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少 >

第369章

大唐第一少-第369章

小说: 大唐第一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不是泉盖苏文想要的结果,不过即便是如此,泉盖苏文也要稳住自己,拿出强硬的姿态去与百济谈判,而杨万春,则是他手中的一个筹码,三十万高句丽大军在辽东对上大唐六万大军,仅仅是数目上,便能够让百济对高句丽现在的局势更加有信心,更何况,还有平壤城这边的兵力并没有被动用。

    “哦?听大对卢这话,是想放弃新罗了吗?”使者笑道:“大对卢倒是豁达。”

    “原本今日我也想派使者前往百济安排本官的行程,本官也想与贵国王上亲自面谈一番,看来现在,似乎已经没有这个必要了。”泉盖苏文说道。

    新罗、百济、高句丽,这三韩之地,独属高句丽一家做大,百济没有高句丽的支持,若想攻打新罗,即便到最后战争胜利了,也将会付出惨痛的代价,这一点百济上上下下的文武大臣都知道,使者也知道,只不过现在大唐在辽东横插一杠,让百济上到王公,下到普通官员,都生了一些别的心思。

    高句丽一家做大也不是新罗和百济想要的局面,如今高句丽有难,百济的王上,也生了趁火打劫的意思,所以才派遣了使臣来到高句丽面见泉盖苏文。

    “话都说道这个份上了,那下官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下官会将大对卢的话,原原本本的都告知王上,在此,下官也祝愿贵国在辽东,能够百战百胜。”事到临了,使臣也不愿在多跟泉盖苏文说什么了。

    “那本官,就承蒙使者大人吉言了。”泉盖苏文对着百济的使臣拱了拱手。

    “对了,这次前来平壤城,下官想在城中多逗留几日,也想借着这个机会,在城中转转,不知大对卢,可否帮忙安排一番。”那使臣说道。

    “本官尽地主之谊,也是应该的,使者大人放心便是。”泉盖苏文笑道,随后对着身边的侍从说道:“这几天使者大人在平壤城的行程,就交给你了。”

    “是,大人!”侍从应声道,随后对着百济使臣说道:“大人,请。”

    泉盖苏文在殿中目送着使臣离开,不一会儿,外面便走进一高句丽官员,走到泉盖苏文身边,问道:“大对卢,谈的如何?”

    “百济那边不是惧怕大唐,不过是想趁着这个机会从咱们这里要些好处罢了,若是真的这么干脆利落的就拒绝了本官,那使臣又何必在城中逗留呢。”泉盖苏文说道:“这百济,看来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了。”

    “那大人的意思呢?答应他们?还是放置百济与新罗,谁都不去理会?”那官员小心翼翼的问道。

    “谈判谈判,总得先谈谈再说,不要着急,不是明天,便是后天,这百济的使臣,一定会再次进宫,面见本官的。”泉盖苏文笑道。

    “那大人是要大营给他们好处?”

    泉盖苏文点点头:“他们想要好处,给他们些便是,要想马儿跑,就得让他们吃饱草,百济这般贪得无厌,到最后,还不是一样要为咱们收拾残局。”说道此处,泉盖苏文脸上的笑容变得阴险了起来。

    “大人已经有了计策?”

    “恩,对了,给杨万春的信送出去了吗?”泉盖苏文问道。

    “已经送出去了,就是不知道杨王春他。。。。。。。”

    “这可由不得他。”

    卑沙城这边安稳的度过了两天的时光,第三天,斥候便快马加鞭的赶回了卑沙城。

    “报~~~”卑沙城的府衙外面传来了斥候高亢的声音。在这卑沙城府衙当中,能这么嘈杂的,也就只有斥候了。

    “启禀侯爷,卑沙城外那七千高句丽士兵回安市城的半途,被张俭大人的部队截击,这是张俭大人的信件,请侯爷过目。”府衙大厅当中,斥候躬着身子站在原地,手中捧着一封信件。

    “呈上来。”玄世璟说道。

    那斥候拿着信件走到玄世璟面前,双手将信件呈交给了玄世璟。

    玄世璟拿过信件,见到上面的火漆完好无损,这才拆开信件,仔细的阅读起来。

    张俭的笔迹玄世璟不认得,但是张俭的大印,玄世璟还是能够看的出来的,落款处的大印的确是张俭本人的。

    快速的看完信件之后,玄世璟脸上露出笑容,抬起头来对着那斥候说道:“下去吧,继续出去探听消息,密切注意高句丽士兵的动向,随时向卑沙城或者是张俭大人那面禀报。”

    “是!”斥候应声而去。

第九百五十六章:提前打算() 
这一次张俭在阻截那些高句丽士兵,也仅仅是留下了两三千人而已,看来那高句丽军队当中领头的,也不是个愣头青,此次离开安市城攻打卑沙城的一万高句丽士兵,折损了六成,还搭进去一个副将,剩下的四千高句丽兵被张俭的部队截留在卑沙城外进不了城,只要张俭想,吃下这四千高句丽兵,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现在就看是那些高句丽士兵的动作快,还是张俭率领的军队的速度快了。

    玄世璟放下手中的东西,走到府衙大厅门口,抬头看看艳阳高照的大晴天。

    这天气,人的尸体可存放不了多长时间啊,现在军营当中的人能够瞒得住,等到尸体腐烂了,可就瞒不住了,到时候可就热闹了呢,不知道杨万春那边是个什么反应,而辽东半岛的战争已经开始了这么长时间了,身在平壤城的泉盖苏文呢?

