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少 >

第237章

大唐第一少-第237章

小说: 大唐第一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底怎么回事儿?”玄世璟被李泰说的有些糊涂,按理说国库出了问题是件很严肃的事情,但是李泰的神色当中,除了无奈之外,却是看不见别的情绪。

    “国库空虚,简单来说,户部没钱了,现在才刚刚开春,等到下一批税收上来,怎么也得等到秋后,在这期间,户部本就应与兵部协同,负责大唐常备将士的粮饷军械等,但是现在国库没钱,户部的人整体里鼓足了心思打内务府的主意,这不,父皇就下旨让孤,查办户部国库里的钱财,到底都用到了哪儿去,所以这几天孤一直在府中查看户部送过来的账本。”

    “可有发现什么不妥?”玄世璟问道。

    若说户部的人贪污国库的银钱,那倒没有那个必要,能进入六部的官员,无意不是百里挑一的人选,要么是大世家出身的官员,要么就是李二陛下亲自捡拔于微末,无论出身如何,大唐的官员都十分爱惜羽毛,尤其是信奉儒家学派的士子,在长安城天子眼皮子底下贪污国库的钱粮,无异于自寻死路。

    “没有,一切正常。”李泰说道:“只是去年年底的时候耗费国驽甚多,今年来长安朝贺的四方番邦比去年多出两成,自然而然,散发出去的赏赐也就多了两成,再者,今年宫里开销的大头,就是吐蕃,先是赏赐,再是三番两次的在宫中安排宴饮,因为大唐要与吐蕃和亲一事,户部也需要准备一份嫁妆,等日后和亲的人选定下来之后,这份嫁妆也得随着一同送给吐蕃,父皇钦定的是,内务府出六成,国库出四成,内务府占了大头,户部的人自然不能再推辞,年前还有关内各军的粮饷,转过年之后,太上皇大行,又是一笔不菲的开销,所以现在国库,已经快要见底了。”

    “这些事儿所用的钱财,内务府除了和亲的嫁妆,一点儿都没出吗?”

    现在大唐是李家的,国库是大唐的,内务府是皇家的,究其根本,都是一家子。

    李泰摇了摇头:“没有,内务府是皇家府库,如今在朝堂上,父皇严密的控制了内务府的支出,孤倒是觉得,父皇有意要暂时掏空国库一般。”

    玄世璟闻言,眯了眯眼睛,李泰说的没错,找这么看来,国库已经快要见底了,李二陛下这是故意为之啊,若是这样,那现在内务府,肯定是肺的流油啊。

    难不成李二陛下即将要有什么大动作,在为此做准备?玄世璟猜测着,将眼下及不久将要发生的事情在心中默默的罗列了一番。

    最近的,就是东郊的案子,牵扯到常州的官员,由此引出李二陛下将要折腾一番世家。

    再者,春闱即将到来,这对朝廷来说是今年开春最为重要的头等大事。

    接着,到了夏天,与吐蕃和亲的人选也会选出来,然后吐蕃的使者会带着大唐的公主,回到吐蕃。

    往下。。。。。。暂时没了。

    “想什么呢?”李泰见玄世璟也不说话,独自坐在对面发呆。

    玄世璟回过神来,低声说道:“我在想,会不会是陛下在为什么事情做准备。”

    “做准备?”李泰反应过来一愣,做什么准备?现在大唐四方皆定,等到了夏天吐蕃的使臣回到吐蕃之后,就算是汉州边境,也该平静下来了。

    “是啊,不然国库这么重要的事情,李二陛下会从一开始就不闻不问任由国库毫无节制的将钱粮拨出?依我看,现在内务府肯定是充足的很。。。。。。”玄世璟笑道:“所以殿下就不必担心户部国库的事情了,此时陛下心中应该早就有谱了。”

    李泰点了点头:“之前我也这么想过,只不过后来一想,父皇又为何让我来查探户部的账本呢?现在倒是有些明了,父皇这么做,是要做给户部和朝中大臣们看的。”

    “现在你看到了户部的账本,所以能够猜测出这些事情,可是长安城的聪明人也不少,既然陛下想要做戏,殿下这个做儿子的,还是继续陪着将这出戏演下去为好。”玄世璟笑道。

    “说的是极。”李泰应声道:“对了,刚才你一进来说要找户部的人弄什么告身的事儿,怎么回事?”

    “这个。”玄世璟从怀中将赵元帅的告身拿了出来,递给了李泰。

    李泰拿过玄世璟手中的这张纸,大致的浏览了一下,随后抬起头来看向玄世璟:“长安城首富的儿子?”

    玄世璟点头。

    “你跟他很熟?不然你堂堂一个侯爷也不会为了一个商人子跑到我这魏王府来,还要去工部送人情。”

    “倒是有点儿渊源,当初在玄武湖画舫的时候救过我,后来在燕来楼也见过,前两天这赵元帅跑到我神侯府上去投行卷去了。”玄世璟回道。(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二章:李二陛下在准备() 
“投行卷?”李泰诧异:“他想当官?”

