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少 >

第678章

大唐第一少-第678章

小说: 大唐第一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不过这次从宣政殿出来的李承乾与来宣政殿之前的李承乾,似乎是完全变了一个人一样,不再是一脸忧心忡忡的模样,反而是斗志昂扬精神焕发。

    至于李承乾与李二陛下在宣政殿之中说了什么,旁人就无从得知了,父子俩在殿中说话的时候,连德义都在殿外候着,宣政殿之中就只有李二陛下和李承乾父子两人。

    这是属于父子之间的私密话,旁人听不得。

    果真,李承乾离开之后,殿内传来李二陛下的声音,德义到门口这边来,带着玄世璟进了宣政殿内。

    宣政殿厚重的大门再次关上。

    这殿内到底是比外头凉快多了,应该说龙首原是个好地方,新宫修建在这里,宫殿环境能甩长安城太极宫八条街。

    “臣参见陛下。”玄世璟走到殿中行礼。

    “免礼平身。”

    “谢陛下。”玄世璟直起了身子:“不知陛下召臣前来。。。。。。。”

    “从东宫出来的?”李二陛下问道。

    “是。”玄世璟老老实实的回答。

    “倒是有些东宫属官的样子了。”李二陛下说道:“太子经过此事,想来也能成熟不少,毕竟都这么大的人了。”

    听到李二陛下说这话,玄世璟低了低头,不做回应,这是李二陛下在说太子,他身为臣子,不能多说什么。

    太子虽然是太子,但仍旧是君,他是臣。

    背地里臣言君过,还是当着人家老爹的面儿,不好,除非嫌自己活的太滋润了,想要给自己找些麻烦。

    “想来就这件事,陛下已经与太子殿下说开了吧,方才臣在大殿门口见到太子出来,明显太子神情与方才在东宫的时候不一样。”玄世璟说道。

    李二陛下点点头:“嗯,此事已经过去了,朕今日召你过来,也不是为了此事,你且过来。”

    玄世璟闻言,抬起头来,朝着李二陛下那边走去,走到台阶下面。

    李二陛下站了起来,从书案上拿起一本奏折,走下台阶,将奏折递给玄世璟:“这是今天户部送过来的,你看看吧。”

    今日所有的奏折都送到了东宫太子李承乾的书房之中,但是宣政殿这边,却是单独留下了这一本,可见这一本奏折对于李二陛下来说,是不同寻常的。

    玄世璟心中好奇这奏折里到底是说了什么事情,李二陛下将奏折递过来的时候,玄世璟不动声色的将它接了过来,随后打开来看。

    这一看不要紧,将奏折看完之后,玄世璟也激动了。

    “陛下,这是。。。。。。。”玄世璟眼中的精光闪烁着,目光灼灼的看着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脸上分明便是一种“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的表情。

    “朕前天还与你说过,虽然大唐的路还有很长,要做的事情还有许多,但是朕可以抓紧时间,将一切能够做的,可以做的,尽量提前去做。”李二陛下说道:“朕并非只是说说而已,朕也在尽力的去做,只要为了大唐好,对大唐有好处,朕可以策动满朝文武,齐心协力去做一件事。”

    玄世璟手中的奏折,是户部关于大唐钱币改革的章程,虽然只是一份粗略的章程,但是这说明什么?说明朝中已经开始着手去做这件事情了,朝中的大臣关于这件事情已经商定通过了,户部的章程都已经出来了,剩下的就是细化章程,敲定时间,然后以长安为中心,将朝廷的这个政策辐射出去,覆盖整个大唐,完成钱币的改革!

    如此效率,玄世璟心中能不激动吗?这件事情是玄世璟前前几年提出来的,只是那时候大唐国库中的金银储备本不是很多,大多都是铜钱、粮食,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值钱的东西。

    后来又修建新宫,直接将大唐的国库底子掏了个干净。

    国库中的铜钱化成了新宫的材料,化成了一部分工钱,到了百姓手中,而如今的国库之中,金银的储备量,在朝廷有意为之的情况下,慢慢增加。

第六百九十五章:户部的章程() 
    推荐一个淘宝天猫内部折扣优惠券的微信公众号:guoertejia每天人工筛选上百款特价商品。打开微信添加微信公众号:guoertejia 省不少辛苦钱。

    而照着现如今的这个势头下去,这奏折之上所拟定的章程,很快就能施行了。

    在东宫李承乾的书房之中,玄世恰巧见到了户部上奏上来的奏折,可能李二陛下也没留意奏折是否跟户部有关,奏折上的事情讲的是不是国库的事儿,就让德义统统打包送到东宫之中去了。

