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少 >

第321章

大唐第一少-第321章

小说: 大唐第一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台院有侍御史六人,掌纠察百僚、弹劾不法;审判皇帝特命的案件,并与门下省的给事中、中书省的中书舍人分直朝堂,受理冤讼,号称“小三司”。侍御史在诸御史中地位最高,职权最重,这也是寻常说的,在朝中最得罪人的部门,也是最广为人知的部门,这次朝堂上弹劾玄世璟的奏折就是这台院当中出来的。

    而剩下的殿院和察院,则是分管掌殿廷供奉之仪式,纠察朝会典礼失仪和随驾检举非违和监察地方官吏及尚书省六部的。察院的职责范围比较广,但是与京官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现在大唐整个版图划分为十道,每一道都派有一名察院的监察御史,也称作巡按使、观察使、按察使。

    这些与玄世璟都没有太大的关系,盯着道政坊不放的,也就是台院当中的人。

    这一点李二陛下清楚,玄世璟也清楚,既然有人喜欢针对,那玄世璟就正儿八经的接招。

    刘叔带着几个护卫在小二贤庄住下了,玄世璟也将心放了回来,既然已经出现了弹劾的奏折,那就说明,道政坊的事儿,很快就会被他们拿到朝堂上去说,玄世璟还要准备去应付来自朝堂上的压力。

    去了玄武楼,玄世璟直接去了四楼找了钱堆,将道政坊工学院的地契要了过来,并让钱堆将工学院的建造成本也算出了个大概,在这个数字上,玄世璟大笔一挥,又翻了一番。

    两张纸,揣进了怀里,玄世璟也就打道回府了,好好休息一番,明天早朝,还要跟台院的那些御史打嘴仗。

    独自回了东山侯府的玄世璟倒是将秦冰月给忘了,秦冰月还在神侯府等着玄世璟从宫里回来,只是等了一整天,都没有见到玄世璟的面儿,也只能回东山侯府候着了,没成想一回到东山侯府,门房便告知秦冰月,侯爷已经歇下了。

    秦冰月闻言,皱了皱眉头,朝着玄世璟的院子走了过去。

    侯爷可没有这么早就休息的习惯。

    走进玄世璟的院子,发现玄世璟房间已经熄了灯火,看来还真是睡下了,暗自叹了口气,秦冰月回到了隔壁自己的院子。

    今日玄世璟睡下的确实很早,只是躺下了,确是无法入眠,脑中一直在想着今天在甘露殿看到的奏折,以及在道政坊听到工匠们说的那些事儿。

    当朝的一些权贵,就真的这么容不得新兴事物的发展?说好的亚洲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呢?台院的御史的思想都如此狭隘,不管是为了什么来弹劾也好,他们可曾想过一个工学院对于大唐的军事、农业的发展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可曾想过,这道政坊是东山侯府的地皮,建造工学院完全是由盛唐商会出的钱,根本与朝堂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打着那些冠冕堂皇的旗号来进行阻止,若说他们针对的不是自己,玄世璟是不信的。

    这么多年,从孩提时期到现在,似乎从来就没有安安生生的消停过,长安城,这所围城之内,总是有着源源不断的人来针对自己,难不成真的是自己与这长安,与这朝堂格格不入?

    昨日里在天牢之中与秦冰月聊天,说想念于阗那单纯的日子,却是玄世璟的心里话。。。。。。

    这种无可奈何的无力感,还真是让人讨厌。。。。。。

    玄世璟和衣躺在床上,身上盖着被子,睁着眼睛,就这样一直看着床帏上方,脑海中思绪翻滚。

    也不知到了什么时候,玄世璟听到有人在呼喊自己,便回了神,这一回神,却是将自己吓了一跳,原来不知不觉,一夜已经过去,通过窗户照射进来的光亮就能发现,外面已经是白天了。

    呼唤自己的是门外的秦冰月,基本上这个时候,秦冰月就会端着洗漱的用具,来玄世璟的房间伺候玄世璟起身洗漱。

    “进来吧。”玄世璟对着门外喊了一声。

    房门应声而开,秦冰月端着木盆毛巾走了进来,将东西都放在了玄世璟房间中的桌子上,随后走到窗户边上,将窗户打开,通风透气,反正现在的天气也不说冷了,早上给屋子里换换气,也是好的。

    回过身来,秦冰月这才看到玄世璟的脸色,整张脸有些发白,眼睛却是通红,整个人都没什么精神。

    “侯爷这是。。。。。。一夜未睡?”秦冰月皱着眉头问道。

    昨日晚上回来到玄世璟的院子,明明玄世璟房间的灯火已经熄了的。

    “想了一些事情,不知不觉,就天亮了。”玄世璟无奈的苦笑一声,走到桌子旁边洗漱一番,这才在铜镜前坐下。

    秦冰月走上前,将玄世璟的头发放下,梳理过后重新琯了起来。

    “侯爷这个样子出去,会让人担心的。”秦冰月淡淡的说道。

    “也是,有什么办法吗?”玄世璟问道,一会儿还要去大厅与自己啊娘亲一起吃早饭,看着铜镜中因为一夜未睡,心思过重而导致的憔悴模样,玄世璟也不想让王氏看到这样的自己,省的为自己担心。