    玄世璟摇了摇头:“也不是,从他的名字就能看出来,他爹估计从他小时候的时候就希望他去从军入行伍,也是时机不待,想来神侯府找个门路,我与他也算是投缘,就准备帮他,不过现在我倒是想到一个办法。”

    “什么?”李泰问道,玄世璟这话说的有些没头没尾的。

    “赵元帅和户部之间啊。”玄世璟笑道:“现在国库都这个样子了,户部的官员为什么整天往你这魏王府跑,那是因为他们心虚害怕啊,虽说这国库里的钱他们一分没拿,但是年前毫无节制的开销致使国库空虚,怎么也逃脱不了一个管理不善的罪名,现在户部最缺的,就是钱,能够补充到国库里的钱。”

    “然后呢?”李泰说道:“你是要让赵元帅出钱帮户部的人?这样的话那父皇先前所做的,不就全都白费了吗?”

    玄世璟摇了摇头:“非也,一个赵元帅,就算加上他整个赵家,比起国库所缺的钱粮,那才多少,要赵元帅出点儿钱意思意思,只是给户部开了个先例。”玄世璟说道。

    “此事万万不可,小璟,你若是想帮赵元帅除去商籍,此事孤来帮你做就是了,户部那边,断不可开此例,这次他们可能仅仅是对牵扯其中的大家族出手,但是下次呢?下下次呢,到最后,这些账万一算到百姓的头上又该如何?”李泰一口拒绝了玄世璟的提议:“况且,现在父皇估计要的就是国库空虚,若是你这主意出给了户部,岂不是白费了父皇的一番功夫?”

    “他们倒是还不敢对长安城的百姓下手,因为这样做,最先倒霉的不是百姓,而是他们。还有就是陛下所想要的,其实不是国库空虚,而是日后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世家的妥协。”玄世璟说道。

    “世家的妥协?父皇想要做什么?难不成?”李泰瞪大了双眼,随后咽了口唾沫,似乎是想到了什么。

    玄世璟点了点头,随后出声说道:“打仗,如今大唐天下太平,西南边汉州边境也平静了下来,吐蕃与大唐和亲后,最起码老老实实的在高原上呆上十几年几十年,说不定大唐兵峰所指,吐蕃还会出兵帮忙呢。”

    “目标呢?”李泰问道。

    大唐周边,四夷皆定,就算是薛延陀,也即将被侯君集平定,大军首战告胜的捷报已经传入长安了。

    “高句丽。”玄世璟眯着眼睛说道:“殿下知道,高句丽现在国内情势复杂,可以说是动荡不安,这高建武与泉盖苏文针尖对麦芒,斗的你死我活,这对大唐来说,是个机会,陛下如此英明,断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李泰皱着眉头,听着玄世璟的话,若真如此,这一切,还真能解释的通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李泰不是不够聪明,只是因为身为皇家子弟,本身就在长安城的这个局势之中,而玄世璟,因为无所图无所求,所以相对于别人来说,多了份豁达,人的心胸一广阔,看到的东西,自然也就多了起来。

    年前李二陛下表现的种种,包括玄世璟在玄武湖上的画舫和晋阳公主一起遭受了无妄之灾的事情,背后的罪魁祸首虽然不是高建武,但是也是因为高句丽内部的原因,那一次若不是玄世璟拼死相护,最后秦冰月出手,那泉盖苏文的计谋可就真的得逞了,高桓权死在大唐,高句丽和大唐之间就结了仇,虽然对高句丽没好处,但是对泉盖苏文来说,是个天大的机会。

    不论是因为之前大隋与高句丽之间的仇恨也好,或者关中子弟对高句丽的愤恨,又或者是因为晋阳在长安城差点死在高句丽的刺客手中,这些都足以让李二陛下下决心与高句丽一战。

    一打仗,就得死人啊。

    玄世璟想到这里觉得有些感伤,高句丽人死多少无所谓,哪怕是灭了族,玄世璟也不会动恻隐之心,但是大唐的子弟兵,玄世璟心疼啊。

    现在李二陛下暗中设计让国库空虚,等到了日后要发兵的时候,在朝堂上遇到群臣反对,李二陛下可能就要动用内务府的财力了,这样一来,朝中大臣们的那套说辞的威力,也就减弱了七分。

    打仗,被阻止的理由无非就是劳民伤财,但是财不用国库,由内务府拨调,就不关户部什么事情了;再说劳民,恐怕李二陛下一纸令下,关中子弟都争着抢着要去先辈们雪耻了,景观虽然已经被毁,但是这始终是个耻辱,是扎在关中子弟兵心上的一根刺,只有破敌夺城,安定辽东逐鹿高句丽,才能洗去这耻辱了。

