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少 >

第796章

大唐第一少-第796章

小说: 大唐第一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男芙蚨蓟じ词潜桓呔淅龊桶偌玫挠嗄醺龊α耍沽狭诵侣藓唾凉谛芙虻牡嘏棠质隆

    内有高句丽和百济的余孽,外有新罗虎视眈眈,虽说朝廷派遣了大军过来,但是薛仁贵也是丝毫不敢懈怠,仗,他要领着打,朝廷的军队的后方,他也要给安稳着,朝廷的军队在新罗拿下来的城池,还是需要他派遣人手去接管,稳住,不能出乱子,一座城池,打下来容易,但是要守住,变成自己的,难,就如同薛仁贵花费了这么多年的时间坐镇熊津,将熊津变成大唐的一样,耗时耗力。

    但是现在呢,在朝中的一些大臣眼中,薛仁贵是出力不讨好,所以薛仁贵回了长安之后,在长安待了几天,空闲出来了,就找过来找玄世璟了。

    他能够找人诉苦,这个人就只能是玄世璟了。

    按照玄世璟的说法,他现在仍旧会在熊津安稳的待着,等过几年,熊津安稳了,他也就能从这个热锅上下来了,省的整天有人盯着他那边。

    就算是所有的人都希望薛仁贵从熊津回来,玄世璟也不希望薛仁贵从熊津回来,熊津虽然已经被大唐拿下有十多年的功夫了,但是对于整个中原来说,那里之前毕竟是“化外之地”,不是说它不发达,野蛮,而是那里居住的,都是原本三韩半岛上的原住民,对大唐的认同较低,这个问题就只有过个一两代人才能解决,在没有彻底的将这隐患消除之前,万一哪天朝廷对那边的监管送些了,再加上有人想要在那边煽风点火自立为王什么的,那熊津就又要乱起来了。

    而薛仁贵若是在熊津,惧于他的威名,整个熊津,绝对无人敢造次。

    而且,薛仁贵绝对不会反唐。

    “听君一席话,在下心里好受多了,多谢公爷了。”薛仁贵拱手说道。

    “得了吧,咱俩谁跟谁,当初就是在辽东的时候,陛下御驾亲征,攻打高句丽的时候,咱们两人在军营之中认识的,之后这么多年的交情,我还能不了解你,你也就是委屈了,发发牢骚而已。”玄世璟说道:“至于熊津那边,现在还是离不开你,这么多年在那边,你也不舍得离开熊津吧?”

    薛仁贵苦笑着点了点头,的确是有点儿像玄世璟说的这样呢。

    若非要让朝廷诸公放心,薛仁贵也就把家人接到熊津去了,也不至于像以前那样,聚少离多的。

    “所以说啊,你就在熊津,安安稳稳的坐住了,只要你不反,不管谁在朝中这边给你上眼药,我看不过去了,帮你对付着。”玄世璟说道。

    整个熊津,高句丽,是玄世璟带着兵过去灭了的,对于三韩半岛上的三个国家,玄世璟打从心里对他们印象就不佳,他亲自灭了高句丽,倒是舒坦了不少,百济被苏定方灭了,新罗被程处默和李恪给灭了,大唐好不容易平了东北方向的祸患,拿下了三韩半岛,扩张了大唐版图,若是因为朝臣之间的猜忌,坏了熊津的大事儿,都对不起那些埋骨在熊津的将士的英灵。

    “多谢玄公。”薛仁贵拱手应声道。

    玄世璟看着满脸疲惫的薛仁贵,也是无奈叹息一声,原本五大三粗的军营汉子,坐在了那个位置上之后,倒是清减了不少,不知道再这么几年下去,薛仁贵是否还有当年初见时候的神勇了。

    “好了,看你一脸的疲惫,看样子是累得不轻,少想些有的没的,赶紧回去休息吧。”玄世璟说道:“等休息够了再说,反正离着你离开长安,还得有一段日子呢,不怕没有坐在一起吃饭的机会。”

    薛仁贵点了点头,他从长安城到东山县庄子上来,的确有些疲倦了,最主要的是头天的时候,跟长安城里的几个人吃饭喝酒,忙活着应酬才导致如此。

    薛仁贵也不愿意过多去参加这样的应酬,只是朝中这么多人都琢磨着他,薛仁贵心里头摸不准啊,就想在长安多接触一些人,至少能旁敲侧击或者是直接询问一二。

    到时候要是真有什么事儿,能有人站出来帮着说说话是再好不过了。

    所以在官场上混,人脉还是很重要的。

    :。: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太后有请() 
第1/1页

    薛仁贵每次从熊津回来,都会主动来拜访玄世璟,一来是要听听玄世璟对于熊津那边的一些看法,当初他在熊津镇守的时候,一些办法都是听玄世璟说起来的,他在那边照做,倒还真有很大的效果,如今熊津能这么太平安稳,也是托了玄世璟给出的主意的福。

