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少 >

第46章

大唐第一少-第46章

小说: 大唐第一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了,你还是别发脾气了,还是想想怎么办吧。”玄临道重重的叹了口气说道:“这府上好端端的为什么要封府,你也知道,这事儿,不好办了,我看,咱么还是找个机会搬出吧。”

    “不行,为了清儿,我们必须住在这里。”李氏态度坚决。

    立政殿,孙思邈在为长孙皇后诊脉,李泰和李承乾老老老实实的站在一旁,李二陛下则是在外面接见戴胄。

    “戴胄,宣威侯中毒的事情想必你也听到消息了。”李二沉声说道。

    “是。”戴胄回应。

    “此事交由你去查办,尽快查明,也好给晋国夫人一个交代,查到幕后之人,不必告诉朕了,直接斩了吧。”李二压抑着自己心中的怒火,玄世璟中毒一事一直让自己想起四年前玄明德临死前的一幕,让他即是烦躁,又是愧疚,这种感觉很压抑,也很难受。

    话说当时东宫,李泰刚到李承乾殿中不就,便有侍卫冲了进来,带走了两个内侍和一个宫女,李承乾文明白之后,这才知道,自己的殿中被人安排了人手,还是三个。

    事实又何止三个,李二暗卫一共查出五人,其中还有两人是东宫的属官,虽然官位不怎么起眼,但是接触东宫的各项事物以及查探太子的动态简直就是轻而易举。

    由这件事情引发了李二陛下在宫中大范围查探排查内侍宫女的动作,凡是有嫌疑的人,都被驱逐出了皇宫,也包括李渊安插在皇宫内的几个人手,只不过这几个人手到现在,恐怕都变成了尸首。

    贞观四年的开春,无论是对朝中上下来说,恐怕都不是一个好的开始吧,毕竟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而民间的百姓,还是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照常过着他们平淡朴实的生活,长安城里的胡商依旧叫卖着货物,金吾卫依旧一丝不苟的巡逻着长安的街道,每日一百零八遍净街鼓还是照常的响起。

第一章:时过境迁() 
一转眼已经是贞观十五年,秦琼没有死,长孙皇后也没有死,王氏依旧在侯府闭门不出,东山县依旧是那样平静,不起波澜,只是现在的庄子上,有了一个很大的湖泊,有一条蜿蜒的小河,现在的大唐已经淘汰了所有的硬黄纸,普及了书有标点一说,还有就是,李承乾的脚,在和李泰一起出去骑马狩猎的时候崴了,在东宫休息了一个多月,这事儿被李泰好一顿冷嘲热讽,说他骑术不佳。

    宣威侯府门前,一年轻人站在门口,侯府的门房是认得这个年轻人的,这年轻人接替他的父亲,已经给侯府送信送了约有五六个年头,从一开始的稚童到现在的小伙子,门房打开侧门,走了出来,对这小伙子友善的一笑:“柱子又替你爹来送信了啊。”

    柱子嘿嘿一笑:“这次不但有信,还有些我爹自己晒的干货。”柱子将信件递给门房,又将肩膀上背着的竹篓拿下来,从里面拿出几个纸包,交给了门房。

    那门房接过纸包,笑道:“成,替我谢谢老叔,柱子你也赶紧回吧,一会儿天可就黑了,我赶紧把信送进去。”

    “好嘞,您忙就成。”柱子说道。

    侯府的侧门被关上,柱子叹了口气,转身离开。给宣威侯府送信这差事是自己父亲让自己做的,一做就是五六年,但是他没有抱怨过一次,他知道这信是谁写来的,所以信一到手他就会马不停蹄的送到长安城侯府。

    解开门前拴马桩上马的缰绳,柱子利落的翻身上马,策马离开了侯府。

    门房关上侧门之后,拿着信件向王氏房间的方向跑去。

    “夫人,小侯爷来信了~~”门房跑进了王氏的院子大声喊道。

    房门被打开,王氏疾步走了出来,小欢乖乖的跟在王氏的身后,王氏接过书信,迅速的打开浏览了起来,看完之后,脸上露出欢喜的表情。

    “夫人,小侯爷信上说什么了,看把您高兴的。”小欢站在身后微笑着说道,一隔十多年,小欢也不似当初那活泛的性子,渐渐的沉稳了下来。

    “璟儿说,他年底之前就会回来。”王氏高兴的说道:“这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璟儿这十多年过的怎样。”

    “小侯爷福大命大,自然会过的很好,夫人就不要担心了,反正小侯爷不也快回来了。”小欢说道。

    王氏点点头,叹道:“是啊,总算是要回来了。”

    当年玄世璟一走两三个月没消息,可是把王氏担心坏了,直到第四个月,才收到珑儿写的信,说是在昆仑山中找到了袁守诚道长,小侯爷正在接受袁道长的医治。得了珑儿的信,心放下了一半,直到第二封信,看到的是玄世璟的亲笔,这才舒了口气,这就说明,自己的孩子已经无碍,王氏天天等着玄世璟回来,这一等,就是十多年。

