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少 >

第779章

大唐第一少-第779章

小说: 大唐第一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李承乾也想拖时间,给刘仁轨和刘仁愿争取更多的时间。

    在前两天,一向不怎么理会朝政的自家父皇难得派人给自己传了个口信,就只有四个字。

    倭国银山。

    倭国有银山,李承乾听玄世璟说过,现在连自家父皇都特意嘱咐了,所以,李承乾对于倭国的那座银山,通过这回的战争,已经是势在必得。

    想要银山,银山在倭国的境内,所以现在李承乾需要更多的筹码,迫使倭国交出银山。

    而刘仁轨和刘仁愿现在在倭国,就是在给李承乾拿筹码。

    “回殿下的话,长安很好,只是外臣心忧祖国,却是寝食难安。”河边麻吕说道。

    他可不能由着李承乾继续在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上继续耗费时间,现在每一刻的时间对于他来说,对于倭国来说,都宝贵的很。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第一千零八章:套路() 
留给他和他的国家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他在长安城吃好的住好的,他的国家在被唐军的水师蹂躏,他如何不着急?

    “你们倭国派兵支援新罗,支援他们在大唐熊津作乱,你又什么寝食难安的?”李承乾笑道:“来者是客,既然到了长安,多在长安转转,长安有不少特色,不仅仅是大唐的特色,还有周边不少国家的特色,外使可以自己的品位一番。”

    李承乾依旧在与河边麻吕说吃喝玩乐的事儿。

    “殿下!”河边麻吕这下是真的着急了。

    原本从飞鸟出发的时候的河边麻吕并不是这个样子的,那时候他胸有成竹,想要到了长安之后,以从容的姿态面对大唐的皇帝陛下,而后谈两国休战的事情,因为大唐崇尚儒家文化,只要自己这边请求休战,送上贡品,大唐就会答应的,虽然中间有讨价还价,但是最终一定会答应的。

    但是在海面上他遇到了刘仁轨,不得不说,刘仁轨给河边麻吕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面积,河边麻吕发觉,唐人好像与他印象之中的唐人有很大的不同了。

    所以,河边麻吕动摇了,他不知道自己之前所想的是不是正确的路了。

    加上在海上“孤岛求生”,到了大唐之后,从登州到长安一路的奔波,路上的人对他们的态度,这让河边麻吕越来越没底气。

    在鸿胪寺又得罪了人,人家对他们这么个态度,现在他见了大唐的太子之后,真的是一点儿底气一点儿自信都没有了,剩下的,就只是着急了。

    作为一个使者,他露出了自己的情绪,他是失败的。

    但是作为一个倭国人,他为他自己的国家担心,为自己的国家忍辱负重,他是合格的。

    “嗯?外使这是怎么了?”李承乾脸上依旧带着较为得体的笑容,只是这个笑容,在河边麻吕眼中,这是戏弄,戏谑。

    河边麻吕心里愤怒,但是这份愤怒被他隐藏的很好,他忍了下来。

    他知道,大唐的太子这个表情,明明就是什么都知道,知道倭国现在的情况,知道自己着急的原因,知道自己的来意,可他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殿下,罪臣这次来长安,是代表倭国向大唐请罪的,请求大唐宽恕。”河边麻吕跪在了地上说道。

    虽然跪下了,但是并不是放弃了倭国的尊严,他只是放弃了自己个人的尊严而已。

    这个姿势,在倭国,这家土下座。

    “倭国不该出兵帮助新罗,当初如此做,也只是因为受了新罗的蒙骗,等到我们天皇陛下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河边麻吕说道。

    “哦?”李承乾疑惑道:“本宫倒是挺想知道,新罗是怎么蒙骗你们天皇的,听说你们如今的天皇,是第二次登上倭国天皇的座位了吧?应该。。。。。。。年纪也不小了吧?”

    河边麻吕心里一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唐人真是太膈应人了,怎么都爱拿着年龄说事儿,在海面上遇到的那个唐军将领是这样,嘲笑他们的天皇陛下,现在,连大唐的太子也是这个德行。

    “我们天皇陛下刚刚继位,对于朝中的事情,与我们中大兄皇子略有分歧,所以才被新罗人趁机而入。”河边麻吕扯出了一个借口说道:“这一切都是中大兄皇子的主意,若是大唐肯与我国休兵,那么,引起这场祸事的罪魁祸首,中大兄皇子,可以任凭大唐处置。”