    秦冰月拿起桌上一盒胭脂,打开,用食指在当中沾了一点儿,就往玄世璟脸上抹去。

    玄世璟看到这胭脂水粉,脸瞬间黑了下来,自己的房间为什么会有这些东西。

    长安城的少年郎们喜欢簪花抹粉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但是玄世璟却是一点儿都不想赶这种潮流,把自己涂抹成那个样子,像什么话。

    不过现在,玄世璟也是知道,秦冰月往自己脸上抹这些东西,也是为了不让自己的气色显的这么苍白罢了。

第四百九十二章:朝堂点兵() 
秦冰月的指腹冰凉,轻轻的揉搓在脸上,很是舒服,因为要将胭脂涂开,让玄世璟的脸色显得的自然一些,秦冰月必须要仔细一些。

    于是,秦冰月与玄世璟两人之间的距离,前所未有的近,玄世璟几乎都能够感受到秦冰月那冰冷的鼻息,打在自己的脸上,眼光微微一向上,就能看到秦冰月那水润的双眸,近看之下,精致的脸庞,更是耐人寻味。

    不由得,玄世璟就那样直直的看着秦冰月,而秦冰月一如既往的专心致志的给玄世璟“改善脸色”。

    不得不说,秦冰月的手法还是不错的,一抹胭脂到了玄世璟的脸上,不消一会儿,玄世璟原本有些苍白的脸色,便红润了起来,不知是这胭脂的效果还是别的,总之看上去十分的自然。

    收了手,秦冰月这才注意到,玄世璟一直在直直的盯着她看,垂了垂眼眸,嘴角为不可查的上扬起一丝弧度,低着头将手中的胭脂盒放到桌子上。

    “侯爷,该用早饭了。”秦冰月轻声提醒道。

    “哦,哦,走吧。”玄世璟被秦冰月的声音惊得回过了神。

    一点小事,不过是生活当中的一点儿小插曲,过了这个时候,玄世璟也就没放在心上了。

    用过了早膳,玄世璟换了官袍,骑着马爷,进了宫,这几天玄世璟将会天天去上朝,退朝之后,就会去暖阁,听听江慕晴在宫内打听到的消息。

    朝会进行的出乎意料的顺利,从开始到现在,没有御史站出来说道玄世璟的事儿,也不知是好还是坏,因为现在朝堂的重心,都放在辽东上面。

    那日李二陛下在甘露殿召见长孙无忌等人商量辽东之事的消息已经透漏了出去,如今朝堂上仍旧是分为两派,一派主战,另一边则是引经据典据理力争试图劝说李二陛下莫要在辽东兴兵。

    玄世璟默默的站在队列之中,静静的听着朝堂上的争吵。

    力主出兵的,自然是以李孝恭等武将为首的人,程咬金和秦琼也参与其中,几家人都想让自己家的子侄辈上战场,至少将来在战场上无论如何只要活着回来,军功决计不会少,现如今大唐四海平定,作为武将能够上战场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作为武将,只有在战场上,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而不是在这朝堂上,所以,朝中的武将,也都在为以后做打算,毕竟家里的后辈不能只靠着吃父辈的老本,总有吃干净的一天。

    而劝阻李二陛下,也就是朝堂上的一些文官,只是相比于整个朝堂上的形式,显然文官这边的形式,有些式微了,因为文臣这边的巨头们,都没有发话。

    长孙无忌抱着勿板站在原地,眼观鼻,鼻观口,褚遂良站在长孙无忌的身后,也是默不作声。

    程咬金和刘弘基涨着脸,都快跟那帮文臣打起来了,李二陛下坐在上首,看着乱成一锅粥的朝堂,也是无奈,只能出言将这件事定论下来。

    “诸位爱卿都不要再吵了,朕心意已定,今年七月,出兵高句丽,刘弘基听旨。”

    “臣在。”刘弘基面色激动的出列,躬身拱手。

    “此次出征高句丽,朕命你为前军大总管,负责训练我大唐水军,一旦出兵高句丽,由你,带领我大唐水军,尽一切可能,迅速攻占卑沙城。”

    “是,臣遵旨!”刘弘基朗声应道。

    当初在甘露殿商量这事儿的时候,刘弘基也在场,自然知道这次出征,水军对于整个辽东战局来说是重中之重,陛下将如此重任交他,他心中如何不激动。

    “阎立德。”

    “臣在。”阎立德抱着勿板出列应声。

    “朕命你立即前往洪州,在洪州、饶州、江州等地,筹建军船四百搜,越快越好,筹建到的军船,交给刘弘基,大唐的水军,就交给你们两个了。”