    玄世璟伸出手遮住刺眼的阳光,今儿个还真是个好天气。

    卑沙城现在在唐军的手中,唐军的大军也在辽东,但是唐军走了之后呢?辽东相比于关内,的确是个苦寒之地,朝堂上不会有人看重这里,而辽东,对于大唐来说,象征意义要比实际用处大的多,即便是拿下来,日后也不会投入太大的精力来管理,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当初高句丽这么轻而易举的就从中原王朝的手中夺走辽东的缘故吧。

    在朝廷公卿的眼中,辽东的确不是个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但是在玄世璟眼中,这里可遍地都是宝贝啊,否则商会也就不会在建安城安插门店和联络点了。辽东的好处,只是这些公卿没有意识到而已。

    而想要彻底的将辽东纳入大唐的版图以绝后患,那就是让诸多大唐人口自愿迁移到辽东半岛地区,几年十几年过后,整个半岛地区就再也没有什么根正苗红的高句丽人了,民族的融合是可怕的,而中原大唐人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更加可怕。

    曾经玄世璟有一个朋友,边疆的,信仰宗教,来到中部地区几年的时间,酒也照常喝,猪肉也照常吃,这就是中原民族的同化性。

    但是中原人的故土情结,也是让他们迁移到辽东的一个不可跨越的难关啊,辽东自古以来,与南疆、陇西并齐,都是个发配罪犯的好地方,提起辽东,关内老百姓最先想到的,除了艰苦卓绝的环境之外,便是这个了。

    或许可以趁着自己现在在卑沙城的时候,做一些安排,就算日后用不上,对于东山侯府来说,也是有用的。

    “你过来。”玄世璟对着不远处的府兵招了招手。

    “侯爷,有何吩咐。”那府兵跑到玄世璟面前站定行礼。

    “你去一趟建安城,找到通源商铺的林掌柜,让他到卑沙城来一趟。”玄世璟说道。

    “是!”那府兵应声而去。

    至少若是日后自己的这批部队撤出卑沙城,能给东山侯府捞点儿好处,现如今的卑沙城里可是空旷的很啊,本就是一座小兵城,没有百姓,城中除却军营就是军营,这不是白白给送了一座城的地皮吗?倒不如先让商会在卑沙城选个地儿,作为整个辽东半岛的转折点。

    原因无他,卑沙城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过优越了,临海,现成的港口,建安城那边儿日后一定是水师的地盘,所以玄世璟也就不惦记了,而卑沙城,位置、大小,刚刚好。

    想到此处,玄世璟不由得回到了大厅之中,找出了卑沙城的平面图,仔细的看了起来。

    卑沙城城墙,两百丈见方,城中多是驻扎军营,另有校场等地,茶馆酒楼却是没有,若是想在这里简历一座商会的中转站,这种兵城的情况,定然是不妥的,照这样看来,若是卑沙城内驻军满员的话,将近能容纳下五六万大军不成问题啊,这还是包括了城中有各有校场的情况下,从高句丽部署卑沙城的情况下,显然无论是卑沙城也好、建安城也好,都是两座驻扎水师的营寨,而水师大部分时间可都是在船上度过,所以,守城的兵丁并不多,而一旦两城的水师全都被抽调出去,这就出现了两城守卫空虚的状况。

    也正是因为这样,两座城池被大唐的先锋军轻而易举的便偷袭拿下了。

    有了前车之鉴,若是朝廷真的想稳固辽东,那卑沙城和建安城的守军,数量会控制在两城加起来一共是三万大军左右,建安城的兵员会多一些。而卑沙城这边,怎么也不会下于八千人。

    这样的话,城中就会出现大量的空缺,而让百姓入城居住,那也是必须要进行的事情了,否则城中没有税收,两城的士兵,就是完完全全靠朝廷养活着,一旦中间出现点儿什么差错,两座城池,几天都坚持不下去。

    有了百姓住进城池,那就有了人员流通,商会抢先在城中找一处有利的地理位置,发展也会比后来者要好上一些,辽东半岛这块蛋糕就这么大,谁能抢先吃下更多,谁就是赢家。

    卑沙东面与大唐隔海相望,西面是三韩之地,北面陆地可通北方草原契丹靺鞨等游牧民族,而一个商队的中转站,正是需要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而卑沙城在唐军的保护下,应该说是十分安全的,这次辽东一役,打赢了,整个高句丽都会元气大伤,李道宗在辽东半岛纵兵抢粮抢了半个高句丽,打完仗,留给高句丽的,只剩下饥荒了。

