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少 >

第588章

大唐第一少-第588章

小说: 大唐第一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务府挑选出来的东西一同送到了东山县庄子上。

    这两天玄世璟人在家中坐,礼收到手软,有的是真心来送礼祝贺的,有的是要借着这个机会来攀附玄世璟的。

    如今的玄世璟在长安是风头正盛的,正当圣宠的人,尽早结识是件好事,以往找不到借口,现在多么好的机会,玄家小小姐出生,带着礼物过去,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家又是上门祝贺的。

    天子赏赐,送到东山县上,动静闹腾的不小,长安城的人都知道,晋阳郡公的女儿出生,天子给了丰厚的赏赐,而这个女儿,还不是嫡女,非晋阳公主所出。

    这就更能说明,如今晋阳郡公是多么的得宠了。

    玄家大宅,德义亲自将东西送了过来,还有李二陛下的圣旨,这些东西,都是正儿八经赏赐给安安的,圣旨还说,让秦冰月出了月子后,与晋阳一同,带着安安进宫走动。

    安安虽说不是嫡女,但是在玄世璟眼里,孩子是自己的孩子,分什么嫡女庶女?安安是玄世璟的长女,但是在外人眼里,庶不如嫡,这才是正常的,而李二陛下的这道旨意,却是将安安的身份拔高了一个层次,即便是以后在外人眼里,安安不是嫡女,但也不是普通的庶女。

    在洗三之前,玄世璟终于给自己的女儿起好了名字,名字很简单,叫做玄悦,若是小名叫安安是希望女儿能够平安的话,那大名的意思就更简单了,希望自己的女儿这一辈子都能快乐。

    当爹的,总想把最好的给自己的女儿,现在玄世璟非常理解当初李二陛下为什么这么疼爱晋阳了,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上。

    如今整个府邸之中,吃穿用度最好的最精致的,便是小玄悦了,小小的人儿躺在襁褓之中,真是让人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口里怕化了。

    孩子出生第三天要举行洗三的仪式,这个仪式很是重要,因此府上不但要接待来客,还要准备大小姐洗三的事。

    现在玄家府上,王氏成了老夫人,而玄世璟不再是少爷,而是老爷了,玄悦是府上的大小大姐,等玄世璟有了儿子,他的儿子,才是玄家的大少爷。

    所谓洗三,婴儿出生后第三日,要举行沐浴仪式,会集亲友为婴儿祝吉,这就是“洗三”,也叫做“三朝洗儿”。“洗三”的用意,一是洗涤污秽,消灾免难;二是祈祥求福,图个吉利。“洗三”之日,通常只有近亲来贺,多送给产妇一些油糕、桂花缸炉、破边缸炉、鸡蛋、红糖等食品或者送些小孩所用的衣服、鞋、袜等作为礼品。本家仅用一顿炒菜面来进行招待,富户亦不过在酒菜上丰富些,主食必定是面条,俗称“洗三面”。坐席时,照例让收生姥姥坐在正座上,当成上宾款待。

    8)

第四百八十三章:洗三() 
    这收生姥姥,便是玄家找来的稳婆,这是庄子上专门以接生、洗三为活计的老妇人,通俗一点叫稳婆,也叫做收生姥姥、吉祥姥姥。

    玄家的洗三礼办的很是规矩,德义为李二陛下送礼的时候,这些礼物当中就准备了孩子洗三时候能用到的东西,比如虎骨,还有御赐的洗儿果、洗儿钱,金银钱,银叶坐子,金银铤子,还赐下了宫中洗儿用的金盒。

    洗儿以虎骨水为浴汤,内投猪胆一枚,终身不遗疮疥。

    洗三当日,安安身上裹着的,是秦冰月的旧衣,若是男孩,便以父亲的旧衣包裹,若是女孩,便用母亲的旧衣服包裹,不能用新帛,这样孩子才能健康长寿。

    这些风俗,玄世璟没有必要违背,因此孩子生下来的时候,外头裹着的,便是秦冰月的旧衣服。

    玄家没有近亲,只有关系比较好的几位公爷府上,因此安安洗三这天,几位公爷府上都来了当家主母,带了油糕、桂花缸炉、破边缸炉、鸡蛋、红糖等食品,还有小儿的衣服、鞋、袜等作为礼品。

    午饭后,洗三仪式才正式开始,由为秦冰月接生的稳婆来主持,在秦冰月的产房外厅设了香案,供奉碧霞元君、琼霄娘娘、云霄娘娘、催生娘娘、送子娘娘、豆疹娘娘、眼光娘娘等十三位神像。香炉里盛着小米,当香灰插香用。蜡扦上插一对“小双包”,也就是寻常时候祭祀专用的羊油小红蜡,下边儿压着黄钱、元宝千张等全份敬神钱粮。

    秦冰月的卧室的炕头上供着“炕公、炕母”的神像,均用三碗至五碗桂花缸炉或油糕作为供品。照例由王氏这个婆婆上香叩首,稳婆亦随之三拜。然后,玄家的下人将盛有以槐条、艾叶熬成汤的铜盆以及一切礼仪用品均摆在炕上。

