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少 >

第816章

大唐第一少-第816章

小说: 大唐第一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发配的人,也都已经上路了。

    一时之间,洛阳倒是有点儿天朗水清的意味了,就是不知道等他们走了,许敬宗来了之后会怎样,还有许敬宗在洛阳,长安城派遣过来的新的洛阳县令到了洛阳之后,与许敬宗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儿。

    至于这些,玄世璟也只是想了想而已,没有继续去深究,他在研究,接下来要去哪儿。

    今年的这个元日,玄世璟过跟没过一样,不过也幸好带着晋阳一起出来了,不然身边儿连个作伴的都没有,那才是凄凉。

    “老爷,洛阳城来的家书。”书房外头,管家敲门走了进来。

    “嗯。”玄世璟应声。

    从管家手中接过信件,玄世璟拆开来看,心中讲了家里一切安好,而后就是秦冰月已经生了,生了一个男孩,也就是说,玄家的次子出生了,这下玄家就不再是玄澈一根独苗了。

    玄世璟看过家书之后直接在书房之中放声大笑,玄澈就是家里的二胎了,现在玄家又添了新丁,如何不高兴,家中人越多,人气就越旺,家里日子过的就越热闹。

    “夫君,何事如此高兴啊。”晋阳在书房外头就听到自家夫君的小声了。

    “夫人,家里来信了。”玄世璟扬着手中的家书说道。

    “哦?”晋阳从书房大门走进来,接过了玄世璟手中的家书。

    看完之后,晋阳笑道:“恭喜夫君啊,咱们玄家又添新丁了。”

    “同喜同喜。”玄世璟脸上的笑意也是止不住,走到晋阳身边,揽住了晋阳:“这下好了,玄家算是要开枝散叶了。”

    “夫君,妾身也想要再为夫君。。。。。。。。。”

    “今晚,就今晚。”玄世璟吧唧一声亲在了晋阳的脸,脸上的笑意荡漾了起来。

    晋阳知道秦冰月为玄家生下一男丁之后,心里也有些不一样的感觉,虽然玄家的长子是她的儿子。

    女人总有那么一点儿小小的攀比心理,甚至在生孩子这方面上也是。

    反正养的起,这是好事,玄家好歹也是大家族了,热热闹闹的岂不是更好?

    “对了夫君,信上还说,要夫君给二公子起个名字呢。”晋阳依偎在玄世璟的怀中说道。

    https:

    请记住本书:。阅读网址:

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出发() 
    “是啊,家书来了,还要寄信,新年未曾在家中过,想想这几年,也是常有的事儿,以前不管是在台州,又或者是在战场上,那可真是家书抵万金啊,如今咱们在洛阳,也好在传个消息兵部这么困难。”玄世璟说道。

    家里的信走在路上,也没有朝廷传递消息这么快,只能是普普通通的赶路,大冬天的,路上积雪难融,一走就是走小半个月,所以照现在这个时候说的话,老夫人王氏早就已经主持着孩子洗了三,孩子出生,也是小半个月以前的事儿了。

    “那咱们就尽快把外面的事情办完,能早一天是一天,外头虽然好,有许多未曾见到过的新鲜东西,外面自在,但是始终是比不上家里啊。”晋阳笑道。

    “来吧,咱们先给孩子议个名字。”玄世璟笑道。

    家书上说,孩子的小名儿,老夫人给起了,叫做壮壮,寓意就是希望这孩子能长的壮,就跟女儿小名叫安安,大儿子小名叫康康一样。

    两口子在书房里琢磨,给琢磨孩子的名字,也琢磨下一站他们离开洛阳要去哪儿。

    一直琢磨到晚上,才想出一个名字来。

    “要不,孩子的明儿,就叫玄洛得了。”玄世璟说道:“他出生的时候,我这个当爹的不在跟前,没亲手抱过他。”

    玄世璟给儿子起这个名字,就是因为他现在人在洛阳,这算是个纪念了,而且,这孩子的生辰八字儿,跟他哥一个德行,都是命中缺水,一个洛字,是洛阳的洛,也是洛水的洛,正好给他补补五行。

    “这。。。。。。。是不是有点草率啊。”晋阳见玄世璟一拍桌子就相出这么个名字,神色之间有些犹豫。

    “草率什么啊,咱俩都想了一下午了,瞧瞧这桌子上的草稿,这么多名字,我还就真看着这个名字顺眼了,就他了。”玄世璟说道:“夫人,研墨,咱回一封家书。”

    当天晚上回了家书,玄世璟和晋阳就回房间去休息了,当然,他也没有忘记要和晋阳再要一个孩子的事儿。

    一夜春宵帐暖,一大清早即便是醒过来,玄世璟也不想从暖和被窝里出来,一转脸,看见了还在熟睡的晋阳。

    昨儿个晚上折腾了一宿,两人很尽兴,但是也都累的够呛,两口子也很久没这么荒唐一宿了。

    “夫君。。。。。。”晋阳也迷迷糊糊的醒了过来。

    “困就再睡会儿。”玄世璟笑道:“不着急。”

