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哉大明 >

第87章

大哉大明-第87章

小说: 大哉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陛下如此做,也是为了给另一个即将到京的人出气。

    在老友徐光启的解劝下,家居的袁可立终于接下了皇帝陛下起用的谕旨,并且已经从河南睢州老家启程了。

    袁可立之所以决定再度出山,一半是缘于老友徐光启的现身说法,一半是因为在新皇登基之后他自己的观感。

    有别于“盈朝”的趋炎附势之辈,袁可立虽已年逾六旬,可脑筋却是依然澄明。

    阉党的覆灭,并不令人意外。只要是稍具心智的君上,就绝不会容忍前朝权势熏天的人物继续存在,何况还有东林分子在一旁推波助澜。

    令袁可立稍感意外的是,阉党倒台,一众首犯毙命之后,皇帝陛下却放下了屠刀,并没有继续穷追猛打。对那些阿附阉党的附逆们,也仅是稍事惩戒,然后就偃旗息鼓了。

    袁可立初始的感觉,是皇帝陛下年轻,尚未“历练”到心狠狠辣的程度,是“妇人之仁”的表现。

    但是,此后朝中的人事安排,令东林人士大感失望的同时,也让袁可立从中意识到,皇帝陛下当初没有将阉党的所有余孽统统置于死地,不是心慈手软,不是妇人之仁,而是大有深意。即便是自己这个已逾耳顺之年的老叟,也是在“事毕”之后,才有所“顿悟”。

    “这哪是弱冠之人所行之事!”袁可立感慨一声,内心已经或有触动。

    而近一段日子以来,几乎席卷大明王朝王朝全境的腥风血雨,却是令袁可立目瞪口呆。

第185章 文龙歉悔3() 
    皇帝陛下以雷霆万钧之势,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横扫所有从事关外贸易的商家,货物全部没收,所得全部清缴,人员稍有反抗之意,即当场格杀。

    那些商家的丑恶行径,其实早已为有识之士所不齿,但因为阉党肆虐、朝廷昏暗,满朝文武皆以顺昌逆亡衡量一切,根本无意亦无心于此等微末之事。

    但是,长此以往,大明王朝就会被逐渐榨干血脉,而后金却会吮吸着大明王朝流出的血脉,逐渐强盛起来。到那时,大明王朝虽然看似仍然是一个庞然大物,可内里已经腐败透顶,根本经不起轻轻的触碰,就会轰然倒塌。

    大明王朝是不缺少有识之士的,能够看出这一趋势的,不在少数,能够剿灭其中三两家,也还不是什么难事。可若要一举将其全部囊括在内,而且是那么的干净彻底,没有长时间的耐心细致的准备是不行的,没有绝大的隐忍也是不行的。

    能够做到这些的,就唯有当今的皇帝陛下。

    由此可以看出,当今的皇帝陛下是有大气魄、大决断的,舍我其谁的帝王霸气充分显现出来。

    更令袁可立振奋的是,他还从中隐隐感到了太祖皇帝的影子,“朕收平中国,非猛不可。”既显露霸气,又令人觉得直白的那么可爱。

    “汉家江山,已到重整旗鼓之时。如此帝王,值得吾辈追随!”

    袁可立收拾了心绪和行囊,就此赶赴君上之约。

    ――――

    京城南部有一条纵横东西的大街,从东面的广渠门开始,依次是东三里河、西三里河,过了南北向的正阳门大街再往西,就是骡马市街、菜市街,再过了大报国慈仁寺前的广宁门大街,就看到了一座高高的的门楼。这座城门,就是广宁门,后世叫做广安门。

    广宁门是各省由陆路进京的必经之地,每日都是车水马龙、摩肩接踵。再加上与之相通的菜市街和骡马市街,也都是贩夫走卒聚集的地方,因此更是热闹。

    也就是前段时间的那场腥风血雨,来往的商旅骤然减少,广宁门处冷清了几天。'x全集下载'一俟那几天过去之后,广宁门处又恢复了车水马龙的景象,城门之内的菜市街和骡马市街,也随即变回了往日的熙来攘往。

    这一日,广宁门外,一辆骡车从西面的官道上迤逦而来。

    骡车陈旧,兼且风尘仆仆,一看就是远道而来。

    这辆骡车,再加上前面坐在车辕上的车把式和车后跟随的两三名仆人,本来没有什么稀奇之处。这种装扮、这种行色搭配的,每日进出广宁门的,没有五百也得有四百九十九……反正每日都不可能少了。

    但是,若是看到夹护在骡车两侧的身着飞鱼服、腰挎绣春刀的锦衣卫,你就不会再轻视坐在骡车之内的人了。

    远远地看到广宁门那高高的城楼,四名锦衣卫都是喜形于色,“终于到家了!”这句话虽然未能形之于口,可脸上的表情却已经表露无疑。

    即使那胯下的马儿,似乎也是因为远远地嗅到了马圈中那无比熟悉的气息,兴奋地打了几个响鼻之后,就要撒开了四蹄。若不是马上之人稍稍收紧了缰绳,恐怕早已经撒欢儿地跑到了广宁门前。

