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陷阵三国 >

第278章

陷阵三国-第278章

小说: 陷阵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日早朝,刘备一改昔日和蔼面目,十分珍重而又慷慨陈词的痛斥上书,将高顺说成一个心怀叵测、窝藏祸心的叛逆之人,与王莽、董卓无异,高顺明知天子不会移驾洛阳,而如此作为,定有自立之心,请献帝下旨征讨!

    朝堂一片安静,献帝莫名所以,杨彪等人目瞪口呆,不明白刘备为何一夜之间想出这么多说辞,将高顺从天堂直接推到了地狱,反掌之间,为国尽忠的大将变成了窃国之贼!

    好一阵安静之后,杨彪余悸未消的言道:“陛下,大将军此言若公诸天下,恐会逼反高顺啊!”

    献帝吃了一惊,其他人也神色大变,高顺已经占据半壁江山,此时还能奉迎天子,说明其心存汉室,而刘备却颠倒黑白,痛斥高顺,要是高顺心一横,拥军自立,以高顺如今的实力,谁能抵挡?这不是逼着高顺自立?

    群臣反应过来,马上又是一窝蜂的开始吵闹,当然也有刘备的心腹,双方各持己见,而献帝又是个没注意的,他知道自己现在全都仰仗刘备,才能安心呆在襄阳,但杨彪等人的忠臣,献帝也毫不怀疑,从洛阳到长安,再到弘农,这些人始终不离不弃,是真正的忠臣!

    “自高祖斩蛇,建立帝邦以来,四百余年,某奉祖之命,一心匡扶汉室,再兴炎刘,莫非比不上一个外姓之人乎?”刘备神色肃然,完全是强势神态:“本将军奉大义而讨逆,乃是顺应天意民心,无往不利,高顺兵多,逆天行事,焉能不败?”

    训斥一番朝臣,刘备也不给他们说话的余地,作为大汉皇叔,加上他现在的地位,也有执掌朝政的权力,当下便向献帝谏言:“高顺起于行伍之间,乃丁原旧部,心怀不轨,今拥兵自立,请传旨天下,共起而讨之!”

    献帝左右看看,群臣都垂首不语,就连杨彪也再未说话,而他与刘备之前便商议过此事,绝不会移驾洛阳,只好点头答应!

    罢朝之后,杨彪一声长叹,他已经年过古稀之年,早就该辞官回乡,只是看到大汉岌岌可危,天子年幼,无人辅佐,又有先皇遗嘱,杨彪不忍离去,如今刘备终于露出狰狞之色,杨彪忽然生出无力之感!

    他在洛阳便与高顺见过一面,知道此人必成大事,后来又奉旨到冀州劝和高顺与袁绍,高顺也遵旨罢兵,从各处情报来看,高顺断无篡逆之心,刘备却如此指责高顺,只能说明刘备不愿让天子移驾,不愿放弃到手的权力,照此情形,日后刘备掌权,恐怕皇权也难说的清楚,而刘备又是汉室宗亲的身份,自立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但现在整个皇室都是仰仗刘备之力,杨彪历经世故,怎会看不出刘备此次是决心要与高顺决裂,多说无益,反而会让天子增加危险,如今局势虽然不值得欣喜,但比起在西凉军手中之时,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年迈无奈的杨彪告老还乡,朝臣皆以杨彪为首,刘备的阻力最大便是来自他,二人形成默契,杨彪要走,刘备并未阻拦,几日后便告老还乡,返回弘农去了!

    洛阳降瑞之事传的沸沸扬扬,高顺上书襄阳请天子移驾洛阳,人们都在观望,等候消息,没想倒半月之后,忽然圣旨下到各州,将高顺斥为****,拥兵自立,天下哗然,不明白天子为何如此颠倒黑白,尤其是洛阳百姓和那些见到异相的人,更是愤愤不平,为高顺喊冤,他们可是亲眼所见,岂能有假?

    高顺等人也知道刘备定然不会同意将天子送到洛阳,定会找一番说辞推却,只是高顺没想到刘备做出的反应如此犀利,不仅拒绝移驾,还将自己骂得狗血淋头,成了包藏祸心的窃国之贼,这可真是始料未及!

    诸葛亮虽然足以应对此事,但以诸葛亮的性格来讲,绝不会如此断然狠毒,能做出如此对策的,只有一人,那便是贾诩,高顺一阵苦笑,看来和这样的对手过招,还是要小心才好,一不小心,便是身败名裂,万劫不复!

    高顺立即做出反应,当然不可能直接说天子不是,只说刘备沽名钓誉,独掌朝政,政令不通,百官之言,不达天听,而天子诏意,也不能下达黎民,刘备才是大大的窃国之贼,号召诸侯共起而讨之,以清君侧!

    二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私下里自然更加较劲,说是天下诸侯,如今也只剩下吕布、孙权、刘璋而已,而这最关键的便是江东的孙家,说能够说动孙家,谁便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诏书发出,军营的诸葛亮得知小心,却怔然半晌,他也没想到刘备居然没有采用他的计策,而是破釜沉舟,这个计策诸葛亮不用想也知道是贾诩的主意,而从大局来讲,贾诩的计策比他更加老辣,也高出一筹!

