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少 >

第998章

大唐第一少-第998章

小说: 大唐第一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恒堑亩潦槿巳缤辏墙惺裁矗Ь蚵砉滥厩牛チ耍萑豢上玻枪蝗サ哪兀恐型镜艚永镅退赖模钟卸嗌伲俊毙拉Z说道:“与你们说这些,一来是要你们了解,读书这件事,放平了心态,对孩子是有好处的,但是不要十成十的指望着孩子就要用读书来光宗耀祖。

    咱们庄子上大张旗鼓的建造这么多书院是为了什么?为了给孩子们更多的出路,试想一下,假如大家的孩子都去参加春闱了,十个,朝廷就看中了一个,剩下的九个怎么办?除却读书,无一技之长,如何养家?你们家里是要继续供着他读书?一直读一直读,读到三五十岁?

    有理想是好的,但是要着眼于现实,向生活,向现实妥协,大家想想,读书是很重要,可是反过来从过日子的角度来看,也不是很重要,比如说,咱们庄子上现在也有兵学院和医学院了,学医悬壶济世,救人性命,不好吗?不也是受人敬仰吗?学兵法,从军,军中博功名,不也是条出路吗?长安城的工学院,研究出这么多有利于百姓的东西,让百姓的日子过的更加便利,不好吗?”

    玄世璟停下话语,看着下面坐着的这些庄户们,脸上的脸色与进书院在书院大门口焦急等待的时候完全不同。

    或许他们都是些普通的庄户,没有朝堂公卿那样的大能耐,可是不代表他们的思想就是如此顽固不化,不代表他们不会思考,玄世璟的一番话对他们来说也是醍醐灌顶,仔细想想,一门心思读书读下去,书院的考试已经证明了有的孩子不适合在读书这一途上发展下去,自己又何必死钻牛角尖,这样岂不是让自家孩子将大好的年华给浪费了?

    “诸位,明德书院这两年的教导,对于孩子们来说,只是打下一个基础罢了。”玄世璟说道:“让孩子们能够读懂书,认得字,往后,才是依照孩子们的天赋和爱好,教导给他们想要学的,适合学的东西。”

第五百一十章 平和的日子才是最珍贵的() 
“今日与诸位说这些,也是见你们在书院门口等的焦急,一来让大家进来坐坐歇息歇息,二来,也是希望大家能以平常心对待自家孩子读书上学这件事儿,无需强加给孩子太多。”玄世璟说道:“今天的考试,一般在下午就能考完,考试完后,大家都领着自己的孩子先回家,书院从明天开始放假,至于考试的结果如何,五天之后,书院会发放结果,到时候到书院来看就好,回去之后,也与自家孩子多商议商议,若是家里不打算让孩子继续在书院待着了,书院不做干涉,若是选择继续在书院深造,那么,庄子上还有兵学院、医学院,长安城还有工学院,可自行选择,当然,也不是你选了,就一定能进去,入学之前,仍旧要测验,就好比说,性情暴躁的人不适合进医学院一样,便是这么个理儿。”

    玄世璟与他们解释,庄户们也能听进去,玄世璟的这一番话也并非没用,至少给他们指明白了几条路,让自家的孩子可以选择,而非吊死在一棵树上。

    也就是说,即便是这场考试没有考好,没有机会继续在书院里跟着先生们读书深造,还是有出路的。

    “公爷,这庄子上的兵学院和医学院,不知要花多少钱。。。。。。。”

    让自家孩子读书是好事,可是越往后,学过来的学问越是深,而且这庄子上的学院盖的这么宏达,多少有名望的先生都已经在庄子上住下来了,听说医学院是孙思邈孙神仙执教,而兵学院的先生也是了不得,听说是皇室的人呢,还是个王爷。

    “与在书院读书花费相差无几。”玄世璟说道。

    “这样啊,那就好,那就好啊。”

    若是从花费的多了,即便家中再怎么想让孩子读书学本事,那也供不起啊,若是仅仅与书院花费差不许多,说不定来年自家还能再供一个娃上学呢。

    “孩子是咱们大唐的未来啊,也是咱们庄子的未来啊,只要孩子能出息了,有本事了,那咱们的庄子会一天比一天繁荣,那大唐,将会一天比一天强盛。”玄世璟说道:“这些年下来,庄子上的变化,大家都是有目共睹,这不是玄家一人之力,都是咱们庄子上的人齐心协力,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所以,本公也希望,今年秋后,书院招收学生,咱们庄子上或许还有够年纪的孩子,能送到书院来,为周围的庄子上的人,做个表率。”

    “公爷放心,我等一定做好表率。”