    离广宁门堪堪还有一箭之地,夹护在骡车两侧的锦衣卫中的两人,就在招呼了同伴一声之后,手里的缰绳随即一松,胯下的坐骑就当先向城门处奔去。

    袁大人奉旨进京,城门处拥挤的车辆行人肯定是要避让一下的。当先而行的两名锦衣卫一面要向守护城门的兵丁通报一下,顺便也是要稍稍驱赶一下行人车辆。

    众多的行人车辆拥堵在城门处,就是赶过去也无法迅速进城,还不如慢行,等前面的两位清理一番之后,反而更为顺畅。因此,后面的两名锦衣卫也并没有怎么着急前行,可是注意力已经全都集中到前面的城门处了。

    就在这时,从路边的店铺中猛然钻出一个大汉,朝着这辆骡车就直扑而去。

    “什么人?!”

    “有刺客!”

    这后一句,显然是招呼前面的两名同伴,后面有情况发生。

    就在当先的两名锦衣卫就要到达城门处的时候,就听到后面的那两名同伴猛然高声断喝

    听到身后的高声断喝之后,正要与守城门的兵丁打招呼两名锦衣卫就马上一带缰绳,踅回马头,然后双腿一夹马腹,就折返而来。

    胯下的马儿很是不情愿,“这马上要到家了,怎么的……又要回头再来一趟?”本待不理,可架不住主人催逼的紧,因此也只好抹头往回跑。

    没想到的是,等这两名锦衣卫急三火四地跑到那辆骡车的跟前时,事态却已经平息了。

    骡车上坐的这位袁大人,就是袁可立大人,而那位半路杀出的大汉,就是东江镇的毛文龙。

    ――――

    毛文龙在馆驿中枯等了几天,皇帝陛下既没有召见,也没有锦衣卫或太监什么的前来说明,是因为什么事情要自己一直等候,或者要自己等到什么时候。

    而他却是绝对不敢不辞而别的,那可是大不敬治罪,不仅本人杀头,若是皇上一怒,灭门抄家都是一句话的事儿。

    毛文龙也绝非一窍不通之人。他非常明白,皇帝陛下这是在生他的气,若想化解眼前尴尬的局面,必须得让皇帝陛下把气消了才成。

    至于皇帝陛下因为什么对他有气,这也是不言自明。可如何让皇帝陛下消气,那可就得好好用点儿脑子了。

    拍胸脯、表忠心、痛哭流涕、甚至立军令状什么的,他都想到了,也准备好了一番说辞,可无奈见不到皇帝陛下的面,一切都还是白搭。

    于是,毛文龙就拜托相熟之人辗转打听,看有什么办法让皇帝陛下消气,或者让自己尽快能与皇帝陛下见上一面,不管是打一顿、骂一顿,他都毫无怨言,只要留着他这条狗命,能有机会继续为皇帝陛下、为大明王朝效劳,就是他的福分。

    可是,尽管他到处撒钱、到处打听,仍然不得要领。就连那些平日里相熟之人,也都三缄其口。

    因为大家都知道,这可是皇帝陛下要亲手摆弄的人,哪个敢胡乱掺和,

    “莫非皇帝陛下是改主意了?!”这个念头一出现,毛文龙的汗就下来了。

    此前的种种迹象表明,皇帝陛下虽然对他很是气愤,可还是想再给他一次机会的。也是基于此,他才赶赴京城的。若是明知道皇帝陛下要狠狠收拾他,即便他不能明着抗旨不遵,可至少想找理由的话,那也不是多么困难的事儿。什么军务繁忙了,部下不稳了,敌情紧急了等等,那还不是随口就来的吗。

    可是现在已经身在京城,要想抽身的话肯定是不可能的。皇帝陛下若想收拾他,肯定不会任他来去自由。虽然现在看起来对他不管不问,可周围绝对少不了监视的眼睛。别说是跑出就此了,只要他露出要溜之乎也的意思,恐怕眨眼间就会被扔进诏狱。

    毛文龙不甘心就此束手,因此就拿出了更大的价钱,一定要探知详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毛文龙七转八拐的与一位皇帝陛下身边的人攀上了交情,这才探听到了事情的根源。

    其实,事情若是揭开之后,本来就根本没有什么稀奇的。毛文龙觉得自己的钱真是花的……值,绝对值!连这么点儿事情都想不透,还不该长点儿见识吗!

    那位皇帝陛下身边的人告诉他,皇帝陛下正在等一个人,这个人也是毛文龙的老熟人。

    说到这里,毛文龙就已经茅塞顿开了。

    皇帝陛下下旨招他毛文龙进京,肯定是为了东江镇的事情。而若想东江镇立于不败之地、像一颗钉子牢牢树立在后金皇太极的座位上,又怎么能离得开山东半岛的登州府呢?而登州府……那怎么能没有袁可立袁大人呢?!

