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少 >

第664章

大唐第一少-第664章

小说: 大唐第一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玄世璟心里还是惦记着这些事儿的,因此到了晚上,睡觉之前,脑子里还是想着这些,想着明儿个见了李二陛下要怎么说,怎么才能将李淳风从天牢里救出来,想着自己去见李二陛下,李二陛下会说什么。

    怀着这样的心思,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次日玄世璟醒的也不算早,在家里收拾妥当之后乘坐着马车去了长安,这会儿的早朝早就已经结束了,李二陛下照常在宣政殿处理政事,听到外面的小黄门禀报玄世璟求见的时候也没有多惊讶。

    昨天知道了玄世璟去天牢看望了李淳风,那今天他不来那才有怪呢。

    即便玄世璟不说,李二陛下也知道玄世璟今天来见他的目的是什么。

    是来为李淳风开脱罪名的,想要救李淳风。

    想到此处,李二陛下的嘴角不动声色的上扬一番,随后恢复如常。

    自己果真没有看错这孩子啊。

    李二陛下也为自己有“识人之明”而感到有些小得意,事情一发生的时候,李二陛下也恨不得直接把玄世璟从台州召回,治了他的罪,只是却是被长孙皇后给劝住了,且不说玄世璟当时在台州是在为大唐开疆拓土,即便是一道圣旨给召回来,要如何处置?真的以欺君之罪关进天牢,然后再择日发配或者是斩首?

    那可是自家女婿!想让自己的闺女改嫁还是守寡?

    李二陛下的暴脾气来的快去的也快,等脾气都消下去,脑子清醒了,才会好好的去想这问题,结果到了现在,关于玄世璟的“罪名”也就不了了之了。

第六百六十一章:面圣求情() 
    “陛下,玄公还在外头等着。。。。。。。”德义站在李二陛下的身后小声提醒道。

    李二陛下回过神来,点了点头:“嗯,让他进来吧。”

    “诺。”德义应声,随后示意殿中的内侍去将玄世璟带进宣政殿之中。

    此番进宫,也并非是参与朝政之事,所以玄世璟的穿着不似在朝堂上那般正经,依旧是以轻便透气为主,饶是这样,在宣政殿外等候了这一会儿,也热的脑门上出了一层细密的汗水,进得宣政殿,才感觉凉爽一些。

    搬进这新宫之后,每年夏天李二陛下也不必再去九成宫避暑了,这新宫之中可要比九成宫要凉快许多。

    “臣参见陛下。”玄世璟走到宣政殿中央,拱手躬身行礼。

    “免礼。”李二陛下应道:“今儿个这么勤快,不像你啊。”

    李二陛下明知道玄世璟是为何而来,缺还是假装不知,打趣玄世璟。

    “人命关天的事儿,也不由得臣不勤快。”玄世璟尴尬的笑道,李二陛下揣着明白装糊涂他何尝看不出来?只是李二陛下不说破,自己也只能暂时跟着装傻罢了。

    “哦?人命关天?怎么,璟儿一回来,就闹出人命来了?”李二陛下笑问道。

    “这。。。。。。。说起来并非是臣回来之后弄出来的事情,而是此事在臣离开之前,就已经发生了,而且,还是臣出的主意。”玄世璟说道。

    玄世璟都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李二陛下也没了再去打趣玄世璟的心思。

    难不成真让玄世璟自己亲口说出来,李淳风犯欺君之罪,拿着普通的药丸子当成仙丹糊弄李二陛下是他玄世璟在背后指使的?

    这样李淳风的确可以从轻处置,但是却是将玄世璟给搭进去了,这样一来,无非就是玄世璟来为李淳风分担罪名。

    “你是为了李淳风来的?”李二陛下说道。

    “正是。”玄世璟拱手应声道。

    “既然你知道这件事,朕也没有主动找你,你竟然能够主动来朕这里提起这件事,不怕朕治你的罪吗?”李二陛下面色严肃的看着玄世璟。

    “无论陛下是否治臣的罪,臣都要来到陛下面前,将臣对此事的看法告知陛下,李道长是因为微臣才受到牵连,若非当初微臣提议,让李道长如此,但凭李道长一人,是想不出这种主意的。”玄世璟说道。

    “哼,朕也觉得,李淳风不是那种能想出这种馊主意的人。”李二陛下冷笑一声说道。

    “正是因为当初这主意是微臣出的,所以微臣才要站出来,为李道长说话,若是视而不见,岂不是成了见死不救,让李道长为微臣的这个主意来做替罪羊?”玄世璟说道:“为人之道,不当如此。”