    这时,稳婆把婴儿一抱,“洗三”的序幕就拉开了。玄家依尊卑长幼带头往盆里添一小勺清水,再放一些钱币,谓之“添盆”。如添的是金银锞子、硬币就放在盆里。此外,还可以添些桂元、荔枝、红枣、花生、栗子之类的喜果。

    几位公爷家的前来的女眷亦随之遵礼如仪。

    添了清水,稳婆便说道:“长流水,聪明灵俐”;添些枣儿、桂元、栗子之类的喜果,她便说:“早儿立子,接生贵子,因为是女儿,便也没有了连中三元之说了。

    总之都是些吉利话,祝福孩子的。

    玄家高门大户的,这稳婆接连几个月都在玄家住着,虽然忙活着,辛苦着,但是最后的丰硕是喜人的,临了稳婆脸上挂着的笑容将脸上的皱纹都生生的挤了出来,都能夹死苍蝇了。

    稳婆的“外快”可谓多矣,添盆的金银锞子、首饰、围盆布、当香灰用的小米儿、鸡蛋、喜果儿、撒下来的供尖儿——桂花缸炉、油糕一古脑儿被她兜了去。

    玄家的这事儿做利索了,她这剩下的后半辈子都能锦衣玉食了。

    玄家前来观礼的长辈为安安添盆,出手那是一个比一个大方,玄世璟这个当爹的,直接一把金锞子,晋阳和王氏,一个是母亲,一个是祖母,出手更不会小气了去。

    就说几位国公府上的女眷,谁出手会堕了自家的脸面,再不济除却添喜气儿的果子什么的的,都要丢一把喜钱、银锞子。

    因此,这一回,洗三的稳婆赚的是盆满钵满。

    玄家也不在意这点儿钱财,为了玄家的大小姐,这算的了什么。

    洗三结束之后,玄家要将喜钱分发给前来参加洗三的人,让人家也讨个吉利去。

    一整天忙活下来,别说秦冰月这个刚刚生完孩子的女子了,便是玄世璟,也是累的够呛,但是看秦冰月,丝毫没有疲态,毕竟这是自己女儿的大事,秦冰月又岂会放松?

    难怪很多人都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忙活了一天,玄世璟终于能洗漱躺下好好休息休息了,而秦冰月,依旧是要一天十二个时辰,抓紧时间能睡一会儿是一会儿,一旦孩子饿了,就要醒来喂孩子,过着这种日子。

    如今玄家大宅子里,老夫人王氏终于有了事情可以做,那就是白天帮着秦冰月带孩子,虽然不是孙儿,但也满足了王氏想要抱孙儿辈的孩子的心愿,这可是孙女。

    晚上,玄世璟和晋阳躺在床上,晋阳依偎在玄世璟的身边。

    “夫君,妾身也想要个孩子。”晋阳说道。

    “怎么了?不是说好了,最少也要等到你十八岁以后啊。”玄世璟说道。

    “夫君你看,冰月姐姐现在带了孩子虽然很辛苦,但是脸上一直带着笑容啊,从冰月姐姐的眼神里,妾身就能看出,现在冰月姐姐,真的很幸福,而且,妾身也想要为夫君生个孩子。”晋阳抱着玄世璟的胳膊,脑袋枕在玄世璟的肩膀上。

    “你这是。。。。。。。羡慕了?”玄世璟笑问道:“虽说孩子是冰月生的,但是这孩子以后会说话了,也要叫你一声母亲呢。”

    虽说如此,但是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和别人的,总是有所不同的。

    而现在,玄世璟也只能用这么蹩脚的借口来敷衍晋阳。

    “璟哥哥是不是一直把兕子当成小孩子啊。。。。。。。”晋阳依偎在玄世璟身边,眼眸垂了下来,眼中一闪而过的失落,却是落在了玄世璟的眼中。

    玄世璟笑了笑:“要是真把你当小孩子,怎么会这么早就把你娶进门啊,好了,睡吧,别胡思乱想,等再过两年,兕子想要的,都会有的,给自己一些时间不好吗?”

    “嗯。”晋阳闷声回应道。

    长安城,自那天竺的方士进了张亮的郧国公府之后,在这府中生活的可谓是如鱼得水,还是那句话,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虽然张亮府上也住着不少别的道士和尚之类的,但是在这方士面前,却是弱气了。

    人家可是从皇宫里出来的,听说连陛下都十分宠信呢。

    这方士出宫的原因,他们可没处知道去,东上阁发生的事情,也不是那么好打听的。

第四百八十四章:张亮的“贵人”() 
    

