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少 >

第907章

大唐第一少-第907章

小说: 大唐第一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权带回安市城,再修养一阵子,再去打。

    无论如何,消耗的全都是高句丽的实力,与大唐无关,大唐也仅仅是坐山观虎斗罢了,等到泉盖苏文被高桓权消耗的差不多了,大唐再从中坐收渔翁之利。

    “陛下,臣觉得,此机会千载难逢,错过了,日后再要动高句丽,可就不容易了。”玄世璟站出来说道:“无论是江夏郡王所说的道义上,还是长孙大人所说的观望,无疑对与大唐来说,都是好的,长孙大人所说,可以极大的减少大唐的损耗,但是战场之上,瞬息万变,日后如何发展,谁都料想不到,用兵一道,臣觉得,还是抓住眼前的机会为好,大唐利器在手,何愁坚城不破?”

    “玄侯所言不虚。”长孙无忌说道:“只是玄侯不觉得,等到高桓权和泉盖苏文打的差不多了,大唐再出兵,不更好吗?”

    “无论治国还是用兵,逃不过两个字,道义,这是一面旗帜,一面正义的旗帜,一面大唐的王旗,绝对不能倒下的旗帜。”玄世璟的话掷地有声。

    如长孙无忌那般,的确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辽东的消耗,但是做法不道义,捡现成的便宜可还行?捡了便宜的后果是什么?平了高句丽,捡了高桓权的便宜,到最后高句丽平壤城一带原本高家的领土,估计还是得封给高家,封给在这场战争中出了大力,立了大功的高桓权,毕竟人家是名正言顺。

    但若是大唐在这战争之中拿大头那就不一样了,平了高句丽,将高句丽的土地归入大唐的版图,那就是辽东都护府,到时候给高桓权一个高品级的虚职,让他继续留在平壤城就是了,反正掀不起什么浪花儿来,辽东仍旧有薛仁贵驻守,等过几年,高句丽的土地,就能够从根本上,完全归大唐,而以后高桓权一死,他的官位也不是世袭的,至于子嗣,随便给个位子糊弄过去也就完事儿了。

    这从根本上『性』质就不一样,若是高句丽的旧地封给高桓权,那就是高家的私有土地了,高句丽仍旧存在不是吗?一代一代的传下去,那这样,费力气去打泉盖苏文,有什么意义?

    大唐想要的,是实打实的实惠,是土地、财富!

    若是大唐在高桓权与泉盖苏文刚开始打的时候就起兵一同对付泉盖苏文,那到最后,虽说略有损失,但是道义、实惠,却都能赚到手。

第二百九十六章 必灭高句丽的理由() 
“当年唐举旗反隋,占的便是正义,隋灭,平定四方反王,举着的,也是道义的旗帜,只有天下一统,方是大治之始。”房玄龄也站了出来:“因此,臣觉得,玄侯所说,在理。”

    李二陛下点点头,随后目光看向程咬金:“程知节,往常这朝堂上一但说有仗要打,就数你蹦跶的最为欢实,今儿个怎么不说话了?”

    程咬金拱手,站出来:“回陛下,臣也是觉得玄侯说的有道理,只是,臣一站出来,难免又有人说臣帮亲不帮理了。”

    程家与玄家关系好,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儿,所以一般能够敲定的事儿,程咬金是不会站出来多嘴的,省的一些人拿着这事儿病垢。

    玄世璟少年得志,御史台的人盯着他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连带着程咬金,因为帮衬玄世璟,也被御史盯上了,弹劾一个侯爷哪儿有弹劾一个公爷来的刺激?

    李二陛下笑了笑,没再在这个问题上多做言语,程咬金偏向玄世璟,他又岂会不知道?

    “东山侯玄世璟听旨。”

    “臣在!”

    玄世璟拱手上前。

    “责令辽东行军总管薛仁贵为河北道行军大总管,授镇军大将军,玄世璟为副总管,授怀化大将军,即日起奔赴辽东,主持辽东事宜。”

    “臣遵旨。”玄世璟拱手应声。

    “东山侯,此次辽东之行,朕放权于薛仁贵与你,望你们二人能给朕一个满意的答复,不然,便自己回来领罪吧。”

    “臣,愿立军令状!”玄世璟信誓旦旦的说道。

    现如今的玄世璟已经不是少年孩童了,在朝堂上该有担当的时候就必须能扛起责任来,若是年少时担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那是正常,但是到了这个年纪,有了家室,成了家,接下来,便是要立业了。

    他的心思,李二陛下懂,而李二陛下对于辽东那边儿的心思,他也懂,这边是君臣之间心意相通,所以李二陛下才能够将辽东的事情放权给玄世璟和薛仁贵,加上锦衣卫已经全都在辽东,李二陛下没有在朝堂上说的是,这次的事情,便是锦衣卫在平壤城挑起来的。

    对于辽东,李二陛下已经没有耐心再拖下去了。

    再者,若是派了别人去,且不说能否将锦衣卫指挥的如同臂使两说,薛仁贵和锦衣卫在辽东的布置和当中的计谋,难免会公布于众,李二陛下也是个要面子的人,薛仁贵和玄世璟在辽东的布置都是经过他同意的,既然辽东由李二陛下亲征开始,两人于辽东布置为转折,现在自然也要由玄世璟和薛仁贵去终结。

    “好!”李二陛下应声:“如此,辽东之之事,便全权托付于卿,诸位爱卿,可还有什么要说的?”

