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少 >

第603章

大唐第一少-第603章

小说: 大唐第一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食堂很是宽敞,桌椅板凳摆放整齐,但是再宽敞的食堂也架不住人多,今日前来书院报名的庄户,带着自己的孩子,有的一家三口全都过来了,到了吃饭的时间点儿了,就近就只能到书院的食堂这边,因此,现在的食堂之中十分吵杂,买饭的窗口前面排着长队呢。

    李二陛下进来之后,见到食堂中的景象,笑道:“场面还真是不小,人不少啊。”

    “是啊,平日里这食堂,就只供应书院的学生和先生吃饭,断然不会排这么长的队的,也好在有臣府上的护卫在这边儿维持着秩序,否则还会更乱。”玄世说道:“陛下,您看这,要不咱们还是去庄子市集上的酒楼用膳吧,实在不行,您到臣家里也成啊。”

    “既然来了,就在这儿吃吧,那边不还有空位子吗?”李二陛下指了指,随后对德义说道:“德义,先去帮朕占个位子。”

    “诺。”德义应声道。

    李二陛下指的那个位子,地方也不大,旁边还坐了几个人,看上去是一家人,带着孩子过来报名的,正吃得津津有味儿呢。

    “儿,朕未带钱财,先借给朕。”李二陛下很是霸道的对着玄世说着借钱的事儿。

    不愧是皇帝,借钱这么尴尬的事儿也能说的理直气壮。

    玄世从袖子的口袋之中摸出十几文铜钱,放在李二陛下手中。

    “就这些?”李二陛下问道。

    “陛下,府上的钱都是兕子在管着,地主家也没余粮啊。”玄世笑道:“而且,这食堂吃饭,用不了多少,否则庄户门又怎么会都扎堆儿来食堂呢,便宜啊。”

    食堂这边儿一直做的都是赔本儿买卖,虽然赔的不多,但也是赔啊。

    李二陛下很是耐心的挑选了一条相对比较短的队伍,站在了庄户的身后,玄世见状,叹息一声,只能跟在李二陛下身后。

    好在他吃饭是不用钱的,否则今天可就真尴尬了。

    他今天出门,也只是到书原来帮着办理学生入学证明的事儿,身上没带多少钱,刚才给李二陛下的那十几文铜钱,已经是他能摸索出来的全部家当了。

    排队的人虽然多,但是食堂的厨子效率也很高,半刻钟的功夫,就轮到了李二陛下,李二陛下站在窗口前,看看食堂准备的饭菜,现在虽所剩不多,但是能看出菜肴是十分丰盛的。

    两素一荤,加上一海碗米饭,总共花了李二陛下十三枚铜钱,这价钱的确不贵,别忘了,还有荤菜呢,那可是实实在在的豚肉,还是庄子上特有的豚宰杀出来的肉。

    李二陛下花钱,玄世刷脸,要了两荤一素,今儿个一上午折腾的,玄世现在只想多吃点儿肉好好补补。

    跟着李二陛下,来到了德义为他们占的位子,玄世与李二陛下相对而坐。

    在食堂里,规矩也就没那么多了,就这么个环境,也无可奈何了。

第五百一十八章:可以歇歇了() 
    “看上去不怎么样,闻着倒是挺香的。”李二陛下说道:“儿,一会儿这边食堂的人大多散去之后,让厨子再下厨做些东西,德义还有朕的那些侍卫还都没用饭呢。”

    “是,臣遵旨。”玄世说道。

    李二陛下坐着,德义站着,李二陛下吃着,德义看着,德义已经习惯了,反正吃饭这事儿,不在乎耽搁这么点儿时间。

    德义身上带了钱,可都是些银锞子,若是在市集上要用的话,可以直接用,但是食堂这边,用银锞子,找回一两斤铜钱来?那可不成。

    所以一会儿让食堂的厨子做饭,连带着那些侍卫的钱,德义才能一起用银子付了。

    在外头顶着太阳转悠了大半天,李二陛下也有些疲累,方才闻到饭菜的味道的时候,肚子就已经很饿了,如今饭菜就摆在眼前,吃起来那叫一个大快朵颐。

    “香,比皇宫里尚食局的饭菜都要香。”李二陛下吃饱了,吃的很是满意。

    这食堂的饭菜怎么比得上尚食局,只是吃饭的人的心境不一样罢了。

    “朕当年行军打仗的时候,吃的饭菜还没有这食堂里的饭菜精致呢,可是那会儿,就是觉得饭菜吃着香,后来当了皇帝,整天坐在深宫之中,饭食虽然一天比一天精致,但是却再也吃不出当初的那种味道了,今天这饭菜的味道,久违了啊。”李二陛下笑道:“畅快!”

