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少 >

第314章

大唐第一少-第314章

小说: 大唐第一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滩摺!彼低辏拉Z挣脱程咬金的阻拦,又返回了皇宫。

    玄世璟得趁着李二陛下还没去立政殿,赶紧去面见李二陛下。

    “这小子!嘿!”程咬金见玄世璟一路小跑离去的背影,叹息了一声。

    方才与玄世璟这一番说辞,还真是落到了程咬金的心坎儿里,往卢国公府回去的这一段路上,程咬金就一直在想跟玄世璟说的这些话。

    以往没人提起,自然也就想不到这方面去,但是现在话说出来的,怎么能不让人多想,这想着想着,就认为玄世璟说的那些话,十分有理。

    玄世璟跟程咬金告别之后便去了甘露殿,一般若是李二陛下还没有去立政殿的话,那就一定是在甘露殿见一些朝廷重臣了,譬如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

    此时的甘露殿中央,悬挂着一副巨大的地图,仔细看去,正是辽东的地图,上面标注了山川地势以及大唐和高句丽双方的城池、关隘、险地还有大唐在辽东的兵力部署,稀稀拉拉的,还有一些高句丽在辽东周围的兵力情况。

    “辅机啊,现在百骑司已经动身出发去辽东了,下个月,陈大德也会从高句丽回长安,夏天,是在辽东兴兵的大好季节啊。”李二陛下目光落在辽东的地图上说道。

    “按照天时来说,的确是个不错的时机,可是但凡战士,讲究的都是师出有名,不知陛下若是对高句丽动兵,用的是什么名头。”长孙无忌看着李二陛下问道。

    若说动兵,长孙无忌心中是有些不大乐意的,现在朝中能说的上话的,基本上就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门阀士族,一旦动了刀兵,去战场上捞军功的人就多了起来,朝廷中的武将也便成了稀罕人,到时候在朝堂上,他们这些士族的话语权就会被削弱,这不是长孙无忌希望看到的。

    “师出有名?”李二陛下闻言,冷笑一声:“高句丽在大唐手中的把柄,还少吗?就算随意找个什么借口,谁又能说什么?谁敢说什么?既然泉盖苏文都把刺客派到长安了,那朕就让大唐的军队打到高句丽去。”

第四百七十六章:打与不打() 
“陛下,若是以泉盖苏文派遣刺客到长安为借口,恐怕不妥。”褚遂良拱手说道:“现如今虽说高句丽国内高建武与泉盖苏文争斗的厉害,且高建武也已经呈颓势,但是高句丽名义上的皇族仍旧是高建武这一支,不但如此,高建武还是陛下亲封的荣留王,若是此时出兵,怕是会落人口舌啊。”·

    “陛下,咱们不妨可以利用这一点,高建武与泉盖苏文现如今打的激烈,高建武将他的儿子高桓权遣送到长安,一来是他对大唐的一个态度,另外一点,不就还是希望咱们大唐能够支持他么。”李孝恭站在地图前面笑道:“既然如此,咱们就大大方方的带着病过去,就在辽东驻扎,高建武与泉盖苏文斗,依我看,现在的形式对高建武十分不利,高建武也撑不了多长时间了,到时候高建武一倒台,咱们大军就能从辽东,挥师东进,先取辽东城,同时派遣一上将率水军渡海袭占卑沙城,接下来就是安市城,若是能顺利攻克安市城,那此次辽东用兵的目的,便就已经达成一大半了,只是这安市城,是块难啃的骨头啊。”

    “河间王说的不错,这安市城,乃是整个高句丽的门户之城,高建武修建的长城,自东北扶余城,西南至海,好在现在还没修建完毕,若是修建完毕,大唐再想对高句丽用兵,可就难了。”刘弘基站在李孝恭身旁,同李孝恭一样,看着挂着的辽东地区的地图,上面已经标注了高建武所要修建的长城的位置。

    “可是现在,两位,咱们大唐,可有能够派遣出去的水军?就算是从平州,安东都护府沿海地区派遣水军袭占卑沙城,航行的距离也不算很近,若是沿岸而行,怕是也达不到偷袭的目的,只要大唐的水军一到卑沙城水域的附近,就会被高句丽的士兵发现,而且,卑沙城沿海还有许多高句丽的渔船,如何能够保证我大唐的水军,不被这些渔船发现。”长孙无忌说道。

    “长孙大人,军船总比渔船要快的,只要速度够快,大唐的水军,就能够迅速抢占登录,袭击卑沙城,据我所知,因为卑沙城的位置原因,高句丽并没有在卑沙城放置太多的兵力。”李孝恭指着地图上卑沙城的位置说道,所以,水军一旦登陆,就立即发动袭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有八成的可能,一举拿下卑沙城。”

