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少 >

第742章

大唐第一少-第742章

小说: 大唐第一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满作为大汉朝的官员,却是触犯了这个圈子的潜规则,曹满这么做,这让其它地方的官员如何处事?

    无形之间,一件好事儿就成了得罪人的事儿,曹满势必会被这个圈子所排挤,这是怕有人对曹满下手,所以皇帝就给了这么一道诏书。

    朝臣们心里也暗暗感慨,天子什么时候这么聪明了?

    看来是真的很看重曹满啊。

    不过事实证明,只是朝廷里的大臣们想多了而已。

    与官员之间的斗争,不管是王澈还是曹满,都用不到这份免死诏书,这份诏书,只是王澈为曹满的身份添加的一道保障而已。

    要是连这难处都过不去,将来谈什么争霸天下割据一方?

    或许曹满没有那一份野心,但是大汉朝的形式到了那时候,可就由不得她了,现在纵观整个大汉朝,谁会想到,不出十年,大汉分崩离析,九州狼烟四起?

    王澈在洛阳停留的时候,曹满就已经到达了颍川,住进了颍川的郡守府邸,而被王澈当成“宝贝”的那些蝗虫尸体,则是被曹满安排到了离着郡守府邸主宅比较远的仓库之中,看到那些麻袋曹满就想起了顿丘百姓们兑换粮食时候的场景,而一想到那场景,最少能省下一顿饭来。

    曹满上任颍川郡守的位子,也是出奇的顺利,原本郡守府之中的官员都还在,就只有郡守的位子空置了出来而已,曹满来了,郡守府也是齐活儿了。

    但是有一点让曹满比较为难了,她从曹县令成了曹府君,王澈也应该跟着水涨船高才是,但是现在,却是找不出一个合适的位子来给王澈。

    郡守府之中的位子都是满的,而人家毫无过错,曹满也没有理由撵人。

    作为一方郡守,曹满可以自行招募属于自己的幕僚,但是仅仅是幕僚,曹满觉得实在是太过委屈王澈。

    不仅仅是王澈,还有夏侯家兄弟的身份也是比较尴尬,不过好在他们两个手里都有兵,能自成一营,不像王澈,到了颍川之后,没有官位,只是幕僚,表面上来看,就是个光杆儿司令。

    从洛阳到颍川,紧赶慢赶,一行人走了半个月,路上没怎么歇息,到了颍川,郡守府旁边的宅子就是曹满给王澈和夏侯家兄弟准备的,住进宅子之后,王澈最先做的,就是足足的水上一个安稳觉,第二天才到隔壁的郡守府去见曹满。

    清晨一早,王澈收拾妥当之后,带着那个盛放着免死诏书的盒子,去见了曹满。

第九百零四章:做学问() 
庄户人家的孩子,能有书念就已经让人觉得很是羡慕了,但是现在,不但有书念,还有机会去闯春闱,这是多磨难得的机会,即便是学堂的墙上不挂那些条幅,这十几个学子也不会送些自己。

    前后六年苦读,能不能鲤鱼跃龙门,就看来年春闱了。

    玄公说,春闱不是人生唯一的一条路,但是却是一条能够证明自己六年苦读的路,过了春闱,做了官,才能最大限度的去实践,去印证自己这六年来所学的所有的东西,而后再这些东西上,开拓属于自己的东西。

    死读书是治理不好一方水土一方百姓的。

    玄世璟的书院之所以到现在能够这么红火的办下去,有这么多天下有名的先生过来教书,这些先生还能接受玄世璟在书院之中为学生们教授杂学,因为玄世璟没有否认正统儒学,与先生们之间,探讨交流,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有精华,有糟粕。作为后人,要学会继往开来,取其精华,去之糟粕。

    要说大唐的风气思想开放的好处,玄世璟也是感觉到了,不会有上了年纪的先生站着跟你对喷,只要有理有据的进行学术讨论,先生们不懂的地方,玄世璟能够解释的通彻,先生们也会与学生们一样,去思考这个问题,而不是拿着成百上千年前的人说的话,往死里堵你,堵到你天都没法儿聊。

    所谓书院,不就是一个传道受业解惑的地方吗?书院的先生们做到了传道受业,但是有时候,他们也需要解惑。

    不要拿着后世已经被科学认证了的事情去硬刚他们的思想,毕竟他们的思想没有经过后世那般的沉淀,有些东西,有些知识理论,并没有被开发出来,不能指望他们一蹴而就。

    先前的数学,书院里倒是还真有先生觉得那是旁门左道,但是账房的先生运用起来,却是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工学院的学生运用起来,能够让他们造出来的东西更加准确。