    卑沙城不像建安城那般城南便是水师大营,无须安排人手去守城,卑沙城若是拆掉四面城门赌上的巨石,那可是四面通透,军营的位置,将来也只会安排在东西两侧,北面大门外有护城河,难免则是背靠安市城,只有东西两门,需要重兵把守。。。。。。

    民房一定是要靠主干道的两边,而商铺,也会以主干道为中心轴,分布在路的两旁,卑沙城的主干道足够长,除却商铺之外,若是寻常百姓摆摊,也是能容纳开的。

    现在城中守兵一大半闲着没事儿做,倒不如提前为卑沙城的未来做打算。

第九百五十七章:有人算计() 
现在卑沙城中的守军用的还是原先高句丽守军的营地,只不过东西都换成了自己的,而原先高句丽守军的营地,安排的还真是混乱不堪,看来也有必要重新整顿一下了。

    现在卑沙城安稳无战事,是个比较好的时机,就算不打仗,军营当中的守军也不能闲着,若是没有玄世璟之前为东山侯府谋点儿私利的想法,或许这些守军闲下来就是无休止的训练了,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毕竟以后的卑沙城,还是要发展的。

    不然今儿个打完了扔在这儿了,明儿个又被高句丽给抢了回去,那不是白费功夫吗?

    思及此处,玄世璟开始仔细研究起了了卑沙城的布置,既然要好好的拾掇拾掇这卑沙城,总得有个章程章法吧?

    提起桌案上的毛笔,在这原图之上,玄世璟开始写写画画,没多大一会儿功夫,府衙外面便传来斥候的声音。

    “报~~~~”斥候跑进府衙大厅:“启禀侯爷,英国公五天前率军攻打通定城,现在已经成功拿下通定,河间郡王拿下盖牟,现在正向钱余出发,陛下大军已经到辽东城,围困辽东三日有余。”

    “知道了,下去再探。”玄世璟挥退了斥候。

    “是!”

    斥候领命之后,退出了府衙大厅。

    “陛下大军围困辽东城?为何只是单单围困,而不攻打呢?”玄世璟听了斥候的话,不由得皱起眉头。

    大唐后卫大军到达营州之后便兵分三路,英国公李绩一路,李二陛下亲自率领一路,张俭一路,加上水师刘弘基与张亮两路,李道宗四千先锋军一路,现如今的辽东应该已经是遍地开花了。

    英国公李绩拿下了通定,李道宗拿下了盖牟,张俭提防着安市,而张亮和刘弘基在海上与高句丽水师纠缠。

    如此看来,大唐的军队倒是将整个辽东给团团包围起来了,难道是要一步一步的收缩到辽东然后是安市吗?

    玄世璟在卑沙城待的十分安稳,但是李二陛下军中,却是仍旧有人对玄世璟念念不忘。

    是夜,长孙无忌的营帐当中,长孙冲掀开门帘走了进来。

    “孩儿见过父亲。”长孙冲站在营帐中央的空地上,对着长孙无忌拱手行礼。

    “我儿无须多礼,过来坐吧。”长孙无忌招呼道,随后对着左右侍从说道:“你们先都下去吧。”

    挥退了众人,长孙无忌这才抬头看向长孙冲:“说吧,这么晚了你不在你那边好好呆着,来这里作甚?”

    “父亲,是关于东山侯的事情。”长孙冲说道:“本来以为陛下会将东山侯带在身边,这样的话,孩儿也能下手安排,没成想都这么多天过去了,那东山侯仍旧在先锋军的编制当中未被陛下召回。。。。。。”

    “是啊,东山侯在先锋军,还做了不少事情呢。”长孙无忌抚须道:“咱们仍旧是小看了这位侯爷啊,先下卑沙,再偷建安,一步一个脚印,战争还没开始打,就不费兵卒,连下两城,欺瞒了安市城的杨万春大半个月。”

    “父亲怎知,这些都是东山侯做的,而不是i江夏王指挥的呢?”长孙冲问道。

    “江夏王的行事风格,为父自是了解,陛下任命江夏王做先锋大将,也正是看中了江夏王那股子遇山开山,遇水搭桥的性子,拿下卑沙城和建安城两座城池,当中的弯弯绕绕却是甚多,因此,为父断定,先锋军纵观大局,是李道宗在领导没错,至于这些幺蛾子歪点子,定然是出自这位东山侯之手了。”长孙无忌对着长孙冲解释道:“这些个弯弯绕绕,虽然有的上不得台面,但也是冲儿你现在,需要向这位东山侯学习的地方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