    食堂里招待着一波又一波的人,好在里头的厨子准备的充足,否则后来的这些人连饭菜都没得吃,厨子都是看人下菜的,今儿个外头这么多人,厨子也很有先见之明的多准备了一些材料,这才不至于断了供应。

    足足有半个时辰,食堂里的人才渐渐的少了起来。

    玄世起身来到厨房窗口,今儿个可算是把厨子给累坏了,但是现在还不是歇息的时候,还差着最后一哆嗦呢。

    “张师傅。”玄世对着厨房里面喊道。

    听到玄世的声音,厨房里的厨子老张赶紧站起身来,来到窗口面前。

    “公爷,何事吩咐?”

    “还有几个贵客未曾用饭,还得辛亏您一次,大概有十几个人吧,做些好菜,等事后,我让府上的人给您这儿送几坛子好酒。”玄世笑道。

    老张也是憨笑一声:“公爷您这是说的哪里的话,这是小人分内之事,又岂会贪图您的几坛子酒水?小人这就去操持。”

    “好嘞,麻烦了。”玄世寒暄到。

    “放心吧公爷,妥了,那几坛子好酒别忘了。”玄世刚刚转过身去打算离开,就听到厨房里面儿老张的提醒。

    好家伙,说好的不贪图呢?

    无奈一笑,回到李二陛下身边儿,告诉李二陛下都办妥了,让德义去将外面的御林军都叫进来吧,这边儿食堂也都空出位子来了。

    人吃饱了就容易犯懒,李二陛下吃的饱,吃完之后坐在食堂里也不想动弹,要是能有张软榻让人躺着睡一觉就更好了。

    只是这里终究是书院而不是皇宫。

    “到外面走走,活动活动筋骨,果真是令人神清气爽啊。”李二陛下笑道。

    “臣也觉得,陛下经常出来走走,不是什么坏事。”玄世说道:“这大唐江山,几乎一半都是陛下打下来的,看看自己治下的江山,挺好的。”

    “你小子,会说话。”李二陛下笑道。

    约莫等了两刻钟的功夫,李二陛下随行的侍卫也都吃饱喝足了,书院也都逛完了,想看的都看完了,李二陛下也不在此多留了,在玄世的恭送下,带着御林军便离开了书院,上了马车,估计是直接回长安皇宫去了。

    这个点儿回去,到长安,也得花费不少功夫。

    书院到了下午,招收学生的工作还在继续,玄世陪着李二陛下转悠了一上午,也想找个地方歇歇,于是就去了原先的旧书房,躺在书房的炕上小憩一会儿。

    书房的窗户是开着的,空气通透,外面也是鸟语花香,微风透过窗户,吹进书房,让人觉得十分舒服,玄世这一趟,就在书房里睡熟了。

    忙里偷闲,也是一大趣事。。

    这一睡就睡到了傍晚,玄世再起身的时候,书院外头已经忙活着开始收摊子了,许多书院之前的学生都在这边帮忙,忙活了一整天,闲暇下来,才有空到书院里帮忙。

    招生的工作已经办妥了,原先从明德书院毕业的学生新的入学证明也都办好了,就等着半个月以后,该入学的入学,该考试的考试,这半个月,玄世和先生们也能暂且歇息一番了。

    从书院回到府上,玄世还是头一次觉得这般轻松,书院渐渐的走上了正规,今日李二陛下来书院,也算是给书院送了一份大礼了,虽然没有实打实的给东西,但是李二陛下来书院的事儿传出去,不但对书院来说是个良好的宣传,对于长安城的那些居心叵测的人来说,也是一份威慑。

    陛下都认同书院的存在了,还有不长眼的要来挑事儿吗?

    想要来书院挑事儿,陛下同意了吗?

    如今陛下也知道太子与书院牵扯上关系了,太子在书院的身份也没有必要藏着掖着了,大可大白于天下,有太子撑腰的书院,还想背地里使绊子,可得小心掂量掂量了。

    回到府上,例行先去秦冰月那里看看自己的宝贝闺女,如今娃娃的脸已经张开了,身型体重也增了不少,看着自家闺女,一整天积攒的疲劳与心事全都一扫而空了。

    “夫君,书院的事儿可都忙活完了?”秦冰月看着正在都弄女儿的玄世问道。

    “嗯,今天大多都已经忙活完了,虽说是放假,但是书院里仍旧有夫子值守,即便是有一两个没赶上今天的,后续也不会太麻烦。”玄世说道:“来的人要比我想象中的多啊,看来今年秋后的入学考试免不了一场“厮杀”,有人欢喜有人愁。”

    “怎么,如今书院这等规模,还是容纳不下这些学生?”

