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少 >

第464章

大唐第一少-第464章

小说: 大唐第一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王这次,栽了啊。”李愔笑道。

    对于李愔的下场,晋阳也说不准,当中牵扯太多,只能到长安,等候圣裁。

    用过早饭,高峻派遣出去的人也从县衙回来了,带着官府的文书。

    “启禀侯爷,这些奴仆的身份已经核对无误,官府也已经牵了文书,只等蜀王殿下一落笔,便可释放。”一锦衣卫捧着文书来到玄世璟面前。

    “恩。”玄世璟应声,从锦衣卫手中接过了那沓文书,朝着大厅中走去。

    “蜀王殿下,临行前,做件好事儿吧,也算是给自己积德了。”玄世璟将那一沓文书放在了李愔身旁的桌子上。

    李愔看了一眼,知道这是自家府上的奴仆的文书。

    “好。”李愔从怀中掏出自己的印鉴,在每一张文书上都印上了自己的大印。

    反正是要回长安了,这些人,自己也带不走,放了就放了吧。

    如玄世璟所说,就当是做件好事。

第二百零一章:打包进宫() 
岐州事了,毕竟还拖家带口的,玄世璟也不能在这儿耽搁下去了,需要带着这些人立即返回长安。

    岐州与长安之间有一条渭水,岐州在上游,长安在下游,为了防止中途生变,玄世璟打算乘船前往长安。

    一百几十号人,需要包一条大船才是,因此玄世璟让常乐骑快马先去马头那边安排去了。

    玄世璟等人走了一天,才到岐州境渭水码头,常乐已经安排妥当,一条原本是用来运送商货的大船暂停了货物的运送,被常乐用高价包了下来,另外还要几条小船。

    李愔和那些被绑了的前朝旧臣都安置在大船之上,玄世璟和晋阳还有秦冰月也在大船上,还有十几名锦衣卫,剩下的便乘坐后面的小船,顺着渭水,一路行至长安。

    在内陆河流之上行船是十分安稳的,只是偶尔有些晃动罢了,不至于晕船。

    只是秦冰月和晋阳似乎有些受不了了。

    两个女孩子家,之前坐船都是在玄武湖啊,太液池之类的地方,水面上根本没有任何波动,不似江河之后,船体还是有些摇晃的。

    从岐州到长安,秦冰月和晋阳出船舱的时候屈指可数,在船上的房间之中憋了几日,加上船上的饭菜粗粝,两人的脸色更是不好了。

    经过这一次,估计往后也就适应了,到了长安的时候,两人的状态明显好多了。

    再次回到长安已经是十月底了,长安的气候也开始逐渐的冷了起来,一片深秋的景色,本就是外出归家,这景色更是为气氛凭添了几分悲凉。

    “兕子出来也不少时日了吧。”玄世璟笑道。

    “是啊,还从来没有离开长安这么久呢。”晋阳笑了笑:“还真是有些想念。'

    “离开的这些日子,却都是跟着我四处奔波,苦了你了。”玄世璟有些歉意,原本想着出去游玩,应该会是件很轻松的事情来着,没想到李二陛下的一道圣旨,让玄世璟变成了疲于奔命。

    “计划总赶不上变化快,与璟哥哥无关。”晋阳笑道。

    “走吧,带着这些人,进宫。”玄世璟回过头,看向身后的高峻常乐,还有另一侧的秦冰月:“都一起去!”

    “是!”众人拱手。

    在长安城外的码头下了船,要走上许久才能见到长安城的城墙,好在刚到码头的时候也才是半晌,约莫走上一个半时辰就能够进城。

    午饭是在路上草草用过的,反正在船上都坚持这么长时间了,不差这一顿两顿的,重要的是赶紧将这些人送到宫中,也能回家歇上一阵子。

    在岐州的这些日子,所有人的精神都是紧绷绷的,终于事情办完,只剩下这最后一哆嗦了,不可懈怠。

    这些锦衣卫回到神侯府,最先做的,应该也吃顿好的,然后蒙头睡上一觉吧。

    从明德门进了长安城,沿着笔直宽阔的朱雀大道直接由朱雀门进入皇城,交了令牌,带着一众看押犯人的锦衣卫从承天门进了宫城。

    锦衣卫浩浩荡荡的押送着李愔还有那些前隋旧臣朝着甘露殿走去,若非宫中的侍卫见到玄世璟身旁的晋阳公主,还以为这位东山侯是要逼宫呢。

    来到甘露殿门口,玄世璟让身后的人止步,自己上前,与甘露殿门口的小黄门说话。

    “还请这位相公禀报陛下,东山侯求见。”

    “侯爷且稍侯。”小黄门拱手应声,紧接着便进了甘露殿。

    不多时,小黄门出来了,拱手请玄世璟进甘露殿,这时,晋阳也走上前来,对着玄世璟笑道:“一起进去吧。”

    “好。”玄世璟应声。

    两人进了甘露殿,一众锦衣卫站在甘露殿前,身子站的笔直,将李愔还有一干犯人围在中央,等候李二陛下的传见。

    “臣,参见陛下。”

    “儿臣参见父皇。”

    玄世璟与晋阳两人站在甘露殿中,拱手行礼。

    “免礼。”李二陛下放下手头的事,抬头看向两人:“兕子,这些日子在外头玩的可还好?没累坏了吧?”