    “臣遵旨。”阎立本应声道。

    刘弘基与阎立德,说白了,一个掌兵,一个掌管后勤,虽然现在军船还未到,但是大唐水军的训练决计不能落下,所以刘弘基恐怕很快就要前往江州训练水军为将来的战争做准备了。

    “从今日起,幽州及契丹与靺鞨临近边境的军队全部归由营州指挥。张亮听旨。”

    “臣在。”张亮站了出来。

    “此次东征高句丽,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着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冉仁德、刘英行、张文干、庞孝泰、程名振为总管,配合刘弘基,率领部分水军由莱州出发,渡海前往平壤。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江夏王李道宗为辽东道行军副总管,张士贵、张俭、执失思力、契苾何力、阿史那弥射、姜行本、曲智盛、吴黑闼为行军总管隶之,程咬金、清河郡王李孝恭、吏部尚书长孙无忌随朕左右,朕将御驾亲征。”朝堂点将,李二陛下的话语,掷地有声。

    看来这番思量,李二陛下早就已经有了,不然也不会在朝堂上如此熟练的就将整个辽东出兵的适宜安排的如此妥当,而这道圣旨,应该也已经在德义手中了,等到下朝之后,圣旨就会颁发到这些人手中,届时,大唐的战争机器就会迅速的运转起来。

    看到朝堂之上,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李二陛下,眉目间的自信,想来是对御驾亲征辽东的事情信心十足了。

    一些在朝堂上被点到名字的武将,纷纷出列应声,一时之间,整个太极殿内众人的情绪都高涨了起来。

    有人欢喜有人愁,欢喜的,自然是能够上得战场的人,而忧愁的,则是那些文官,辽东一战结束之后,朝堂上又将会出现一种微妙的平衡。

    辽东的军事分配完毕,剩下的就是长安城朝堂的事情了。

    “朕御驾亲征期间,太子李成前监国,吴王李恪、魏王李泰协之。”李二陛下说道,随后目光又看向了褚遂良等人:“褚遂良、萧瑀、房玄龄、高士廉,协同太子监国。”

    “臣等遵旨。”

第四百九十三章:被弹劾() 
现在离着七月还有四个月的时间,李二陛下就已经摩拳擦掌的备战了,从中也不难看出,李二陛下也有些等不及了,现如今正是个好机会。

    大理寺的典客署当中住着的,不仅仅是还未曾回吐蕃的禄东赞等人,还有一住了一年多的钉子户,那就是高句丽的荣留王太子,高桓权。

    朝堂上的风云不会有人让高桓权知道,即便朝中文官不同意李二陛下出征高句丽,但是若是将出兵高句丽的事情透漏给高桓权,那事情的性质就不一样了,说的严重一些,那就是“通敌卖国”。

    高建武、高桓权父子与大唐再怎么亲善,那也是高句丽人,或许高建武在位的时候,李二陛下不会拿高句丽如何,毕竟高建武的姿态放的足够低,但是不动手不代表心里没有惦记着这回事儿。

    辽东的事情被李二陛下以雷霆的手段定了下来,几乎没有给那些反对的人足够的时间相出有效的办法来阻止。

    如何阻止?这次发兵高句丽,内务府出钱,国库空成那个样子,反对的文官说话也没了什么底气,内务府是皇家的小金库,人家自己掏钱打仗,再怎么耗费,都不算是国帑。

    “诸位爱卿,可还有什么事要奏禀?”李二陛下一双龙目扫视着太极殿中的百官。

    “启奏陛下,臣有一本。”御史台台院的人站了出来,走出来的同时,还朝着玄世璟这边看了一眼。

    这就来了。

    看到御史台台院的人出列,玄世璟心里就有了准备,看到那人看向自己的目光的时候,玄世璟百分百就确定了,这人,就是冲着自己来的。

    “哦?何爱卿有何事要奏禀?”李二陛下看向这位何大人。

    旁人不知,李二陛下是知道的,昨日里玄世璟看的那本奏折,就是这人送到御案上来的,看他今日在朝堂上又站了出来,恐怕就是因为他的奏折没哟得到李二陛下的答复,所以才在朝堂上一问吧。

    “臣弹劾东山侯玄世璟,于道政坊内,肆意拆除民宅,致使道政坊内如今寸草不生,强拆道政坊,修建所谓的工学院,竟是单单的为了容纳工匠,有辱朝勋贵威严脸面。。。。。。。”

    台院的御史将他所打听到的道政坊的表象统统一古脑的说了出来,绘声绘色,掷地有声。

    听到何大人的话,朝堂上的一些人开始议论纷纷,长安城道政坊的事儿许多人也都听说过了,这么大的道政坊,一整片儿全都给拆了,怎么可能没有些风声。

    只是鲜少有人去仔细的打听,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也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想到这正片道政坊,竟然是东山侯给拆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