    二来,两人之间是老早之前的交情了,也是要常来常往。

    等薛仁贵再回到熊津的时候,肯定是已经转过年了,就算是有的大臣在李承乾面前给薛仁贵上眼药,李承乾也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在熊津大动干戈,现在大唐的军队大部分还留在熊津,就是要以防万一,防的不是薛仁贵,而是那些想要复国的乱党,再者就是隔海盯着倭国的島根県,让那边能够安安稳稳的开矿,而后把银子源源不断的送到长安来,充实国库。

    台州那边虽然有金银矿,但是现在技术能够开采的数量有限,所以越是往后,出产的量就越来越少,到最后,也就没了继续往下开采的价值,没有先进的技术,再往下挖,肯定是要死人。

    正好,这个时候,倭国的银矿就接上了,至于台州那边,等过上一段时间,封了矿就是了。

    魏叔玉这几年在台州也是混的风生水起,到了年根的时候,李承乾也是下诏将魏叔玉调回了长安,台州的一干官员,重新派遣,这几年,台州那边的发展,也与大唐接洽了起来,毕竟离着泉州那边近,商人在海峡之间来来往,极大的增加了台州那边的繁荣程度,冬天内陆的河运是歇了菜了,但是海运还能走啊,台州那边的新鲜水果也是通过海运,运到了北方,而后再快马加鞭的运送到长安,奉入宫中,大唐的开疆拓土,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老爷,太上皇派人过来传话说让您到他宅子去一趟,说是太后娘娘要见您。”府上的下人来到玄世璟的书房说道。

    “好,我知道了,下去准备吧,我一会儿就出去。”玄世璟说道。

    “是。”下人应声道。

    玄世璟起身,将手里的暖炉放在了桌子上,走到一边儿的衣架前头,将挂在衣架上的大氅取了下来,披在了身上。

    来到宅子门口的时候,下人已经准备好了马车,玄世璟上了马车之后,就朝着书院周围的宅子去了。

    路上,玄世璟冥思苦想,最近好像没有什么事儿跟帝后两口子有关系啊,怎么突然就要召见自己呢?

    “老爷,到了。”马车停在了李二陛下居住的府邸的门口。

    玄世璟从马车上下来,来到了大门口。

    “小的见过公爷。”李二陛下府邸的下人见到玄世璟后,连忙上前行礼。

    “蒙陛下召见而来,还请进去通禀。”玄世璟拱手说道。

    “陛下说,玄公来了之后,便直接到后面就是了。”门口的小厮说道:“玄公,请。”

    玄世璟点了点头,迈步走进了李二陛下的宅邸。

    冬日的宅子可不像秋日那般,好歹勉强还有些绿意,入了冬之后下了两场雪,虽然宅子里的下人打扫的勤快,但是在房檐上,还是能见着垂下来露点儿尖角的冰柱,那些大的冰柱子,都已经被下人给敲下来了,免得砸着人。

    绕过前院儿的回廊,过了拱门,这就算是来到了府上的后宅了,德义早就在后宅的花厅之中候着玄世璟了,见到了玄世璟之后便拱了拱手行礼。

    “德义相公。”玄世璟也见了礼,他俩也是老熟人了。

    “公爷,太后和陛下正在茶厅呢,您随老奴一起过来吧。”德义说道。

    “有劳相公了。”玄世璟应道。

    秋天的时候,秋高气爽的,还能在后院子的凉亭里坐坐,这寒冬腊月的,可不就得往暖和的茶厅里坐嘛。

    来到茶厅,进了门,见到了李二陛下和长孙太后,玄世璟拱手行礼。

    “父皇,母后。”

    “璟儿来了啊,坐吧,来人,上茶。”李二陛下招呼着外面的下人给玄世璟端茶过来。

    “不知今日父皇母后召见儿臣来是为了。。。。。。”

    “为了皇庄上那些织布机的事儿。”长孙太后也没绕弯子,直接与玄世璟说道:“早在入冬之前,皇庄上出产的那些个羊毛织品就已经是供不应求了,虽然在冬天之前,长安城有不少商人也购进了织布机,开办了作坊,但是他们除却供应长安之外,大多都是高价卖到了别处去,前两天我与你父皇在四周的庄子走了走,百姓们很是喜欢这东西,可是市面上的东西却是吃紧的很,百姓们大多都买不到,即便是有货物,价钱也是老高,这违背了当初我与你父皇的本意,所以才找你来想想,是不是有什么办法,多产一些,也再将价格往下压一压。”

    “原来是这件事。”玄世璟点点头:“母后,工学院那边为了供应这机器,已经不停不歇的从秋天一直干到现在,改良过后的织布机是做一台出一台,不少人都专门跑到工学院那边去定制了,都已经排到明年了,工学院这边,也是尽了最大的努力了,若是想要速度快一些,除非调派更多的工匠,将这么手艺彻底的传开。”

    “传开不成。”李二陛下听到玄世璟这般说,出言否认道:“这改良过后的织布机事关重大,不可传开。”

    李二陛下深知玄世璟曾经说过的用羊毛来钳制草原的话对于大唐是有多重要,现在为了这样一点儿事儿,就要把织布机改良的技术传出去,能做这东西的人越多,对于大唐的好处就越少,若是被草原上的人学了去,那大唐还如何钳制草原?