    这是书院内部的事情,往大了说呢?这门学问,放在户部,放在吏部,能够为朝廷官员省多少事情,凡事往现实去看,看它的现实应用,就能够变得让人接受。

    现在书院里还有先生说数学这门学问不好吗?没有。

    凡事都要有个接受的过程罢了。

    先秦诸子百家一起坐而论道的时候,那是何等盛大的场面,那是玄世璟理想中的场面,但是这种事儿,也得一步一步的慢慢来,让人一步一步的接受。

    不然书院定然是举步维艰,玄世璟可不想让自己一手开创出来的这般局面分崩离析,毁于一旦。

    人活的越久,看的越开,在一定的环境之下,思想也就转变的越快,就比如说书院住在家属宅里的先生们,宅子里大多装的都是工学院新研究出来的东西,他们的年纪大了,有时候生活不方便了,但是工学院学生们弄出来的东西,总能方便他们的生活,虽然东西新奇,但是很好用啊,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读书人还会看不起工匠吗?他们只会赞叹工匠,巧夺天工。

    在这个时代,这个大环境之下,玄世璟也庆幸,幸好皇帝和太子,都是开明的人,若是这些放在大汉朝,放在汉武帝时期,就玄世璟这样的,得被拖出去五马分尸。

    因为玄世璟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能刚得过董仲舒。

    明德书院之中,已经有专门教授数学的先生了,明德书院作为一处启蒙书院,教授的东西,无需太过深奥,会大食数字,能背九九乘法表,能做数字的加减乘除就可以了,所以这对于数学先生的要求并不是很高,明德书院里的数学先生,是从户部退下来的。

    术业有专攻,也是赶巧了。

    而到了文学院,比较深奥的一些数学,就得玄世璟亲自来教导了,但是玄世璟现在正在编写有关这方面的教材,只要先交给先生,下面的学生,先生也能带,毕竟先生的底子,要比学生深厚的多。

    数学可以交给先生去教导,但是其它的,比如说,物理,生物之类的课程,就只能玄世璟亲自撸袖子上了。

    物理是专门准备给工学院的,可以让工学院深入研究,至于生物,那是非医学院的学生不可了。

    至于文学院的学生,将来大多从政,还是教导他们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官员为上,省的放出去祸害百姓,至于其它的,作为选修课,稍有涉猎就可以了。

    文学院的高年级的学生,无需玄世璟去教导,因为要是春闱考试的话,玄世璟是一点儿忙都帮不上,还得看书院先生们的本事,因为玄世璟自己就没有考过春闱,他的官儿虽然是凭着自己的本事得来的,但是他的起点高啊。

    春闱考试,也是有学识的人,获得一个能够进入朝廷官员,进入皇帝的眼睛的机会而已。

    玄世璟缺这样的机会吗?不缺。

    所以老天爷是不公平的。

    像庄子上庄户家出身的学子,就要靠着春闱,去博得这么一个机会,而后进入官场,走仕途。

    玄世璟今天在兵学院之中有课程,因此,收拾好东西之后,就从文学院去了兵学院。

    今天是要给水师的学生上课。

    水师这门学科也是刚刚成立,目前先生就只有李元祥一个,还有一个李元祥带来的助教,教授着十多个学生。

    这十多个学生比起隔壁院子的学生来说,实在是少的可怜,要知道今年从明德书院毕业的学生,可有二百多个呢,虽然要分到四个不同的书院,但是要是取平均值,再掰开算的话,李元祥这边的学生,的确有些孤单。

    玄世璟到的时候,李元祥才刚刚下课,见到玄世璟到来,也是跟玄世璟打招呼。

    自学生们开学之后,李元祥就一直在书院之中授课,玄世璟倒是没怎么到这边来,就来过一次而已,问了问李元祥在这边的生活情况。

第九百零五章:闲着也是闲着() 
两人聚在书房外的廊下,站着聊了几句。

    “殿下来这书院教授学生这段时间,感觉如何?”玄世璟笑问道:“这回可不是问殿下日子过的如何,而是问殿下这些学生如何。”

    李元祥明白玄世璟的意思,笑了笑,回应道:“都是些好学的学生,现在倒是能够明白书院里那些先生的心情了,作为学生,不怕他们天资愚钝,就怕他们懈怠不学,书院里的这些孩子,资质不能都说是上乘,但是贵在好学,也有这么一两个聪明伶俐的,有天赋的,加上好学,将来只要不走错了路,还是有些前途的。”

    “一旦出了书院,路就在他们自己脚下,要怎么走,也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书院的先生们不可能一辈子都管着他们,让他们长不大。”玄世璟笑道:“殿下现在也是为人师表了,看上去不管是气质,还是精神头,到底是与以往不一样了。”

    听到玄世璟说起以往,李元祥也是羞愧一笑:“往事不可追啊。”

