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少 >

第671章

大唐第一少-第671章

小说: 大唐第一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长孙无忌召进宫来,一是不给太子反应的机会,二来也只是为了看看他的反应而已,即便问题没有问出口,李二陛下也能从两人之间的气氛之中读懂很多东西。

    帝王术是个很神奇的东西,谁都说不准它具体是个什么东西,要如何学,学些什么,但是人在坐上这个位子之后,就像是突然之间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什么都通透了。

    或许,太子将来也会那样吧。

    宣政殿这边送走了长孙无忌,李二陛下转身回到了宣政殿中,外头等候多时的内侍走了进来,附在德义耳边轻语了几句。

    德义挥了挥手,将人禀退,随后走到李二陛下的身边,躬身行礼。

    “陛下,先前东宫派遣出去两人,这两人的行踪已经打听出来了,一人去了长孙大人的府上,一人去了东山县。”德义说道。

    “嗯,朕知道了。”李二陛下说了这一句之后,便继续低头看奏折。

    关于这件事,他心里已经了然,至于接下来要如何做,他还没想好,他想看看太子的反应。

    果不其然,太子派人去了长孙无忌的府邸,不过派人去东山县。。。。。。。是因这件事情是玄世璟操持着查探,想要从玄世璟那边得些消息吗?

    德义见李二陛下听了消息之后,也不做反应,也是安安静静的站在了李二陛下的身后小心翼翼的伺候着。

    “德义。”李二陛下唤了一声。

    “去将这些奏折,送到太子那里去。”李二陛下说道:“你亲自走一趟。”

    德义闻言,先是一愣,随后反应过来,轻轻应了一声诺,随后将殿外的内侍唤了进来,带上李二陛下御案上的奏折,去了东宫。

    李承乾在东宫书房等消息,等来的却是自己的舅舅已经被父皇传进了宫中的消息,心中更是忐忑,也有些后悔,当初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何要这般着急呢,明明。。。。。。。以后都该是他的不是吗?

    现在倒好了,今天不知道要怎么过,明天更是未卜。

    东山县庄子上那边还没有消息,也不知道小璟知道了这件事之后会不会帮助自己。

    李承乾心里还有一丝的希望,是寄托在玄世璟身上的。

    在东宫之中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一直到长孙无忌离开宣政殿,原本东宫李承乾的内侍才匆匆从外面跑回来,将消息传给了李承乾。

    “舅舅已经离开宣政殿了吗?那宣政殿那边有什么动静没有?”李承乾问道。

    内侍摇了摇头:“没听说有什么动静。”

    自从宫中暗戳戳的清理了好几个人之后,宫里的这些宫人行事也谨慎了起来,即便是李承乾身边儿的内侍,也不敢太过靠近宣政殿了。

    李承乾心中更是疑惑。

    父皇到底与舅舅在宣政殿中说了什么?父皇是已经知道了丹药的事情当中有自己的影子了吗?

    不多时,外面又一内侍跑了进来,来到李承乾的面前,躬身说道。

    “殿下,德义相公带着人到这边来了,看样子就是来东宫这边的。”

    李承乾心里“咯噔”一声,这就来了!

    内侍到李承乾身边儿不久,李承乾站在台阶上就见到了德义的影子,不多时,德义带着宣政殿的几个内侍便进了东宫的院子。

    “老奴参见太子殿下。”走到跟前,德义恭恭敬敬的朝着李承乾行礼。

    “德义相公无需多礼,相公可是奉了父皇旨意到东宫的?”李承乾率先问道。

    德义直起身子来,点了点头:“正是,陛下让老奴给太子殿下送些东西过来。”

    送东西?

    李承乾心中一瞬间划过许多东西,也猜测着,自己的父皇让德义过来送什么东西,禁足的旨意?废太子的诏书?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不知父皇托德义相公给本公送了什么?”李承乾问道。

    德义闪身,让身后的内侍捧着奏折走上前。

    德义笑道:“是陛下让老奴从宣政殿带过来的,给太子殿下批阅的奏折。”

    “奏折?”李承乾有些迷糊了,从宣政殿那边带过来的奏折,那边的奏折可都是。。。。。。。

    为什么要送到东宫来,让自己批阅吗?这是什么意思?

