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少 >

第213章

大唐第一少-第213章

小说: 大唐第一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玄世璟站在朝臣之中,果然,历史的车轮还是一如既往的再往前行驶着,即便是李渊比之历史上的李渊晚死了这么两年,李元景比之历史上的李元景提早造反了两年,或许这一点,才是玄世璟这只小蝴蝶扇动起来的一阵微风。

    李渊的谥号和庙号没有改变,只是李元景的结局,不到最后一刻,仍不为所知。

    李渊的事了,接下来便是这朝堂上的重头戏了。

    “诸位爱卿想必也听到了些许风声。”李二陛下端坐在太极殿上房的榻上,对着下边儿跪坐了一地的群臣说道:“前些日子的长安并不平静,辅机奉了朕的旨意,连同三省官员,暗中监察长安,现在,就由朕,亲口来告诉你们事情的始末。”

    跪坐在下方的臣工们互相看了看,眼中都是闪烁着探究的目光。

    “还有在大安宫荆王元景与东山侯玄世璟之间的一些事情,以及荆王元景元日前私离长安。”李二陛下继续说道:“这些事情,非是偶然,乃是由十年前一桩旧案引发出的一桩惊天大案,经查实,荆王元景,于长安,私自勾结部分武德旧臣,重金收买朝中以原兵部侍郎孙耀庭为首的官员,又于荆州封地藏兵数万,意图谋反,为东山侯玄世璟所知,由此,二人之间便发生了后来的这些事情,所以,大安宫发生的事情,诸位想必也明白了吧。”

    李二陛下此话一出,众臣哗然,虽说先前有那么一丝猜测的苗头,但是事情猜测和从李二陛下口中亲自说出,这边是两个概念了。

    也就是说,先前长孙无忌连同三省监察长安,是为了揪出隐藏在长安城那些连同荆王李元景谋反的官员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六章:朝堂里面门道多() 
当然,在场的众臣也没想到,这事儿竟然会让玄世璟给碰上,十多年前,玄世璟还是个孩子呢。

    而且,在场的不少人都想到了十多年前发生的旧案是什么,十多年前最大的案子不就是玄世璟中毒的事情吗?为了那事儿,李二陛下在玄武门砍了十几颗脑袋,可谓是贞观初年间最大的一件案子了,年前那案子不是破了,说背后主谋的是兵部侍郎孙耀庭吗?现在孙耀庭成了李元景的同党了,这事儿最后算来算去,还是算在了李元景的头上。

    原来东山侯自陇西回来的一系列动作,不是为了别的,是为了自己报仇来了。

    想通这一点,朝臣们心中的震撼更是无以复加了,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手段,不可小觑,看来日后与这位东山侯的关系,还要增进一些了,小小年纪,心思手段非同寻常,又深受陛下喜爱,可谓是陛下和皇后面前的红人,听说与晋阳公主之间的关系更是相交莫逆。

    谁说朝臣不八卦,若是不八卦,又怎能在长安城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混得如鱼得水。

    众朝臣心思百转千回之下,坐在上首的李二陛下却是又开了口,不但开了口,还拿起了御案上的一本厚厚的册子。

    “朕手中有一本账本,上面记载着朝中大臣与荆王元景之间的‘礼尚往来’,是从荆王元景府上搜查出来的。”李二陛下说道。

    在场众臣之中之前与李元景走的近的一些大臣心中咯噔一声,有些惶惶不安。

    “德义。”李二陛下唤道。

    “奴婢在。”德义躬身上前应了一声。

    “取火盆来。”李二陛下吩咐道。

    “诺。”德义应了一声,随后转身从旁边离开了大殿。

    整个太极殿中鸦雀无声,安静的似乎可以听到下面一些人粗重的喘气声。

    估计现在一根针掉落在地上,在一些人的耳朵里,都是晴天霹雳一般的响声吧。

    玄世璟跪坐在戴胄的身后,目光悄悄的打量着殿中的大臣,尤其是一些出现在名册上的名字,果真,那些人脸上的表情十分精彩,隐忍着的紧张,有的额头上已经隐隐约约浮现出细密的汗水了,胸膛的起伏不定已经明显的出卖了他们心中的不安。

    少顷,德义带着两个小太监抬着火盆走到了李二陛下的身旁,将火盆放了下来。

    “朕今日倒是要学一学先人了。”李二陛下笑道:“这本册子,里面记载了什么,都有谁的名字,朕,不知道。”说完之后,便将这册子丢在了火盆之中。

    这是给了那些人一个信号,过去了便过去了,时间这么久了,他已经不打算追究了,但是日后该怎么做,也请你们心里有数,虽然嘴上说不知道,但是这册子的内容看没看,李二陛下自己知道,朝臣的心里,也是心知肚明。