    “我同意河间王的看法。”刘弘基也附和道。

    “陛下。”长孙无忌见再与李孝恭和刘弘基争论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打还是不打,还是李二陛下才能够决定的,还不如将话语权交给李二陛下,让他去权衡利弊,虽说不动兵的可能性很小,但也不是没哟,现在褚遂良和长孙无忌还有李孝恭和刘弘基都把战与不战的各种因素分析了出来,相信李二陛下心中也已经有了定论了。

    李二陛下站在辽东地图前看了良久,也想起了在这之前,为了这一次动兵所做好的准备,现在连百骑司都已经派遣到辽东去了,绝对不可能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几句话就能够动摇的。

    这时,甘露殿外的小黄门走进了殿中。

    “启禀陛下,东山侯爷在殿外求见陛下。”

    “璟儿?让他进来。”

    “诺。”小黄门应声而去。

    少顷,玄世璟一身茄子紫的官袍,脚踏官靴,走进了甘露殿。

    “小臣参见陛下。”玄世璟对着李二陛下躬身行礼,起身后,复又对着长孙无忌等人拱了拱手,一一问候过:“长孙大人,褚大人,刘大人,王爷。”

    众人皆都点头回应。

    “璟儿倒来的正好,过来看看,你打小儿就聪明,现如今也能看透时局,过来看看辽东这片地,如何?”李二陛下看着玄世璟指了指辽东的地图说道。

    “小臣惶恐。”玄世璟连忙拱手,现在文臣的核心人物和军方的大佬都在,玄世璟若是多言,岂不成了关公门前耍大刀了嘛,不管说的如何,总会得罪人,玄世璟来就是想问问李二陛下那些前隋的旧臣怎么处置,可没想陷进辽东的战局当中,就算不得已要加入辽东的战事,那也得是明确的开打之后才行。

    军功这种东西,玄世璟是不会嫌弃的,大唐以军功为首,莫说军方的那些大佬,就算是文官,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哪个身上没有军功的,没有军功的勋贵,在长安长久下来,是立不住脚的。

    现在西北那片地方的战事肯定是没有玄世璟什么事儿了,辽东这片儿打起来,玄世璟上战场在后方顺手捞上点儿功绩还算可以,但是在开打之前说什么战与不战,玄世璟不想多嘴,虽然玄世璟知道,辽东这片儿地方,到最后还是打起来了,而且还是李二陛下自己,御驾亲征。

    “让你说你就直说,说错了朕也不会怪罪你。”李二陛下挥挥手说道。

    得了,您是不会怪罪我,可是这两边儿人的眼神您看着了吗?

    “玄侯若有高论,但说无妨。”长孙无忌也开口说道。

    “是啊,璟儿,说说看,本王听闻你在石城与程家小子一同打吐蕃军队的时候,调度起来,也是有模有样的。”李孝恭也难得附和着长孙无忌的话。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玄世璟也推脱不得了,只得走到悬挂着的那副巨大的辽东地图前面,仔细的观摩着,上辈子虽然不懂行军打仗,但是这辈子却是读过不少兵书,更何况也有一些历史经验在当中,结合着地图,虽然不能说的十全十美,但是规避掉一些行军打仗忌讳的东西,再依照山川地理的形式做一番纸上谈兵还是可以的。

    “依小臣拙见,若是出兵攻打高句丽,卑沙城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跳板,依托大唐的水军,两者相辅相成,进可攻,退可守,就算是大军的粮草,也能够依靠水军的船只载运,走水路,比走陆地要快捷方便,俗话不是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粮草,也是重中之重的。”玄世璟指着地图说道。

第四百七十七章:策略() 
听着玄世璟的话,在场的几人都点点头,先不说打或者不打,玄世璟说的这番话,是没毛病的。

    卑沙城三面环海,一面临山,山中资源丰富的很,只要在高句丽的军队反应过来并到达卑沙城之前,唐军伐够足够的木柴,囤积足够的军备,就能够轻轻松松的守住卑沙城,而大唐的水军也会依靠着卑沙城驻扎在海港,这样一来,无论是地面或者是海上,守住卑沙城绰绰有余,而且水军的机动性强,顺便担负着唐军的军资运输,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这样以来,就十分考验大唐的水军了。

    “照着璟儿的说法,是要最先攻占卑沙城?”李二陛下问道。

    玄世璟摇摇头,笑道:“非也,单单攻打下卑沙城的话,守住卑沙城会变的十分困难,因为到时候,四周都是高句丽的军队,进入卑沙城的大唐军队,就是一支孤军,而且攻占卑沙城的主力是水军,不擅陆战及守城,四周环敌的情况下,这支军队就会完全的是去原本该有的机动性,小臣的意思是,兵分两路,水军和陆军,同时进攻,水师攻占卑沙城,陆上的军队直接开往聊东城。”

