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哉大明 >

第183章

大哉大明-第183章

小说: 大哉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从他们一会儿向关内的道路上望去,一会儿又向关外的旷野中望去的动作来看,他们是在急切地盼望着什么。多半是关外的某个地方,还有他们的兵马,刚才去往关外的那十几人,大概就是去通知他们的。

    看到后金鞑子们如临大敌的样子,马三跛子心里感到很是爽利。

    尽管没有什么具体的根据,也没有什么具体的理由,可依据人的“朴素感情”原理――敌人的坏消息,就是我们的好消息――马三跛子还是裂开了大嘴,无声地笑了起来。

    “马头,有什么乐子?说出来大家也都乐呵乐呵,”见他如此高兴,趴在他身边的墩丁,就忍不住小声地询问起来。

    他们显然没有看到刚才的那些情况,而伸头看了看烽火墩下面,似乎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因此才向马三跛子询问。

第376章 把鞑子赶出去1() 
    “是啊,是啊,别光自己一人儿偷着乐呀,”趴在另一侧的墩丁也凑了过去。这个墩丁多少识几个字儿,平时还偶尔拽下文,此时自然不会放过机会,“圣人不是说了嘛,独乐乐……”可他刚起了个头,却显然只记得那句名言的开头三字,后面的是什么就一下子想不起来了,反正觉得都是挺绕得慌的字眼儿……可这也难不住他,“独乐乐……不能成其为乐乐,大家乐乐……才是真的乐乐不是!”

    “你这什么乱七八糟的,什么乐乐不乐乐的,”看的出来,受了马头的感染,另外四人现在的情绪不像刚才那样紧张了。

    马三跛子把自己的发现对他们说了之后,大家的情绪也都放松了许多。

    其余四名墩丁其实也和马三跛子一样,依据朴素的感情推理,看到后金鞑子做蹩了,他们就感到高兴,这根本连理由都不用有。如今再让这人这么胡乱攀扯一番,大家的神情就更为放松下来了。

    “你小子,整天就知道胡咧咧,”说完之后,马三跛子随口冲那名好拽文的墩丁小声骂着,可脸上的表情却一点儿也看不出不高兴的样子,“好了,都知道了,就别瞎咧咧了,还是去多准备些家伙吧,”

    看到后金鞑子做蹩,马三跛子他们都是没来由地感到非常高兴。可在马三跛子的心里,却更为自己这个烽火墩感到担忧,为烽火墩上的自己和四名兄弟感到担忧。

    若是后金鞑子在其他地方“得意”了,或许他们就会放过眼前的这个烽火墩。''而若是他们在别的地方遭受了挫折,甚至遭受了重大的损失,他们或许就要拿这个小小的烽火墩出气了。

    以马三跛子的心理,他肯定是希望后金鞑子处处做蹩,越做蹩才越好,可若是因此对方要自己这五人做为“添头”的话,他的心里还真的难以决断……自己应该偏向哪一边?!

    不过,好在像这样的事情,向来不是他们能够决定的了的,因此也就省却了他为此绞尽脑汁了。

    他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地给对方制造更多的麻烦,将对方的脚步尽可能地拖的慢一些,在对方即将实现目的的时候,尽可能地多给他们添些堵而已。

    烽火墩上,加上马三跛子也才只有无人。其中,两名弓箭手,两名长枪手,而马三跛子自己,是个全能型的战士……既可以射上几支箭矢,又可以耍几下子刀枪,往下抛掷石块更是他的专长,因此,哪里有缺口,他是随时可以填补上的。

    不止是马三跛子,其他四人最拿手的,也是抛掷石块,具体就是搬起石头……去砸别人的脚,若是能够砸中他们的头,那自然是更好!

    因此,马三跛子要弟兄们去多准备的家伙,就是石头。

    “马头,放心吧,已经全都弄过来了,再弄……就该把咱们的锅灶给拆了,”

    也确实如此。

    除了瞭望关外,平时他们就没有其他事情好做,而能够攀爬上下的路径也只有这么一条,因此,墩顶上能够找到的石块,几乎都在这里了。而且每次从烽火墩下去,他们也都是将附近的石块捎带着弄上几块来。日积月累下来,别说是墩顶上,就是下面附近能够搬得动的石块,也基本都让他们弄到上面来了。

    “好吧……那你们两个,去转一圈看看,别让人偷着摸上来咱们还不知道呢,”马三跛子并非杞人忧天,虽然只有这么一条容易攀爬的路径,可也不能完全肯定就没有人敢于冒死尝试。

    “好咧,”