    看了那封奏折,也见到了奏折末尾处李承乾的批阅,玄世觉得李承乾心里估计也在疑惑吧,户部好端端的将国库里的那点儿家底儿数的这么细致作甚,呈交上来的奏折就跟个账本似的,繁琐冗长,其实一点儿事儿都没提,那就是一本国库钱资的目录罢了。

    原本那本奏折应该是给李二陛下看的,结合户部送上来的关于大唐币制改革的奏折一起看,然后才拟定初步的计划。

    毕竟国库之中现如今的金银储备还是有限的,不可能真正的辐射到整个大唐,因此还是要按照阶段来的,比如第一阶段覆盖到什么地方,发行多少,这些必须要由户部严格的调查和计算,否则一个不谨慎,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关于金银铜的作坊,大唐民间管制的十分严格,打贴没关系,长安城昭国坊中一流水的铁匠铺,这没人管,但若是有人私自炼铜,或者是熔铜钱做铜器,那就等着吃牢饭吧。

    至于金银,打造首饰的管不着,但若是私自冶金,一样,吃牢饭,管不管饱就看你自己的饭量如何了。

    民间管制的比较严格,再加上朝廷若是以金银为货币的话,在铸造纹样上,也能下些功夫,这样一来,就能解决不少问题了。

    玄世大致看了一边奏章之后,又回过头来仔仔细细的将奏章研读了一遍,李二陛下就站在那里,等着玄世仔细的将那奏折给读透了,再与他说话。

    良久,玄世合起奏折,看向李二陛下,双手恭恭敬敬的将奏折还给了李二陛下。

    “儿觉得如何?”李二陛下问道。

    “臣以为,户部的诸位大人们拟定的这个章程,可行!”玄世说道。

    若说对于这天下百姓的了解,玄世不如户部的官员,术业有专攻,玄世虽然多了千年的见识,但是并不是全能的,各人有各人的长处,而户部的官员的长处与职责,玄世比不上。

    “此事是儿提出来的,当初你也只是说了个大概,现在户部的章程也递上来了,你也看过了,可有什么要补充的?”李二陛下说道。

    玄世仔细想了想,户部能呈交上来的章程,已经是做到尽力尽善了,若说补充的地方,还真没有什么了,玄世不知道户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的,但是就眼前的这份章程来看,准备的时间一定不短,因为短短的一个月半个月之内,根本不可能拟定出这么详细的东西来。

    “户部的诸位大人们送上来的章程已经十分完善了,臣想不出来还有什么要追加的。”玄世拱手说道。

    听闻玄世此言,李二陛下脸上露出一个笑容。

    “也是,这件事情,从一开始,到拟定出这份章程,户部的官员整整忙活了大半年,从最基本的,在长安城做了许多的调查,到现在,这本奏折送到朕的书案上,户部所下的功夫,朕是看在眼里的,此事若是成了,户部的诸多官员也是大功一件了。”李二陛下说道。

    “这件事情户部的大人们做的的确十分仔细。”玄世说道。

    大唐的官员还是很有能力的,虽然大多出身于世家大族,但是没有才华却坐在关键的位子上,时机不到还能混上一混,但若是遇到事情,到最后总会大浪淘沙给淘下去的,没见谁能在三省六部要员的位子上混一辈子的。

    而如今户部拟定的这么个章程,连玄世看了都不由得想要伸出大拇指称赞一番。

    但是,仅仅是章程详细,这才只是完成了一半而已,说白了也只是个计划,到时候真正的施行起来,不知道结果如何。

    有句话叫做计划总赶不上变化快,因此计划的实施,才是重中之重。

    要看朝廷官员的执行力,还有在民间的反应了。

    李二陛下说户部为了这份章程忙活了大半年,在长安城也做过详细的调查,但也仅仅是长安城而已,其它的地方呢?

    若是按照阶段来的话,第一阶段必然是长安城不假,但是还会附带长安城周边的郡县,那些地方户部的官吏们不知道有没有走到。

    “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着手推行了。”李二陛下说道:“工部那边也在全力配合户部进行这件事情,自这新宫修建起来之后,工部的人也是好好的歇息了一阵子,现在,倒是又有他们忙活的了。”

    “若是推行的话,臣还有一不成熟的建议。”玄世说道。

    “哦?什么建议,说来听听。”李二陛下说道。

    “钱庄。”玄世说道。

    “钱庄?何谓钱庄?”李二陛下还是头回听到这个词儿,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是跟钱有关系。

    “现如今大唐无论是境外与西域、北面草原还是东面倭国的贸易都十分频繁,还有更多的是大唐境内各地的商人往来贸易,很是繁荣昌盛,因此,臣觉得,钱庄的存在,就十分必要了,最好还是朝廷出面,以朝廷的名义,开设钱庄,由朝廷设部门专门管辖,所谓钱庄,就是开设在各地,供天下百姓存钱、取钱的地方。”玄世说道:“打个比方,长安城有一家钱庄,同样在扬州城也有一家钱庄,臣将十万钱存到长安城之中的钱庄里头,钱庄给了钱票,臣揣着这一场钱票,到了扬州,进了扬州的那家钱庄,只要交上钱票,就能在扬州的钱庄将这十万钱取出来,陛下觉得,这样如何?”

