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少 >

第709章

大唐第一少-第709章

小说: 大唐第一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及水师人才匮乏的情况下,不像文学院,只要条件合适,要招呼人,总是能找来的,这天下有这么多的名士宿儒,诚心邀请,只要心意到了,大多数人不管是看在朝廷的面子上,还是看在书院现有的这些先生的面子上,肯定会来的,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个讲究人脉的时候,但凡有些名气,那他周围的人脉圈子里,同样的人就不会少。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兵学院这边的起步,无疑是很艰难的,若是没有李二陛下的暗中受益,在某些情况下一路给书院行便利,兵学院可是连头两年都撑不过。

    这年头,兵法兵书值钱的很。

    侯君集是李靖的学生,李靖还教一半藏一半呢。

    或许李靖觉得侯君集这人似乎没什么定性,心思也不说单纯,但是也不能说当中没有什么别的原因存在,而兵学院这边,则是摒弃了一切原因,认认真真的教导学生,学生认真学,先生不藏私,也是在尽心尽力的为大唐的军队输送更多的人才了。

    整个兵学院逛下来,李元祥不得不对玄世璟刮目相看,相比于其它,李元祥或许是一知半解,但是从学院的情况来看,显然玄世璟是用了心的。

    他是真的想把庄子上的学院做好,不管是为了什么总归到最后朝廷是得利的。

    也难怪乎国子监这么多官员在背地里商量着对庄子上的书院下黑手,现如今用玄世璟的话来说,庄子上的书院也不过是才刚刚起步而已。

    刚刚起步的书院就能对国子监造成这么大的冲击,往后成了气候,国子监岂不是没了容身之处,国子监被书院挤兑完蛋了,那长安城与国子监那些有关系的官员又该何去何从?

    李元祥想的明白透彻,国子监的官员也是怕将来真的有这么一天到来,为了自保而对书院出手而已,想要趁着庄子上的书院还并没有成大气候的时候,就给扼杀在摇篮之中,只是一番算计,没想到玄世璟防范的这么严密。

    这也恰恰能看出,玄世璟对庄子上的书院是有多么的重视。

    书院的事儿,也改变了李元祥对玄世璟的看法,李元祥有些看不透玄世璟了,这个年纪比自己长一些的后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殿下,书院如何?”逛完了兵学院之后,玄世璟和李元祥来到了书院后院儿的一处假山上的凉亭之中坐了下来。

    “看得出来,玄公在书院上面花费了很大的心思,也难怪会如此护着书院。”李元祥说道。

    玄世璟笑了笑,他知道,李元祥说的是自己进宫敲登闻鼓的事儿。

    “毕竟是好几年的心血,既然做了,那就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好就是了,这又不是什么坏事,或许会妨碍一部分人,但是事情总不能因为几个人的利益,而妨碍了整个大唐的利益吧?”玄世璟笑道:“如今你也看到了,庄子上的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有的会入朝为官,有的会从军,有的会成为出色的工匠,还有的会成为杏林高手,这样源源不断的培养一批又一批人,对于大唐来说,是好是坏?”

    “自然是好的。”李元祥说道:“不过我倒是有些弄不明白了,你这又是何苦?原本以你的身份地位,即便是不如此大动干戈,不如此操心,玄家想要传承下去,屹立下去,也不会太难吧?”

    李元祥问的,也是不少人想要知道的,只是玄世璟的心思,谁都不会懂,玄世璟自己也不会说。

    说得多,不如做得多,玄世璟有自己的心思,有自己的执着,无需被所有人知道,被所有人理解。

    “人生在世,总要忙些什么,闲着也是闲着,如今我忙活出东山县庄子上这一片大好的形式,不好吗?”玄世璟笑道:“这也算是功绩了吧,以后老了,跟自己的儿孙吹牛也有资本不是。”

    李元祥闻言,只是一笑而过,玄世璟说的这话,他自然是不会信的,这种问题,人家不说实话,旁人也无从探究,谁也不是玄世璟,因此,谁也无法探究到人家真正在想些什么。

    “兵学院这边,也如同玄公所说,万事俱备了。”李元祥说道。

第八百二十八章:抖S李元祥() 
“所以,江王殿下这是决定了吗?”玄世璟笑道。***小*说 。。

    李元祥点点头:“没错,原本来之前,就已经想好了,如今看到了兵学院之后,有几分好奇,有几分向往,既然有这样一个改变的机会摆在眼前,试试也无妨,就如同玄公所说的这般,以后到了老了的时候,即便是对儿孙吹嘘,也有吹嘘的资本。”

    “如此的话,那就住在庄子上吧,书院周围还有几处宅子空置着,殿下可以挑选一处,搬过来住,虽然不比在长安城的日子,但总归是个落脚的地方,无需每日来回跑,将时间都浪费在路上。”玄世璟说道。

