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少 >

第579章

大唐第一少-第579章

小说: 大唐第一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说大师从天竺而来,有长生之法。。。。。。”李淳风提起了这个话题。

    “是啊,可惜,贫僧的长生之法,似乎那位玄公并不相信,还力阻陛下相信贫僧,驳得贫僧是哑口无言啊。”和尚笑道。

    “说起来,这炼丹一事,我道门也颇有些心得,当初袁道长曾想为陛下炼制长生丹,只是当中有些原因,此事没能做成,因此,袁道长才会离开长安,周游大唐,为陛下寻求另一种长生之法。”李淳风说道。

    “哦?袁道长也。。。。。。那为何没成呢?”

    “因为陛下不同意。”李淳风笑道:“再往多了,贫道就不好说了,毕竟是几年前的事情了,袁道长也只是提起过一两句罢了。”

    和尚一愣,放着长生的机会在眼前,陛下竟然会拒绝?这。。。。。。。怎么听怎么不真切。。。。。。这李淳风说了这么多,难不成陛下不同意,也是因为这玄世璟在当中搅局?

    看来这袁天罡前些年为陛下炼丹的事儿要托人在宫中打听打听了,宫中应该有传言才是。

    李淳风与这外来的方士在观星台之上“相谈甚欢”,太子在东宫之中老老实实的处理政事,而晋阳从皇宫之中离开之后,长孙皇后也在琢磨着,如何旁敲侧击与李二陛下说这件事。

    一个方士,搅动了整个太极宫的风云。

    太子在甘露殿外这么一跪,宫中的这个方士对于整个长安城的人来说也就不是什么秘密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和尚与李淳风之间的对话,被李淳风派人原原本本的告知了玄世璟,两人现在要做的,就是等,等着这和尚自己到李二陛下面前去说玄世璟的事,自己挖坑把自己埋了。

    李二陛下知道李淳风炼的丹药是有毒的,若是这和尚旧事重提,那就有意思了,到时候李二陛下心里能不怀疑这和尚?若是这样,玄世璟的目的也就达成了。

    这和尚对于李二陛下潜在的威胁,就被破除了一半。

    长安城,十六王宅。

    李治看完手上的书信之后,借着烛火,将手中的信点燃烧尽,脸上的表情却是凝重了起来。

    “夫君,怎么了?”一直关注着李治的王氏见李治的神色有些不对劲,关切问道。

    “李安俨信中说,王玄策从天竺带回来一个方士。”李治说道:“如今这方士被父皇安排在西内苑。”

第四百六十二章:龙体欠安() 
    “一个方士罢了,李安俨为何要去注意一个方士呢?”

    “那方士自称有长生之法,已经活了两百岁了,看上去父皇对其深信不疑,在西内苑之中专门设置了丹房,供那方士炼丹,当初袁天罡和李淳风也被父皇安排做过这等事,只是后来就不了了之了,我原以为,父皇不会再相信这些东西,现在看来,父皇还是信的,而且,信上还说,父皇最近身体似乎有些不太好。”李治说道:“或许正是因为这个,父皇才着急了吧。”

    李治坐在桌边摸着自己的下巴,如今的李治下颌已经长出了青涩的胡茬,比先前看上去要老成稳重。

    “父皇的身体,是早年落下的病根,当年征战南北,身上的伤痛也是不少,而且,父皇患有风疾,如今李安俨说父皇身体每况愈下,想来情况是严重了,看来,要多督促李安俨一番了,不能再这么不紧不慢的了,剩下的时间似乎不多了。”

    “夫君要如何?”王氏问道。

    “李安俨说他会找机会接触那方士,若是能拉拢到那方士,事情就好办多了,至少,咱们在宫中,也就有了一个十分得力的耳目。”李治说道:“除此之外,我也不能继续再在这王宅之中待下去了,要想办法先出去再说。”

    “夫君前些日子不还说,要低调行事吗?外面李安俨都准备好了吗?”

    李治摇摇头:“李安俨一直在行动,收买朝拉拢朝中官员和皇族中一些偏远的勋贵,这些人在父皇这一辈,都被外放到别处,远离长安,此生若是想要回到长安,或者是重新回到朝堂掌控大权,唯有支持我。。。。。。。因此,也拉拢了不少人,趁着年后还未都回到封地或是老家,暂且都留在长安城。”

    “可是那些人,在朝中几乎都说不上话。。。。。。夫君靠他们,能成吗?”