    “殿下,老奴还要赶紧回宣政殿伺候陛下,这些奏折。。。。。。。”德义带着询问的眼光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只能讷讷的点点头,这会儿的他还在猜测,自己的父皇这么做,到底用意何在。

    “德义相公,父皇为何要将宣政殿中的奏折送到本宫这里?”李承乾上前两部,走到德义面前轻声问道。

    德义摇了摇头:“陛下的心思,陛下不说,老奴也猜不到。”

    对于这件事情,德义的确猜不到李二陛下的用意合在?李二陛下这么说了,他也就这么办了。

    一时半会儿之间,李承乾还真是迷茫了。

    内侍们捧着奏折进了李承乾的书房,将奏折放在了李承乾书房的书案上,随后,德义便带着他们回了宣政殿,而李承乾,坐在自己的书房之中对着书案上的那些奏折发呆。

    等回过神来,已经好一阵儿了,缓缓的伸出手,拿过一本奏折,打开来看。。。。。。

    奏折上的内容,本是自己的父皇坐在宣政殿该批阅的内容,自己也就只有在父皇卧床养病坐朝监国的时候,才能见到这样的奏折。

第六百七十八章:微服出宫() 
    德义回到了宣政殿。

    “送过去了?”李二陛下见到德义之后问道。

    德义点点头:“是,已经送过去了。”

    “太子做何反应?”

    “太子殿下看上去。。。。。。。甚是疑惑。”德义说道:“老奴觉得,太子殿下当时应该是在猜想陛下如此做,有什么用意吧。”

    “呵,他若是真能理解朕的用意,那朕也就省心了。”李二陛下笑道。

    李二陛下如此做也并非置气,轻慢国事,对于李承乾处理政事的能力,李二陛下还是信得过的,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砺,李承乾在这方面也是十分有经验了,所以李二陛下并不担心。

    “外面什么时辰了?”李二陛下问道。

    “回陛下,已经过了辰时了。”德义看了看外面的天色说道。

    “时候尚还早,今日难得落得清闲,德义,叫上几个暗卫换上便装,跟朕出宫走走。”李二陛下说道。

    “诺。“德义应声之后,便下去准备去了。

    皇帝出宫,身边儿的随行人员要精挑细选,准备齐,随行的护卫也不可少,因此德义下去准备之后,李二陛下在宣政殿后头休憩的地方,换了一身便服。

    一切准备妥当,李二陛下乘坐着马车绕开了含元殿,出了皇宫。

    到了中午,宫中午膳的时间过了之后,李承乾派遣去东山县见玄世璟的人也从东山县庄子上回来了,将玄世璟的话都一一转告给了李承乾。

    玄世璟这话说了跟没说也没什么两样,但是此时在李承乾心里,多多少少能起到一些安慰作用,能让他稍微镇定下来。

    至于宣政殿送过来的这些奏折,都是国家大事,李承乾不敢怠慢,怀着忐忑而又小心谨慎的心情,将这些奏折一一批阅。

    李二陛下出了皇宫,与德义坐在马车的车厢里。

    “主家,咱们去哪儿?”德义问道。

    “东山县。”李二陛下说道。

    德义有心想要说些什么,但是终究没有开口,只是默默的掀开马车车帘,吩咐了一声前面正在驾车的车夫。

    马车缓缓的朝着东山县驶去。

    从龙首原上到东山县,若是想要在东山县停留一段时间,而且还要在天黑之前回到宫中,路上免不得一阵颠簸一番。

    玄世璟还在自己的书房里想这件事儿的时候,殊不知李二陛下已经乘坐着马车往这边来了。

    玄世璟是李二陛下看好的年轻人,李二陛下也知道,玄世璟夹杂在这件事情之中,他不希望因为这件事情,而让玄世璟出什么问题,这不值得。

    李二陛下来东山县庄子上,一半是因为这件事来的,另一半就是单纯的想出来散散心,走动走动,东山县庄子上的景色还是不错的,而且还有书院这么个地方。

    李二陛下辰时出宫,到了庄子上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东山县这庄子上,李二陛下之前也曾来过,因此对庄子上还算是熟悉,但是这次来,却是觉得,这小小的东山县,更是热闹繁华了。

    当初李二陛下来东山县的时候,东山湖畔才刚刚建设起来,如今的东山湖畔,聚集了太多的商人和货船,不少外乡人也来东山县庄子上做工,如此一来,人就多了,庄子上能不热闹吗?

    说起来也是东山县这庄子地理位置好,临近黄河的一条分支河流,再加上十几年前挖的这么大的一个东山湖,漕运直接与黄河支流贯通,能够直通黄河,从东山县庄子上到长安城用牛车或者马车运送货物,可比直接从黄河渡口到长安城要方便的多。