    李元祥点了点头。

    庄子上这边,在书院的周围有一批宅子,规模算不上大,但是肯定是比普通的民宅要宽敞的多,大多都是两层的小洋房,带个院子,有的院子还是公共的,规格布局当初都是玄世璟亲手设计的,虽然玄世璟对此道不精通,但是只要有工匠在,能够实现的,玄世璟才会画在图纸上,而后交给工匠再将图纸修改增减一番,最后图纸通过了,才会在庄子上施工。

    李元祥还从未见到过这样构造布局的房子,因此对于他的新宅子,有几分好气。

    说不定这边的生活,也不会像自己想的那般无趣。

    空置的宅子虽然是空的,但是里面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还是有的,这也是为了方便那些远道而来到这边的人,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生活的便利,想要留住人才,待遇要给足了,这才是王道,心中有理想,但是腹中也要吃饱饭才行,吃不饱穿不暖,生活条件不成,还谈什么伟大理想。

    最终,李元祥选择了一处宅子,跟萧瑀做起了邻居。

    看到旁边是萧瑀的宅子之后,玄世璟苦笑一声,李元祥倒是挺会选啊,萧瑀有大才,但是脾气不好,说句不好听的,就跟茅坑里的石头一样,又臭又硬,李元祥在外头的名声可不好,现在跟萧瑀做了邻居,估计以后可有的他受了。

    李元祥若是做玄世璟的学生,那面子是保不住的,差了辈分,两人年纪也相仿,虽然说达者为先,但是李元祥总归是皇室中人,是个王爷,玄世璟的辈分资历是压不住他的。

    但是萧瑀就不一样了,李元祥若是在萧瑀面前,萧瑀想要“教育”李元祥,那简直是太简单了,而且李元祥在萧瑀面前,是后生晚辈,萧瑀即便对李元祥破口大骂,李元祥也只能唾面自干。

    玄世璟越来越觉得,李元祥这人,是个抖了。

    上赶着跟萧瑀做邻居,还真是。。。。。。。这感觉,玄世璟是形容不出来的。

    李元祥也有自己的思量,反正不管如何,李元祥在庄子上的住所是确定了下来,等到兵学院开学之后,李元祥也会到兵学院之中,专门教授水师的一些东西。

    书院这边,就等着招生开学就是了,现在日子还不到,庄子上已经提前热闹了起来,可以想一想等到招生的那天,会是个什么模样。

    明德书院依旧是两百名学生的名额,十里八乡的孩子,还是需要通过考试才能进入书院,着书院步入正轨,收取学生,也不似第一批七十名学生那么意了,说收就给收进来了,庄子上这边书院资源有限,不可能全都照应得到所有的孩子,因此,若是多于两百名学生想要入学,只能通过考试来选拔了。

    以往的考试,只是对学生摸摸底罢了,现在不仅仅是要摸底了,成绩决定着他们是否能进入明德书院读书,从明德书院开始招收学生以来,不管是第一批的七十人也好,还是第二批的两百人也罢,对于招生考试,书院向来是认真严谨,今年李元祥到书院这边来,正好也能见识见识,现如今李元祥需要快速融入书院之中,在书院这边教导学生,先学会抛弃自己王爷的身份才成。

    就如同李孝恭,在兵学院之中,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先生,除却先生的身份,便是院长了,从来没有学生,见面之后,恭恭敬敬的行礼喊人家王爷的。

    李元祥也要适应书院这边才是。

    现在李元祥才刚刚到庄子上,时间还有的是,这事儿也不必着急,总要有个过程。

    “殿下,既然确定了要在庄子上住下,等明儿个,就让下人们把长安城的那些生活用具该搬的都搬过来吧,虽然这宅子里有不少东西,但是自己用习惯的,还是带过来为好。”玄世璟嘱咐道。

    李元祥点了点头,复问道:“庄子上这边,学生们什么时候开学?”

    “约莫还有半个月的功夫,还有几天,书院这边就要进行招生考试了,是入明德书院的,到时候殿下可以在这边帮帮忙,不过兵学院那边的事情,还是不要落下的好。”玄世璟说道:“在兵学院的学生入学之前,殿下还需准备准备课程,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请教一下萧瑀先生,萧瑀先生就住在殿下隔壁。”

    李元祥点了点头:“好,我明白了。”

    李元祥在庄子上的宅院倒是不说小,但是比起长安的宅院,还真大不到哪儿去,仆从倒是能住的下,但是周围的人都没有带大批的仆从到这边来,李元祥自己也不好标新立异。

    剩下的事情,李元祥自己安排就是,玄世璟也就无需陪同在李元祥身边了,兵学院先生的事情总算是摆平了,接下来玄世璟还要吩咐长安城的几个护卫,将李元祥担心的事儿给摆平了再说,再者就是李二陛下那边,总要汇报一番。