    玄世璟话音落下,下面坐着的人便有应声的,他家就有孩子,两年前因为年纪还不够,所以没能来书院,只是把家里的老大送到书院里来了,今年秋天正打算把家里的老二也送到书院里呢。

    这般情况的,也非这人一家,在场的许多人家家里的孩子今年都足了年纪,打算送到书院里来,书院的花费对于庄子上的庄户们来说,算不得多,只要平日里勤快一些,供应孩子上学,绰绰有余。

    供应一两个孩子是没问题的,若是三个四个,日子可能就紧张一些了,尤其是这三个四个年纪都相仿,可能就很吃力了。

    书院的孩子们经过这一场考试之后,考试的成绩出来以后,会有书院的先生们一起进行评估,哪些孩子适合留下来继续深造,哪些不适合读书走仕途,之后将会在书院之中张榜。

    而过了今天,书院的学生们将迎来为期一个月的暑假,暑假过后,入新学。

    在等待之中度过这一天是有些艰难的,时间不会变长,但是人的心态会变,觉得这一天过的如同一年一样漫长。

    即便在听过玄世璟的话之后,仍旧挡不住这些人在心里对自己家的孩子抱有的期望,万一就合格了呢?

    到了下午,学堂里的考试到了时间,书院之中的钟声敲响,一切也都尘埃落定了,考场里的学子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毛笔,整理好桌面,起身排好顺序,离开了考场。

    离开了考场之后的学生们也彻底的自由了,气氛也不再像先前那般严肃,纷纷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讨论刚才考试的问题。

    玄世璟从聚馆之中出来,在书院里溜达,见到学生们聚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讨论,倒是让他想起了“曾经”他上学考试过后,出了考场,与同学在一起探讨的时候。

    这场景,多么的似曾相识。

    玄世璟低头一笑,罢了,让他们聚在一起闹腾去吧,这样的日子,弥足珍贵。

    学生离开考场之后,由考场里的先生将学生书案上的试卷收起来,然后抱着试卷去了书院的书房。

    如今书院的书房也不是先前那个小房间了,而是换了正儿八经的书房,没有课的先生,或是在书房里读读书,看看学生们的课业,也可以在书院里溜达溜达。

    如今书院的先生多了起来,书房这个地方要求就变的高一些了,要足够宽敞,还要有舒适度,只是现在的这个书房,也仅适合气候正好的时候在里头,足够舒适,若是到了冬天,还是原来的那个小屋子,有桌有炕有火炉,最为舒适。

    玄世璟来到新的书房之中,先生们已经将学生的试卷都收集归纳起来了,正围在一张书案上,一张一张的讨论着学生们的试卷。

    “先生们,辛苦了。”玄世璟进了书房,来到先生们这边,道了一声辛苦。

    高士廉见玄世璟过来,微笑着点点头:“没什么好辛苦的,比起朝政,倒是看学生的试卷,更加有意思,来,一起过来坐。”

    高士廉招呼玄世璟一同坐下,玄世璟也没推辞,找了个空当,坐了下来。

    “如今这书院中,学子也不过七十余人,这个数量的试卷,批阅起来倒是不会花费太多功夫,玄公可曾想过,若是日后学生多了,这批阅试卷的时间,岂不是要拖上许久?”萧瑀问道。

    今年是书院的第一届学生从这主书院毕业,无论哪方面,抓的都是十分精细,但也是因为人数不多,大家都能忙的过来,而萧瑀的这个问题,也是书院迟早要面临的问题。

第五百一十一章 百事待兴() 
“今年是第一次这么做,许多事情都在摸索之中,有了这第一次,往后就能总结到经验了,即便是学子考试,从头到尾,也能总结出个章程,这总结的事儿,还要劳烦诸位先生了。”玄世璟拱手笑道。

    “你这小子,倒是会偷懒。”高士廉无奈笑道:“早知如此,当初老夫讲课,别的就不与你讲了,先教教你如何勤奋。”

    玄世璟虽然只是在书院里做个潇洒先生,位置不高,但是却是书院隐形的主心骨,书院的事情,有不少还需要玄世璟出面处理,或者是共同商议了章程之后,要询问他的意见。

    毕竟书院是他一手建造起来的,而且书院的许多东西,也都是玄世璟弄出来的,书院的先生们虽然学识丰厚也是见多识广,但是对于玄世璟弄出来的新鲜东西,却也是闻所未闻,正是因为没见过,没听过,所以在接触的时候,十分依赖玄世璟,等到以后熟悉了,这种现象也就能够改变了。

    “今年是书院的转折点啊,书院是就此止步不前,还是继往开来往前迈上一大步,就看秋后了。”玄世璟面色严肃的说道:“因此,在座的诸位先生,可能要辛苦上一阵子了。”