    李二陛下眯着眼睛,微微的点了点头。

    难得,玄世璟虽然主意多,古怪的点子也多,但是相比于朝堂中的那些大臣来说,玄世璟算是很纯粹的一个人了,这种纯粹和耿直,让李二陛下想起了已经故去的魏征。

    昨天刚刚见过魏叔琬,因此李二陛下这两天遇到什么事情,偶尔能想起当初魏征在世的时候。

    李二陛下也是个性情中人,这在帝王之中,不多见。

    打个比方说,玄世璟知道魏征死后,国殇五日,但是后来因为魏征举荐的人谋反,李二陛下一气之下就把魏征的墓碑给推了。

    但是后来这股子气过去了,李二陛下心里后悔了,又给魏征把碑文给立起来了。

    也经过这么多年的观察了解,玄世璟才敢说李二陛下是个性情中人。

    谁还没个脾气了,玄世璟生气的时候恨不得上房揭瓦,杀人放火,但是或许是下一刻,气头过去了,什么事儿都不是事儿了。

    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能够很好的克制自己。

    李二陛下是个成功的人,他或许自己克制不住自己,但是他的身旁,有一大堆人会帮着他克制自己,当初魏征在世的时候,便是这样一个角色。

    而当初李二陛下要对魏征发难的时候,劝说李二陛下要克制的,便是长孙皇后了。

    李淳风也是个仗义的人,他并没有知道李二陛下其实已经知道这当中有玄世璟的身影,但是从他被抓,关进天牢到现在为止,一直都将事情揽在自己身上,没有说出玄世璟半点儿。

    或许是够仗义,或许也是因为玄世璟是唯一一个能够救他的吧?

    不管是因为什么,这份情义玄世璟领了,因此,他就更不能放着李淳风在天牢里吃牢饭不管了。

    “好,朕就听听,你有什么话要说给朕听。”李二陛下看着玄世璟,面无表情的说道。

    “是。”玄世璟应声说道:“臣有一言,请陛下听,先前李道长送给陛下的丹药,虽名为仙丹,但实则只是普通药丸,只是说起来,那药丸说普通也普通,说不普通也不普通,对于旁人来说,不过是一些寻常的药材,但是对于陛下来说,的确是仙丹无误。”

    “哦?对于朕来说是仙丹?事到如今,太医院的太医也已经验证过了,你竟然还这般说?”李二陛下冷笑道。

    他是帝王,他不允许自己的臣子欺骗自己,若非玄世璟是玄家如今唯一的男丁,若非玄世璟的父亲辅佐自己有功,若非自己最疼爱的闺女嫁给了他,眼前这个混小子敢和李淳风骗他,早就给发配出去了。

    丹药一事除却是蒙蔽皇帝之外,也没有什么其它的坏处,但是就仅仅这一条欺君之罪,就足够让玄世璟喝一壶的了。

    到现在,他还敢这么说。

    “正是,对于陛下来说,的确是灵丹妙药。”玄世璟说道:“恕臣直言,那丹药并非寻常普通丹药,而是孙思邈道长专门研制出来,是针对陛下风疾之症的丹药,长期按时服用,能够调理陛下的身体,减少风疾之症对陛下的侵害。”

    “孙道长研制出来的?孙道长也参与其中?”李二陛下问道。

    玄世璟摇了摇头:“孙道长并不知情。”

    8)

第六百六十二章:目的是什么?() 
    李二陛下的目光依旧认真的盯着玄世璟,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当初陛下旧疾复发,虽然经由太医院的太医调理,但是陛下的身体,关乎大唐,平日里虽说太医开了药,内侍们也准时将汤药送到陛下面前,但是陛下经常处理起政事来,别说喝药,便是吃饭,都不敢说及时,久而久之,本来应该能够调理好的身体结果一直这么拖沓着,臣得知了此事之后,才去找孙道长,让孙道长看看是否能为陛下研制出新的药方,并且有个什么办法能够让陛下您按时调理身体。”

    “所以孙道长最后配出来的药,就是李淳风拿给朕的那些丹药?”李二陛下说道。

    玄世璟点点头“正是。”

    “那为何当初不向朕说明,朕是那般不通情理之人?”李二陛下反问道。

    “回陛下,其实此事无关乎情理。”玄世璟说道:“臣曾经的经历与遭遇,陛下是知道的,当年臣在于阗的时候,跟随在袁守诚道长身边,也是接触了将近十年的医家典籍,跟随着袁守诚道长学了医术,臣大言不惭也可说一句,即便是臣不在朝做官,回家开个药铺做个郎中也是足够的。”

    李二陛下的眉头皱了皱,这是什么意思?夸自己医术好?还是有什么别的意思?