    “这事儿你说朝中的大臣们会不会看出些苗头来。”李泰低声说道。

    “肯定有人知道陛下的想法,但是却不会想到,陛下已经在做准备了,殿下,这户部的这些账本,还有谁看过?”玄世璟问道。

    “没了,户部的账本从去年到现在的,都在孤这里,就算是户部的官员看过,也不过是其中一本两本而已,其余的,时间长了,他们就算看过,也记不得了。”李泰说道。

    “这就好,依我看,这些账本就暂时放在殿下府上吧,户部来讨要的话,找个借口搪塞过去,现在事情不过是咱们二人在这书房之中空想,未成定局之前,小心为上。”

    李泰点了点头。

    玄世璟临走前将赵元帅的告身留在了李泰的书案上,既然李泰不同意玄世璟的法子,那这件事就只能拜托李泰去办了。

    走出魏王府,玄世璟抬头看看长安城的蓝天,依稀记得,大唐跟高句丽之间,是有一战,而且那一战,李二陛下御驾亲征。

    因为知道,所以在听到李泰说户部国库及李二陛下的意图的时候,玄世璟大胆的猜测,李二陛下这是想要对高句丽动手了,并暗中点了一番李泰,也好让李泰心中有个底。(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三章:士子() 
出了魏王府,玄世璟骑上马,目光朝着皇宫的方向看了过去,低下头,嘴角露出一个微笑。

    这就是大唐啊。。。。。。让人热血沸腾的大唐。

    骑着马调转马头,玄世璟去了玄武楼,现在东郊的案子基本上已经没有他什么事了,现在虽然与几家大家族不怎么和睦,但是总归还不至于闹到明面上,至于长安王家,现在王珪只是病重,能代表王家的,是王珪,而不是王敬直。

    现在案子已经禀报给李二陛下了,程咬金手里还有两个人证,玄世璟就可以暂且偷得浮生半日闲了。

    眼见入了春,玄世璟打算休息一阵,这个冬天还真是折腾了不少事儿,也该闲散闲散了。

    春天是个踏青的好季节,尤其是东山县的庄子上,这几年庄子被冯浩管理的不错,景色也是十分怡人,现在玄武湖湖面的冰都已经化开了,湖面上偶尔有些许文人士子包了船,在湖面上悠然自得的观赏风景,吟诗作对,这种现象几年会比往年更多一些,因为春闱的关系,各地的士子都已经陆陆续续的到达了长安。

    春闱的事儿跟玄世璟没什么关系,反正就算日后春闱选拔出来的进士,也不会被派送到神侯府,玄世璟想过,神侯府的人手,若是李二陛下不插手的话,玄世璟打算亲自挑选,潞州二贤庄过来的人优先,毕竟知根知底身家清白,最重要的是忠心。

    玄世璟站在玄武楼五楼的窗前,看着玄武湖的风光,赏心悦目。珑儿在玄世璟的身后,收拾着玄世璟的桌案。

    每次玄世璟来玄武搂翻看完了玄武楼汇集起来的消息,都免不了麻烦珑儿收拾一番。

    对了,下午还要去庄子上来着。。。。。。

    “珑儿,最近这两天玄武楼生意如何?”玄世璟问道。

    “侯爷,最近因为大考就要开始,长安城一下子涌入了不少外地来的士子,所以最近楼里来的,都是些文人雅士,倒是那些富商,最近少了许多。”珑儿回答道:“那些士子来了之后,大多在二楼要个雅间,聚集几个志同道合的同窗,喝酒吟诗,不让楼里的伙计们多去打搅,所以,也算不得多忙。”

    “倒也好,正好,下午我打算去庄子上看看,准备准备,今儿个下午,你将玄武楼明天的事情提前安排下,咱们去庄子上踏青去。”玄世璟说道。

    “是,侯爷。”珑儿应声道。

    从陇西回到长安之后,珑儿也鲜少出过长安城,一直在玄武楼中跟钱堆学着搭理生意,到现在,做的也是有模有样,能够独当一面了。

    玄武楼本就是长安的一大特标志特色,如今在珑儿的经营下,日进斗金十分简单。

    长安城的商会赚的不少,但是侯府的开销却是花不了这么多的银钱,所以在玄世璟的示意下,钱堆将一部分钱都拨调给了冯浩,让冯浩投在庄子上,如今侯府在东山县上的庄子,已经被冯浩来来回回好几遍修缮的要多径直就有多精致了,若不是玄世璟的爵位限制了庄子上宅子的规模,否则冯浩肯定会用那宅子圈掉东山县三分之一的土地。

    宅子已经修到极致了,可是剩在手里的钱还很多,冯浩便将这些钱放到了庄子上修路的用处上。

    宽敞笔直的大道,泥土夯的十分严实,路面也是够平整,马车走在上面几乎感觉不到颠簸,就算到了下雨天,修路的时候路边建造的水槽也足以将路面的积水收集起来然后顺着水槽溜到水渠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