    这是最好的结局了,无论是对李二陛下,还是对那些朝臣,又或者是对大唐的江山社稷。

    “陛下英明。”长孙无忌带头,躬身对李二陛下行礼。

    能在朝堂上为官的人,都是些聪明人,纷纷跟着长孙无忌躬身对着李二陛下行礼。

    玄世璟也跟着不咸不淡的行了这一礼,好家伙,高源辛辛苦苦偷出来的账本,让李二陛下随随便便的就送了人情了,果然啊,上位者的手段,自己这些小人物,比不了啊。

    “接下来,朕要与诸位爱卿说说该如何处置荆王元景的事情了。”李二陛下说道,随后看向戴胄:“戴胄,你身为大理寺卿正,说说你的意见吧。”

    闻言,戴胄手持勿板,出列跪在了殿中,一板一眼的说道:“回禀陛下,按照大唐律例,荆王元景谋反,按照陛下所说之罪状,理应抄家。。。。。。”

    自然,寻常人若是谋反,少不了抄家灭族,可是荆王李元景,灭族?灭谁去?李二陛下?还是其他皇室宗亲?

    所以戴胄所谓的抄家,无非就是首犯处死,家产抄了入库,府上男丁发配,女眷充官伎。

    “爱卿所说,也是理法之中,但是还有一点,也需在考虑之中,便是太上皇遗诏。”李二陛下说道。

    戴胄一愣,太上皇遗诏?有关荆王李元景的?

    “太上皇临终遗诏,希望朕,能保元景一命,戴爱卿,此事,可有回寰的余地?”李二陛下问道。

    “这。。。。。。。”戴胄也拿捏不定主意了,理法是理法,可是这太上皇遗诏,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啊。

    李二陛下见戴胄不说话,也知道他心中为难,便将目光落在了其余的朝臣身上。

    站在武官列中的程咬金看向了玄世璟,目光之中透漏着询问。

    玄世璟无奈的朝着程咬金微微的点了点头,意思便是李二陛下要保住李元景的性命。

    程咬金心中了然,说是太上皇遗诏,估摸着也没这么严重,定是太上皇临终前在陛下面前为李元景求了情。

    程咬金见玄世璟的反应,也猜出,这事儿在朝会之前,陛下肯定找过玄世璟与他商量了。

    想通此处,程咬金手持着勿板走了出来,跪坐在殿中说道:“陛下,太上皇如今尸骨未寒,若是再处置荆王元景,臣觉得,不妥,更何况,太上皇有遗诏,说句大逆不道的话,陛下若是不遵,乃是大不孝啊。”程咬金说道。

    程咬金原本也没想搀和这件事儿,可是这陛下与玄世璟商量了,结果必然是玄世璟出头帮腔帮着李二陛下保住荆王的命,这次朝会,所有的焦点本来就离不了玄世璟,若是再在这件事儿上做出头鸟,那玄世璟的风头,也就太大了,这正是程咬金所担心的。

    “臣附议。”李孝恭也站了出来:“陛下,如今荆王虽然有错,可是也多亏了事情发现的及时,阻止的及时,未造成大影响,看在太上皇的份儿上,恳请陛下三思。”

    “臣附议。”牛进达和尉迟恭也站了出来。

    几家人都是一条船上的,对于玄世璟这个子侄后辈也是出于保护,毕竟老玄家就这么一根独苗苗,而且,这件事儿还顺了陛下的心意,如此出头,对他们而言,并不是什么坏事儿。(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七章:神侯府落户() 
早在李二陛下搬出太上皇遗诏的时候,底下的朝臣们心中便猜想到,陛下这是打算保荆王元景一命了,这是难为这戴胄了。

    李二陛下看着站出来的这几位臣子,心中也稍微定了定,若是仅有玄世璟一人站出来,未免成为众矢之的,如今有这几个重臣在一旁保驾护航,李二陛下也算是放下心了。

    李二陛下一开始便打算借由玄世璟来将这些朝臣引出来,因为无论从哪一方面讲,这些人,都是必须要站出来维护玄世璟的。

    准确的来说,李二陛下是将目光放在了玄世璟背后站着的人的身上。

    如此看来,李二陛下意料之内的效果算是达到了。

    站在文臣之首的长孙无忌默默的环视四周一圈,随后抱着勿板站了出来。

    “臣亦附议。”

    朝堂上这般局面,众人心中都有了谱,这荆王元景的命,算是保住了,只不过要看陛下要如何处置了。

    “善。”李二陛下点头道:“如此,便遵从太上皇遗诏,免荆王元景一死,着大理寺立即查抄荆王府,传旨李绩,前往荆州,暂时接手荆州一应事务。”

