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哉大明 >

第206章

大哉大明-第206章

小说: 大哉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这种事情,不只是孙承宗一个人明白,皇帝陛下对此也是心知肚明。因此,虽然孙承宗自己一次也没有提及,可皇帝陛下还是如其所想。将两营的火铳兵直接划到蓟辽总督的名下。

    这两营的火铳兵,所使用的可是新式的火铳,火铳手也都是经过了‘精’心的训练,可以说每支火铳都是‘精’心打造的‘精’品,每个火铳手都是千锤百炼的神枪手。再加上那一个新式火炮营……孙承宗麾下可谓兵强马壮,攻打一个万把‘蒙’古兵丁守御的建昌城,根本不在话下。

    但是,皇帝陛下也告诫孙承宗,这些利器,要用在关键的时候,平时不要轻易拿出来使用。即便使用的话,也要将其分散开来,不到万不得已、或到最后决定要真正攻下建昌城时,不要集中使用。

    结合皇帝陛下设定的攻打建昌城的总体策略,孙承宗明白,开始一个阶段的对建昌城的攻击,是以佯攻为主,因此这个阶段的作战,还是以原辽东部队承担。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磨练队伍,使杨国柱等总兵麾下的兵士能够得到实战的检验,另一方面也可以麻痹建昌城内的‘蒙’古人,让他们以为明军只是占着人多势众的优势,才将自己围困在城中,只要外部有援兵赶到,建昌城之围就可以轻松解去。

    总的原则制定好了,具体如何执行,具体派哪个总兵进攻哪面城墙,则是完全由孙承宗决定。

    另外,像上次宁远城保卫战那样,为了协助制定更为详尽的战术细节,皇帝陛下又给孙承宗派来了一位参军人员,上次是卢象升,这次就是何腾蛟,由他带领着一众参军人员前来助战。

    卢象升与何腾蛟都是皇帝陛下最得力的参谋人员,心思智谋等方面都是上上之选,皇帝陛下对两人都感到非常的满意。不过稍微遗憾的是,两人的缺点也是一样,都是没有亲身参加过大战,实战经验就很是欠缺。因此,只要没有什么特殊的安排,皇帝陛下也是争取一切机会,来为两人补课。

    皇帝陛下也是为他们这些被派到前线的参军人员定下了极其严格的行为准则,就是他们只能为主将细化战术,将主将的战略意图,变为一个一个可以执行的命令,并且对此进行详细的记录,以备战后的总结只用。除此之外,他们不得假借自己是来自天子的身边,就对地方或军队事务进行干涉,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把两人一起派出是不可能的,因为皇帝陛下的身边,也始终离不了这么一个得力的参军人员。

第427章 老将2() 
    因为同时也携带着皇帝陛下的旨意,因此何腾蛟一行到达宁远城时,孙承宗率领一众辽东将领,出城迎接。'更新快,网站页面清爽,广告少,无弹窗,最喜欢这种网站了,一定要好评'

    此次皇帝陛下的旨意没有具体内容,或者即便有具体内容,也不适宜在大庭广众之下宣示,反正孙承宗率领众将官跪听的,几乎全是激励将士杀敌报国的言语。

    对众将官来说,唯一有些实际意义的,就是皇帝陛下选定的那个出征的好日子。

    其实,辽东的众将官也都期盼着这个日子早点到来,现在圣旨终于下达,大家也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兵部尚书、蓟辽总督、老帅孙承宗率领大家跪接了圣旨,然后把宣旨的钦差让到一边,奉上茶盏,稍微叙话一番,接着就重新召集了众将,他自己也是披挂整齐,下面就是分派任务了。

    而何腾蛟也是变换了身份,由一名身负皇命的钦差,变为蓟辽总督帐前听令的参军。

    孙承宗是这样分派的:

    王朴、唐通和吴襄各领所部,镇守宁远城和觉华岛等处,防范锦州等处的后金狗急跳墙,前来袭扰。另外,他们还要分出相当一部分兵力,维持、或者保护好宁远城至建昌城前线的补给线。这两个任务,都是同等重要,绝不可偏废,更不能掉以轻心。