    既然二人意见相同,都知道高顺必会用兵,诸葛亮之计,便显得温和,只是推脱,而贾诩则更加凌厉,先将大义掌控手中,贬斥高顺,而等高顺再说刘备独掌朝政,假借发兵时,便由主动变成了被动!

    这一来一去之间,刘备却占到便宜,至少对士气、民心都是一个极大的鼓动,诸葛亮皱着眉,劫持放在左手上半晌未动,他出山辅佐刘备,正是看中刘备正处于弱势,又无谋士辅佐,自己必将一展所长,极尽发挥,他需要刘备完全的信任和支持,但他忽略了这个一直名声不显的贾诩,第一次用计,便输了一筹!

    草草结束了训练,诸葛亮回到府中,其实他这次提前出山,是有些准备不足,比如他的天文之法还未学完,阵法还不过完善,只能等在军中慢慢研究学习了,但贾诩的本事似乎比他更强,这让诸葛亮心中有些不舒服!

    他派心腹开始搜集贾诩的资料,几日后,诸葛亮看完这些,大吃一惊,暗叹贾诩之谋,料敌之准,甚至连他都有些自叹不如,就最近一计而言,刘备之所以能够如此轻松取得荆州,正是贾诩算准了刘表爱惜名誉,胸无大志才会如此,否则荆州数年的经营,哪能会让刘备如此轻易便得到?

    诸葛亮心中的危机顿时增加了不少,他要想在刘备帐下做到独掌一军,就必须要强于贾诩,或者越过这个障碍,但贾诩毕竟是随军多年的老将,经验摆在那里,诸葛亮要想超过贾诩,恐怕非克日能就,那就只能有第二种策略,扫平这个障碍!

    刘备这几日正忙着和高顺南北对话,各执一词,同时派出使者联络各地诸侯,甚至不惜策反高顺所管辖州郡内的郡县,也无暇和诸葛亮见面,而关张等人也都加紧训练兵马,与高顺一战无法避免,便只能全力迎战了!

    诸葛亮来见刘备,刘备正想着如何与刘璋取得联络,以汉室同宗的身份让他出兵讨伐高顺自然最合适不过,但刘璋生性暗弱,恐怕不敢主动出兵,刘备需要一个让刘璋无法拒绝的理由!

    寒暄几句,不等诸葛亮说话,刘备倒先开了口:“刘璋在益州,兵马无数,粮草充足,欲令其出葭萌关攻打汉中,以分高顺之心,军师有何良策?”

    诸葛亮略作沉吟,答道:“刘璋坐守西川,但求偏安一隅,主公可遣使往成都,言高顺若取荆州,益州也将不保,其心有畏惧,定会出兵!”

第502章 外事不决() 
刘备欣然点头,却听诸葛亮又道:“吾闻贾文和在主公帐下,韬光养晦,此人生性阴狠,主公不得不防!”

    刘备皱了皱眉,贾诩在他帐下是真,只是贾诩向来低调,渐渐已被人忘却,好似他从未出现一般,刘备也只是问计之时,才会去找贾诩,平日从不打扰,诸葛亮忽然提起贾诩,刘备就觉得有些怪异:“军师为何有此一言?”

    诸葛亮言道:“吾既投主公,自当粉身碎骨,匡扶汉室,提起贾诩,是非嫉贤之心,此人出自董卓之军,本就心无汉室,当年若非他一言提醒李等人,恐王司徒早报陛下重振汉室,又岂会有如今天下大乱之势?贾诩一言,李等西凉军杀回长安,吕布不能挡,逃回中原,王允身死,天子落入贼首,胆战心惊数年,才被主公伺机救出牢笼,如今贾诩投主公帐下,非为效力,实为避祸耳!”

    刘备沉默不语,贾诩说服张济来降,正是他危难之际,可谓雪中送炭,尤其是张济的西凉铁骑,更是他能够迅速击败蔡瑁,平定南郡的主力,而贾诩献策夺取荆州,这等大功,就更不用说了,但这人不要封赏,不要官爵,始终让刘备思想不同,如今诸葛亮提醒,才似有所悟!

    片刻之后,刘备答道:“吾奉天子而定天下,一心匡扶汉室,执大义而讨叛逆,军中有董卓余孽,实为不智,只是贾、张二人均有大功,并未再有叛乱之心,且容从长计议!”

    诸葛亮倒不着急,他也没想着一次便能让刘备对贾诩有猜忌之心,这次能引起刘备的警惕,已经达到目的,便不再提此事,和刘备商议如何与孙权联盟之事!

    刘备和高顺忽然翻脸,天下局势顿时变得紧张起来,双方剑拔弩张荆州兵力都往新野方向调动,而高顺更是在许昌调集了三十万兵力,荆州乃是江南四战之地,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此时有识之士却将目光看向了东吴,二人大战,胜败都在孙权如何决策!

    若孙刘联合,孙权便能对高顺形成牵制,让高顺无力一心攻打荆州,还要防备豫州和徐州,再有东吴水军相助,就算高顺取了新野,也无法攻打襄阳!

