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哉大明 >

第15章

大哉大明-第15章

小说: 大哉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是当韩金儿偶尔回头一瞥,那梨花带雨的面容格外令人感到楚楚可怜。

    从此盖虎就上了心,只要空闲下来,他的两眼就时刻盯着李家的那扇院门。

    而盖虎的愿望也很快就实现了,李家那个小娘子的身影开始频繁出入那扇有些破损的院门了。

    这倒并非完全是因为韩金儿耐不住寂寞,而是确有不得已的原因才开始抛头露面。

    以前有李鸿基的爷爷,家里的大事小情就全靠老人家打点,与周围邻居的人情往来也都是由他出面经理。现在不但爷爷撒手人寰,李鸿基本人也不得不到米脂县城那边的驿站上班,家里的事情就只能依靠这一老一少两个女人了。村里、家族里有大事发生的时候,肯定要给李鸿基捎信儿的,可那些家长里短的小事儿他就无法面面俱到了。

    如果奶奶身体能够支撑腿脚灵便的话,多半就由她老人家出面应酬一些街坊人情。可她老人家的身体也是时好时坏,因此赶上事多的时候,韩金儿就陪着奶奶、搀扶着奶奶一起出面。后来遇到一些非常简单的、就是一些递个信儿传个话儿之类的事情,韩金儿也开始一个人抛头露面了。

    可别小看这种事情,在眼下的时代里,即便是至亲来往也只能是稍作盘桓,除此之外,一个女人不管是在娘家还是已经嫁作他人妇,都是不允许抛头露面的,否则就是不守妇道,就要遭受“戳脊梁骨”的待遇。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而穷人家的媳妇也只能抛头露面了。况且李家少妇的抛头露面实在有着不得已的原因,况且韩金儿也是真的难耐寂寞,好在本村李家本族不在少数,有他们从旁关照着,想来不至于出现什么令人难堪的事情。

    事情往往就是如此,你以为人人都可行,可人人却都以为反正还有别人,自己似乎就不用出面了。尤其是盖虎一家可都是畜生不如、得谁咬谁的主儿,没人愿意为了不相干的事情招惹他们。

    李家虽然在长峁村有很多本家,可真正五服之内的地勤血缘根本没有,因此李鸿基并没有接到真正的“示警”。

    李鸿基的人生,当时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局面——少年备受呵护,自己也立志光宗耀祖,可成年之际却迭经变故,亲人相继离世,本来差强人意的家境几乎瞬间变得不堪,小康之家也变得债台高筑。尤其是为了长辈,还要经受妇道人家的蔑视,甚至无理顶撞。

    做为一个男人,做为大明王朝的男人,做为一个大明王朝既识些字儿又习得武、且胸怀大志的男人,他是不会甘心的。

第1卷 第三十二章 一枝红杏两面墙2() 
如此憋屈的生活,但凡是个男人都很难忍受多久,何况是李鸿基这样一个骨子里是无比坚韧的西北汉子。

    因此,当侄儿李过急匆匆来的驿站,向叔叔报来奶奶去世的噩耗时,李鸿基一则因为长辈去世而倍感痛苦。另一方面在极度的痛苦之后,他又好像终于挣脱了浑身的束缚那样,感到轻松了许多。

    李鸿基赶忙给驿丞孟虎打过招呼,叔侄二人就往长峁村赶去。

    李过是李鸿基那早逝的大哥的儿子,两人差不多一般年纪。而且叔侄两人也几乎有着共同的喜好,平时没少在一起耍拳弄棒。

    其实,李过早就对韩金儿这位婶婶的言行略有耳闻,只是不知道更多的细节。因为大家在他面前有所避讳,而他自己也因为毕竟属于晚辈,碍于叔叔的脸面,对于小婶儿的某些行为自然不好过于热衷探问。

    可最近几天,小婶儿的行为很是怪异,似乎一下子放开,竟然不顾廉耻地与盖虎公然调笑。

    或许是韩金儿的行为实在令人不能漠视,尤其是长峁村李家本家的人更是无法忍受。他们不再像往常那样闪烁其词,都在李过面前不加掩饰地提及此事。那意思就非常明显了,是要李过给自己的叔叔传递消息。

    李过听到这样的事情,自然是怒火中烧。可到底如何对叔叔言明,实在费思量,直接以“小婶儿偷汉子”告知?似乎实在有些不易出口……尚未等他打定主意,老奶奶又意外故去。

    从米脂县返回长峁村的路上,李鸿基询问奶奶去世的经过。可李过也不知详情,只知道奶奶因为摔了一跤,就此不治。他也是听到消息后就急忙来给叔叔送信,并没有了解到其他细节。

