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少 >

第263章

大唐第一少-第263章

小说: 大唐第一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亲遗愿?越俎代庖?哈哈哈哈。”王崇基文言,大笑了起来:“难不成二弟的意思是,父亲临终之前,将这家主的位子,传给了你不成?”说罢,脸色瞬间严肃了起来:“众所周知,父亲临终前根本没有对任何人说过要将家主传给谁,父亲最后一个见到的人,是玄侯!”

    “父亲临终之前见玄侯没有说,不代表之前没有说过。”王敬直脸上一直挂着笑容:“大哥也并不是时时都陪伴在父亲的左右啊,比如,外出去寻东山侯的时候。。。。。。”

    “你什么意思?”王崇基面色不善的看着王敬直。

    王敬直没有说话,只是从怀中掏出一张手书,展开,呈现在王崇基的面前。

    这手书并不是王珪亲手所写,但是这手书的末尾处,确是实实在在的盖着王珪的大印。

    “这封手书上面写的可是十分清楚,父亲临终之前,将家主的位子传给了我。”王敬直看着王崇基,一字一句的宣誓自己的主权。

    “这手书可不是父亲的手迹。”王崇基反驳道。

    “哈哈,笑话,当时父亲病重卧床,哪儿有力气写字,这上面的内容,都是父亲亲口所述,由下人代笔,然后才盖上了父亲的大印,怎么,父亲的遗书,难不成大哥不想遵从?”

    王敬直一下子给王崇基扣了个大帽子,且不说这手书上的意思到底是不是王珪的意愿,这已经无从知晓,若是王崇基没办法证明这封手书不是王珪的意思,却又不遵从,那就是不孝。

    这罪名可不小,若是坐实了,王崇基从此在长安城的圈子里怕是再也抬不起头来了,就算是太原王家,也不会容忍一个不孝之人在家门之中。

    “这是不是父亲的意思,恐怕还有待查证吧。”王崇基说到:“我可是听人说了,当时你进入父亲的房间,将原本房间里的下人们都赶了出来,也就是说当时房间里就只有二弟和父亲两人,何处来的下人代笔?由此可见,这封手书,是二弟早就准备好的吧,现在我怀疑,当时父亲是受了你的胁迫,才会盖下大印,又或者,这印鉴,根本就是你自己盖上去的。”

    王崇基说的话,字字砸在王敬直的心里,王敬直知道,王崇基所说的,都是事实,可是无论如何,他都不能认。

    “哼,无论大哥你怎么说,现在这手书确确实实的摆在眼前,王家家主的人选,不容置疑!”王敬直的话语,斩钉截铁。

    (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一章:抄家() 
“你这手书,来历成谜,怎可当成父亲遗愿的证据?”王崇基自是不吃王敬直那一套:“从你说的话当中便可看出,简直是破绽百出,你说这手术是父亲的意思,由下人代笔,然而当时房间里除却你和父亲两人之外,根本就没有别人,这手书,是何人所书?你倒是将那人叫出来。”

    那手书本就是王敬直自己写的,只不过在书写的时候故意的掩盖了自己的字迹,现在若是真的随便找一人出来顶替,也是不好办的。

    “听大哥这么说,看来大哥是不想遵从父亲的遗愿了。”王敬直冷笑着问道。

    “若是父亲的遗愿,我自当遵从,但若这封手书是他人假造,威逼父亲将印鉴盖在上面,或者是偷了父亲的印鉴自行盖在上面,那为兄断然是不会遵从的。”王崇基一甩袍袖,不再去看王敬直。

    王敬直笑了笑,倒也不慌忙。

    “大哥可知道平日里父亲的印鉴放在何处?”王敬直问道。

    “自然是不知道的。”王崇基回答道。

    “大哥身为王家的长子尚不知父亲的印鉴所在,这封手书上面的印鉴若不是父亲自己盖上去的,旁人又从何处去寻呢,而且,父亲还将这印鉴的所在,告知给了我。”王敬直笑道:“这下,大哥你还有什么借口和理由,不妨说出来让小弟听听。”

    王府这边,王崇基与王敬直当着下面人的面打嘴仗打的欢快,而神侯府的常乐听到了王府传回来的消息之后,迅速的带着一众锦衣卫骑着马便直奔了布政坊。

    要是王崇基搞不定王敬直,那么就只能通过这种手段去帮助王崇基了。

    一行锦衣卫扬鞭策马,直直的冲进了布政坊的坊门。

    这布政坊离着皇城十分的近,里面住着的,大多都是达官显贵,锦衣卫一冲进去,霎时间,布政坊的街道上便是一阵人仰马翻。

    “锦衣卫办案,闲杂人等速速推开!”骑着马冲在前头的常乐,手里拿着锦衣卫的金牌,冲着街道上的人大喝。

    待一行锦衣卫过去之后,街道两边的人才渐渐的汇集起来,对着锦衣卫的背影指指点点。

    “这神侯府的锦衣卫也太过跋扈了吧,即便是金吾卫,也未曾敢在坊中如此张扬啊。”一百姓不满的说道。

    “你懂什么,这锦衣卫敢在布政坊内如此张扬,肯定是在办什么案子,你忘了,着些日子神侯府的人一直在长安打探什么刺客,听说是晋国公夫人从庄子上赶回来的时候在路上遇到了刺客,锦衣卫和大理寺都在查这事儿呢。”一名青衣皂靴家丁模样的中年男子说道:“瞧这些锦衣卫这么着急,怕是找到了那些刺客藏匿的地方了吧。”