    “怎么能不着急呢,昨儿个妾身和下面的人一起盯着收拾的,而且,咱们昨天不是定下行程,说今天下午就离开洛阳前往山东嘛。”晋阳说道:“可不能耽搁了,临行之前的事儿,也得做利索了,不行,妾身得起了。”

    说着说着,晋阳自己起身了。

    屋子里虽然有炭炉,但是依旧是冷的,这一坐起来,皮肤直接就起了鸡皮疙瘩了,玄世璟也撑着身子坐了起来,拿起了捂在被子夹层里的衣裳,给晋阳披上了。

    “那也不用着急啊,该办的事儿,昨儿个就处理好了,今天就简简单单的收拾收拾,咱们出发就是了,你看你,火急火燎的,怎么出来一趟,性子倒是变急了。”

    “妾身是替夫君着急啊。”晋阳说道:“过了年,一眨眼的功夫,那就是春天了,冬天因为天气寒冷,道路封闭,消息传递的慢也就罢了,一开春,再入夏,河里的水面开了,这消息往来也就更快了,这样对夫君要做的事可不利啊。”

    玄世璟将晋阳揽在自己的怀里,叹息一声,笑道:“要么怎么说是贤内助呢,成,那咱们就利索点儿,早些把这一圈儿走完了,早些回长安城。”

    洛阳城之后的事儿,玄世璟就管不着了,洛阳这边的日常事情本来是洛阳县衙应该管的,但是洛阳县令这不死了吗。

    反正许敬宗还有新任的洛阳县令赵俊也马上就要到洛阳城来了,这边空上这么几天也没关系。

    玄世璟一行人拟定的行程是出了洛阳继续往东,直接去山东,而后再由山东,走海上,到苏杭浙江一带。

    钱庄的事情单单指望着玄世璟一个人肯定是不成的,玄世璟出来,只是把难办的事儿给办了,至于其它地方的钱庄,自然有百骑司一一去收拾,比如说从长安到洛阳这途中一些小县城之中的钱庄,这些钱庄的亏空大多都是一些地方不大的官员在背后搞事情,而他们弄到的钱财,其实说起来大多也不是进了他们的口袋,而是孝敬了上头,他们的上头是谁?还不是朝中的官员,以世家官员居多。

    所以当初李承乾在朝中谈这件事情的时候,朝堂之上有这么多的官员闻之而色变,因为他们当中大多都收取了下头的好处。

    若是他们因为别的收取一些好处,无关痛痒,李承乾自然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事关钱庄,那就不行,钱庄之事,可不能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更何况是鼠穴。

    中午吃完了午饭,一行人便坐上马车从洛阳出发开始往东面走,此次的目的地便是登州。

    登州虽然不是那边最大的城池,但是地理位置却是极佳的,又有大唐的水师在登州海边建造营地,因此,南北往来的货运大多都是从登州上岸,而后再由海运转为河运。

    货物流通,钱财就流通,钱财流通的多,钱庄的买卖就繁荣,钱庄繁荣了,就容易引得人觊觎。

    洛阳城有郑家,登州这边有琅琊王家。

    哪一个都不是善茬儿啊。

    这些世家之中,也有嗅觉敏锐的人,朝廷头天说钱庄的事儿,他们当天晚上就能琢磨出朝廷的意向来,所以在玄世璟往登州走的时候,琅琊王家的人反倒是到了洛阳,准备见许敬宗。

    郑家的事情在朝堂上被公布了出来之后,这件事情当中的细节也被人打听了出来,因为到了这个时候,也就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了,李承乾想要整治郑家,是要有充足的理由,所以这件案子就被公布出来了,所以现在郑家的日子,并不好过。

第一千零九十五章:透气() 
    凡是在长安城任职的郑家的后生,被李承乾的一道旨意,全都给罢免了,尤其是户部的几个与郑家有关系的官员,受到的牵连最为严重,不但被罢免了,还被送进了天牢之中。

    账本被交给了户部,户部查核之后,账目对不上,郑钧已经死了,财产抄没数目填不上窟窿,而百骑司也已经把钱财的流向给查清楚了,郑钧从钱庄贪墨的钱财,大都是上交到了郑家。

    而这么长的时间,郑家依旧没有给李承乾一个态度,况且,李承乾也并没有想过要跟郑家要一个态度,所以干脆就直接下旨,拿人,公布案情。

    长安城之中郑家人风声鹤唳,但是满朝的文武,没有一个人敢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替郑家说情的。

    “陛下,这样做的话,仅仅是长安城之中,官位就空缺出许多啊,这还只是一个郑家,这往后。。。。。。”