    昆仑山下于阗镇上,一身穿黑色皮甲,头扎蓝色发带的少年,手执折扇,在大街上优哉游哉的溜达着,他的身后跟着一身穿浅黄色襦裙,身上系着暗红色的披风的美貌女子。

    这二人不是别人,正是王氏心心念念的玄世璟,还有当年一同前来的珑儿。

    玄世璟晃着折扇,珑儿跟在玄世璟的身旁。

    “珑儿,一晃十多年都过去了,你和高峻跟着我在这地方,着实浪费了不少年华啊。”

    “小侯爷我知道您想说什么,我才看不上高峻那只猴子呢。”珑儿气哼哼的说道。

    珑儿今年已经二十有五了,在大唐,像珑儿这个年纪的都已经是孩子他妈了,可是珑儿到现在还是只身一人,这让玄世璟有些愧疚,高峻也是如此,所以玄世璟就生了想要撮合二人的想法。

    “我还看不上你这泼妇呢。”高峻提着两坛子酒,跟玄世璟汇合。

    二人当即又斗起嘴来。

    玄世璟无奈的笑了笑,十多年了,二人总是这样,在一起打打闹闹的,可是互相又看不上对方,还真是一对欢喜冤家呢。

    “小侯爷,话说您写信给夫人,说您年底之前回去,您身体现在如何了?”高峻问道。

    “已经无碍了,余下的毒素都已经排干净了,袁道长说我这十多年来也算是因祸得福,福大命大。”玄世璟笑着说道。

    玄世璟这话还真是袁守诚亲口说的,当年若不是袁守诚偶然亲自下山采办,也就遇不上命在旦夕的玄世璟了,玄世璟到了昆仑山地界之后,高峻将李二陛下派遣过来护卫的将士们全都打发出去寻找袁守诚的下落,足足找了一个多月,眼看玄世璟进气多出气少,终于有一天在这于阗镇上打听到了袁守诚。

    袁守诚也真不愧是孙思邈推崇的人,至少他相对与孙思邈用要谨慎这点上,比他敢下手,对着玄世璟一会儿开刀放血,一会儿又扔到药材桶里用热水熏泡,随后捞出来再对他施针,足足折腾了两个多月,玄世璟这才清醒了过来,然后给王氏写了封信找人送了回去。

    接下来的十年多,玄世璟始终呆在袁守诚的身旁,袁守诚也在尽心尽力的为玄世璟祛除血液中残留的毒素。

    这十年,玄世璟始终很疑惑,自己谁都没得罪,怎么对自己下这么狠的手,还专门跑了西域去整了这么复杂的毒药用来对付自己。

    “走吧,袁道长还在等着咱们回去呢。”玄世璟说道,随后甩开折扇,迈步离去。

    一进门,玄世璟便看到袁守诚端坐在桌子旁边,摆弄着他的那些竹筹。

    话说用竹筹算卦,袁守诚还真是独一份,道家的道士们不都是喜欢用铜钱龟甲什么的么。

    “袁道长,可又是在卜卦?”玄世璟笑着来到袁守诚身边坐下。

    “是啊,小侯爷,贫道卜了一卦,不知准不准,还望小侯爷赐教。”袁守诚笑眯眯的看着玄世璟。

    “世璟可不通这阴阳八卦,怎担的起赐教二字。”

    “不不不,贫道卜的这一卦,看的是小侯爷您离开的日子。”袁守诚抚须说道:“小侯爷可是打算明日动身。”

    虽然知道是个很神奇的人,但他就这样简单的算出了玄世璟的归期,时间还这么准,这就有些妖孽了。

    “咦?”玄世璟惊呼一声:“虽然之前知道道长本事不俗,但是总是没有亲眼所见,这次,世璟服了,不知道道长可否将这本事教给世璟啊。”说到此处,玄世璟有些谄媚的看着袁守诚。

    袁守诚摇了摇头,笑道:“小道尔,小侯爷日后所要做的,可比跟着贫道学卦象,有意义的多。”

第二章:离别() 
“道长算出来的?”玄世璟问道。

    袁守诚神秘的笑了笑:“是,也不是。”

    相处十多年,玄世璟知道袁守诚这性格,有时候真像在街上摆摊忽悠人的神棍,但人家还真是个有本事的神棍。

    “既然袁道长知道,世璟也就不再开口了,说出来也怪舍不得的。”说道离别,玄世璟心中还是有些伤感的,十年平静无波的生活,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节奏,如果说这于阗镇是平静的湖泊,那长安城,就是波涛汹涌的大海了,一回去,面对的即将是各种各样的大事小事,到时候再想过这样平静的生活,简直就是奢望。

