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少 >

第550章

大唐第一少-第550章

小说: 大唐第一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快快起身,我儿为国征战,凯旋而归,乃是玄家之荣光。”王氏将玄世扶了起来:“平安回来就好,瘦了,也黑了。”

    “但是壮实了不少啊。”玄世咧嘴一笑,转过头看向晋阳。

    “夫君。”晋阳规规矩矩的福身一礼。

    “我不在的时候,这么一大家子,你与娘亲,都辛苦了。”玄世温言笑道:“怎么不见冰月?”

    “冰月那丫头还在长安城呢,你今儿个回来的太突然,都没有接到信儿,准备的也是匆忙,已经派人去了长安,一会儿人就回来了,你这一走,连带这房家的小子和赵家的小子一并去了辽东,长安城偌大的神侯府,没个主心骨哪儿城?之前冰月在神侯府也待了不少时间,都走了之后,她便去那里坐镇了。”王氏说道。

    玄家的规矩也没有那么森严,女眷不得抛头露面之类的,且不说大唐本身就是开放的、包容的,便是王氏自己,不也是军营行伍里厮混过的吗?所以当了婆婆,也没那么多毛病。

    “娘,夫君,都别在外头杵着了,咱们回府吧,妾身已经吩咐下去,让厨房开始准备,晚上给夫君接风洗尘。”晋阳说道。

    “好,咱们回家。”王氏笑道。

    “走!回家!”玄世拉起王氏和晋阳的手,进了宅子,身后的丫鬟下人跟在后面。

    房遗爱和赵元帅在长安城外便与玄世的队伍分道扬镳了,两人都要在天黑之前回长安,去跟家里人相聚,至于东山县这边,等到明天,他们才会到庄子上的营地之中,与这五百府兵一同听从天子旨意。

    玄世回到东山县的行文不仅仅会送到兵部,兵部的人会写奏折,送进宫中。

    当然,玄世也可以自己派人将奏折送往宫中,但是他依旧选择了走兵部,虽说可能比自己派人送慢了些,但是这也是交好于兵部,做人不能太独,玄世回京之事,一切安排经兵部之手,给足了兵部面子,到时候朝堂上,无论玄世和他手底下的将士得到如何封赏,至少兵部,是站在他这一边的。

    大家和气生财,你好我好大家好,这才是人脉,这才是关系。

    临走之前玄世与兵部的人说过,此战过后,兵部的功劳,少不了,现在仗打完了,人回到长安了,该到了兑现承诺的时候了。

    玄世当初的一番承诺也是帮了他不少忙,在打高句丽的时候,朝堂官员鲜少插手玄世军中之事,一是李二陛下在背后支持,二来则是兵部的官员在朝中周旋了,再加上朝中的几员老将对玄世的信心,所以玄世在辽东才这般自在,要粮草有粮草,要人手有人手。

    原本说是四万辽东军攻打高句丽,刘仁轨协助,到了最后,灭了高句丽,灭了百济,苏定方率领五万府兵驰援,刘伯英率领水师从扬州到辽东。。。。。。。

    玄世派遣的人到了兵部,将玄世已经回东山县的事情告知了兵部的人,送上了玄世的亲笔信。

    “东山侯从平壤城回来了,如今就在东山县庄子上驻扎,只将他那五百精兵带回来了。”兵部的侍郎说道:“走的时候什么样子,回来的时候就是什么样子,往常咱们还是小看了他训练出来的那五百兵员啊。”

    “这可不是重点,重点是,东山侯回长安,直接回了庄子,而没有进长安城,差人给咱们送信,看来是想一切都按照正儿八经的流程来走了。”另一侍郎说道:“眼下最主要的是先签发东山县五百府兵休沐的文书,赶紧送到庄子上,这件事情由我来操持,至于你,赶紧写奏折,将此事上报给陛下,趁着现在宫城还没有关门,将奏折送进宫中,此番征战高句丽与百济大捷,看东山侯这意思,这当中的好处,少不了咱们兵部,咱们也得知趣才是。”

    “说的不错。”另一人点头同意。

第三百九十三章:李二陛下的思量() 
如今的兵部尚书是李靖,李靖在府中闭门不出,如此,兵部无需李靖裁决的事情,都是由两个侍郎来决策,除非两人拿不准主意,才会去见李靖,当然,这样的局面,有好有坏。