    也正是借着这么个优势,东山县成了一些商人的中转站点了。

    “主家,请。”德义率先下了马车,随后转过身来,将李二陛下扶下了马车。

    马车是在庄子上的市集上停下来的,到了这个点儿,是该找个地方吃饭了。

    李二陛下并没有直接去玄家大宅的意思,而是想要先在这东山县的庄子上逛一逛,看看这庄子上的百姓的生活状态。

    李二陛下微服私访,身份是不能暴漏的,因此,德义在宫外也不能称呼李二陛下为陛下,只能叫主家。

    一行人进了一间酒楼,李二陛下在酒楼之中随意找了个地方坐下,而那些衣着打扮十分普通的护卫,则是在李二陛下的四周分散了开来,也找了地方坐下,将李二陛下围在中间。

    酒楼里的伙计倒也见过些世面,身份尊贵的人身边儿带些护卫,这很正常,因此他也很是稀松平常的走到李二陛下这边,躬着身子问李二陛下要吃点儿什么。

    “好酒好菜尽管招呼。”李二陛下说道。

    “好嘞,贵客稍等。”伙计高声唱和一声,去后面儿通知厨子做菜去了。

    “德义,你也别站着,坐。”李二陛下转过头来看着一旁杵在自己身边儿的德义。

    “老奴不敢。”德义躬下了身子。

    李二陛下呵呵一笑:“早就说了,在外头不必这般拘谨,我坐着,你站着,实在是扎眼,无妨,坐下,这是。。。。。。命令。”李二陛下刚想要说这是皇命,话到嘴边一改口,好在没有说出来。

    此话一出,德义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坐在李二陛下的右手侧。

    在等待酒楼的伙计布菜的时候,李二陛下也环顾四周,不住的打量着酒楼里,偶尔朝着酒楼门外看去。

    虽然这酒楼是开在庄子上,但是生意倒是不错,说起来,毕竟这庄子上有这么多人呢。

    “璟儿把这庄子还真是治理的不错。”李二陛下说道:“这东山县的县君是何人?”

    “回陛下,县君名叫冯浩,曾经是玄家的家仆,早年间只是帮着玄公打理庄子上的事务,后来东山县的县君历任之后,玄家便举荐冯浩来做东山县的县君,官家根据以往冯浩在东山县的表现,也觉得此事比较妥当,于是就上奏了朝廷,请求批复此事。”德义说道。

    现在冯浩坐在了东山县县君的位子上,也是户部批示的结果,好歹冯浩也是玄家出身,户部的官员这点儿面子还是要给玄家的。

第六百七十九章 :关于冯浩() 
    而且冯浩本身出路也符合朝廷对于官员的选拔,再加上走走后门,这东山县县君的位子就稳稳当当的落在了他的头上。

    这当中的事情,其实也是如今朝中在底层官员选拔派遣上里面一些说不清楚的门道,大家都心知肚明,只要人合适,也就这么过去了。

    大唐实行科举已经这么多年了,虽然选拔出了不少人才,但是大多数的官员启用,不还是靠着举荐吗?而且,一个小小的县君的位子而已,算不得什么。

    “吏部批的?”李二陛下问道。

    德义点点头:“官员的升迁调动,都躲不过吏部的文书。”

    冯浩如今光明正大的坐在县君的位子上,也是由吏部批准的,下发了文书,这才能名正言顺。

    “这个冯浩,据我所知,是玄家的家奴吧?”李二陛下说道:“即便是有些才能,但是这个身份吏部没有过问吗?”

    李二陛下不会在意人才的出身是什么,但是什么身份就要做什么样子的事情,若是冯浩脱离了玄家家奴的身份,李二陛下还是看好冯浩的,但若是现在冯浩的身份契约还在玄家,那就要一码归一码了。

    “听说早些年玄家就作废了一批人的身份契约,这冯浩,应该也在当中了。”德义说道。

    “也就是说,如今冯浩是自由身?”李二陛下说道。

    “约是如此。”德义回应道。

    “让人去户部查查这个冯浩,若这冯浩真是自由身,汇报上来。”李二陛下嘱咐道。

    “诺。”

    这东山县的庄子能被治理的这么好,虽然有玄世的功劳,但是这个冯浩在当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冯浩从协助东山县的县君治理东山县,到他自己坐上这个位子,在东山县已经有十几年了,定然是经验丰富的,这样的官员,李二陛下可是喜欢的紧。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这是李二陛下的行事准则,如今他对冯浩这般上心,也是想要起用冯浩了。

    就像当年的马周一样,仅仅凭借着一纸文章,看出了马周此人的不凡,叫到宫中问过话之后的几年,马周可谓是扶摇直上,平步青云了。

    在庄子市集上的酒楼用完了午饭,李二陛下在庄子上溜达了一圈儿,随后才带着德义和一行护卫去了玄家大宅。

    德义想要先进玄家去通报陛下驾到,好让玄家的人以礼迎接,却是被李二陛下止住了行动。

    “此番出来,不可张扬,进去给兕子支会一声就是了,就说朕来看他了。”李二陛下说道。

    “诺。”德义应了一声,走到玄家大宅的门口,玄家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