    河边麻吕这边用的套路与吐蕃那边的套路是不谋而合的,吐蕃那边准备卖松赞干布的儿子贡松贡赞,而吐蕃这边,齐明天皇准备把中大兄皇子给卖了,让他来背锅。

    因为中大兄皇子的存在,威胁到了她的地位。

    这样一个人用来背锅,再合适不过了。

    “这个套路,本宫好像有些熟悉。”李承乾笑道。

    能不熟悉吗?几天前吐蕃人就是这么说的。

    时间回溯到几天之前,吐蕃使者在宣政殿觐见李承乾。

    “太子殿下,此次大唐与吐蕃的战争,完全不是赞普和大相的意思。”吐蕃使者说道:“我们赞普刚刚继位不久,大唐这边应该也是知道,我们赞普是老赞普的嫡孙,年纪尚小,禄东赞大相在逻些,一边辅佐赞普,一边还要防范贡松贡赞谋夺赞普的位子,在大相拒绝了贡松贡赞之后,谁知道贡松贡赞竟然发兵攻打大唐,此次战争,逻些与长安,完全是个误会,若是大唐肯休兵,我们吐蕃这边,完全可以将罪魁祸首贡松贡赞送到长安,任由大唐处置。”

    吐蕃使者与倭国使者的话,换汤不换药,都是找人背锅,将比较弱势的政敌推出来,推到大唐的面前,用来背锅。

    或许他们在吐蕃,在倭国算是比较强势,能够威胁到正统的统治者,但是放在大唐面前,就是老鹰和小鸡仔儿的对比,他们就翻腾不起个儿来了。

    这样一来,他们还是在利用大唐,铲除异己。

    李承乾知道这当中的门道,所以,也不会让他们得逞。

    “大唐要你们的人没有什么用,而且,人是你们国家的人,大唐无权处置,你们的天皇有我大唐的金册,处置这些人的权利,自然在你们手中,这是大唐允许的,至于这场战争为大唐所带来的损失,你们总该负责吧?”李承乾对着河边麻吕说道。

    “这是,这是,应当的。”河边麻吕见李承乾松口,连连应声。

    大唐可不去干那事儿,帮着他们把政敌给铲除了,留着他们在本国挺好的,就让他们继续乱下去,争下去吧,有乱子,有争斗,大唐才安稳,要是他们上下一心,发展国内,强大了,膨胀了,往后不是还会再来找大唐的麻烦吗?

    就让他们斗,让他们耗着去吧,反正是他们本国的政治斗争,大唐不插手。

    他们想把本国的整治斗争转嫁到大唐身上,大唐这边,有的可以接,有的不能接。

    战争必须接,打出大唐的威风,至于这种背地里的阴谋论,大唐可没那闲工夫陪你们玩儿。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第一千零九章:算账() 
河边麻吕听李承乾松口,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只要大唐肯从倭国撤兵,条件什么的,完全可以谈嘛,先让大唐这边停止对倭国的战争,至于谈条件什么的,可以慢慢来。。。。。。

    河边麻吕觉得大唐的军队,现在虽然在倭国那边,但是距离大唐本土实在是太过遥远,军队的补给线被拉长,即便是在倭国打仗,也不会太过长远,即便是谈条件的时间谈的久一些,只要那边不打仗,那对于倭国来说,就是有利的。

    河边麻吕想利用这一点,让大唐不能对倭国这边狮子大开口,而李承乾则是要想拖着河边麻吕给刘仁轨刘仁愿争取时间。

    双方都想在谈判方面缓缓进行,但是,李承乾在谈判成功之前,是绝对不可能下令让刘仁愿和刘仁轨撤回来的。

    这样一来,河边麻吕也不可能随了心愿,一旦他见李承乾在谈判之中,迟迟不下旨意送往熊津送往刘仁愿的手中,那最先着急的,肯定就是他。

    宣政殿之中,李承乾和河边麻吕都是各怀着心思在对话,至于李承乾对吐蕃那边,那就先拖着吧,让吐蕃那边知道知道着急也好,吐蕃人还真以为他们耍的小心眼大唐这边不知道,如今吐蕃的逻些城之中还有百骑司的人呢,能不知道吗?

    至于倭国那边,那座银山百骑司的人已经摸索到了,消息也送回了长安,现在就要看李承乾要怎么跟倭国的使者来谈了。

    “既然这样的话,使者可带来了你们想要求得停战和平的条件?”李承乾问道。

    “回殿下,这是天皇陛下让外使呈交给贵国的国书。”河边麻吕从怀中将齐明天皇亲笔所书的国书捧了出来。

    虽然河边麻吕一行人从倭国到大唐长安,路上吃了不少苦,在海上“孤岛求生”的时候也已经是衣衫褴褛,但是这封国书,却是被他们保存的完好无缺。

    河边麻吕和他船上随行的人,能够平安的到达长安城,靠着的还真是一股子常人难以匹敌的屹立,当中再带一点儿运气。

    要是老天爷不让他们来的话,肯定在他们还在海面上的时候就刮个大风,下个大雨什么的,干脆一个浪头拍死他们了。

    临安走到下面,走到河边麻吕身前,接过国书,捧着它,走到了李承乾的身侧,将其交给给了李承乾。

    李承乾将国书打开,仔细的看了看,这国书上说的,基本上与河边麻吕说的没有什么出入,多的话,无非都是些客套话,请罪的话看上去还听体面的,至于有几分虚情有几分假意又有几分真,那就不好说了。

    “贵国天皇认错的态度倒是很中肯。”李承乾放下手中的国书说道:“但是,起了刀兵战事,不是一封国书就能解决的掉的,外使说,是这个道理吧?”