    “咱俩走,”两名弟兄答应着,站起身来就要走。

    “哎,你俩,把腰弯下了,想成为鞑子冷箭的目标啊!”马三跛子提醒着他们。

    “嘿嘿,知道了,马头,你放心吧,”那两人“嘿嘿”笑着,马上矮下了身子,然后沿着墩顶的边缘分别向两边走去。

    等那两人走后,马三跛子的注意力重新回到了下面的后金鞑子那里。

    本来下面还是个纷纷攘攘的样子,可自从那些人走了之后,没想到一下子又安静了下来。但是,马三跛子刚才所表现出来的轻松,是他为了宽慰四个兄弟而故意为之。

    他自己不仅没有感到任何的轻松,反而有种大战将临的感觉。

    果然,没过多长时间,就从边墙的两侧先后传来了“砰砰”的鸣放火铳的声音,以及兵刃“叮叮当当”交击的声音和呼喝缠斗的声音。

    很显然,这是接到烽火报警之后,大明军队赶来了。

    而这支接警赶来的部队,不是来自万全右卫或万全左卫、宣府卫,他们是由孙传庭负责训练,并由他亲自带领,经过了长途跋涉赶来的。

    大概在一个多月之前,孙传庭就接到命令,令他自所编练新军中的拣选精干力量,组成一个完整的千户编制,然后赴山西公干。当时的命令中,给他们的具体任务并没有提前示下,只是令他们在某月某日之前赶到宣府。而且命令中还强调,他们此次的行军,一律采取秘密的方式,不能对外泄露一丝消息。

    接到命令之后,孙传庭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的。

    付出了无数的心血,经过这么一段时间的训练,孙传庭感到自己所编练的这一支新军,应该是小有所成。多么的精锐不敢说,可至少比眼下大明王朝其他的军伍要强上许多。

    可这都是他的自我感觉,具体如何还有待实际的检验。

    孙传庭是不怕检验的,他也确实盼着有这么一个机会,将自己的心血检验一番,是骡子是马拉出去溜溜,一方面是要表示不负皇帝陛下所托,也展示了自己的抱负。另一方面他又有所担忧,生怕不能圆满地完成任务,或者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出现纰漏,从而让皇帝陛下大失所望。

    不过,不管结局如何,孙传庭倒也真的想看看,自己的心血到底有多少是没有白费,有多少是纯粹的虚掷。然后总结经验教训,在以后的训练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弥补和改善。

    这就是孙传庭的本色做人了。他不是一味的炜疾忌医,不敢暴露自己缺陷,只想拿出最好的一面示人。

    说实话,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人不都是这样的吗?!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不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

第377章 把鞑子赶出去2() 
    但是,自己的缺陷即便掩盖的很好,可也否认不了实际存在的现实,短时间内的确是能够掩盖的住,可却不能保证永远也不暴露。'想看的书几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稳定很多更新还快,全文字的没有广告。'

    况且皇帝陛下赋予自己重任,绝对不是要他弄出一大批纯粹为了好看的摆设,而是要一大批能征善战、敢打硬仗的虎贲之师。开始的时候,若是出现了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为种种不利的因素确实存在,因此皇帝陛下也会予以谅解。可若是在开始的时候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旦要动真格的了却是一副烂泥扶不上墙的模样,那时……天子的震怒可就不是那么容易承受的了。

    因此,孙传庭既是本分做人,实心做事,也是为了谋求一个更为长远的目的,在皇帝陛下那里留下一个稳重、踏实、不浮夸的印象。

    实际上,皇帝陛下此次苦心孤诣、吃尽苦头也要打破后金皇太极的如意算盘,所针对的目标,就是大明王朝内部那些唯利是图的商人,他要让他们知道朝廷的底线,若是胆敢越过雷池一步,等待他们的就是毫无回旋余地的、残酷的打击。

    前段时间已经有过一次教训了,很多人为此身首异处,很多势力也都连根拔起。。l''可对另外的某些人来说,这教训因为未及其身,似乎印象就不是多么的深刻,一段时间之后,记忆也不是那么清晰了。

    印象不深,记忆不清晰……这都不要紧,只要敢于跨越雷池一步,皇帝陛下会不厌其烦地再三施以雷霆手段,直到他们真正能够记住、记牢为止。

    因此,对于那些来到柴家沟的商队,皇帝陛下务求做到无一漏网,一定要全部拿下。不仅如此,之后的追查和惩罚措施,他也准备好了充足的手段和充分的心理准备。

    而对于后金,对于后金派来的那些联络人员和接应保护商队的巴牙喇,只要是在我划定的包围圈内的,一样要不客气地彻底剿灭。而对于那些在包围圈之外,或者尚在关外的那些巴牙喇,皇帝陛下也并非要一口吞下,而是该交给林丹汗的交给林丹汗,该让孙传庭他们练练手的就让他们练练手。