    “无妨。”颜勤礼抚须一笑:“万事开头难,如今书院已经过了最艰难的时候了,往后的路,会越走越顺畅的。”

    颜勤礼是萧瑀请过来的,原本就住在长安附近,萧瑀一封书信便将他请到庄子上来了。

    或许颜勤礼本身的名望不甚很大,但是有个爷爷叫做颜之推,未来还会有个孙子叫做颜真卿。

    万事开头难,这句话倒是不假,但是还有一句话叫做万事开头难,然后中艰难,最后结尾难,玄世璟别的不怕,就怕这书院一路走不顺畅。

    如今的东山县的书院,已经进入到国子监的眼中了,等到秋后招生,国子监差不多就要开始眼红了,等再过个两三年,国子监与庄子上的书院,说不准便会势同水火。

    若仅仅是书院内部百事待兴,玄世璟丝毫不惧怕,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有这么多先生在呢,书院的事情应付起来绰绰有余,玄世璟就怕有人眼红,背地里使些见不得人的手段,让人防不胜防。

    明德书院能否迈过这道坎,全看今年秋天。

    玄世璟与诸多先生坐在一起,开始看学生的试卷,也算是看看这两年书院教导学生的成果,看看这两年,学生都学成了什么样子。

    这么多孩子,天赋是不同的,孔夫子说有教无类,话是这么个话,但是教导到一定的程度,还是要让孩子们去择其长处而习之,这才是最好的,也是书院最应该做的,否则,收人钱财,不懂因材施教,平白误人子弟罢了。

    批阅试卷的工作玄世璟就只参加了一天,剩下的这几天,都是书院里的先生们在讨论。

    学生们放了假,放假在家的学生又为庄子上多增添了一分活力,虽然不知道是否能继续在明德书院读书下去,但是总归往后还是要上学的,继续学本事,因此,大多数学生都纷纷选择了在庄子上凭借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暂且找份工,赚些钱财,说不定一个月下来,就能将来年的学费给赚出来,不必再依靠家里缴纳学费了呢,还能给家里减轻一些负担。

    书院里的这些学生,认得字,会算数,而且都是自己庄子上的娃娃,因此在庄子上找活儿干也比较容易。

    算数学的好的,在店铺里做账房伙计,一天下来能拿十几个铜钱,字写的好的,就在庄子上替人谢谢书信,再平庸的,也能在码头上找个记录货物的小吏。

    他们这个年纪,鲜少有去码头上干力气活儿的。

    而就是这一个月的暑假,学生们在外面找活儿干,去赚钱,也让他们的家里人感到欣慰了。

    不少学生拿到自己的第一笔薪水,在庄子上买了些东西,回去孝敬父母,钱不多,东西也不多,但这份心意,足以让人感动的落泪。

    这些孩子,年纪最小的才十二岁。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庄子上的孩子们家里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也没有穷的叮当响,也曾过过苦日子,因此,懂事的也早。

    到了秋后,龙首原上的新宫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变化着,庄子上的书院也都收拾利索,就等着开学了。

    到了八月中旬的时候,书院这边就已经贴出了招生的告示,并且请庄子上的人在附近十里八项奔走相告,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开始对外面招生了,年龄限制依旧与前年一样,十二到十四岁,想要来上学的孩子,请家长带着官府的户籍证明来书院报名。

    今年书院招收学生要看户籍证明也是怕学生的年纪与书院所表示的不相符,上次因为都是庄子上的庄户,大家都熟悉,谁家的孩子多少岁,都是知道的,今年招收的学生大多都是别的庄子上的,因此才需要户籍证明,证明孩子的年纪能够上学了,是在书院招收的年纪范围之内。

    明德书院可是一座正儿八经的正规书院。

    早在明德书院招收第一批学生的时候,十里八乡的一些庄户就心动了,奈何人家只招收东山县本地庄子上的学生,不对外招生,如今书院开放了,也招收外面的学生了,收取的费用还不高,家里能供应的起的都希望能让自己的孩子读书,将来争取能够出人头地。

    得知书院开始招生之后,十里八乡的庄子上的庄户,都带着自家的孩子来东山县的书院开始报名,一时之间,明德书院的大门前门庭若市。

    远道而来的人到庄子上,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把事儿给办完的,因此还要带着孩子在庄子上住下,这么一来,东山县的市集上的客栈生意顿时火爆了起来,不仅仅是客栈,连带着其它店铺的生意,都比往常好了三成。

第五百一十二章 招生报名() 
有些庄子离着东山县也不近,离着长安城就更远了,一年到头出来不了几次,见到东山县庄子上的繁华,心里也是一阵羡慕,羡慕过后,闲来无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