    布政坊之中居住的都是些有身份的人,身为这种人府上的家丁,平日里听到的消息,自然比这些长安城百姓们要多得多,因此他的猜测,倒也能让人信服。

    “难不成这刺客,还藏在这布政坊之中不成?老天爷,这坊中住着的,可都是些大官儿啊。”一年轻人说道。

    “这有什么稀奇的。”另一中年人脸上明显的挂着些许不屑:“说不定这些大官就与这些刺客有来往呢。”

    “这位兄弟慎言啊。”一上了年纪的老者连忙出声止住这中年男子话头,生怕他祸从口出。

    常乐带人到了王敬直在布政坊的宅子,在宅子的门口翻身下了马,走到宅子门口,敲门。

    “什么人啊。”宅子的大门后面传来了门房的声音。

    “开门!”常乐大声喝道。

    宅子的大门被缓缓的打开,见到门被打开,常乐一脚踹在了门上,大门瞬时间敞开了来,站在大门后面的门房更是被门给顶到了地上。

    “你们是什么人!”瘫坐在地上的门房厉声喝道:“这里是私人宅院,你们。。。。。。”说到这里,这门房才抬头看清了常乐和他身后一行人的穿着。

    神侯府,锦衣卫!

    “这光天化日之下,难不成锦衣卫就能擅闯民宅吗?”那门房毕竟是王敬直的心腹,而王敬直毕竟也是东宫的属官,南平公主的驸马,更有可能是王家未来的家主,有这样的后台在,门房说话,自然是理直气壮。

    “神侯府办案,有百姓去神侯府举报说这宅子是王家二公子的外宅,豢养着强抢来的民女,现在,奉东山侯爷的命令,查抄这所宅子,敢阻拦者,杀无赦。”常乐厉声说道。

    在长安城要查抄一所宅子,不是玄世璟能够说的算的,光是来来回回的审批,便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儿,到最后还需要李二陛下御笔亲批。

    但是这所宅子就不一样了,这是王敬直的外宅,这所宅子的存在,对于皇家来说,也是一处让其脸上无光的存在,天子的女婿,公主的驸马,弄这么大一个外宅养这么多小妾这算是什么事儿,这不是赤果果的辱没皇家颜面吗?若是没人知道,王敬直也就得过且过或许能够瞒上一辈子,但是这不是让人给知道了吗?偏偏好死不死的还让李二陛下知道了,李二陛下又岂会如此轻易的将这所宅子忽视过去?

    答案自然是不可能的。

    常乐带着人直接就冲进了宅子,先前神侯府里的人也就这所宅子里的情况调查过一些,这宅子里被抢来的女子都被关在后院儿之中,整个宅子之中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有家丁在巡逻,以防止这些女子逃跑,当初这些女子被抢进这所宅子,其家人,要么远远的离开了长安城躲避了起来,要么就是被王敬直给暗中处理掉了。

    而神侯府也是顺藤摸瓜,四处撒网去寻找这些女子的亲人,前两日借着搜寻刺客的借口,在长安城也打听出不少消息,功夫不负有心人,倒还真让神侯府的人找到了几人。

    一拥而入的锦衣卫迅速的占据了这所宅子,后院儿冲出不少家丁,手里还拿着棍棒武器,想要与锦衣卫对抗到底。

    常乐黑着一张脸,站在这些人的对面。

    (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二章:风流() 
“你们可是想好了?想要与锦衣卫对抗,与神侯府对抗,与朝廷对抗?”常乐冷声道。

    手里拿着棍棒武器的家丁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这宅子当中没个管事儿的,这些家丁不过是一盘散沙罢了,即便是有管事的,这些人对上锦衣卫,不过是以卵击石罢了。

    “都绑了。”常乐一声令下,身后的锦衣卫迅速上前,将这些家丁控制了起来,另外有人找来了绳子,将这些家丁的双手捆绑了起来连在了一起。

    “都老老实实的蹲在一旁,锦衣卫听令。”

    “在!”常乐周围的锦衣卫齐齐抱拳应声。

    “抄家!”

    “是!”