    李孝恭闻言,连连点头,玄世璟的想法倒是与他不谋而合,只是对于卑沙城的作用与水军的作用,玄世璟说的更加详细,而且,照着玄世璟是说法,卑沙城和水军在整个辽东战局当中,重要性,不言而喻。

    “辽东城,若说安市城是高句丽的门户,那辽东城就是高句丽的屏障了,辽东城紧邻着辽水,可谓是易守难攻,但是作为大唐挥师东进的第一个目标,攻克辽东城,只能胜,不能败,所以领军攻打辽东城的将领,显得尤为重要。”玄世璟手指挪到了辽东城上面,而辽东城的前面,正好就是辽水。

    玄世璟看着地图稍微思索了一番,接着说道:“在攻打辽东城的同时,还要考虑高句丽一方的援军,辽东城的后面就是国内称与哥勿,两座城池都是兵城,辽东城这边一旦开打,两座城池之内的兵马就一定会来增援辽东城,若是不想战事胶着,所以,取辽东城,也要快,攻打辽东城,不动则以,一动,尽可能一战而定之。”

    “国内成与哥勿离着辽东城急行军仅需四天,这还是当中大多都是山路的原因,其实若是攻打辽东城进入胶着,可以派遣一支兵马,在两城与辽东城之间的山路上,进行伏击,则大胜。”刘弘基上前,指着国内成与辽东城之间的山脉说道:“这样以来,既能阻截了来自两城的援兵,又给了后面大军足够多的时间来攻克辽东城。”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只是站在一边儿,默默的听着,不做言语,现如今陛下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这仗肯定是要打的,没看见人家四个,都已经开始研究这仗怎么打了吗。

    长孙无忌在心里默默的叹了口气,也罢,辽东对于大唐来说,也是块心事,早早的了却了也好,反正早晚都要打,什么时候打不是打。

    这么想,倒也有几分破罐子破摔的意味,反正陛下你开心就好,打就打,大不了到时候把自家的几个后辈,也安排到军中去,也不吃亏。

    想明白了,长孙无忌这才上前拱手说道:“陛下,辽东战事一旦开打,大唐水军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臣觉得,若是陛下下定决心要打,这水师,恐怕现在就要下旨,赶紧下水操练起来,这次是从平州港口直达卑沙城,航行距离远,海上情况复杂,对于水师,也是个重大考验,就算克服了海上的艰难险阻,到了卑沙城,若是士兵战斗能力十不存一,也是徒劳的。”

    “辅机说的不错,到七月份,还有三个月的功夫,这三个月朕会下旨让水军抓紧操练,以应对辽东战事,所需军费,全部都由内务府供给。”李二陛下大手一挥说道。

    话说到这个份上,今年七月出兵攻打高句丽已经成为了定居,谁也无法挽回,这仗既然要打,最好能打的漂亮些,希望高建武与泉盖苏文之间的斗争,不要这么早就结束。

    大唐要出兵攻打高句丽,众人都是希望在高句丽的这场内斗当中,泉盖苏文能够争气一些,这样,大唐出兵,名正言顺,因为现如今长安这里还有个高桓权,是正儿八经的荣留王太子,一旦泉盖苏文在高句丽的内斗当中获得胜利,那大唐就直接带着高桓权打向高句丽就是了。

    高桓权就算再怎么不济,也占了“正统”两字,他泉盖苏文再怎么英雄一世,也是逆臣。

    去年高桓权来长安城的一大目的就是为了向大唐请求援助,现在,大唐也应该给高桓权一个明确的答复了。

    而李二陛下说水军的一切费用全都由内务府供给,也就说明,出兵辽东攻打高句丽,完全用不着国库那边儿糙心,这样一来,户部也就没话可说了,户部没有钱,在朝堂上哪儿来的话语权。

    现在的内务府可是非比寻常了,说起内务府,玄世璟的心也是一抽,说不定内务府大多数钱财还都是从盛唐商会来的呢,当年玄世璟要在长安城立足,将盛唐商会的股份给了李承乾哥儿仨,可是现在看看,除却当年修建暖阁之外,这些年哥儿仨过的也没富裕到哪儿去,这钱,说不定就让他们给孝敬李二陛下了。

    不过这么做也无可厚非,作为皇子,手里留这么多钱想要做什么?还不如将钱都交上去,至少不会让人生疑,或许也是因为这样,李二陛下在知道前隋旧臣在长安之后,才没有立刻行动,没有对李恪产生疑心什么的,而是耐心的等着李恪的态度。若是当年李恪将商会的分红全都囤积在府中或者是送离长安,那现在这些前隋旧臣的事情,任凭李恪有十张嘴,他也说不清了。

第四百七十八章:截获的消息() 
辽东的事情没有在朝堂上大说特说,倒是在这甘露殿中,李二陛下与几人商讨了一番,就给定了下来,约莫最迟今日傍晚,宫里的旨意就会发出去,让水军抓紧操练起来,毕竟三个月,说长也不长,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