    “不成也要成啊,万一哪天,宫中一下子真的变了天了,我这一辈子,就再也没有机会能从这儿出去了。”李治叹息道:“此事最好是我亲自与李安俨见上一面,好好谈谈,否则仅凭书信来往,是谈不妥的。。。。。。”

    方士在西内苑丹房,李二陛下的身子,一边儿御医在调理着,一边儿等着方士的丹药,谁都不知道李二陛下剩下的日子还有多久,现在虽然没有到了连朝政都处理不了的地步,但是风疾的毛病,一旦发作起来,便能让李二陛下卧床不起,把人折磨的暴躁易怒,这样的情况下皇帝是没办法处理政事的,事情都要落在太子身上。

    一旦李二陛下有什么意外,太子立即便能顶上去,太子上位之后,李治便再无机会。

    因此,李治着急了,急着要在李二陛下仍旧在位的时候,策动他与李安俨的计划。

    “明日我便托人进宫,给母后带个话。”李治说道。

    “妾身陪着夫君一起。”

    李治微微一皱眉,随后看了看床上躺着正熟睡的孩子,微微点了点头。

    次日清晨,李治买通了王宅里的一小厮,带着他的信前往皇宫,只要在皇城门口,将信件交给守卫,嘱咐守卫送到立政殿便是了,也不是什么难事。

    李治想要进宫,或是见长孙皇后,或是见李二陛下,总之,他要亲眼见到帝后,亲身看看宫中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这一点,李安俨是做不到的,他被从东宫削下来之后,几乎再也没有什么进宫的机会了,所以宫中现在如何,除却买通宫中的太监宫女打听之外,就别无他法了。

    而普通的太监宫女,想要探听到皇帝宫中的事情可不容易,很有可能消息还没打听到,就被宫里的侍卫或者是暗卫给抓了去,若是将李安俨招出来,得不偿失。

    因此,李治自己去,最为稳妥,打着挂念皇后,担心皇帝身体的孝子名头,谁也没有理由阻挡。

    虽然人在十六王宅之中,但毕竟还是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的儿子,在旁人眼中,千错万错,想要尽孝的心总是不会错的,因此,绝不会有人阻挠李治进宫去探望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

    十六王宅中的小厮将信送到了皇城门口的守卫手中,便在宫门口等候回信,而守卫则是进了宫城,托人将这封信送到了立政殿。

    这会儿长孙皇后并不在立政殿,而是去了东上阁,李二陛下这两天身子不太好,一直在东上阁中卧床养病,因此,长孙皇后想要劝谏李二陛下不听信方士之言还未说出口,只是一心一意的在照顾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病的并不严重,御医开了药,千叮咛万嘱咐让李二陛下好好歇息几天,再图后效,李二陛下也听从了御医的话,将朝中事务全都交给了太子李承乾,自己暂且东上阁寝宫修养。

    “陛下,臣妾已经派人出宫去请孙道长了,若是孙道长能够进宫为陛下诊治,定能缓解陛下的病痛。”长孙皇后将药碗放到宫女手中的托盘之中,转过头来,服侍李二陛下躺下,为他盖好被子。

    “朕这两天卧病在床,倒是辛苦你了。”李二陛下握住长孙皇后的手问道:“朝中一切可安好?”

    “陛下放心,太子也不是第一次代陛下监国了,若是有太子不决的事情,太子定会来告知陛下的。”长孙皇后说道:“陛下且安心在寝宫养好身体才是。”

    “朕这是老毛病了,朕心里有数。”李二陛下叹息道:“先皇晚年之时,不也像朕这般。。。。。。。”

    “陛下莫要想太多,听从御医的话便无事。”长孙皇后笑着安慰道:“臣妾不就是个例子吗?身体,都是靠着常年调理,才一步一步好起来的。”

    “唉~~朕不似皇后,朕何尝不知,只是朕放不下啊。”李二陛下无奈笑道。

    帝后两口子在东上阁李二陛下的寝宫之中说着话,外面的太监走了进来。

    “启禀陛下、皇后娘娘,立政殿那边的人带了宫门口的守卫过来,说是。。。十六王宅之中九皇子有信给皇后娘娘。”

第四百六十三章:借口进宫() 
    李治晋王的称号被削,因此小太监在称呼李治的时候,只能用九皇子,毕竟还是帝后的儿子,皇家的血脉。

    “稚奴?”长孙皇后不由得一阵疑惑,自己的这个儿子被送到了十六王宅之后的日子里也算是本本分分,怎么突然之间又要与宫中联系了?

    非是长孙皇后不记挂这个儿子,只是李二陛下那里,实在是对李治没有什么好感了,无论是李治当了爹还是过年宫中家宴,都未曾下诏让老九进宫。。。。。。

    因此长孙皇后即便是再思念这个儿子,也不敢忤逆了李二陛下。

    “他想要做甚?”躺在床上的李二陛下听到李治的名号,眉头一皱,脸上露出了明显的不悦。

    “陛下稍安勿躁。”长孙皇后连忙安抚李二陛下。

    世上父子哪儿有天大的仇?只是李治的事情,伤了李二陛下的面子,李二陛下毕竟是君王,儿子与他后宫的妃子有染,他这个当爹的还没死呢,李治若是出现在宫中,那便是将这不光彩的事情一直摆在李二陛下面前供他回忆,因此,即便过去这么长时间,李二陛下依旧不待见这个儿子。

