按令而行。

    史可法和马士英亲自随林毅出征,5万大军没走出50里,就与李岩的10万人马遭遇了。

第299章 到底会不会打仗?() 
就在高碑店北部几十里地的野外,李岩率领的10万大顺军和林毅统领的5万明军摆开了战场。

    李岩探知对方只有5万人马时,和李过商议,决定一鼓作气打垮了他们,然后就到了高碑店,只有这样才能解围,救出高一功。

    李过这次也憋了一股子劲儿,李过号称一只虎,无论是个人勇武,还是带兵打仗,都很有一套。这些年来,李自成集团几起几落,人才济济,大浪淘沙,他李过绝对称得上能够独当一面的是台柱子。

    李过打的胜仗不计其数,立下的功劳数不胜数。可是只要遇到林毅的队伍,他从来没讨到过便宜。最耻辱的一次就是两年前他奉了闯王之命和郝摇旗带着一支队伍在南阳老河口一带阻击林毅,本来他们选好了两山夹一沟的地貌万无一失,林毅的人马就算长了翅膀也难以从这里飞过去,可是谁承想郝摇旗稀里糊涂的就当了叛徒,那一仗他败的才叫一个惨。

    后来在南阳的淅川那一战,本来也是运筹帷幄万无一失,哪知道一下子便被林毅打垮了,他们父子还被抓了俘虏,接下来又打了几场败仗。

    想想这些往事,李过愤愤不平。今天只有把眼前的这支队伍杀得烟消云散,才能出一口胸中的闷气。

    因此一开始,李岩和李过就把全部的火力压上去了。阵地上100门大炮,对着明军就是一阵的猛轰。

    明军的阵地上,林毅指挥着把50门大炮也摆在了最前面,看见大顺军开火,林毅命令红衣大炮轰击。

    一百多门红衣大炮对轰,虽然红衣大炮与现在的大炮不是一个感念,但是那场面也绝对震撼,一时间炮声轰轰,如雷鸣滚过天际。硝烟弥漫,爆炸声伴随着浓烟和火光,此起彼伏,地动山摇。

    都是红衣大炮,威力相当。但是对方100门同时开火,而这边只有五十门全力还击,很明显,明军这边的炮火处于劣势。

    李岩和李过一看差不多了,炮火压住了敌势,是冲锋的时候了。

    李岩一声令下,四路大军全体冲锋。李岩和李过各自指挥一支马在中间,然后左右两边是大将刘芳亮和袁宗第,二将也各带一支人马,作为左翼和右翼。

    就这样大顺军四路大军,10万人马倾巢而出,像一架巨型战车向明军的阵地碾轧过来。

    1万人马就无边无沿,十万人马扯地连天,呐喊声像大海涨潮一边,铺天盖地,又像一阵无坚不摧的龙卷风,席地而来。

    林毅一看你们冲锋,我也冲锋。立即命令凤阳总督马士英,河南总兵袁枢率部出击迎敌。

    他们的人马加在1块3万多人也算是目前林毅的主力了,当然这是从数量上说的。

    这道命令一下,史可法就皱了皱眉。河南总兵袁枢倒没什么,在眼前的情况下,他官小职微,让怎么打就怎么打,而凤阳总督马士英却是极不情愿。

    史可法和马士英都是带兵打仗的行家里手,现在的形势,他们看得非常清楚,刚才的火力他们已经他不占上风,大顺军全力冲锋,很明显这个时候,他们应坚守阵地,把敌人打退,而不是迎着敌势冲锋,如果这样必败。

    现在林毅让他们对冲过去,这不是找挨打吗?

    身为太子太师,又是崇祯皇上当年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