    “还有什么其它的办法吗?”长孙问道:“这样下去的话,让大唐的百姓全都用上,还得多长时间啊?是否有些久了?”

    这与当初他们所想的,还是有些出入的。

    “要不,就将以往从工学院出去的人,由朝廷牵头出面,再调集回来。”玄世璟说道。

    阅读网址:

第一千零四十九章:食邑两千户() 
“朕已经退位了,朝中的事情就不能插手了。。。。。。。”李二陛下说道。

    “那就由臣妾来牵头吧。”长孙说道:“臣妾给承乾支会一声,就算是写一封家书,送进宫中了,这也不是什么大事。”

    李二陛下点点头。

    他若是跟李承乾说此事的话,他怕李承乾心里再多想什么,既然退位了,要安安稳稳的做太上皇,那就不会再去插手关于朝廷的事儿。

    “另外一件事,我看你这庄子上也没有这类作坊,所以想在庄子上操持一处。”长孙说道。

    “母后是要从皇庄调派人手过来吗?”玄世璟问道。

    长孙摇了摇头,说道:“皇庄那边就不去动了,来回折腾,得耽误不少功夫,在庄子上重新起一处地儿,近来也收到宫中的消息,等到明年春天,宫中又要裁撤一批人,到时候还是得想法子安排才是,要是宫中的那些人,出来之后没个生活,给他们一口饭吃,也算是对他们在宫中劳碌的一个回报了。”

    “原来如此。”玄世璟明白了,一来,这是要安置宫里的人,给他们一个糊口的活计,二来,还是百姓们喜欢羊毛织品而求购不得的事儿,照这样下去,货一直缺的话,价格肯定是要上涨的。

    价格上涨,对百姓没有什么好处。

    羊毛出产于草原上,从牧民手中收购,价格低廉的很,成品的价格往外一卖,刨去中间的各种成本,还是有得赚,为何当初皇庄出产的那些个羊毛织品率先要拿到长安城去卖?就是要率先定下一个价格。

    但是就是如此做,到了现在,市面上的羊毛织品的价格还是涨了上去。

    长孙一看这样,她也有些着急了。

    这以前在宫中的时候吧,对于宫外的这些事儿,她自己一知半解,事不关己,又没有亲眼所见,经过她的手,所以感触不这么深,但是现在出了皇宫吧?整天无所事事,闲着没事儿就喜欢到皇庄上去看看作坊,顺便和李二陛下在民间走走,这一走,还真走出不少事儿来。

    这两口子算是更了解民间疾苦了,只可惜,李二陛下已经退位了,如他所说,朝中的政事,他就不能再去插手了。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

    “这样吧,不管怎么说,儿臣先在庄子上给您腾出地方来。”玄世璟说道:“先把地方准备齐全了,等明年母后想要安排人的时候,到时候也不必手忙脚乱的。”

    两口子相视一眼,点了点头,同意了玄世璟的说法。

    “至于改良过后的织布机的问题,母后给宫中送去家书之后,儿臣亲自到长安城走一趟,什么人能用,什么人不能用,这些儿臣还是清楚的。”玄世璟说道:“在明年开春宫中裁撤人手之前,庄子上的这边的作坊的机器,儿臣一定尽力给母后配备齐全。”

    “那就好。”长孙点头说道,她也知道,这事儿即便是她着急,也得一点儿一点儿的来,这改良过后的织布机对大唐控制草原有多重要,平日背地里李二陛下也没少跟她念叨,她又是个明事理的聪慧之人,岂能看不懂这当中的门道?

    “朕看你这庄子上,也是够热闹够繁华,庄子上的书院还建的这么大,还有地方吗?”李二陛下很是贴心的问道:“要是没地方的话,朕倒是还能做点儿主,给你再加些地儿。”

    “回父皇,儿臣的封地暂且是够了。”玄世璟说道:“儿臣自晋阳郡公成了齐国公,食邑涨到了两千户,足够了。”

    食邑两千户,真正说起地盘来,也不小了。

    而玄世璟的食邑,在功臣之中,也已经是到顶了。

    李绩、李靖、苏定方他们的食邑,也都是两千户,苏定方这还是从倭国回到长安之后,新帝继位,给加封到两千户呢,玄世璟也是如此,玄世璟还是个郡公的时候,也就一千三百多户,玄世璟从安北都护府回来,李承乾登基,直接给涨了七百户的食邑,在国公的这个圈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