    御花园中,于志宁伴在李承乾的身后,在园子里溜达散步。

    “老师是怕,事情继续这么下去,真成了老师当初所想的那样,官员裁撤太多,影响朝廷做事,是吧?”李承乾说道。

    “正是,老臣当初也是这么想的,但是,现在老臣也有些矛盾了,钱庄之事,不得不办,不得不狠办,可是牵扯的实在是太广了,广到已经让老臣心惊胆战的地步了。”于志宁说道。

    “老师莫要着急。”李承乾笑道:“朕能与老师说这么多,也是因为朕深信老师,从朕在东宫,还是太子的时候,老师奉了父皇的命令来教导朕,那时候,咱们师生之间的关系虽然不太好,但是朕也知道,老师是为了朕好。”

    听李承乾提起当年的事儿,于志宁心里也是有些泛酸,当年在东宫的时候,他和李承乾之间的关系,不可谓不紧张啊,那时候还真是多亏了齐国公,不然指不定他们师生两个,会怎么样呢。

    “老师是耿直之臣,那个时候,朕就知道老师为人如何,直,太过刚直,父皇在位的时候,朝中有魏征,但是朕也与老师说句实话,别看魏征那人直,经常直言犯谏,但是在为官之道上,却是大有学问,老师不及也。”李承乾说道。

    李承乾说的话,于志宁是承认的,于志宁知道自己比不上魏征,魏征直,直的有谋略,他呢,就是一股脑的直,没有任何弯弯绕绕,他与魏征所处的形势也不一样。

    不过做臣子做到魏征那个地步上,死了这么多年,让两代帝王都念他的好,也值了。

    “父皇朝中有魏征,朕的朝中,可有于志宁,有些事情啊,人所处的位置不一样了,想的也不一样了,就比如朕与老师之间,当年朕还是太子的时候,恨不能每天都把老师给的课业给逃开,但是现在不成,现在朕坐在这个位子上,倒是希望朕身边像老师这样的人,多几个才好。”李承乾说道。

    这份心思的转变,也是时间给磨出来的,也是人和事儿给磨出来的。

    “是不一样了啊。”于志宁也有些感慨,当年李承乾还是太子的时候,现如今李承乾成了皇帝的日子,变化还真是大。

    “所以,时至今日,这事儿,朕也不瞒着老师,有老师在朝中帮朕,朕对这件事情的把握,也就更大了。”李承乾说道。

    于志宁就知道,皇帝召见他不在宣政殿,而是在这御花园,也肯定不是来单纯的找他散散步,谈谈话这么简单。

    “陛下请讲。”于志宁拱手说道。

    “老师说的,怕这件事情闹大了,朝廷裁撤的官员多了,空出来的位子多了,影响朝廷办事,影响天下安稳,其实,朕今日将老师找来,也就是为了给老师打消这个疑虑的。”李承乾说道。

    要是放在以前,李承乾不会跟于志宁说这些话的,自李承乾登基以来,也是暗中观察了于志宁这个人许久,结果发现,于志宁这个人,还跟以前一样,跟他在东宫做太子的时候一样,一点儿没变,于志宁是个可以相信的人,所以李承乾信于志宁,能把于志宁拉到自己身边儿来,所以能够告诉他一些想法,让于志宁知道,往后在朝堂上,君臣之间,也就更好配合了。

    现在玄世璟不是在外头吗?那长安城,宫中,朝堂上,就得有个能够跟李承乾配合的人,这个人,就是于志宁。

    “陛下是有了万全之策?”于志宁问道。

    “洛阳的新县令,不知道老师有没有注意过这个人。”李承乾说道。

    “赵俊,贞观二十六年的进士。”于志宁说道:“对了,这个赵俊,是齐国公玄世璟庄子上的那个文学院的学生,当初参加朝廷的春闱,闯出来的,后来就一直在翰林院做事,说起这个人,也是有些能耐,性子也稳妥。”

    “也就是说,这个赵俊,是个可用之人,也能算得上是年轻才俊了,是吧。”李承乾问道。

    “算得。”于志宁回应道。

    “像赵俊这样的青年才俊,翰林院有不少,他们缺少的,不是才华,只是一个机会,钱庄的事儿,抓起来的官员,腾出来的位置,对他们来说,这就是机会。”李承乾说道。

    李承乾这么说,于志宁也就明白了,陛下这是要启用翰林院的那些年轻人了,于志宁仔细的回想了一下,翰林院之中的那些年轻人的出身,有七成是出自东山县文学院的士子,与世家之间几乎毫无瓜葛,说起来,人家现在是天子门生。

    东山县的文学院的先生,皆是天下有名有才之士,而东山县书院的总院长,之前名义上可是如今的陛下,李承乾,虽然现在这个名头成了太上皇的,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影响一点儿都没有,毕业出来,闯过了春闱,入了榜,人家依旧是天子门生。

    看来,关于这后边儿不缺的事儿,陛下心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