    当然,玄世璟也不能把李元祥给卖了,好歹李元祥现在是庄子上书院的人,而且从与李元祥相处之中可以看出来,李元祥虽然是作为先皇的幼子,但是那种心思,基本上是没有的,玄世璟也就放心了,李二陛下也可以放心了,即便是看得出李元祥的变化,李二陛下也无需担心什么。

第八百二十九章:入学考() 
李元祥会如此,还不是因为心里害怕?心里都怕成这个样子了,还能指望他做什么事儿?想要谋反?那也得有人支持才成,李元祥封地的那些官员避李元祥如蛇蝎,说白了李元祥虽然表面风光,但是都是拿着封地的收益在风光,实则不过是光杆儿司令一个,这样一个王爷,李二陛下又有什么好忌惮的?

    说白了李元祥身上发生的事情,朝廷该反思,作为皇帝的李二陛下也该反思。

    李二陛下在登基前后做的事情,实在是太让这些人害怕,是给吓住了。

    庄子上这边大刀阔斧的忙着,晋阳则是带着孩子在宫中,与帝后两口子聚一聚,这算是回娘家享受一番天伦之乐了。

    晋阳回皇宫之中也还好,至少暂时不必在庄子上跟着玄世璟操心书院的事情,书院这边有这么多先生,而且已经有了上一次的经验,继续无需玄世璟出面帮着安排,一切也都能按部就班的进行下去了。

    今年来庄子上报名考明德书院的孩子比两年前更多了,两年的功夫,已经让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的名气传了出去,再加上玄世璟在宫中敲登闻鼓维护书院,手撕国子监的事儿,在老百姓之间也是口口相传,可千万不要小看这些茶余饭后的闲话,传播的速度快的很。

    事情传出去,百姓多是对国子监的不耻,这样一对比,百姓们更是倾向于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了,而两年之后那场根本没有明面上说出来的比试,也在百姓之间传的沸沸扬扬。

    在明德书院招生之前闹腾的这么欢快,无疑让整个庄子上的四处书院的名头更大了,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先前明德书院的学生的毕业考试,早在试卷批阅过后的第三天,榜单就张贴在了牌坊门口,而文学院和兵学院的招生标准,也贴在旁边。

    能够进入文学院的,欢天喜地,能够依照自己的心愿进入兵学院的,心情也不会差到哪儿去,至于剩下的,还有医学院和工学院可供学生们选择,若是不愿意再这两处学院继续学习下去,那么书院这边也不会干涉学生们的选择,哪怕你去国子监,书院这边也不会管。

    书院的礼堂之中,学生们在埋头答卷,玄世璟则是坐在廊下的摇椅上,手上“祖传”的折扇一甩,悠然自得。

    折扇这东西,大唐是没有的,但是玄家有,种种迹象,玄世璟明白了,自己是穿二代,但是穿一代的旅途似乎并不是很成功。

    折扇这玩意儿,夏天握在手里,树荫下,小手一甩,颇有几分潇洒,因此,从玄家流传出来之后,长安城之中也有不少铺子在售卖折扇,这也是近两年才传开的,让玄世璟大呼失策。

    这损失的,可都是钱呐。

    不过说起来,玄家也不差这点儿钱了,玄家吃肉,总要让人家喝点儿汤,也无需什么都往自己怀里扒拉,贪心不足蛇吞象。

    明德书院的入学考试,倒是不必像毕业考试那般紧张,成绩倒是其次,书院的先生们,主要还是要摸清楚学生的底细,看看学生的品性品格如何。

    都是些孩子,人之初性本善,或许有调皮捣蛋的,但大多都是单纯善良的,极少有那种从小就品行不端的性格恶劣的孩子。

    但是即便如此,还是要考试,若是真有这样的孩子,书院这边怕是无能为力了,毕竟先生们精力有限,原本孩子起初的性格是在家长的影响下才形成的,先生不能代替家长。

    在有限的精力的情况下,只能说声抱歉了。

    明德书院只招收两百学生,但是前来报名的,据书院的统计,已经超过了三百五十名孩子,也就是说,有一百五十名学生,怕是要遗憾了。

    将近四百人,分在了十个考场之中,除却礼堂,能用的学堂都已经被用来考试了,除却玄家的护卫帮忙收拾布置之外,已经毕业的学生,也回到书院这边来帮忙,反正离着各自的学院开学还有一段时间,闲着也是闲着,而且,或许这也是他们这些同窗,最后能在明德书院聚聚了,往后谁知道还能否聚的这么齐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