    “在治病一说,其实重要的不完全是药如何,而是一个人的心态。”玄世璟站在宣政殿中,侃侃而谈:“一个人的心态好了,百病不扰,一个人的心态不好了,喘口气儿重了都觉得自己身体有毛病,身体有疾之人,心态好了,配合药石,医治起来,用的时间都是短的,即便是不治之症,都能延长其剩余的寿命,若是一人身患疾病,整日愁云惨雾,病情或许会来的越来越猛烈,到最后即便不是什么大病,成了心病之后,也便成了大病,臣当初与李道长合谋,瞒住陛下将丹药给陛下,让陛下以为那就是灵丹妙药,陛下心态自然是好的,会按照每日的时辰按时吃药,调理身体,于陛下有益。”

    “哦?还有这么一说?”李二陛下眯着眼睛问道。

    玄世璟说的话怎么听怎么都不靠谱。

    “此事或许可以做个试验。”玄世璟说道:“从长安城中,找一个身患绝症的人,让孙道长为其诊脉,孙道长应该能知道他剩下的日子还有多少,然后接下来让孙道长向他撒个谎,就说这并不是什么大病,回去吃两贴药,该吃吃,该水水,看看这得了绝症的人能够活多久,是否比孙道长预测判定的时间要久的多。。。。。。。。至于让小病的人变成重兵,此事不宜试验,但是有前一个试验,足以证明臣说的话是有据可循的。”

    李二陛下见玄世璟说的这般坚定,几乎是斩钉截铁,心中已经相信了七成,李二陛下了解玄世璟,知道这个孩子不会在他面前撒谎。

    若是真照着玄世璟说的这样,那自己的风疾之症虽说不能彻底根治,但也总还是有希望的不是?这样一来,那揭穿这件事情的太医就是居心叵测了。

    不过那太医居心叵测也不必用玄世璟的话来证明,在发生这件事的第二天他不明不白的死在了家里,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件事情只是揭穿了而已,何必好端端的搭上一条人命呢?这背后到底还有什么人,什么事?

    若说这背后没有事儿,无论是李二陛下还是玄世璟都不会相信。

    那个太医院的太医死在家里,官府查探的结果是天黑不小心掉进了府上后院儿的池子,淹死的。

    但是这种借口也就是偏偏外面不明就里的人,李二陛下可精着呢。

    在自家后院儿掉进池子淹死,怎么可能,谁对自己家不熟悉?闭着眼睛走路也知道路在哪儿,又怎么会失足掉进水池里,即便是不小心掉进水池里,不呼喊,不喊救命吗?当时后院儿就一个人都没有吗?

    显然这太医死的也太过蹊跷了。

    太医的尸体被送到了大理寺,让大理寺的仵作勘验,结果什么都没勘验出来,因此太医的死,除却李二陛下要查,记在了心里之外,旁人也只是知道了消息,然后就这么过去了。

    好端端的谁会去在意一个被淹死在自家水池里的太医?又没有多深厚的交情。

    “那依你之见呢?”李二陛下问道。

    玄世璟拱手说道:“太医揭穿此事之后在死在了自己家里,臣斗胆猜测,揭露此事,或许并非是太医院的那位太医的本意,那太医背后,应是还有人,只是这人是谁,臣暂且未至,以臣看来,揭穿此事有什么好处呢?打击了陛下,打击了道门,打击了李淳风,这么看来,这背后之人的目标也无非就是这三个而已,臣回长安的时间尚短,暂且还不知道长安城内详细的情况是如何。”

    玄世璟不知道长安城内的情况和风向,所以也不敢贸然下结论。

    李二陛下点点头,玄世璟分析的也有道理,看来往后要查的地方又要增加了许多,不仅仅是要查大明宫和太极宫,还有长安城的道家,还有与李淳风接触过的人,这些都要查。

    迄今为止,李二陛下倒是觉得这件事儿就是冲着自己来的,不像是冲着李淳风和道门来的。

    李淳风整日在观星台住着,过着与世无争的清净生活,甚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算是得罪人,他上哪儿得罪去?

    至于道家,道家的死对头就是佛门了,结果道家出了这样的事情,道家在长安城的代表人物李淳风被朝廷抓了起来,送进了天牢,这么好的一个反击的机会,长安城及周边的佛门却都没有动静。

    这都这么长时间了,双方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所以李二陛下觉得,这也不是针对佛门的。

    那剩下的就是自己了,或者,还有一个玄世璟?

    既然知道丹药并非灵丹妙药,那肯定是自己服用的那些丹药不知道什么时候泄露出去了。

    8)

第六百六十三章:第六百六十三章:分析帝:李二() 
    

    对于寻求长生这样的事情,不少帝王都心向往之,李二陛下也是如此,他心中也有过向往,有过希望,只是希望曾经一次次的破灭,被劝阻,然后再一次次的被一些人提起,让他又有了希冀。

    这样一来二去次数多了,李二陛下也不耐烦了,难免心里会生出尴尬,而这次的事儿,也让李二陛下心里的尴尬彻底化成了愤怒,是恼羞成怒了。

    事实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