    白广恩、马科、王廷臣和杨国柱等四位总兵,各领所部,随同孙承宗出征建昌城。

    四位总兵所部的军队,差不多三万出头,再加上征召的青壮和辅兵,总兵力五万,对外就号称十万,兵发建昌。

    发兵日期,定于三日后。

    分派已毕,众将官下去各自进行出征前最后的准备。

    在大军出动之前,各总兵手下的骑兵,除了留出部分做为大军出动时掩护侧翼的力量,其他的都早早派了出去。他们的目的地,是建昌城周围的五十里至百里范围。

    在这个范围之内进行游牧的,多半就是建昌城蒙古人的部族。大明这些先遣骑兵的任务,就是在这个范围之内,将放牧的蒙古人,以适当的杀戮,威逼这些蒙古人向建昌城收缩。

    而此处所谓的杀戮,所针对的目标,不是蒙古人,而是蒙古人所放牧的牲畜。除非蒙古人不舍得放弃,要与自己放牧的牲畜共存亡,那也就只好成全他们。

    女真人和蒙古人都是游牧民族,他们所倚为食粮的,就是他们所放牧的牲畜。

    截杀牲畜,就等于断其粮食。

    而不以放牧的蒙古人为主要目标,那就是不怕他们跑回建昌城,客观上增强了防守的力量。要知道,建昌城内多出那么几百、或者上千的防守人员,对于进攻的明军来说,并不会额外增加多少进攻的难度,况且他们本来也没有打算在短期内攻破建昌城。

    多出几百、甚至上千张嘴,可是要加速消耗掉建昌城内的粮食的,总不能看着他们被活活饿死吧。

    ――――

    上次的宁远城守卫战,王朴、唐通和吴襄所部与后金交战最多,所以部下伤亡也很多。之后朝廷按照事前的承诺,最近为他们补足了兵额,可毕竟都是没有上过战场的生瓜蛋子,别说是见血了,就是真正的战场“长的”是如何的模样,他们也从来没有见过。因此,孙承宗就安排他们守卫宁远城和觉华岛。

    但是,这些新兵一听他们去不了建昌城前线,情绪却很是激烈。

    “完了,完了,早说了上建昌城杀上几个蒙古鞑子,好赚取朝廷的赏银,这……这却是连机会都没有了,连蒙古鞑子的面儿都见不到,这……这如何回家跟婆娘交代啊!”一个新兵失望地说道。

    “得了吧,老哥,你好歹也算是老婆孩子都有了,可兄弟我却是指望着拿朝廷的赏银去当彩礼呢,这下可倒好,连前线都去不了了,用鞑子的脑袋换取朝廷的赏银恐怕也就全泡汤了……”另一名新兵更为沮丧。

    “兄弟们,可千万别泄气啊,难道你们忘了,在锦州、塔山和杏山那几个地方,不是还有一两万后金鞑子吗,有那么多的脑袋,难道还不够哥儿几个用的……”何腾蛟所带领的参军人员在旁边劝解道。他们的任务,不只是分析、总结斥候收集了的情报,平时也基本上都在部队中,与官兵们打成一片,也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发现异常之后,就要马上想办法予以化解。

    皇帝陛下这是在进行初步的尝试。对于军队的控制,可不能仅仅依靠将领们所谓的忠诚,对于普通兵士和下层尉官思想动态的掌握和适时的引导,比依靠个别将官的忠诚要可靠的多。

    “他们敢来吗?”不止是这两名口出怨言者,听了这位参军人员的话,其他新兵也都聚拢过来。非常明显,他们差不多也是怀着同样的心思。

    “不是他们敢不敢来的问题,大家以为,咱们的大军去进攻建昌城了,他们就不想着来抄咱们的后路?”

    “诶,别说,还真是这么个理儿,”

    “是啊,他们肯定以为咱们宁远城这里守卫空虚了呢,”

    “就是啊,这倒好,咱们就?等着他们上门吧,”

    新兵们一时间议论纷纷,情绪也随之亢奋起来。

    “新兵求战的欲*望很高,也很具有战斗热情,可普遍具有轻敌思想,这是一定要加以注意的……”参军人员形成了报告,何腾蛟将其转交给孙承宗,孙承宗随即下令留守的吴襄等三位总兵一定不能疏忽大意,派出斥候的数量要增加一半,随时掌握锦州等处后金驻军的动向。

    其实,留守的三位总兵的任务,不仅非常重要,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这次要做一回五名英雄了。

    众所周知,保护大军后路的安全,防备敌方偷袭,维持补给线安全,这些任务,多而且杂,甚至还大有防不胜防之虞。可即便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完成了各项任务,那也只能算是“配角”,荣耀与功劳,是永远抵不上进攻建昌城的“主角”。

    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何况这些整天在利益与得失之间翻筋斗的老油条。

    因此,若是放在以前,吴襄等三位总兵,无论如何也不会去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除非事先就兑现若干可以接受的好处,轻飘飘的承诺也无法让他们甘做无名英雄。

428。第428章 配角也不易() 
    吴襄、唐通和王朴三位总兵,此次之所以甘当配角,一方面是因为朝廷最近的言出法随、赏罚分明的作为,很令辽东众将士生出了钦佩之心,以及敬畏之心,知道自己的付出,肯定被皇帝陛下看在眼里,不会出现念完经打和尚的事情。'。。l'