    “小侯爷也不必伤感,若是小侯爷真的放得下,贫道在这昆仑山随时恭候小侯爷的大驾。”袁守诚说道。

    “袁道长没有打算过离开昆仑吗?”玄世璟好奇的问道。

    “贫道这个年纪,已是行将木就,得一清净之地,了此残生,甚好,况且西境边陲环境困苦,百姓常年受战乱侵扰,,这些百姓有什么大病小灾的,贫道在此,也能帮上一帮。”对于这些事情,袁守诚倒是看得开,也许,像他这种真正的怀有道心的人,在心境上,已经是超脱世俗了吧,玄世璟不由得对袁守诚油然而生的钦佩,钦佩他的豁达。

    “道长还真是宅心仁厚,世璟记得,道长有一侄儿在长安吧。”玄世璟说道。

    袁守诚点了点头,提起他的侄子,他喟叹一声,却没说话,好一会儿,才开口说道:“若是天罡有什么难处,还望小侯爷看在老道的情面上,帮他一帮。。。。。。”思索了良久,袁守诚才开口请求,他无子嗣,只有袁天罡这一个侄子,可是袁天罡现在却一直陷在长安城的朝堂之中,想要从那里为道门找一条出路,这是条布满荆棘的危路,最后能否全身而退还是两说,袁守诚也不希望自己唯一的侄子折在长安,所以才有了这一请求。

    玄世璟轻轻的点了点头,袁守诚于他有救命之恩,他不会拒绝袁守诚提出的要求的。

    “即是如此,那贫道就在此谢过小侯爷了。”朝着玄世璟点了点头。

    “道长客气,明日世璟就要离开这于阗镇了,道长,晚上让珑儿下厨多做些吃食,世璟与道长小酌一杯可好。”玄世璟说道,人生难得一知己,自己的两个知己,一个是孙思邈,一个就是眼前的袁守诚了,无论什么时候,说起离别,总是一件令人不舒服的事情。

    “如此甚好。”袁守诚笑着应下了。

    玄世璟的房间里,珑儿和高峻正在收拾东西。

    珑儿看了看他们住了十多年的这个院子,神情落寞,一言不发,默默的收拾着东西,一旁的高峻一时之间还真不习惯珑儿沉默寡言的样子。

    “珑儿,干嘛一副那样的表情,小侯爷彻底的康复了,不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吗?”高峻说道。

    “是啊,可是咱在这里都住了十多年,对这个小镇还真舍不得呢。”珑儿笑着说道,只是那笑容中,夹带着一丝苦涩。

    “你要学着往前看。”高峻一见珑儿如此,放下手中的东西,坐在了房间的凳子上,摆好架势,准备好好开导一番珑儿:“你想,咱们离开这里,回到长安,就能见到夫人,还有钟叔钱堆他们,咱可是出来十多年,十多年没见到他们了,难道你一点都不想念他们?还有你的好姐妹们,小欢、小吉。”

    “我自是想念他们的,只不过。。。。。。”珑儿也说不上现在是什么感觉,长安仅仅承载了她四五年的记忆,而于阗小镇,则是在此生活了十年之久,对与这里,她是不舍的,但是对于回到长安与侯府的人重逢,她又是期待的,自然,此时的珑儿一脸的纠结。

    高峻见珑儿这个表情,也不知该说是什么了,他本来就不是一个很会劝解别人的人,说出刚刚的那一番话无非就是把他所想的说了出来而已。

    正在二人相对无言的时候,玄世璟从外面走了进来。

    “收拾的如何了?”

    “小侯爷。”高峻赶紧从凳子上站起来。

    玄世璟再笨,也看出了二人之间的气氛微妙,珑儿纠结的站在那里,木板床上放着收拾了一半的东西。

    “怎么了?”玄世璟出声问道。

    “额。。。。。。”高峻挠了挠头,说道:“小侯爷,珑儿她说舍不得离开这里。”

    玄世璟看向珑儿,珑儿点了点头说道:“可是我又期待着回长安。。。。。。”

    看来有这种感觉的不只是自己啊,玄世璟笑道:“珑儿这种感觉是正常的,毕竟在这生活的久了,对这里有了感情,可是这里再好,咱们的家在长安不是?咱们三个如同在外漂泊的浮萍,咱们的根,在长安。好了,不说这些伤感的事情了,这里我来收拾吧,高峻,你和珑儿出去买些东西,晚上珑儿下厨好好做一顿晚餐,咱们要与袁道长道别了。”

    高峻和珑儿相视一眼,点了点头。

    当玄世璟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了,高峻早就已经套好马车在院子门口等着,珑儿正端着洗漱的用具走进房间。

    “小侯爷,赶紧过来洗漱,咱们要上路了。”珑儿将东西放在桌子上。

    玄世璟捂着有些晕乎乎的脑袋,踩着靴子穿着一身白色的中衣走到桌子前坐下:“珑儿,昨晚上我怎么了。”玄世璟拍拍自己的脑袋,感觉昨晚上的记忆已经有些断片儿了。

    “昨晚上吃饭的时候小侯爷非要拉着袁道长喝酒,接过一喝您就喝多了,到最后不省人事,还是袁道长和高峻将您搀扶回来的,又让我给您灌下了醒酒汤,不然您这一夜宿醉,今儿个早上醒来非得头疼不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