    李二陛下这番扫视众臣,目光十分锐利,『逼』的人不敢与之对视,朝堂上众臣面面相觑,虽说有想要说的,但是在李二陛下的目光的压迫下,都没有人敢开口。

    如今辽东的战局,谁都知道,这是一口已经煮烂了的肉啊,只要轻轻一咬,就能吞入口中,明晃晃的功劳谁不想去沾点儿光?

    这下好了,让玄世璟和薛仁贵全都给占了,与玄世璟平日里走的近的,说不低能跟着喝口汤,但是那些曾经得罪过他的,还想喝汤?没把盆扣你脑袋上就挺不错了。

    “如此,此事便这么定下了,退朝之后,三省拟旨,赐发紫衣金玉带。”李二陛下定论。

    “是。”众臣应声。

    薛仁贵的镇军大将军和玄世璟的怀化大将军还有行军总管的职位都是临时的,等到仗打完了,朝廷也就收回去,否则还真以为以薛仁贵的资历,能够做到正二品的将军,即便玄世璟曾经在辽东立过功,也够不到正三品的武职。

    退朝之后,玄世璟很是识相的去了甘『露』殿,这么大的事儿定下来,李二陛下肯定会单独交代自己一番,所以他老老实实的,在甘『露』殿等着。

    果然,李二陛下来到甘『露』殿,见到玄世璟在这边儿等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算你小子识相,怎么,心里有底吗?”李二陛下问道。

    “太有了。”玄世璟笑了笑:“说起辽东,没有人会比臣更了解那边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三年和十年也没什么差别。”

    当初玄世璟在辽东战场上差点儿被『射』成刺猬,这是他与高句丽人的仇,自然要报回来,而且当年玄世璟作为先锋军在辽东地区驻扎的时间也长,大军撤回长安之后,薛仁贵与玄世璟之间也互有通信,辽东那边屯田驻兵还有放高桓权去安市城这些事情都是玄世璟在出谋划策,说玄世璟对于辽东和高句丽最为了解,一点儿都不过分。

    “原来你还惦记着当初在安市城下的一箭之仇啊,只不过杨万春早就死了。”李二陛下笑道。

    “那可不是一箭之仇,臣可数着呢,而且,杨万春是死了,但是泉盖苏文还在,高句丽人还在,臣的仇也就还在,辽东本就是我中原王朝的国土,高句丽人强行占去,臣随陛下收复旧土,为高句丽人所伤,这是国仇家恨。”玄世璟说道:“无论是从大唐出发还是从微臣个人出发,高句丽必须灭。”

    “你倒是说实话。”李二陛下笑了笑:“这实话也说到朕的心坎里了,高句丽不灭,朕对东北方向就一直不会放心,当年隋文帝杨坚灭北周,除却杨坚之外,高句丽也一直趁机向西蚕食,北周灭掉北齐,北齐的皇族高宝宁率军出逃,且一直不断在对抗北周,杨坚取代建立大隋以后,高宝宁又在不断的对抗大隋,这股北齐残存势力一直是隋朝心病。其中,高句骊一直都在大力支持高宝宁,甚至高句骊王平原太王亲自带兵,联合突厥和契丹一起营救高宝宁,来搅浑中原这滩浑水,这足以证明,高句丽人一直在东北方向对中原虎视眈眈,一旦有机会,他们必定如同草原上的那群狼崽子一样,侵蚀中原。”

    感谢风云之风语者100赏

第二百九十七章 军令状() 
无论是杨坚还是杨广,又或者是李二陛下,都始边陲高句丽为大患,杨广则是向世人很透彻的诠释了什么叫做“欲速则不达”,平高句丽也不是皇帝脑子一热自己拍脑门决定的,无论是隋,又或者是大唐,打高句丽,是满朝文武都赞同的事儿,如今朝堂上的分歧,也不过是在于现在打还是坐山观虎斗等着捡便宜罢了。

    而隋的政权动『荡』最后导致覆灭,也是因为杨广的急政,导致了他在三征高句丽无果之后威严大失,关中的门阀也便不信任他了,朝中杨玄感起兵造反,虽说最后被平定,但是也难改大厦将倾的结局。

