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少 >

第78章

大唐第一少-第78章

小说: 大唐第一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兕子!”玄世璟对着一边正在秋千椅上玩的不亦乐乎的晋阳公主喊了一声:“这边还有一个,是要放在屋子里的,你想把它放哪儿啊。”

    “就放在书房吧。”晋阳公主在椅子上没动,只是回了一声,看来她对这秋千椅是满意的很。

第七十一章:暖阁书房() 
玄世璟:“太子殿下,招呼人去公主的书房吧。”

    李承乾点了点头,吩咐侍卫扛着藤条编织的“鸟窝”,进了暖阁,李叔父子俩也扛着木料跟在后面。

    暖阁里面,玄世璟还是第一次看到,暖阁够大,所以一楼的布置跟别处的宫殿没什么差别,四周桌子上摆放的珍奇物件比比皆是,这里毕竟是之前长孙皇后住的地方,晋阳公主要搬过来住,给李二陛下省了一大笔费用,自然都用赏赐弥补了回来。

    李承乾在前头带路,说道:“兕子的书房在三楼,四楼是她的寝殿。”

    “二楼和五楼呢?”玄世璟问道,这暖阁与玄武搂有些相似,都是楼阁的造型,都一样是五层,只不过,这暖阁可比玄武搂大气多了,是太液池边暖阁建筑群中的主体,李泰也没少在这里花费心思。

    “二楼青雀说改成了会客厅,五楼则是改成了观景台。”李承乾说道。

    没看出来,李泰这家伙还挺会享受。

    晋阳公主的书房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大,比侯府的书房还要大,整个暖阁的三楼都是晋阳公主的书房,像后世的图书馆一样,大致的粗看了一下,一排排书架,分门别类,堪比大理寺的资料库了。

    “太子殿下,公主这书房,挺。。。。大啊。”玄世璟叹道,整个暖阁的三楼,雕梁画栋,可能是当时建造的时候财力所限,所以内部的木材都不是什么珍贵的品种,但就这样,在雕刻完刷上漆之后,也是显得古朴大气。

    “那是当然,父皇可是把宫里的藏书全都弄过来了,御书房的书都被搬来一大半,现在还在吩咐下边的翰林们在抄录一些民间的孤本,准备给兕子充实这书库。”李承乾苦笑:“我东宫的藏书都没兕子这里这么丰富呢。”

    本来之前暖阁三楼四面环窗,窗户全打开之后就能享受过堂风带来的凉爽,但是由于改建成了书房,四面的窗户大多都封闭了,只是留了书案右侧的两扇窗户,用来通风透气。

    一上楼,就能看到晋阳公主摆放在书房中央的书案及软榻,此时的书案上摆放着晋阳公主刚刚写下的墨宝,墨迹刚干,玄世璟走到案前,看了看晋阳公主写下的帖子。

    恩?这笔迹是不是在哪儿见过?玄世璟仔细打量着放在桌子上的纸张,认真的读起了里面的内容。

    这不是李二陛下那卷《威凤赋》么,没想到兕子的书房连这个都收藏了。

    李承乾告诉李叔将架子搭在哪儿之后,便来到玄世璟的身旁,见玄世璟正对着纸上的字发呆,笑道:“兕子这字写的如何?”语气之间流露出难以掩饰的自豪。

    “这是兕子写的?”玄世璟差异,一眼看上去,与李二陛下的笔迹简直就是一模一样。

    “兕子模仿父皇的笔迹,别说是你,就连大臣们,都分辨不出。”李承乾笑道。

    这才是真正的天才儿童啊,晋阳公主才十岁,便同李二陛下一样,练就了一手漂亮的飞白体,心中也小小的鄙视了一下李二陛下,写了这么些年的字,竟然都快让自己闺女赶超了。

    李二陛下的字自然是非比寻常的,俗话说字如其人,李二陛下一代帝王,写出来的字自然是大气磅礴,没想到的是,晋阳公主竟然连这份气度都能模仿出来。

    李叔那边忙的热火朝天,玄世璟也帮不上什么忙,干脆就在晋阳公主的书房中转转,反正这一层空间也够大,玄世璟倒是想看看,李二陛下都给兕子准备了些什么藏书。

    民间野史,奇闻异谈,佛家经典,道教典籍,经史子集,琳琅满目,竟然还有一个书架专门用来罗列兵法,要知道,兵法书籍在大唐可不是什么人都能看的,而李二陛下竟然毫不避讳的将这些书本都搜罗过来赏给晋阳。

    玄世璟在书房转悠,李承乾自然是跟在他身旁,看到玄世璟打量着书架上这些书,不由得说道:“别看这边书籍数量众多,其实当中一部分,兕子已经看过了,这孩子从小便与其他皇子公主不同,兕子少而聪颖好学,在立政殿读书,稚奴都偶有坐不住的时候,偏偏她就能在母后身旁捧着一本书卷,安安静静的读上一整天,起初父皇还问过她,能否看懂这些书本,还提了好些问题,兕子竟都对答如流,其实若是论起天分,我们都不如兕子。”

    “不能比啊。”玄世璟笑道:“晋阳公主从小就是在陛下身旁长大的吧。”

    李承乾点头:“没错,父皇沉稳如山的气度倒是能在兕子身上找到些许影子,说及此处孤倒是想起,你四岁的时候献给父皇的那本书。”

    好端端的李承乾提这作甚,玄世璟心中疑惑。

    “兕子最近好像也在写什么东西。”李承乾摸着下巴说道:“说是要送给父皇的。”

    难不成晋阳公主还在写书不成?