    兵部给东山县的文书和送进宫的奏折同时出了兵部,一个往皇宫之中送去,一个则是被快马加鞭的送往东山县。

    现在已经是傍晚时分,兵部的官员前往东山县,即便是晚上回不来也不必担心,大不了就住在东山县庄子上,那儿可比住自己家里舒服多了。。。。。。

    至于送进宫的奏折,需在宫门关闭之前送进去,不然就只能等到明日早朝过后了,别看就差这么一天晚上,实际上能将许多事情提前。

    奏折被送到了甘露殿,这会儿李二陛下还在甘露殿中批阅奏折,外头的小太监将兵部的人带进了甘露殿。

    “启奏陛下,东山侯玄世璟自平壤城回长安,今日已经到达东山县,微臣就此事特来禀报陛下。”兵部的人说着,双手将奏折送上。

    德义从台阶上走下来,来到兵部的官员面前,将奏折接过来,送到了李二陛下的书案上。

    李二陛下拿起奏折,打开来浏览了一番。

    “东山县的那五百府兵,都安排妥当了?”李二陛下问道。

    “回陛下,兵部得到消息之后,文书已经快马加鞭的送往东山县去了,将士出征归来,酌东山县情况,给了五天的休沐。”兵部的人说道。

    李二陛下点了点头:“还算妥当。”

    原本士兵休沐,不过三天,三天之后立即归营,但是东山县的那五百府兵情况比较特殊,本身就是庄子上的兵,几乎随叫随到,大战过后,又是攻灭一国,且还是外府兵,休沐时间长一些也无妨。

    府兵本身有内府、外府之分,相沿称内军、外军。内府指五府三卫及东宫三府三卫,内府的兵纯属势官子孙。

    像东山县这种民征府兵,便是为外府。

    “德义,明日差人去东山县送信,着玄世璟,后日进宫早朝。”李二陛下说道。

    “诺。”德义在一旁躬身应声。

    “此外,既然东山县那五百府兵跟着东山侯一起回来了,兵部便派人去东山县庄子上,与府兵军中司马交接,制定与这五百府兵的封赏吧。”李二陛下说道。

    “是。”兵部官员应道。

    李二陛下知道玄世璟的那五百宝贝疙瘩是什么样的精兵,这样的兵员在大战之中要夺取功劳几乎是轻而易举,而且他们还有玄世璟这样一个直属上司,想要发达也是简单,因为东山侯玄世璟,就是他们的门路,只要他们能拼、敢拼,敢豁命去,荣华富贵少不了。

    兵部的人离开了甘露殿,李二陛下想起东山县的那五百府兵,心思也逐渐的活络开了,那样的精兵,五百之众,合在一起,便是一柄锋锐的匕首,但若是分调到各个军营之中,那便是上好的磨刀石了。

    玄世璟练兵的方法固然不可全取,但是部分优点,还是可以吸收的,那是一种全新的练兵方法,虽然耗损极大,但是成效也是喜人的,若是像东山县府兵那样的兵员,有数万之众,那大唐兵锋,则无可抵挡。。。。。。。。

    李二陛下作为一个君王,从来不曾缺少过居安思危,在享受过了天可汗的荣光之后,日子久了,那份沾沾自喜的心态也逐渐的消退了,曾经亲于突厥可汗对峙的李二陛下心里清楚的明白,现如今四方臣服于大唐,但是边陲小族,其本性终究是反复无常罢了,一旦他们自己本身得不到满足,便会想着法儿的从中原夺取。

    崇文尚武,两者齐头并进,这才是强国之道。

    天渐渐的黑了下来,德义站在李二陛下身旁,轻声提醒着:“陛下,该用膳了。”

    “派人去立政殿传个信儿,今儿个朕去立政殿用膳。”李二陛下说道。

    “诺。”德义应声,走出甘露殿,差遣殿外守着的小黄门去立政殿传信。

    李二陛下去立政殿,也是想与长孙皇后说说话,一般在朝政不决,心中犹豫的时候,李二陛下喜欢到立政殿去停留一番,找长孙皇后说说话。

    约莫两刻钟之后,李二陛下才放下手中的奏折,带上德义,朝着立政殿走去。

    立政殿这边长孙皇后听说李二陛下要来立政殿用膳之后便差宫中的太监宫女准备,无需准备的多么丰盛,几盘清淡的蔬菜加一道肉食,再准备些白粥,简简单单的就好。

    往年大唐穷,国库里都能跑老鼠了,宫中帝后两口子崇尚节俭,如今大唐的国库充盈了,但是这习惯,仍旧保留了下来,按照长孙皇后的意思,人不能忘本,也不能忘记曾经吃过的苦,即便现在大唐富足了,也不可放纵自己。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便是如此了。

    “陛下驾到~~~”

    立政殿外头传来德义的宣喝声,殿中长孙皇后连忙带着宫女太监出门迎接。

    “臣妾参见陛下。”长孙皇后福身一礼。

    “无需多礼。”李二陛下伸手将长孙皇后扶起,与长孙皇后一同进了立政殿。

    殿中的晚膳已经准备妥当,入了立政殿之后,便在桌案一侧坐了下来。

    “你们都先下去吧。”李二陛下挥退了立政殿中的宫女太监。

    “是。”屋子里的宫女太监鱼贯而出,整个内殿之中,便只剩下了两口字。

    “陛下挥退众人,莫不是有事要与臣妾说吧?”长孙皇后问道。

    “知朕者,观音婢也。”李二陛下抚须笑道:“的确有一事,想要听听观音婢的看法。”