    “回父皇,儿臣这些日子跟在璟哥哥身边儿,见识了不少,收获颇丰,虽有清苦,却也甘之如饴。”晋阳笑道:“倒的确比坐在父皇身边儿看那些冷冰冰的折子收获的要多。”

    听晋阳如此说,李二陛下笑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甘露殿虽说汇集天下要紧政事,但也不过是些冷冰冰的文字罢了。”说罢,李二陛下看向玄世璟:“岐州的事情,都办妥了?”

    玄世璟拱手:“回陛下,全都办妥,且如同臣所预料一般,抓到一条大鱼,现在蜀王殿下和那些人都在甘露殿外,臣擅自做主,让锦衣卫押送到宫中,还请陛下降罪。”

    李二陛下挥了挥手:“无妨。”

    虽说李二陛下这么说的,但是玄世璟觉得,李二陛下还是出去看看为好,那可是百十号锦衣卫,不会被人怀疑他在逼宫吗?

    “臣,请陛下移步殿外。”玄世璟拱手说道:“额。。。。。。臣为了以防万一,让锦衣卫都跟着进宫了。”

    李二陛下眉毛一挑,想了想,便想起来玄世璟是在担心什么了。

    “如此也好,朕就去看看,胆敢躲在蜀王背后在岐州横行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李二陛下站起来,理了理自己的衣袍,从台阶上走了下来,德义紧跟其后。

    玄世璟和晋阳也跟着来到甘露殿外。

    甘露殿外一眼看过去,确实看上去有不少人,外面是锦衣卫,里面是被绑的严实的犯人,其中有不少都是上了年纪的。

    “陛下,中间那些被绑的犯人,便是在蜀王府上逮捕到的,都是前隋的旧臣。”玄世璟解释道。

    只是李二陛下的目光却没有看向那些前隋旧臣,而是看向了站在犯人群中,自己的儿子,蜀王李愔。

    “李愔。”李二陛下面无表情的出声,但是这声音听在理应耳中,却是寒冷刺骨。

    “儿臣在。”李愔推开锦衣卫,走上前,躬身拱手。

第二百零二章:庄子的繁荣() 
李愔心中还是怕的,李二陛下的威严其实早就烙在了他的心中,之前在岐州可以忽略李二陛下的斥责,那是因为没有这样面对面的站在他身前。

    如今父子两个相对,李愔怕了。

    “朕早就说过,你很让朕失望,但是朕虽然对你失望,却是没有放弃过你,毕竟你是朕的儿子,但是这一次,朕想知道,你还想对朕,解释什么?”李二陛下说道。

    这次,牵扯进了前隋的旧臣,前隋是李家的敌人,作为李家的儿郎,却是与敌人走到一起,意图要对付他这个父亲,这样的行为,让李二陛下很是心寒。

    包括两年前的李佑也是,与阴弘智走到一起。。。。。。

    虽说杨广是李恪和李愔的外公,可是李二陛下,却是他们的父亲,他们的祖宗,姓李,不姓杨。

    “儿臣。。。。。。”李愔的声音有些颤抖:“儿臣一时被蒙了心智。”

    事到如今,李愔却也不知该如何为自己辩解了,越是巧舌如簧,说不定自家父皇对自己越是痛恨。

    其实不然,父亲对于儿子,只有彻底的心寒和失望,却是恨不起来的。

    李二陛下看了一眼那些被绑的严实的犯人:“这些人,全都送到大理寺去,着戴胄亲自审问,不得有误!”

    “是!”高峻应声道。

    大理寺就在神侯府旁边儿,出宫的时候直接送过去就是了。

    这些人一到大理寺的牢房之中,戴胄可就又有的忙了。

    不知李治的案子如何了。

    若是仅仅一个皇子做这种谋逆之事,李二陛下或许心中还会网开一面,这下好了,两个人凑一起了,李二陛下心中的不舒服可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这么简单了。

    “兕子先回后宫,这么长时间,你母后也像你了,至于璟儿,暂且留下,朕还有事与你说。”

    “是。”两人拱手应声。

    玄世璟随着李二陛下进了甘露殿,高峻常乐等人带着锦衣卫押送着这些人去了大理寺。

    三人走进了甘露殿。

    “找地方坐下。”李二陛下说了一句,便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顺便吩咐德义让人送些茶水上来。