    或许是那一时的新鲜敢已经过去了,晋阳公主带着自己的两个贴身婢女上了三楼,一上楼,便看到只有两个木匠在忙活,一个侍卫在打下手。

    “他们两个人呢?”晋阳公主问那侍卫。

    “回公主,太子殿下和侯爷在里面呢。”那侍卫连忙放下手中的东西抱拳说道。

    “你们两个在外面候着吧。”晋阳公主对身后的两个婢女说了一声,便进了走进了书房。

    虽然书房占了整个暖阁的三层,是个开放式的,但是这里面存放了如此多的书籍,还有晋阳公主随意模仿李二陛下的飞白写出的一些大字,更有兵家典籍,自然不是谁都能进去的,平日里晋阳公主在书房里读书写字,二人也都是在楼梯口处旁边的空地上候着的,晋阳怕她们站着累,还专门摆放了一张小案在这里,未有传唤,旁人是进不得这书房的。

    李承乾自然不在这旁人之列,所以带着玄世璟便上来了,晋阳公主也不介意,提着裙子跨过这一堆零散在地上的木料便进了书房。

    “大哥,璟哥哥。”晋阳公主走到书房内,四周扫视一番,发现了站在书架前的李承乾和玄世璟两人。

    “兕子来的正好,孤正在和小璟说你最近写的那些东西呢。”李承乾面带微笑。

    “大哥还是好奇啊,竟然拉上了璟哥哥。”晋阳公主鄙视的说道:“不过反正现在已经写完了,告诉你们也无妨。”

    什么东西,竟然捂得这么严实,竟然连李承乾都好奇,玄世璟看着晋阳公主心中想道。

    PS:最近又忘记求收藏和推荐这回事了,同志们,向我开炮吧!反甲已备好

第七十二章:昭公主传() 
晋阳公主走到书案前,从纸镇下面抽出一本册子,递给了李承乾,李承乾接过这书册,待看清楚册子上写着的名字之后,手一哆嗦,差点将册子掉在地上。

    玄世璟看着李承乾的反应,心下更是好奇,兕子到底写了什么要送个李二陛下。

    凑上前去看着李承乾手中的书册,书册封面上赫然写着:平阳昭公主传。

    平阳公主?柴令武的生母,李二陛下的妹妹。

    在大唐,玄世璟多多少少听过这位平阳公主的事情,李唐定鼎中原,李渊能当上皇帝,固然与他个人的条件分不开,但更重要的,是他实在生了一群杰出的儿女。这群儿女中功绩最大的就是太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三女儿平阳公主。

    巾帼英雄这四个字放在她身上却是丝毫不曾辱没,她的才识、胆略,样样不逊于李建成和李世民,以女儿之身,在隋末的乱世之中,拉起一支庞大的队伍,当李渊渡黄河,入关中的时候,平阳公主已经在关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盘,李唐稳坐江山,平阳公主功不可没。

    时至今日,在关中不少地方还流传着许多关于“李公子”和娘子军的传说。

    晋阳公主竟然写了一本传,这事不是应该由史官来做吗。

    “兕子,怎么想起为平阳姑姑写传了?”李承乾不解的看着晋阳公主,语气间感慨万分,对于平阳公主的印象,李承乾已经快要忘却了,平阳公主逝世的那年,他才四岁,和李泰一起躲在李世民的身后,望着浩浩荡荡的殡仪队伍,虽然对平阳公主的模样有些模糊,但是那场葬礼,却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脑海中。

    那天天气并不怎么好,依稀还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可能是上天也在为这位奇女子的逝去而感到悲伤吧。。。。。。站在长安城城门楼上,能够俯瞰到整条笔直宽阔的朱雀大街,数千虎贲甲卒一身黑甲,护卫四周,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军乐彻响长安,伴随着鼓声,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出了长安城。

    平阳公主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以军礼殡葬的女子,仅此一项,便足以名留史书。

    到现在,想起当年的情形,那鼓声还能清晰的萦绕在李承乾的脑海中。

    平阳公主与柴绍夫妇俩人伉俪情深,自平阳公主去世之后,柴绍就一直没有再续弦了。

    今日看到晋阳为平阳公主写的这本传,往事才又浮上李承乾的脑海。

    平阳公主的葬礼以军鼓开道,此事在当时遭到不少大臣的反对,但是被李渊压了下来,李家天下少有四分之一是平阳公主打下来的,军礼送葬,礼法之外却是人情之内。

    晋阳对于平阳公主是崇敬的,她对于这个从未见过的姑姑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因为跟在在李二陛下身边,经常能够听到关于平阳公主的事情,所以便起了心思写了这么一本传,也算是将平阳公主的一生,生动的描绘了下来,送给李二陛下,也是送一份念想。