    “陛下且说,臣妾听着。”长孙皇后跪坐在李二陛下的对面说道。

    “璟儿从平壤回来了,此次大唐对外用兵,攻打高句丽,辽东由薛仁贵总览,璟儿带人作为副帅,兼领前锋,攻灭高句丽,璟儿当居首功,朕在琢磨着,这次该到了给璟儿实打实的封赏了。”李二陛下说道:“璟儿先前有功,因其年纪,朕给的奖赏不过是些不痛不痒的东西罢了。”

第三百九十四章:爵位() 
“所以说,陛下这次是想,实实在在的提拔璟儿?”长孙皇后问道。

    “不错。”李二陛下点点头:“你我都知道,璟儿是个栋梁之才,前途不可限量,朕这几年,也是有意培养他,现在璟儿还年轻,未来的路还很长,说句心里话,朕打算把他留给承乾。”

    “封赏璟儿一事,陛下心里可是已经有了主意?”

    “当年他父亲玄明德在军中出力,与朕乃是八拜之交,力主朕登基,在玄武门为朕而死,到死,不过是个晋国公,到了璟儿一出生,世袭的爵位变城了侯,现在,璟儿得胜归来,朕想将这晋国公的位子给璟儿。“李二陛下说道。

    “陛下不是要将璟儿留给承乾吗?若是现在给了晋国公的位子,那将来”长孙皇后又犹豫了,她知道,这个封赏也不算太过分,但是依旧要为了以后着想不是?既然玄世璟是陛下选择出来要留给太子,作为将来的辅政大臣,现在就已经位极人臣,将来还让太子拿什么去笼络他?

    “只是给了晋国公的位子而已。”李二陛下说道:“一个爵位,这也是他应得的,至于其它,现在还为时过早。”

    爵位并不等于官位,而现在玄世璟也只是在军中有些能功劳而已,以玄世璟的资历,想要真正的进入三省核心,还远远不够,三省的官员,不仅仅是有功劳就能够升任的,经验、资历、才识一样都不能少,而现在的玄世璟,除却才识以外,其余两样,都还很欠缺。

    李二陛下先把爵位给了玄世璟,至于其它的,玄世璟有足够的时间去沉淀,等到将来的天下换了太子去坐,其余的再说也不迟,李二陛下要将这个施恩的机会留给李承乾,让玄世璟牢牢的站在李承乾的身边,去帮助李承乾。

    长孙皇后点点头:“若仅仅是一个爵位,陛下想好了就好,可是,若只有这一个爵位,是否显得单薄了些?”

    “是啊,不过现在璟儿不是还领着大理寺少卿的职位吗?再给他一个太子詹事的位子。”李二陛下说道。

    “太子詹事的位子一旦给了璟儿,那陛下的心思,可就是昭然若揭了,朝中的大臣会不会把某些心思,打到璟儿身上。”长孙皇后问道。

    “这也是考验他的地方,现在璟儿成家立业年纪也不算小了,也该是经历朝堂风雨洗礼的时候了,不然朕以后怎么放心将大事交给他。”李二陛下说道:“玄家现在仍旧就只有他这一个男丁,总不能一辈子在战场上厮混,朕承认璟儿带兵打仗的确有些天赋,再有天赋还能强过李靖不成?李靖会打仗,但也没天天都在军营里混,璟儿不会走上李靖的路,应该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路要走,璟儿也有自己的路要走,无论朕如何操心,也不过是做为一个辅助,辅助朕的后辈罢了,璟儿与承乾、恪儿还有青雀,在朕之后,朕希望他们能比朕更强!”

    李二陛下心里的愿望很美好,当年他坐上这皇位用的手段不光彩,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儿子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的接手大唐江山,希望李恪和李泰能够成为李承乾的左膀右臂,谱写一段皇室佳话,来洗刷当年的不光彩,而玄世璟,便是他们兄弟三人之间的纽带。

    莫说皇家亲情,皇家的亲情不足以作为将人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因为太过不值钱。

    “臣妾不敢说儿孙自有儿孙福,毕竟天家与寻常百姓不一样,但是臣妾又不得不说,毕竟,臣妾与陛下,不能一直看着这些孩子,往后的路还是需要他们自己去走,陛下把能想到的,能做到的,都安排妥当,已经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和疼爱了。”长孙皇后说道:“陛下如何想,便如何去做就是。”

    李二陛下叹息一声:“只是不知此事真拍板之后,朝堂上的大臣如何看待,不过璟儿这小子倒是聪明,不显山不漏水的就把兵部的人给拉拢了,这小子,是个当官的料。”

    长孙皇后闻言轻笑一声:“璟儿的出身就注定了他不能平凡,若是这玄家的当家男人都平庸不堪,玄家也不会在长安立足这么多年了,故晋国公的确给璟儿留下不少好东西,但是好东西也得能守得住才是,臣妾看璟儿的本事,不但能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