    声音落下,一众锦衣卫拔出腰间的横刀,直接冲着院子里面去了,而常乐,也是进了内院。

    与一众锦衣卫不同的是,常乐直接带着旁边的一个下人,让着下人给自己指路,直接去了书房。

    这次锦衣卫查抄王敬直的宅子来的突然,说不定这宅子的书房里面还能留下什么有用的东西也未尝不可。

    到了书房,常乐让那下人老老实实的在书房门口等着,自己这是独自进了书房。

    这书房当中倒也是干净整洁,或许是王敬直并不经常来这里的缘故吧,书房书案上的文房四宝摆放的整整齐齐,砚台里的墨也是干涸的,看上去许久未曾动用过了,不过这砚台倒是没有落上灰尘,看来是有人经常在书房打扫。

    书房的布局甚是简单,正对着门便是书案,书案的后面是一扇实木的屏风,左手边是一床软榻,软榻上面放着一方小桌,而右手边倒是有趣,装扮与卧室并无差别。

    这王敬直倒是有意思,这宅子里豢养的都是他抢来的女人,还在书房弄了这么一张床,享受起来,倒是够方便啊。

    常乐心中十分恶劣的想着王敬直的生活品味,同时也在不断的寻找有用的东西。

    “你是什么人!”

    正在常乐在书房里不断的搜查的时候,书房的门口传来一声娇喝。

    常乐眯了眯眼睛,随后转过身来看向这名女子。

    双十的年华,妖娆的身段,一身粉色的纱衣朦朦胧胧的掩罩住胜雪的肌肤,一双水眸当中泛出万种风情,一对柳眉微微上挑,眉头之间有些微皱,看向常乐的眼神之中,带了几分疑惑,但更多的却是呵斥。

    “你是何人?”常乐问道:“看你这容貌打扮,难不成是王敬直豢养在这宅子里的妾侍?”

    “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女子的目光直视着常乐。

    这女子没有否认常乐的话,常乐便当她是默认了,只是心中微微感慨了一下,真是可惜了这等风华女子。

    “神侯府,锦衣卫,奉命查抄这所宅子,若无要紧事,姑娘还是莫要胡乱走动为好,锦衣卫的刀,并不识得姑娘。”常乐说道。

    既然是王敬直的妾侍,看样子还是个对王敬直死心塌地的主儿,常乐也没必要好声好气的与她说话。

    “这位大人好生不懂得怜香惜玉啊。”门口的那女子娇笑一声:“不知大人在这书房之中,找寻什么呢?”

    常乐连看都没看那女子一眼,只是自顾自的寻找着,自然,他也不知道自己要找什么,总之,常乐的直觉觉得,这书房肯定存放着什么东西,或者说是证据,对于王敬直不利的证据。

    只是搜寻了大半天,却是毫无所获。

    难不成那王敬直根本就没在这书房之中放什么重要的东西?常乐想道,随后看了一眼右边房间里拜访的那张大床。

    能将寻欢作乐的场所放在书房当中,想来这书房对于王敬直来说,可能也重要不到哪儿去。

    这时候,常乐才想起门口站着的女子,或许能从她的口中问出什么事情。

    “本官问你,你可知道这宅子什么地方王敬直最为看重?”常乐看向那女子问道。

    “大人问的倒是巧,若说这宅子对王公子最重要的地方,不就是大人所在的这间书房吗?”说着,女子巧笑一声:“大人您看看那张床,王公子来着宅子的时候,经常在这书房里,带着姐妹们,做神仙般的事情呢。。。。。。”

    常乐皱了皱眉头,看这女子的样子,怕是也问不出什么正经事,有这功夫,还不如让锦衣卫仔细搜查来的直接。

    不经意间略过那女子脸上,却是突然发现,那女子的目光似乎有意无意的朝着书案后面的那扇屏风方向看去。

    常乐眯了眯眼睛,抽出腰间的横刀,直接奔着那扇实木的屏风去了。

    手起刀落,上好的屏风被常乐粗暴的挥砍到了一边,这木头倒也结实,上好的刀砍在上面,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豁口罢了。

    果然这屏风后面,有点儿意思。

    屏风后面是一小书架,上面放着的,看上去不过是寻常的书籍罢了,侧面还有一张半人高的桌案,上面还丢着几件衣服,有男子的,也有女子的,更甚有女子的贴身衣物。

    用手里的横刀将这些杂物挑开,常乐仔仔细细的查看着,丝毫没有发现,站在书房门口的那女子见到屏风后面的这些衣物之后,羞红了脸。

    即使是常乐,从开始到现在,见到书房里的情形,再加上女子说的那些露骨的话,也有几分把持不住,只是常乐这些年来风里来雨里去,心性坚韧岂是常人能比,若是普通衙门里来搜寻着宅子的人,看到这场景,在加上那女子的言语,早就将那女子扯进书房,关上大门。。。。。。

    将那小书架上的书本一本本的检查过,倒是也没发现什么异常。

    难不成那女子是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