    李二陛下身侧的小案是晋阳的,而在台阶下的一侧,还有一方书案,玄世璟便坐在了那书案后面。

    “仔细跟朕说说岷州和岐州的事儿。”李二陛下说道。

    “是。”玄世璟拱手应声。

    虽说百骑司的人也进入两州境内打探消息,但是没有达到事无巨细的地步,也只是探听了一些主要的事情,至于李二陛下现在更想知道的是两州的民生。

    被自己的两个儿子这么折腾下来,老百姓是否过的安稳。

    “岷州自古贫瘠,四面都是山,没有良田可供百姓耕种,比起关中其它百姓,自然是清苦的,加之吐谷浑东西两部现在闹腾的厉害,往后的日子,虽说安稳,但是也少不了提心吊胆,正如之前臣送到长安的奏报,东部为我大唐的附属,但是西部却是投奔了吐蕃,西部派兵入侵大唐,若非臣直接派人送信联络,恐怕这屎盆子,可就真的让西部给扣到东部头上了。”

    “对于此事,朕已经遣派使臣前往吐蕃,就东吐谷浑之事与吐蕃联络,既然是吐蕃的附属,那就让吐蕃来管教吧。”李二陛下说道。

    “岷州如今养兵三万,之前臣为了抵御吐谷浑的秋狩,着实将那些兵士好好的训练了一番,虽说岷州养不起那么多兵,但是不带表不需要那么多兵。”玄世璟说道:“臣觉得,岷州境内兵员数量,大约要留下两万,扼守由吐谷浑进入岷州的两条要道,至于剩下的一万。。。。。。全凭陛下定夺。”

    李二陛下抚须:“说不错,岷州养兵两万,一应粮饷,可由河州供给,至于岷州的百姓,岷州自古环境如此,朕一时半会儿也没个法子,只是百姓的日子不好过,也是朕的过失啊。”

    “岷州新上任的刺史还不错,或许那位刺史大人,会帮着岷州百姓,让他们过的更好,陛下也无须自责。”玄世璟劝慰道。

    虽然李二陛下可能也只是说说场面话,但是能说出这种场面话,对于一个帝王来说,也不容易。

    “岐州呢?”相对于岷州,岐州就更值得李二陛下担心了,至少李治在岷州的三年,未曾祸害百姓,三年来政绩也算不错,但是岐州。

    想起从岐州来的折子,李二陛下心里就一阵堵得慌。

    “岐州。。。。。。臣到岐州的时候,早就已经过了秋收的时候,至于农田是否完好,府库粮食几何,税收几何,臣还未曾来的及看。

    “也罢,岐州那边儿,朕会另外派人过去的。”李二陛下叹息一声:“现在晋王身边的幕僚张行成在你神侯府的大牢之中,房遗爱已经审问过了,这张行成端是个老狐狸,只是不但将晋王给套了进去,到最后却是连自己也给搭进去了,去见见他吧,顺便让派锦衣卫到定州,将他私藏的那些赃物启出。”

    “是。”玄世璟应声。

    玄世璟出宫,骑着马直接回了东山县,离开家这么长时间,回来自然要先回家去看看,先回去报个平安再说。

    庄子现在的变化很大,比玄世璟离开之前要繁荣的多,最近几天长安下了不少雨,渭水的支流水位也是丰满的紧,不少都流入了东山湖,如今湖边一侧的岸边已经搭建了码头,不少客商的货物从渭水进入支流,进入东山湖,在码头上歇下货,转运到长安,或者是送到东山县的仓储之中。

    庄子上的坊市大多也都开业,热闹非凡,秋收过后,庄子上的庄户们收拾完了自家的田地也闲散了下来,家中有力气的男人都会到码头上找份工,赚些工钱,也能过个好年。

    庄子上的坊市开业之后,庄子上的庄户肉眼可见的富裕了起来,有商户在此开店、落户,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非同寻常的,便是这工作的岗位,就多出一大批,而且随着码头的建成,码头上要用到的工人也是一天比一天多,正好给了闲散的农户多了赚钱的机会。

第二百零三章:佛() 
现如今的东山县,只要不是懒汉,勤快些,出去帮工,赚钱,谁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庄子上倒是热闹起来了。”玄世璟感慨道。

    “恩,都是侯爷的功劳。”秦冰月在一侧说道:“越是热闹,对于东山县的百姓来说,日子就越好,对于咱们府上来说,赚的就越多。”

    “你看的倒透彻。”玄世璟笑了笑。

    “跟在侯爷身边儿,自然理解的透彻,若是吃力不讨好,侯爷也不会这么做这么多。”

    “吃力不讨好。。。。。。。”玄世璟顿了顿:“也得看是什么事儿了。。。。。。算了,走吧,先回家。”说罢,一扬马鞭,朝着侯府大宅去了。

    秦冰月赶忙跟上。

    回到宅子之中,玄世璟先去见了王氏。

    在东山县的府兵回到庄子上的时候,王氏就知道玄世璟在岷州与吐谷浑的人打仗没出什么差错,心也就放了下来,从岷州往长安走,也出不了什么大事儿。

    只是玄世璟回到庄子上,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