    另一方面,他们在之前的宁远城保卫战中,已经赚足了封赏。因此,饭不能自己吃,也总要给别人留点儿机会不是。

    因为他们三位总兵与后金交战最多,牺牲最大,所以朝廷的封赏自然也是多有倾斜。如此一来,另外那四位总兵的心里可就不是滋味了。

    但是因为人家三名总兵的确付出最多,孙大帅为他们请功,朝廷的封赏出现倾斜就都是顺理成章的事儿,因此他们四位总兵是无法、也不能明着表示不满,只能在言谈话语间有所抱怨,说是孙大帅不给他们机会,若是有机会杀上战阵,他们未必能够比别人做的好,但也绝对不会比别人做的差。

    他们甚至也当着孙承宗的面,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过不止一次,“大帅不能太偏心,都是在您老手下当差,您老可得一碗水端平,不能有什么厚此薄彼的事情发生,否则手下的弟兄们会觉得受了欺负……”

    部下将官踊跃求战,对于总督蓟辽一切事务的老帅孙承宗来说,自然是非常乐于接受的事情。因此见他们如此说,孙承宗也曾经一边笑着,一边对他们说道:“好,本帅记住各位的话了,到时候给你们机会了,你们可别做起了缩头乌龟,”

    其实,孙承宗如何不知道他们的心思呢!

    在以前,他们这些在辽东的总兵,遇战都是以保存自己的实力为第一要务,没有十足的把握,是绝对不会干些赔本儿的买卖。'。l更新快,网站页面清爽,广告少,无弹窗,最喜欢这种网站了,一定要好评'如今看到人家不仅得到了皇帝陛下的封赏,而且折损的人马朝廷也都按照事先的承诺,给予了补足。虽然是些没有上过战场的生瓜蛋子,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而且见过几次血之后,新兵蛋子也会变成老兵的不是。最为关键的是,若想在皇帝陛下面前留下好印象,若想升官发财,为子孙后代多多谋下封荫,若是没有战功那就一切休想。

    况且在孙承宗看来,这几位总兵也都憋着一股劲儿,因此也正该好好利用。

    做为督师蓟辽的大帅,肯定是要尽量将一碗水端平。在保证不出现重大纰漏的情况下,尽量做到一视同仁,总归机会是要给他们的。

    若是给了他们机会,他们却白白错过、或者烂泥扶不上墙,那就怪不得别人了。

    而且,不管是因宁远城守卫战而获得较多封赏的吴襄等人,还是出力不多获得封赏也少的王廷臣、杨国柱等人,在孙承宗的眼里,都是一样一样的,彼此是半斤八两,所部的战斗力相差无几,只要给他们机会,而且指挥得当的话,锤炼一番,一样可以成为精锐。

    这才是孙承宗敢于给杨国柱、白广恩等人机会的最根本原因。若是开始就认为杨国柱等人是扶不上墙的烂泥,孙大帅自然也不会拿着皇帝陛下的信任,去冒这么大的风险。

    ――――

    因为苏布地已经率领着一半的能战之士跟随皇太极出征,留在建昌驻守的叔父色楞,手下虽有五万余人,可能战之士也就只有万余人,其余的四万来人,都是老弱妇孺。

    若是单论守卫城池的话,这四万的蒙古老弱妇孺,也是可以做一些向城头抬送石块木料等守城器物的事情,因此,若是全体动员,再加上组织有序的话,他们也是可以顶的上数千、甚至万名左右的青壮使用的。

    蒙古人与女真都是以放牧为主,根本没有种植粮食作物的习惯,因此他们的食物,都是取自牛羊等牲畜。

    大军将他们围困在建昌城中,能够收拢到城内的牲畜到底有多少实在是个疑问。况且做为食粮的牲畜,本身也还要消耗一定的草料,它们是不可能一下子就被饿死,总要维持着生命,才能陆续为蒙古人提供口粮的。

    蒙古人那一万可战之兵,可都是骑兵,况且有的人还不止一匹马,再加上其他人所有的马匹,城内战马的数量,应该在两万之数。

    再加上先期赶往建昌城周围五十里至百里范围的大明骑兵,在他们的打击下,也会有很多“仅以身免”的蒙古人,狼狈地逃回建昌城……而这些人,可都是加入了建昌城内粮食“消耗者”的行列。

    如此一来,城内储存的草料,消耗起来的速度可就令人沉不住气了。

    若是集中能战之士,倒是可以杀出重围,明军尽管有些制敌利器,可也不能四面都布置重兵,因此若想完全阻止他们的突围,也并非易事。

    可蒙古人能够突围吗?!显然不会。

    因为能够冲杀突围而去的,肯定只是那些所谓的能战之士,而那些老弱妇孺切实无法逃出的。若是想保护着弱小一起突围,那又与把脖子递到人家的屠刀之下又有和区别!

    因此,孙承宗断定,蒙古人是不会选择突围的,他们只能四处请求救兵,试图从外面为建昌城解困。

    秉承皇帝陛下的旨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