第五百一十九章:一纸嘉奖() 
    玄世璟摇摇头,说道:“数量超乎你的想象,而且,书院早晚要走这一步,就是没想到这么快。”

    书院容纳不了这么多学生,通过秋后的考试来选拔学生,肯定会有被刷下去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入学,入学通知上写的清清楚楚,所以才说有人欢喜有人愁。

    “若是没能被选入学院,那些孩子应该会很伤心吧。”秦冰月叹息道。

    “是啊,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玄世璟说道:“即便庄子上建了书院,但是书院规模有限,收个两三百的学生,已经是到头了,这十里八乡人这么多,咱们是有心无力啊。”

    “夫君说的也是啊,毕竟书院就这么一个,周围附近庄子上的孩子这么多,总不能方方面面全都顾忌到了,总有力所不及的时候,庄户们都想让自家孩子上学,可是书院能力有限,考试选拔,也是正常。”秦冰月叹息道。

    自从秦冰月坐了母亲之后,心地就越发的柔软了起来,尤其是关于孩子这一方面,以前这些事情秦冰月从来不会开口问,更不会因为这些事而感叹。

    到底是做了娘的人,性情都变了一番模样,不似以前,对待不相干的人,是死是活,都丝毫不关心。

    不管如何,书院秋后的考试该考还是要考,能不能入学,就看那些孩子自己了,离着考试还有半个月呢,这半个月,能够决定很多事情了。

    值得一提的是,李二陛下的嘉奖令下来了,招生当天李二陛下在庄子上的书院转悠了许久,也与来报名的人在外头聊了聊天,看了官府给他们开具的户籍证明。

    当时李二陛下心里就对东山县周围的这些官吏十分满意,也提醒德义,回宫之后记得提醒他这回事,为的就是要嘉奖、表彰这些官员。

    加之在书院里与玄世璟聊了几句关于大唐吏治的事情,李二陛下更是觉得,这样的官吏弥足珍贵,一定要好好嘉奖表彰。

    后来李二陛下回到皇宫里后,德义也提醒了李二陛下有这么一回事,于是李二陛下就诏三省拟定嘉奖令,让内务府准备些东西,将内务府准备的赏赐派人送到了那些官吏所在的衙门之中。

    这些东西在那些官员眼中或许还不如李二陛下的那一张嘉奖令来的值钱,那不仅仅是一张纸,而是天子对他们的肯定,这一张纸摆在家里也好,传出去也好,那都是莫大的荣誉,莫大的名声。

    明德书院的一次招生,造就了一批声名显赫但是位子却不高低层官吏,在他们的仕途之中有了这样一笔光辉,往后的仕途肯定是更加平坦了。

    皇帝都喜欢能臣,喜欢良臣,能为百姓办事儿解忧,能为朝廷办事儿,能为君王办事儿的,那就是能臣,就是良臣。

    而这一次的嘉奖令一下,整个长安周围都被李二陛下这次的嘉奖令给刺激到了,当官的除却要钱之外最想要的是什么,还有名声啊,还有什么能比陛下亲自颁发嘉奖令这等事情更能赚足名声的了,而且这名声可是赚大了,东西是宫里的人给送过来的,但是送过来的还以一句话,那就是让这些官员三日之后收拾好,去长安城,进皇宫领嘉奖令,皇帝陛下亲自为他们颁发嘉奖令。

    这一待遇,让多少人眼红。

    李二陛下这样做,也有他的深意,很显然,李二陛下的目的也达到了,刺激了大唐的官员,只要踏实肯干,名声肯定是有的,朝廷的嘉奖也肯定是有的。

    李二陛下并不是开了一个皇帝亲自嘉奖官府书吏的先河,早在以前就有过这种例子,只是这种例子,无疑都发生在对朝廷对百姓有大功劳的官吏身上。

    东山县周围的这些官府书吏,只是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为百姓做了一回实事而已,这就让人很心动了。

    因此,李二陛下嘉奖令一下,整个长安周围的吏治风气,瞬间就不一样了。。。。。。。。

    玄世璟在家里闲散了半个月,书院那边放假了,龙首原上没出什么毛病又用不着他,只需要偶尔去趟长安,去一趟东宫到太子那里报道一回就好,顺便跟李承乾说说书院的事儿。

    这回让李承乾可是白白捡了这么个便宜,李承乾知道书院的事儿也很是高兴,好歹是太子,书院的重要性若是看不出来,他这个太子也就太不合格了。

    一眨眼半个月就过去了,原先明德书院的那些孩子,留在书院继续深造的,依旧到书院上课,而已经分到工学院的学生,也是收拾好了行囊,离家前往长安去了,往后他们就要在长安城工学院住宿了,在那里踏踏实实的学一门手艺,将来从工学院出来之后,也好养家糊口。

    李孝恭已经住在了兵学院之中,一开学,兵学院的十几个学生到学院里报道,裴行俭也来了,作为李孝恭的助教,他的任务要比李孝恭艰巨的多,书院学生的课程安排,作息安排,训练安排都要由裴行俭来拟定。

    裴行俭毕竟是跟着苏定方学过兵法的,也在苏定方身边儿待了不少时候了,熟悉兵法军阵,也上过战场,由他来做助教帮助李孝恭管理学生再好不过。

    至于医学院那边,孙思邈带这几个学生可比他从头带徒弟要省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