    张亮府上的这些方士术士之流,都是被张亮安安稳稳的养在府上,好吃好喝的供应着,他们只需要讨好张亮一人足矣,外面的事情,对他们来说是什么样子的,没多大关系。

    至于宫中和张亮府上相比,虽然在宫中若是得了陛下宠信,身份地位不同非凡,可是哪儿有在这郧国公府逍遥自在,深宫之中,也不是什么干净地方,宫里的人,也都不是什么好相与之人,在陛下身侧,难免惹得旁人眼红,成为旁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一个不小心,命都没了,还要地位作甚,倒不如在这郧国公府逍遥快活,只要把张大人哄高兴了,即便是这郧国公府府上的那些公子们,也得对自己客客气气的。

    张亮虽有五百假子,但不都住在长安城中,在长安城外,张亮也是有封地的,与玄世璟一样,在封地的庄子上有自己的别院,大多数义子都住在那所别院当中。

    在张亮府上的偏院中,张亮特意吩咐府上的人为这方士准备了丹房,一应物事,不比宫中少。

    大唐的勋贵们信方士,迷恋炼丹,想要长生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儿,但是像张亮这般沉迷的,甚至在自己府上养这么多方士术士,还是少见的。

    将方士送到张亮府上之后,李安俨与这方士之间的联络却未曾断过,一边与这方士联系着,一边和李治一同想办法,看看怎样才能让李治从十六王宅脱身。

    李治从宫中回来之后,对于离开十六王宅的事情就越发的热忱了,这还要源自长孙皇后与他说的那些话。

    李治若是想要离开十六王宅,看来是不能依靠长孙皇后了,所以要自己想点儿其它的招儿才行。

    李安俨让方士做的只有一件事,让张亮自己去寻思,去觉得,九皇子李治,才是明主,值得他投效,若是李治得势,他手中的权势,势必会更上一层楼。

    这目标对于这天竺方士来说并不简单,首先不能像上次在皇宫之中那样,没有摸清楚主子的脾性就急于说话,话说不好,引得旁人猜忌,连留在这府中享受的机会也都没有了。

    所以他只能缓缓图之,争取能不声不响的影响张亮。

    张亮既然对术士方士之流如此宠信,那他们的话,张亮也自然是从谏如流,这回这方士也学聪明了,不管说什么,都先把老天爷扯下来给他充当门面,整天挂在嘴边的便是观星夜天象,无论什么,都是老天的意思。

    就连丹房迟迟不开火,也是老天的意思,时机还未到。

    对于这些话,张亮深信不疑,求长生是件大事,老天爷的意思自然要遵守,而且,张亮有的是时间等,不急于一时。

    努力的铺垫了这么长时间,这方士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机会,与张亮说起九皇子李治的事情了。

    在张亮面前,方士是装作不知道大唐还有一位落魄的九皇子的,只是说有位贵人在长安,若是张亮能够相助那贵人,往后前途,定然不可限量。

    而张亮问这方士,那贵人是谁的时候,方士却又摇摇头说现在只知道这贵人人在长安,具体的,还不清楚,需要时间。

    如今的张亮无论是身份地位还是手中的权利财富,都已经到了一个瓶颈,封了国公,官居刑部尚书,但是这才哪儿到哪儿。

    张亮是农户出身,早年在家务农,后投靠瓦岗,隶属于徐世绩部下,随徐世绩降唐。在房玄龄的推荐下,担任秦王府车骑将军,武将的出身。

    按理说走到今天,高官高爵有了,荣华富贵有了,也差不多了,但是人若是没有了上进心,与咸鱼又有什么两样。

    张亮心里心心念念还惦记着入政事堂,原本朝廷是没有政事堂的,后来李二陛下设立的政事堂,这政事堂,倒是成了大唐的核心决策机构了,如今朝堂上除却三省尚书左右仆射,侍中和中书令四人之外,还有几位尚书级别的官员,也被加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职,入了政事堂,成了宰相。

    张亮想着,在王上,怎么也得捞个宰相做做,以后在人前,也是被人唤一声张相公。

    方士虽然只是“无意”提了这么一次,但是这事儿却是落在了张亮的心里,扎了根,等再过两天,这方士就能再与张亮说两句话,将这位“贵人”的范围缩小一些了。

    张亮回去之后自己个儿也在猜想,这贵人到底是谁,但是猜来猜去,一直没个头脑,去问别的方士术士,那些人自然哄着张亮来,但是要说出个一二三来,是不可能的,他们哪儿知道什么贵人,对于他们来说,张亮就是天大的贵人。

    张亮虽然急切的想要知道,但是却不得不安安静静的等着那方士的消息,那方士也说了,这种事情要看机缘,不可强求。

    而张亮觉得,这方士已经到了他府上,那他的机缘应该不会差才是。

    既然如此,那就等着吧。

    如今的玄世璟在庄子上还算是清闲,学院周围虽然忙乱,但是不影响学院里教书授课,到了今年秋天,可就是学院里要考试的时候了,这场考试决定了如今坐着学堂里的这七十多人是否能继续在这里读书。

    是留在这里继续深造,还是离开这间学堂,去工学院,又或者是直接回家

    书院周围的宅子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