    往事不可追,一追一脸的灰。

    “时间差不多了,我先去学堂,给学生们上课。”玄世璟说道。

    “好。”李元祥点了点头。

    书院的每一堂课之间,就只有短短的一刻钟能够让学生们休息的功夫,这一刻钟要包括去解决三急,要准备下一堂课的东西,出学堂放松,伸展伸展腰腿的功夫,而后便又要回去,开始紧张的课程。

    在玄世璟没有来这边授课的时候,这边的课程还是比较放松的,毕竟就只有李元祥这一个教授课程的先生,至于助教,就是在李元祥不授课的时候,在学堂之中代课,让学生们自行研读兵书。

    虽然是专门培训水师的书院,但是兵法还是要学习的,当初杨素留下来的水师心得,东西也是有限,不足以自成一门课程,大多的是前人的经验,能够让这些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是兵法,拿出来那可是能自成一脉的学说。

    玄世璟给这边的学生上完一堂课之后,便是隔壁院子的学生,还有一堂课,兵法用不着他来教授,他教书学生,便是在沙盘上,演练阵仗,再者就是拿着已经发生过的战争,为学生们做讲解。

    别的地方的战争,玄世璟知道的不多,但是辽东的战争,包括平高句丽灭百济,玄世璟是最有发言权的。

    玄世璟看着学生们在沙盘上演练,心里也在琢磨着,是不是再去抓几个壮丁来,比如说跟他关系不错的老伯伯程咬金。

    听说李靖在家写兵书,写完了之后就藏起来了。

    小气巴拉的,对侯君集也是藏一半教一半,不过李靖也是被侯君集那一出给吓得不轻,得好好想个办法,把李靖写的兵书从他手里抠出来。

    好歹也是大唐的军神,好东西这么藏着噎着哪儿成,早晚要失传,这对后世子孙来说,得是多大的损失。

    要是实在抠不出来,就去走走李二陛下的门路,现在李二陛下正在后宫闲着的发慌,这种事儿,想来他老人家应该挺有兴趣的。

    学生们在围着沙盘争论推演,玄世璟的思绪,也逐渐的放到了这上面来。

    至于其它的事情,等一会儿下了课再想也不迟。

    一堂课下来,玄世璟感觉酣畅淋漓,学生们也是觉得酣畅淋漓。

    不怕他们吵,吵着吵着,不就吵出新东西来了吗?

    上完了兵学院这边的课,玄世璟高高兴兴的回了文学院的书房,而后等着傍晚下班回家。

    方才在兵学院想到了后宫之中的李二陛下,怎么就忘了这位也是沙场宿将了,反正在后宫之中闲着也是闲着,要不,请到庄子上来转转?顺带着,教教学生?

    一有了这个想法,玄世璟的思绪就遏制不住了,当即提笔写信,准备呈送给李二陛下。

    虽然君心难测,但是李二陛下的性子,玄世璟多多少少也是知道的,就是个闲不住的主儿,不然也不会微服出宫,到长安城里去溜达,溜达着溜达着还知道了玄世璟打了窦孝果的事儿。

    既然这么闲,不好好利用利用,那实在是太可惜了。

    写完了信,停下笔,搁在一旁,让信纸上的墨迹干涸,这会儿书房外传来了敲门声。

    “进来。”玄世璟说道。

    书房大门被推开,进来的是玄家的护卫。

    “老爷,长安城那边咱们家来人了,说是有要事要禀报给老爷。”护卫说道。

    “现在他人在哪儿呢?”玄世璟问道。

    “就在外头候着。”

    “让他进来吧。”玄世璟说道。

    他这才从长安回来不久,长安那边的人就到庄子上来找他了,这是又出什么事儿了?

    “属下见过公爷。”小厮模样打扮的人走进书房,拱手行礼。

    “无需多礼。”玄世璟认出了眼前的这个人,是玄武楼的伙计,之前就是让他出去打听长安城之中关于窦孝果的案子的事儿的人,后来被玄世璟派去查鼎福楼的伙计。

    既然人来庄子上了,估计是鼎福楼的伙计那边查出了什么消息。

    “说说吧,鼎福楼的那个伙计。”玄世璟说道。

    窦孝果的案子表面上是完了,但是背地里,玄世璟可没让狄仁杰着急结案,就是要等这个消息,看看那鼎福楼的伙计是否有嫌疑。

    毕竟,事情表面上看没什么蹊跷,但是这伙计与窦尚烈之间的恩怨,让玄世璟放心不下。

    窦尚烈虽然做的不对,但是若是因此,伙计就不顾大唐律例,用这样的手段杀人,玄世璟也不会放过凶手的。

    或许这件事情,官府也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但是凶手就是凶手,若是官府有做的不对的地方,玄世璟自然也会找官府的相关人等算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