    对于李二陛下来说,李治的作为,比禽兽不如的李愔更加可恶。

    “信呢?”长孙皇后回过头来问道。

    “还在那守卫手中。”小太监回应道。

    “呈上来吧。”

    “是。”小太监应声,随后出了寝殿,从守卫手中接过李治的亲笔信,复又进了寝宫,交到了长孙皇后手中。

    长孙皇后看一眼李二陛下,见李二陛下躺在床上微微点头,这才将信拆开来看。

    快速将信浏览完,长孙皇后将信纸折起。

    “稚奴说听闻陛下最近身体欠安,十分担心,想要请求陛下恩旨,准他进宫探望。”长孙皇后说道。

    “他会如此想?”李二陛下没好气的说道。

    “稚奴这孩子从小儿秉性善良,上次出那事儿估计也是一时糊涂。。。。。。”长孙皇后叹息一声:“稚奴还年轻。。。。。。”

    “观音婢想念稚奴了?”李二陛下问道。

    “虽是皇家,但毕竟稚奴是臣妾的儿子,是臣妾十月怀胎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犯了再严重的错,也没有母亲怨恨孩子一辈子的,只是臣妾也知,稚奴他。。。。。。犯下的错,的确不小,因此臣妾也羞于在陛下面前提起,毕竟稚奴从小是跟在臣妾身边长大的,他犯错,也是臣妾教导不力。。。。。。。”长孙皇后守在李二陛下身边说道:“这都这么长时间不见那孩子了,臣妾若说不想念,那肯定是在撒谎欺瞒陛下。”

    “明日便着宫人悄悄将他接到立政殿,你与他见上一面,聊几句话吧。”李二陛下说道:“之后再派人将他送回去。”

    “陛下。。。。。。。”

    “无妨,朕这边无需担心,让御医在寝宫候着便是。”李二陛下说道。

    “多谢陛下。”长孙皇后轻声说道。

    李二陛下伸出手,覆盖在长孙皇后的手背上:“你我夫妻,何须如此。”

    李二陛下准许的,也只是让李治偷偷进宫,与长孙皇后见上一面,说两句话,但是却没有准许李治来见他,李二陛下也不想在自己这个样子的时候见李治,或者说,在李二陛下心里,还是不待见李治的。

    李治想要进宫的目的已经达成了,遗憾的是,他不会见到李二陛下,最多只能从长孙皇后的口中探听几句关于李二陛下现在的身体状况,以表关心。

    与此同时,李安俨终于收买到了西内苑中的太监,与那方士联系到了一起。

    因为玄世璟的关系,那方士虽然仍旧在宫中安稳无忧,但心里实在是忐忑,李安俨一找上来,与这方士便是一拍即合。

    那方士可还记得,反对自己不信自己的不仅仅是玄世璟,还有当朝的太子。

    现在大唐皇帝的身体状况似乎并不好,若是有朝一日,皇帝一不小心就驾崩了,太子继位,自己的下场可好不到哪儿去。

    而李安俨的出现,正好给这方士找到了一个新的靠山,一个将来很有前途的靠山。

    大唐的九皇子,还是大唐皇帝的嫡子。

    这方士是个外来人,自然不知道现在这个九皇子还被“囚禁”在长安城最豪华的囚笼里呢,而李安俨也不会告诉他李治现在的处境。

    因此,李安俨算是成功的将这方士忽悠到了自己的阵营当中,成了帮助李治复辟的一颗重要的棋子,西内苑中的这位方士,在有了李治这个“靠山”之后,显然可以松一口气了,至少,不必把心思都放在当朝皇帝一人身上,反正现在长生的丹药还没有炼好,皇帝若是驾崩了,与他毫无关系。。。。。。

    不过玄世璟。。。。。。。这方士还是挺记仇的。

    在宫中打探了不少时日,这方士也将玄世璟的底细都“摸清”了,李淳风果然没有骗他,袁天罡也曾为大唐皇帝谋过长生之法,按照宫中人的说法,袁天罡是想用玄世璟的血来为皇帝炼制长生不老之药,因为他人为玄世璟此人不凡,不仅仅是他如此人为,道家的几位德高望重的道士都是这么认为的,也是李淳风亲口告诉他的,方士觉得这话可信度有七八成。

    所以说,想要整治那位晋阳郡公玄世璟,或许可以从这方面下手。

    当年李淳风炼制毒丹,也就四个人知道,李淳风与玄世璟、李二陛下与德义。除此之外,再无他人,所以即便是方士向宫中的宫人打听再多,也是得不到事情的真相的。

    清晨一早,宫中一队甲士便出了宫门,径直朝着十六王宅而去,天刚刚亮,这个时候长安城的街道上还没有多少人,或者说,人最多的,仍旧是东西两市,无论是大唐人还是外来的番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