    李二陛下听了玄世的话,抚须点头,这当中的关节他自然是能想到,那就是方便,对于商人大宗的交易来说,十分方便。

第六百九十六章:何谓钱庄() 
    推荐一个淘宝天猫内部折扣优惠券的微信公众号:guoertejia每天人工筛选上百款特价商品。打开微信添加微信公众号:guoertejia 省不少辛苦钱。

    不管是外来经商的胡人,还是大唐本地的商人,来往于各地之间,要做生意,都要携带大量的铜钱金银,路上运输,十分不便,而且交易清点的时候,也是个麻烦,但若是在大唐全国各地有了钱庄,有了钱票,那就方便的很了,商人出门,只需要带上钱庄开具的钱票就可以了,方便,省事,省去了路上大笔银钱运输的麻烦,而且还很好保管。

    钱庄、钱票施行的好处众多,但是眼下想要再拟定出一个章程来,还是要交给户部去做,这样一来,又是要花费上一段时间。

    本来李二陛下已经志得意满的想要施行大唐钱币改革的事情,现在玄世又提出了钱庄和钱票这样一个法子,这样的话,钱庄和钱票,最好是与大唐的钱币改革的事情一同进行,到时候施行的时候,还能让百姓们多安心一些,大唐官家的钱庄的存在,就是百姓们的一颗定心丸,无需担心朝廷在钱币改革上出什么岔子,坑害了他们。

    钱庄对于这件事情来说,是个保障。

    李二陛下在宣政殿之内来回踱步,细细的想着玄世提出的钱庄的问题。

    很显然,若是钱庄存在的话,人们为了方便,势必会有许多的钱财存储到钱庄之中,这样一来,一些人家的钱财也就不必放在仓库里都生了铜锈了,也无需都深埋在地下了,存放在钱庄之中,可以由朝廷统一调度,良币驱逐劣币,一些已经劣质到不能再民间流通的钱币也能被挑选出来,尽快回炉重新铸造。

    “你说的这个钱庄和钱票的事儿,朕听着的确不错,但是这个东西,从来未曾有过,你说的,也不过是个大体的雏形罢了,这样,今日回去之后,你将你想到的悉数详细写下来,送到朕这里,朕会让户部的人看看,仔细商讨一番,然后再由户部拟定。”李二陛下说道。

    “是。”玄世拱手应声道。

    钱庄这个东西在大唐之前没有出现过的,当然,玄世也不知道这玩意儿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但是最鼎盛的时期,玄世知道,是由晋商开办的票号。

    当初到山西去游玩的时候,去参观过那些老票号,是由山西的晋商发起的,票号亦称“票庄”、“汇票庄”或“汇兑庄”,因票号多为山西人开设,又被称为“山西票号”或“西号”。山西票号以平遥、太谷、祁县三帮势力最大。

    而当初玄世去过的,便是平遥。

    回忆一下当时在平遥古城参观过的票号,听过的解说,然后再加上自己的一些见解,汇集起来写些东西出来还是可以的,当然,玄世写出来的,也并非是最终版本,因为毕竟他不是行家,写出来之后送到李二陛下这边来,还是需要由户部的人过目的,然后由户部的人涂涂改改,删删减减,到最后出来的,才是最适合大唐的钱庄方案。

    毕竟大唐现在是要由朝廷牵头来做这件事,也就是说,所有的钱庄,都是朝廷背景,朝廷管制,地位就相当于自己曾经那个时代的中银了。

    由朝廷牵头来做,自然与后世晋商私人来做性质是不一样的。

    不过说起后世的那些晋商来,人家做票号钱庄,做的比朝廷都要规矩,到最后朝廷见状,就只能态度强硬了,到最后,晋商的票号,走向了没落。

    说到底,就是朝廷竞争不过人家,耍手段了,清朝廷成立户部银行,挤兑人家,再加上当时的世道混乱,晋商的票号干不下去,没落下去,也是必然。

    但是现在的大唐与晋商那会儿的环境可是大不一样的,所以大唐官家要推行钱庄,许多方面玄世提出一个草案之后,需要户部继续精雕细琢下去。

    说白了,玄世只是个出主意的,那些精细活儿,都得需要专门的人来做,关于这天下钱粮民生的事情,就是户部的事儿了。

    可以预想的是,不管是今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