    因此,皇帝陛下也是确有此意,确实就想给孙传庭一个机会,来检验一下这段时期的训练成效。有这么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让他们来一个长途奔袭,各种训练项目也可以随机实地检验一番,机会实在难得。

    皇帝陛下的确是很想看看他们这段时间的训练成果,也想给他们提供一个自我检查、自我弥补缺失的机会,以利于今后训练的完善。

    说实话,一面是积习难改的旧军,一面是毫无组织纪律性的流民和盗匪,若是在短时间内就转变为一支铁军……反正皇帝陛下自己就不是十分的相信。

    皇帝陛下的这种“不相信”,是一种非常务实的态度,不是对孙传庭等人的不信任,也不是对他们所付出辛苦的无视。他是在给孙传庭足够的时间,也是在给他足够的缓冲余地。

    皇帝陛下已经打定主意,不管此次的长途奔袭的效果如何,只要能够好好总结,拿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孙传庭就肯定会一如既往地获得信任和重用。

    过程是必须的,出现起伏、出现反复也是正常现象,皇帝陛下是务实的。

    ――――

    从陕西延安府安塞县的那处新军编练基地,至北直隶的最北端的张家口附近,中间足有两千里的路程。

    稍事准备,最主要的是给养准备充足之后,孙传庭就亲自带队,千余名新军踏上了长途跋涉的征程。

    这次任务,因为要尽可能地隐匿行踪,因此他们一路之上都是要自己解决膳食问题,所以给养都是他们随行携带。千把人几十天的果腹之物也是不老少了,所以除了有百十匹马驮带,每个军兵的身上也都背负了一些。

    因此他们的此次行军,基本上等同于后世的负重拉练了。

    开始的时候,大家的体能都还比较充沛,每天行走五六十里不在话下。可是,在连续行走了四五天之后,一多半人就开始吃不消了。很多总旗小旗和百户都向孙传庭提议,能否休息一两天,等大家的体力恢复一些之后,再将因为休息耽误的行程给补回来。

    人在经过几天连续的行走之后,肯定是要达到疲劳极限的。可这个时候,最忌的就是彻底停下来休息。如此虽然看似人员不是那么难以承受了,可重新开始行程之后,还是要经受这么一个到达疲劳极限的过程。如此循环往复,总是不能够越过疲劳极限,总是要不断地适应。

    正确的做法,就是在到达疲劳极限的时候,不是彻底停止行程,而是尽量坚持,实在坚持不住,也不要彻底停止,而是进行减量处理。五六十里不能达到,那就二三十里,甚至每天坚持行进十里八里的,也比彻底停下行程要好的多,人的身体也会逐步适应。

    这种方式,虽然当时大家会感到难以忍受,可一旦坚持下来,一旦跨过了那道坎儿,人体的疲劳极限就会被突破,即便以后的行程还是那么艰苦,可他们也就不会感到是那么的难以承受了,感觉也肯定会轻松许多。

    而且一旦突破了这个体能瓶颈,此后再行休息调整,也不会像以前那样要重新经受疲劳极限的煎熬了。

    但是,孙传庭他们对此却没有系统清醒的认识。虽然此前的行伍生涯,或许有些人会有过这方面的经验,但是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没有有心人进行过总结,因此对于孙传庭他们来说,这方面的知识还属于空白。

    为了不出现掉队现象,为了圆满完成皇帝陛下第一次交给的任务,孙传庭遵循了这个时代军伍行军方面的一些习惯性做法,行军五天之后就休息一天。

    就这样,他们一路行来,一路不断地克服疲劳极限带给他们的难熬滋味。而孙传庭却把这当成了磨练,乐此不疲。(没有知识就是这样的可怕!)

    两千里路程,耗费了将近一个月。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速度,在眼下的大明王朝所有军队来说,也是属于蝎子的尾巴――独(毒)一份儿了。孙传庭也可以感到欣慰了。

第378章 把鞑子赶出去3() 
    等孙传庭带领着这个千人队来到宣府东南的这个指定地点时,堪堪没有逾期。。l'小说'

    可虽然没有逾期,时间却没有富裕。

    他们到达之后,尚未来得及休息,就又接到了命令,要他们在两个时辰之内,赶到离万全右卫最近的那处关口,将滞留在那里的后金鞑子驱赶出境。传令人即是向导,负责为他们领路。

    孙传庭接到命令,自然没有讨价还价的可能和余地。他只得又马上命令集合队伍,将现有的吃食多少分发了一些,又将用不到的辎重和粮食留在了一个隐秘的地方,派了一个总旗带领着手下看护,然后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