    东吴此时其实并不轻松,也未因二人之争而有所欣喜之色,此等局势,想要置身事外,坐山观虎斗显然是不可能的,但二人都有道理,一旦选择错误,便身败名裂,万劫不复,自古便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站错队,便无法再挽回!

    高顺和刘备都在暗中联络东吴,但选择的对象却不同,刘备通过鲁肃与孙权联络,而高顺则派人到江夏去找周瑜,高顺兵多将广,威盛无比,刘备有天子在手,以顺讨逆,二人都有优势,东吴也形成了联刘和联高两个阵营,整日里争吵不休,议论纷纷,孙权年纪尚小,不能决断,渐渐形成了僵持!

    孙权也是无奈,此时他还远未达到十几年之后那般有决断,此时也不过是个少年之人,有张昭等人辅佐,处理州事,倒还可以,一旦遇到这等难以抉择之事,孙权自己也没有了主意!

    无奈之下,顾雍出列言道:“昔日将军病危,托孤之时,曾告诫主公,内事不决,问子布,外事不决,问公瑾。今外事难以决断,何不请大都督从江夏回城议事?”

    孙权正倍感头疼,听顾雍之言,豁然开朗,立即传令将周瑜从江夏调回,水军暂时交给蒋钦指挥,柴桑的水军则由黄盖训练!

    周瑜在奉孙策之命在江夏训练水军,就是为了对付荆州,然后西进益州,划江而治,再等良机,只可惜没想到孙策征讨山越,却死于毒箭之下,周瑜不禁想起高顺的那份书信,懊悔不已,至少孙策性格如此,事已至此,也无可奈何!

    孙权执掌江东,便再无扩张心思,一心治理内政,倒也民风物膏,江东之地,富庶无比,粮草充裕,将士用心,尤其是水军,已经达到二十万,战舰三十艘,楼船百余艘,艨艟、斗舰更是无数!

    而周瑜对自己亲自训练的水军,更是自信满满,正打算进攻荆州,却不料一夜之间荆州易主,刘备入主荆州,天子移驾襄阳,周瑜只好又按兵不动,攻打刘备就是出兵天子,逆势而为,周瑜也知道不可草率!

    而高顺的动作却更快,先是乘曹操兵粮不足一力打压,让曹操毫无喘息之机,彻底败亡,又平定西凉,占据汉中,长江以北,已经基本落入高顺之手,周瑜感觉压力倍增,他也胸怀大志,想要一统天下,踏足中原,但高顺的强势让他越来越觉得需要做点什么,不能坐以待毙!

    洛阳降下祥瑞,周瑜便知河北有变,果然高顺借此迎接天子,刘备断然拒绝,并驳斥高顺,二人彻底决裂,刀兵相见即在眼前,而江东却让二人都不敢大意,各派人暗中拉拢,助刘或联合高顺,都有道理!

    风和日丽,江上碧波荡漾,两岸猿鸟啼鸣不断,一页扁舟顺流而下,周瑜独立穿透,白色的衣衫尽显儒雅,他正负手而立,盯着极速后退的江面,神色坚毅,从孙权传唤的那一刻,周瑜便下定了决心!

    正如高顺所派之人前来所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将军胸怀天下,联刘便只能偏安江东,若去南郡,或可一展抱负!”

    那人并未向他说明需要东吴相助,只是陈述一个事实:就算孙权和刘备联合,也只是暂时阻挡高顺南下而已,高顺也可转取汉中,再荆州,到那时,东吴如何相助?

    而东吴想要借此机会攻打豫州或者徐州,更是没有机会,高顺兵多将广,岂会不防?更何况寿春还有个吕布,阻住了吴军北上的路线,要想从扬州出兵,必先消灭吕布,等吕布灭亡,恐怕荆州早已不保,孙权还是一无所得,独守江东,而他周瑜,依然只能在江夏训练水军,觊觎荆州而不得!

    但若能乘此机会夹击刘备,刘备本就非高顺对手,无暇顾及他处,大军调往北面,南郡空虚,取之轻而易举,乘高顺与刘备交战之际,在水路共进,占据巴蜀,蜀中刘璋暗弱,定然守不住,得了益州,霸业可定,至少能与高顺有一较高下之力!

    成王败寇,抉择就在一念之间,周瑜自跟随孙策以来,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睥睨江东,又渡江而得扬州,若非曹操用计,恐怕此时已经占据寿春,有进军中原之力,只可惜天不遂人愿,孙策年纪轻轻便战场丧命,而孙权谨遵兄长之命,只知据守,不知扩土,如此下去,与那益州的刘璋又有何异?

    江水涛涛,顺风顺水,半日时间,舟船到了建业,周瑜稍作休息,便到府中来见孙权,孙权正在后堂闷坐,这几日的吵闹,让他烦乱不堪,而刘备派来的使者还在等候消息,孙权正犹豫不定!

    “主公!”周瑜走进来,见孙权的神色,便知道他还无决断:“莫非在为孙、高之事为难?”

    “公瑾你终于来了!”孙权揉了揉发疼的眉心,虽然面容还有些稚嫩,但毕竟是上位者,眉宇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