    这一层想透之后,自己坐了这么长时间冷板凳的问题,也就随即迎刃而解了。

    袁可立袁大人当初可是他毛文龙气走的,想要袁大人重新出山,怎么能不让他老人家先把憋在胸中的那口气吐出来呢。

    而在袁大人到京陛见之前,皇帝陛下又怎么能先召见自己呢?

    这一环扣一环的,外表看似一团乱麻,可只要解开了第一个扣,后面的就都稀里哗啦的迎刃而解了。

    皇帝陛下对自己的冷落,完全是做给袁大人看的。

    既然如此,毛文龙觉得,要把戏份儿演足,那自己不能干等着,还得积极配合一下。

    毛文龙琢磨了一番,就做出了决定。他这次赴京,是带着十几名手下的。他搞不清楚袁大人具体是从那条路上来,因此就把手下的人全都派了出去,每条路上都要保证有人迎着袁大人而去。

    而他自己,为了不引起可能的监视的疑心,依然稳坐他所就住的馆驿,只等着手下人回来报信。

    因此,才有了前面那一出……广宁门外,文龙拦骡车。

第186章 老臣谋国1() 
    关于袁可立与毛文龙的统属关系,或者说登莱巡抚与东江镇的关系,大明朝廷是有明确事权的,即“牵制奴酋者,朝鲜也;联属朝鲜者,毛镇也;驾驭毛镇者,登抚也。”

    大明朝廷兵部更是赤*裸*裸地提出了底线――“抚不能制镇则易抚,镇不能制夷则易镇”。

    登莱巡抚若是不能控制东江镇,那就撤换登莱巡抚;东江镇若是不能对后金有所牵制,那就撤换东江镇。

    因此,非常明确的是,当时的登莱巡抚袁可立就是东江镇毛文龙的上司。

    不过那都是以前的往事了,现在的情况有些不一样了。

    东江镇虽然新败,也失去了朝鲜这个凭依,可毛文龙依旧是东江镇总兵,皇帝陛下也还没有明降谕旨,免去毛文龙的任何官职和差事。

    袁可立虽然为皇帝陛下所重视,并且力邀其出山。可他现在连城门都还未进,更未与皇帝陛下晤面,因此能不能如愿荣任登莱巡抚之职,也并非毫无变数。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京城广宁门外、在众多南来北往的商旅行人的众目睽睽之下,现任的东江镇总兵毛文龙,给即将上任现在依然白身的袁可立,当街跪倒,大礼参拜。

    “东江镇总兵毛文龙,参见袁大人!”毛文龙绝对是按照下属参见上司的礼节行之,但是在他的心里,却是一直嘀咕着――权当是叩拜皇帝陛下了!

    听到车外随扈的锦衣卫的交谈,坐在车中的袁可立知道马上就要进入京城了。他一时也是百感交集。

    隐约听到了城门处的喧嚷之声,他也一时好奇,正要伸手撩起用作挡风的门帘,看看这新君登基之后的京城,到底是怎样一番的崭新景象。

    门帘尚未完全撩起,毛文龙已经在车前跪倒尘埃。

    ――――

    一进京城,有两名锦衣卫留下来负责安顿袁可立袁大人住宿,另两人就直奔宫中复命。

    这四名锦衣卫就是前去河南睢州向袁可立宣旨之人。按照皇帝陛下的安排,四人也要同袁大人一道返京,路途之上算是好有照应,也算是皇帝陛下的恩典。'。。l'

    按理说,地方府州县官及诸司首领官吏、土官吏到京城之后,要先到午门外行礼才是。可因为目前袁可立的身份尚未明确,因此这道程序就免了。

    刚刚安顿好,前去复命的那两名锦衣卫就已经回转。

    他们带来了宫中赏赐的饭食,皇帝陛下并且言明不用谢恩。他们还告诉袁大人,因为路途劳顿,今天袁大人可以休息一晚,明天朝对之后,皇帝陛下就会接见他。

    一路之上也确实疲乏,因此天刚一擦黑,袁可立沐浴之后,就早早上床安歇了。

    次日一早,袁可立在随行家人的侍候下,盥洗完毕,简单进了点食物,就随着前来迎接的锦衣卫向紫禁城走去。

    朝对结束,在鸿胪寺官员的引见之下,袁可立踏进了武英殿,觐见当今的皇帝陛下。

    大礼参拜之后,皇帝陛下见到这个精神很是矍铄的老人。

    这个老人的遗著,被后世满清彻底销毁,与他“享有”同等待遇的,还有一个人,那个人就是岳飞岳武穆。

    皇帝陛下赐了座,袁可立谢过之后,坐在了王承恩双手捧来的杌子上。皇帝陛下问及了袁可立老家河南睢州和路途之上的一些情况,袁大人也一一回答。

    应有的嘘寒问暖之后,就要开始进入正题了。皇帝陛下沉吟了一下,考虑着从何处着手合适。

    “老大人,东江镇的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