    李鸿基看李过支吾其词,还以为他是因为过于紧张,因此也不做他想。

    办理完奶奶的丧事,李鸿基把赶来相助的几位朋友送走,唯独留下了刘宗敏。

    刚刚回到长峁村的时候,李鸿基就发现前来相助的本家人似乎都有话对他说。稍稍一了解,他就感到事情非常严重。但是,因为还要让老人家入土为安,自己不好当场发作,而且听来的只言片语也无法形成充分的证据。因此,他按捺住自己的性子,表面上还是按部就班地处理丧事,只是安排自己多年的好友刘宗敏暗中了解更多的详情。

    刘宗敏与李鸿基常有来往,长峁村很多人也都认识。对于李鸿基有些碍口的话,对于刘宗敏这个外人,大家反而会畅所欲言。因此,丧事办完之后,刘宗敏也把整个事情打听的非常清楚。

    奶奶的去世,确实是个意外,只不过这个意外是有原因的。

    韩金儿的“开放”令盖虎再也按捺不住,只是这个婆姨似乎只接受一些隔靴搔痒般的言语挑逗,而真要想真枪实刀地快活一番,这婆姨却又推三阻四,可又不言辞拒绝。

    盖虎可是正值壮年,几次三番的撩拨下来,心火早已无法忍受。而且从韩金儿的暧昧态度来看,似乎稍稍用一些强,她也就能乐而从之。

    那天戍正时分,盖虎就翻墙进了李鸿基家的院子,然后又摸进了韩金儿的房间。

    盖虎付出一支银簪的代价,换来韩金儿的默许。可当他心急火燎地上前撕扯婆姨的棉袄时,韩金儿却又突然反悔,并开始一面出言拒绝,一面用力推搡着盖虎伸过来的双手。

    到了这种时候,盖虎如何能够善罢甘休。他看着温言哄骗已经不起作用,只得一味用强了,因此也加大了撕扯的力度。

    李鸿基家的房子,中间是灶房,两边是两间卧房。中间的灶房一般都有两个灶台,依两间卧房的墙体修砌。冬天的时候,利用做饭时产生的浓热的烟气,通过烟道传递到两边卧房的土炕下面,也可以点燃两把柴火扔到炕底下。这种取暖方式,可以说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北方农家的屋舍大抵如此。

    韩金儿这边的声音越来越大,就把另一间卧房里的奶奶惊醒了。本来老年人睡觉早,这个时间大多都已经要进入梦乡了,而这种时候也是最容易被吵醒的时候。

    老太太被惊醒之后,侧耳听了一下,确定是孙媳这边有动静。她喊了两声,韩金儿和盖虎正在紧张地撕扯之中,根本没有听见。老太太感到不好,她要过去瞧瞧。

    在当下这个时代,不亲身经历一下真的无法体会一个人能够活到七十岁是多么的不容易。老太太虽然平时绝少出门,可眼睛和耳朵是何等的犀利,年纪轻轻的大姑娘小媳妇只要在她身边走过,所有内心所想所欲就都呈现在她老人家的面前。

    有关孙媳的风言风语不是没有传到过老太太的耳中,可自家汉子常年在外的女人、特别是非常年轻的女人本来就是闲人乱嚼舌头的中心,在没有明显迹象之前,任何流言就都是放屁。

    虽然这样安慰着自己,可老太太却并没有彻底放松警惕,不过也只是在暗中留心观察。

    今晚好像要真的出事儿了!老太太有种很强烈的不祥的预感。她哆哆嗦嗦地穿好衣服,老太太拄着自己的拐棍就来到了中间的灶房。

    “是孙子回来了?”虽然还隔着一道门,可男人的声音还是清晰地穿了出来。开始老太太还以为是自己的孙子回来了呢,可仔细一听又不像,“这是哪个混账东西,”老太太一点儿也没犹豫,伸出拐棍就向那扇门戳去。

    盖虎本来今晚是胸有成竹的,从各种迹象来看,他总觉得九转丹成在此一举,那娇的金儿妹子肯定会百依百顺的……猴急之下,他根本没想到还要关闭房门。而韩金儿就更不可能主动去关闭房门——你想啊,哪有野汉子第一次登门,自己就主动将房门关上的道理?那成什么了,还当不当人家是奇货可居的小娘子了?

    因此,老太太用拐棍一戳,那扇房门就被推开了。

    “果然是你这畜生,”虽然屋里面也是黑咕隆咚,可毕竟都是同村生活了几十年的老相识,仅是通过身形轮廓和说话的声音,老太太已经断定这个男人就是“绯闻”中的另一个。

第1卷 第三十三章 一枝红杏两面墙3() 
看到这幅情景,老太太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抡起拐棍就冲着那两个人影没头没脸地打了过去。她用力是如此之大,似乎要将李家近几年遭受的灾难尽数打掉。

    正在撕扯的两人吃了一惊,下意识地往旁边一闪,拐棍带着呼声从两人中间落地。

    情急之下,盖虎随手没轻没重地向老太太推去。他是壮年男子,这一推的力量自然不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能够承受的。