    李承乾现在一心想要从倭国拿好处,尤其是倭国的那座银矿。

    大唐的货币改革现在基本上已经普及遍了了大唐的十三道,当然,还有些偏远的地方仍旧需要地方官府的努力,但是金银作为国库的储备,只能多,不能少。

    李二陛下和李承乾父子两人心里对于大唐的国库,始终是抱着居安思危的态度去看待的,两人可都是从那个穷年头走过来的,李二陛下体会的最深,而当年家里穷,李承乾这个太子年轻时候的日子,过的也不怎么好。

    那时候长安城中的东宫,就跟快要拆迁似的,一年到头为了省钱,连件新衣服都成了稀罕物。

    并不是说真的穷到了太子都穿不起新衣服,只是连太子的娘都穿旧衣服,太子能穿新的吗?

    要节俭!因为国库里没钱,内务府里没钱!

    “若是大唐愿意撤军,天皇陛下愿意在十年之内每年向大唐缴纳十万两白银为贡。”河边麻吕说道。

    “十年?一年十万两。”李承乾轻蔑一笑:“外使觉得,一百万两白银就能把大唐给打发了?外使可知道,此次大唐用兵,调动了多少人马?耗费了多少钱粮?在战场上死了多少将士?而这些死去的将士,大唐国库要拨调给他们的家属多少钱粮补贴?”

    被李承乾这样的语气一问,河边麻吕的心中一颤,紧接着,心就沉了下去。

    “不知道吧?那就让本宫来告诉你。”李承乾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踱着步走下了台阶:“大唐此次兴兵,四十余万人,不说别的,就算是每人只发一两银子的军饷,这就是四十万两白银。”

    李承乾走到河边麻吕身边,围着他气定神闲的踱步,一边溜达着,一边给他算这个账。

    “四十万将士,从如今的奏报上来看,若是兵部按照现在这个死伤的人数拟定补偿的银钱的话,估计得有个三十多万两白银。”李承乾说道。

    当然,死伤的人没那么多,三十万两白银是李承乾自己瞎折合的。

    死伤的将士的补偿,除却银钱之外,还会给良田,还会免了他们的税,这对于国库来说,等同于钱。

    “这还没有算朝廷要为他们家免去的税收,这对于朝廷来说,也是一笔损失,就当是添头了,不与你细算。”李承乾说道:“仅仅这样,就是七十多万两白银了,还有其它,行军打仗,会有损耗,水师那边战船的损耗也厉害的很,毕竟是在海面上打仗,还有不军队的武器盔甲耗损,粮草战马耗损,除却这些之外,将士们凯旋而归,国库这边,总要给他们赏赐,本宫林林总总粗略算下来,若是用白银来填补的话,你们倭国这十年上贡的这一百万两白银,也就是个零头。”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大唐虽然没有大炮,但是战争本质上就是个烧钱的事儿,想要从战争之中赚钱,能够赚到的,也是有限的,尤其对倭国那边,他们的目的是银山,所以在打仗的过程之中,就不能对倭国那边的平民做的太过分,不然将来那边出事也是迟早。

    大唐要的,是在那边的一个稳定的环境。

    

第一千零一十章:敲竹杠() 
毕竟倭国离着大唐本土中间隔着一大片海洋,要是那边不稳定的话,大唐在那里耗费的人力物力不可计数,是赚了还是赔了,不好说。

    李承乾这个账越是算,河边麻吕脑门上的汗水就越是多。

    河边麻吕心里也是打鼓的,大唐动用了四十万的兵力!可是他觉得,并没有这么多。。。。。。

    随后反应过来了,大唐在东面和西面动用的兵力,总共有四十万,大唐的太子这是在敲竹杠。

    虽然明白,但是他不敢说,现在敢反驳李承乾,那到时候倭国想要求和,这条路可就更难走了,所以,就由着李承乾说,等李承乾说完了之后,再谈。

    大唐打仗的耗损的确不小,仔细想想,这可是四十万大军啊,一天三顿饭,这还只是人,战马呢?

    “方才说的,也只是粗略估计,现在外使还觉得,倭国能用一百万两白银来摆平这件事儿吗?”李承乾问道。

    “那殿下的意思呢?”河边麻吕小心翼翼的抬头看了看李承乾。

    “这就要看贵国的诚意了。”李承乾笑道。

    谈判就是一个你来我往的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