    若是按照玄世璟所熟知的历史,征战高句丽,是耗费了隋唐两朝四代帝王的心血,杨坚、杨广、李二陛下还有唐高宗李治。

    由此可见,高句丽政权对于中原王朝来说,的确是扎在人心里的一颗钉子,不拔不快,不然李二陛下当初也不会说出“朕『荡』平九州,唯此一隅”这话。

    “高句丽窥视中原土地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自三韩之地有名以来,纵观前尘,哪一次不是在中原王朝与北方草原之间做搅屎棍子,中原王朝强大了,他们便老老实实的俯首称臣,一旦中原出现内『乱』,边陲蹦跶的最欢实的便是他们,当初辽东等地,也不过是趁着中原天下大『乱』之时,一点一点的向西蚕食来的。”玄世璟说道:“如今高句丽与百济交好,新罗暂时一心一意的靠着大唐,所以臣以为,此次辽东之行,不仅仅是高句丽,恐怕新罗百济,也会在当中掺上一脚。”

    “百济出兵,在朕的意料之内,朕会传旨刘仁轨,让刘仁轨的水军配合你与薛仁贵在辽东的行动,其次,苏定方现在人在河北,如今辽东兵力不过四万有余,高句丽与百济一联合,四万兵力不足以应对,必要之时,可请苏定方援助于你。”李二陛下说道:“朕这次在你身上给予了厚望,莫要让朕失望。”

    “是。”玄世璟抱拳应声:“陛下,另外,臣此次去辽东,是不是能多带一些火『药』。。。。。。”

    “嗯,要多少,自行去兵部领便是。”李二陛下说道:“朕手书一封,你亲自去兵部。”

    火『药』自从归了兵部掌管之后,就一直被兵部列为大唐最重要的机密之一,没有李二陛下的手书,谁都不能从兵部调出一丝一毫的火『药』,而大唐制造火『药』的地方,如今满朝文武,除却兵部尚书和两个侍郎还有李二陛下之外,谁都不知道,藏的十分严实。

    玄世璟拿到了李二陛下的手书,趁着在长安城,直接去了兵部,去找兵部的官员领东西,虽说辽东那边已经万事俱备,玄世璟只管带人过去就好,但是多准备一些也是有备无患。

    兵部看了李二陛下的手书之后,对于玄世璟的态度明显好多了,现在火『药』可是兵部的命根子,能说要就要吗?而且玄世璟这次去辽东,带的还不是个小数目。

    “玄侯,这火『药』是陛下亲笔批示下来的,不知您可是带了人来?”兵部侍郎走在玄世璟身边问道。

    “未尝。”玄世璟回应道:“火『药』乃是朝廷机密,兵部保密工作也做的很好,本侯也就不多事了,这事儿就由侍郎大人来安排吧,本侯在庄子上静候兵部将东西送到东山县庄子上,就有劳大人了。”

    “不敢不敢。”兵部侍郎笑着摆手,玄世璟能考虑到兵部这边,这让他很是欣慰,未曾与这位东山侯在政务军务上打过交道,还以为这位东山侯是个不好相与的主儿呢,今日一接触,倒是个挺好说话的。

    玄世璟就是这么个人,人敬他一尺,他可还一丈。

    “至于本侯说的数量一事,还请大人尽量通融,辽东那边战事无论是本侯还是朝中,都十分看重,本侯还是希望,咱们朝廷上下能够勠力同心,辽东之功,非本侯一人,大人可明白?”玄世璟笑道。

    兵部侍郎连连点头:“明白,明白。”

    玄世璟如此说,这就说明,辽东那边儿,若是平了高句丽,战后上表,功劳定然少不了他们兵部一份。

    功劳这种东西,玄世璟觉得,他这种上战场的,不用抢,自然有,功劳太大也不是好事,大家一起吃肉喝汤,拟好我好大家好,何必为了一点儿油水去斗的你死我活呢?

    日子还长着呢。

    玄世璟出了兵部,便骑着马去了神侯府,如今的神侯府已然是门可罗雀,玄世璟下马,自己推开大门,走入厅中。

    大厅之中,房遗爱和赵元帅仍旧如往常一样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一旁的位子上还坐着常乐和高峻。

    玄世璟进宫上朝,知道是因为辽东的事情,所以早早的就让高峻和常乐通知房遗爱和赵元帅来神侯府这边儿等着,其实他心里早就已经决定,辽东那边儿与泉盖苏文打起来,他一定要去辽东,亲自了了结了这场战事。

    而他去辽东,长安城这边,就需要房遗爱和赵元帅两人来照应了,到时候长乐和高峻,还有东山县庄子上的五百府兵,玄世璟肯定是要带走的。

    见到玄世璟走进大厅,长乐和高峻站了起来。

    “侯爷。”两人朝着玄世璟拱手行礼。

    “小璟,朝堂上如何?”房遗爱站起身来问道。

    “都坐下吧,坐下聊。”玄世璟说道,接着,他自己也找地方坐了下来,很快,便有丫鬟将茶水端了上来。

    “现在大臣们私底下都传开了,说辽东那边儿高桓权要和泉盖苏文打起来了,今天朝堂上陛下到底怎么说的?”房遗爱问道:“陛下特意让传旨太监去东山县把你找到长安城来上早朝,这当中,肯定有你的事儿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