    老太太身子一歪,头部就冲着床边而去。农家的土炕都是土坯砌成,只是多在边缘部分用上几块石头或者青砖。老太太的头部正巧撞在坚硬的床边,身体立刻就软了下去。

    事后盖虎买通了仵作,报了个暴疾而亡。

    奶奶头部的伤口应该不是很大,清洗之后外表根本看不出异样,兼且有着头发遮盖,因此李鸿基没有及时发现。

    “怎么办?看你的意思。”将了解到的情况讲述完之后,刘宗敏盯着李鸿基的眼睛说道。

    “多谢,我自有主张……没事儿了,你就回去吧,这几天让你费心了,改天再谢过,”李鸿基强忍着心头的怒火说道。

    “老兄,你误会了,我的意思是……一个?还是……”刘宗敏轻声说道。

    李鸿基并非误会,而是乍闻奶奶死于非命时,大脑一时陷入深深的为自己的粗心大意的自责中,所以没有完全明白刘宗敏“怎么办”的意思。当后来刘宗敏又提到“一个,还是两个”的时候,他似乎才猛然惊醒。

    是啊,盖虎固然死有余辜,这是无论如何也要做到的,不然真的是枉为人了。可韩金儿是否也该一刀了断,那可就费些思量了。

    自从成亲之后,这个婆姨就没拿正眼瞧过自己,夫妻感情根本谈不上融洽。韩金儿死不足惜,可这毕竟是人命关天呀,还是尽量不要将无辜者牵连进来吧。

    “有没有其他更多的……”李鸿基怀疑刘宗敏了解到韩金儿做下的腌臜事情,可又不好对自己直言,“兄弟,不要怕,有话直说就行。都到了这份上了,哥哥不想留下什么遗憾,”

    “还要什么?”对于好友的优柔寡断,刘宗敏有些怒其不争了,“这样的婆姨,还有什么可顾惜的?”

    在当下这个时代,其实刘宗敏的思维属于非常“正常”的——不管韩金儿是否“完璧”,也不管她是不是主动招蜂引蝶,既然因为她出了如此有辱门风的丑事,那都是要做一并处理的。

    李鸿基与刘宗敏一直过往甚密,他也曾经帮助刘宗敏报过家仇。不过,仇家那是在外地,两人暗中摸清了仇家的出行规律,在半路上施行截杀,然后又悄然隐匿了行踪,因此捕快根本无法将嫌疑着落在这两个外地人的身上。

    像刘宗敏这样过命之交的好友,当李鸿基遇到大事的时候,自然是不会退缩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刘宗敏甚至还一直期盼着这样的机会。

    以前,刘宗敏曾经不止一次地对李鸿基提过,这世道已经无法过了,弟兄俩干脆反了算了。现在陕西地面上已经几乎遍地流民,只要登高一呼,应者群集……实在不行,去投靠什么不沾泥、老泥腿之类的也未尝不可。总要痛痛快快地折腾一番,要不然一直这样憋屈下去,早晚也是窝囊而死。

    两人是真正的过命交情,否则这样的话题是根本不可能涉及的,万一事机不秘,那可就是杀头的罪过。

    但是,或许刘宗敏接触不到官府,自然不会了解多少最近官府的一些动向。

    陕西的灾情好像引起了朝廷的严重关切,皇上向陕西地方三司迭下圣旨,各种赈灾措施也在陕西各地此地施行。不止他们银川马驿,听说其他驿站最近也是像走马灯似的奔走不停。

    虽然圣旨的具体内容驿卒们无从得知,陕西地方官府采取何种赈灾措施他们也不了解详情,可官员们接到他们送去的公文,总是“皇上圣明,陕西父老有救了,”之类的话不离口,表情也是异常轻松。很难说这些平素鱼肉百姓惯了的官府,是否真的为陕西百姓摆脱了倒悬之苦而大感欣慰,这是很有疑问的,他们感到高兴的,多半是因为又有了上下其手、中饱私囊的机会而摩拳擦掌精神大振。

    此次朝廷的赈灾措施也与以往那些花样文章有着很大不同,特别是在那些远离市镇的乡间荒野,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收拢流民开垦荒地。最关键的是,官府为那些收拢起来的流民提供比较充足的粮食,让他们都能吃饱饭。

    还听说皇上从京城派来了锦衣卫,专门负责监督陕西的赈灾。为此很有一些官员挨了板子,甚至还有几个被杀了头,如此严酷的手段施展之后,那些原本打算借机中饱的贪官污吏这才大为收敛。

    只要有了饭吃,流民的势头就受到了很大的遏止。

    对于朝廷的赈灾举措,李鸿基还是感到非常高兴的。父老乡亲能够免于冻馁之苦,这都是仰承皇帝陛下的宅心仁厚。

    可即便如此,李鸿基也不会放过盖虎的。他所要尽力避免的,就是尽量不要将好友刘宗敏牵扯进来。

    如果盖虎死于非命,肯定他这个本乡本土的李鸿基就是最大的嫌疑,而他也充分做好了亡命的准备。在明知道后果的情况下,李鸿基自然不愿意好友随着自己亡命天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