    玄世璟拿过李承乾手上那本《平阳昭公主传》翻开,标准的楷体,晋阳的书法是跟着褚遂良学的,其字体,已初显名家风度了。

    “前些日子兰台令上奏父皇关于武德年间的的记载,在平阳姑姑的记载上出了一些分歧,本来依照平阳姑姑的功绩载入史册也是理所应当,但是一部分史官却以平阳姑姑女子身份为借口,在记载上面潦草一笔而已,令父皇大怒,兕子想若是史官不记,倒不如兕子自己编写一本。”提起那些史官,晋阳公主似乎不太高兴,毕竟平阳公主为李唐皇室立下了汗马功劳,没想到在史书上,仅是春秋笔法一笔代过,这让崇敬平阳公主的晋阳很是不忿。

    当然对此李二陛下也很生气,但是做史官的人,都一个脾气,那就是倔,你气你的,我写我的。

    对于史官的这种行径,别说是李二陛下,任何一个皇帝都管不了。

    不得不说,晋阳的这个想法很是不错,既然史官不去做详解,那就自己写一本,晋阳绝对不差雕版刊印书籍那些钱财,现在距平阳公主去世也不过十几年,民间的百姓自然是知道这位大名鼎鼎的“李公子”的事情,与晋阳书中所写并无二异,也许这样,平阳公主的事迹便会流芳百世了。

    “兕子打算何事将此书献给父皇?”李承乾好奇的问道。

    “这两天父皇正跟史官置气呢。”晋阳公主笑道:“我若是现在将这书献上,那史官估计会倒霉,所以还是等两天吧。”

    晋阳公主所说的史官倒霉并不是指别的,无非就是被李二陛下劈头盖脸的说一顿而已。

    说起平阳公主,玄世璟想起了柴令武,柴令武如愿以偿的娶了巴陵公主,现在已经在卫州上任做了刺史。

    当年与玄世璟交好的那些人,都已经成家立业,程处默和秦英都去了军队,程怀亮则是娶了清河公主在长安城任左卫中郎将,李崇义跑到益州做了益州都督府的长史,想必也是想着在外头历练一番,然后再回长安吧。

    “小侯爷。”正在玄世璟怀念他的那些兄弟们的时候,外头传来了李叔的声音,他们不能进书房,打招呼也只能用喊的了。

    听到声音,玄世璟将手的册子还给了晋阳,走到了李叔的身旁。

    架子已经搭完了,接下来就是怎么将这藤椅吊上去的问题了,玄世璟看见已经搭好的架子就放在李叔的身前,上前打量一番。

    底下一个三角形的底座,竖起一个桩子,上面横着探出一根木料,已经打孔,下面还有三根铁钉在固定。

    “来,把这东西弄上去。”玄世璟说道:“李叔,你将铁链从这上头穿过去,一会儿固定在架子上就行了,那边两位姐姐,去帮忙搬个凳子。”玄世璟这话当然是对站在楼梯口处晋阳公主的两个婢女说的。

    其中一人点了点头,飞快的下了楼,不一会儿,便从一楼搬来了凳子,放在了玄世璟旁边。

    见李叔已经将铁链栓严实了,又对侍卫说:“来,侍卫大哥帮忙把这东西抬起来。”

    李叔的儿子知道玄世璟要做什么,便将凳子移了过来,放在架子旁边,李叔踩着凳子便开始将铁链的另一端和架子上面的孔衔接起来。

    折腾良久,终于算是将答应晋阳公主要弄的东西都弄完了。

    “你坐上去试试。”玄世璟对着那侍卫说道。

    那侍卫的体型健硕,想必体重绝对不会少于一百四十斤,听到玄世璟的话,那侍卫愣了一下,随后依着玄世璟的话,坐在了那“鸟窝”中。

第七十三章:冰山一角() 
玄世璟又让侍卫将腿抬起来,那侍卫照做。

    玄世璟是在测试这个藤椅的负重,既然这侍卫坐上去没事,那就足以承载晋阳了,又吩咐宫女找来许多柔软的靠垫,堆铺在里面,晋阳公主一坐进去,直呼舒服。

    “天色也不早了,我还要送李叔他们回去,太子殿下,兕子,我就先告辞了。”玄世璟拱手说道。

    “璟哥哥,兕子送你。”晋阳公主从藤椅上跳了下来,准备跟着李承乾一起去送玄世璟。

    侯府的马车就停在暖阁的院子中,石虎始终在马车上守着,着倒是让玄世璟看到了石虎敬业的一面。

    玄世璟和珑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