    玄世璟是回到了长安,可是李绩仍然在南方,玄世璟的任务仅仅是将李元景带回长安,可是李绩要忙活的事儿,便多了去了,首当其冲的便是荆州李元景留下的烂摊子,荆州所辖六县的政务,牵扯其中的官员,还有在荆州郊外的那几万人的军队,都需要李绩暂时坐镇荆州去管理。

    李二陛下在朝堂上下了口谕,这诏书便将由两省拟定,介时送到李二陛下的御案上加盖玉玺,再着人送到李绩手上便是了。

    “至于荆王元景。。。。。。”李二陛下略微沉吟一番,开口说道:“从今往后,荆王元景落户长安王宅,闭门思过,未有旨意,不得擅自离府!”

    李二陛下一句话,李元景的事情便到此告一段落了,没有被发配流放去受那颠簸流离之苦,但是下半辈子的自由,却是之限于那并不怎么奢华的王宅之中了。

    荆王李元景的下场难免令人唏嘘,可这一切无非是他咎由自取。

    大事处理完了,剩下的,便是玄世璟手头这点儿对于造反来说微不足道的小事儿了。

    玄世璟将手中的折子让德义递到了李二陛下的手中,李二陛下当着朝臣的面儿翻看了玄世璟的折子,仅仅是看了看,便将折子放到了一边儿,饶有兴致的拿起了玄世璟送给他的那块儿腰牌。

    腰牌是纯金打造的,上面还镶嵌了一条玉质的飞鱼。

    放下手中的牌子,李二陛下朗声对着玄世璟说道:“璟儿,既然朕给了你开府的权利,那你便放手去做便是,朕对你的期望很大,莫要让朕失望。”

    “是,小臣定不服陛下期望。”玄世璟跪在殿中,神色严肃的应声道。

    李二陛下在朝堂上将这话说出来,也是给了大臣们一个态度,在荆王谋反这件事情上,玄世璟可谓是大出风头,李二陛下这么做,也未尝没有为玄世璟保驾护航的意思。

    李元景的事情一出,李二陛下给予玄世璟开府之权的事便再也没有人去质疑什么了,仅仅就着一件事,玄世璟的功劳便是足够大了,加上年前玄世璟查办的几件案子,若是没有开府的好处,说不准玄世璟的爵位,足以往上再提上那么一提,借着他父亲往日的荣光,再次恢复晋国公的尊荣。

    如今这晋国公的爵位,可是比这开府之权要来的尊贵的多,所以,朝臣们心中也能稍微的平衡一些了。

    虽说好处都被玄世璟占了,可是这也是人家应得的不是,十多年前人家可是差点儿命丧黄泉,经过十多年的不懈追查,才揪出这么一桩惊天的案子。

    下了朝,玄世璟与程咬金等几位叔叔伯伯打过招呼之后,便出了宫,直奔了神侯府。

    此时的神侯府,锦衣卫们已经集结在一起,换上了玄世璟特意为他们量身缝制的飞鱼服,锦袍玉带,身后黑色红里子的披风,每人腰间都挂了铜制的腰牌,上面龙飞凤舞的刻了锦衣卫三个打字,周边更是装饰了华丽的飞鱼纹。

    三十多号锦衣卫站在神侯府的演武场中,分行排开,腰间挎着笔直的唐刀,后腰处还别着一柄锋利的匕首,十分隐秘。

    在年前玄世璟想好了要成立神侯府的时候,关于锦衣卫们的武器制式便有了大概的猜测,后世有大名鼎鼎的大名十三式,可是那个东西现在一时半会儿肯定弄不出来,而且那东西工艺复杂,如今大唐的工匠能否达到那个程度,玄世璟是不得而知的,所以,普通锦衣卫们的武器,便暂定为一柄百炼钢所制的唐刀,一柄精钢匕首,日后时机成熟,自然武器还会更新换代。

    玄世璟骑着马到了神侯府门口,门口的门房迎了出来,从玄世璟的手中接过缰绳,玄世璟便直接进了神侯府。

    此时的玄世璟连朝服都没有换,便直接到了神侯府的演武场,见到锦衣卫们都集结齐了,便大步的走到了他们的面前。

    高峻、常乐还有珑儿三人亦是一身飞鱼服,只是三人穿着的是副指挥使级别的衣服,比之普通的飞鱼服,胸前的纹饰,更加华丽,且略有不同。

    “侯爷!”三人见到玄世璟过来,齐刷刷的拱手抱拳对着玄世璟行礼。

    玄世璟点了点头,目光扫视着站在演武场上的三十余名锦衣卫,眼中露出满意的神色。

    别的切不说,便是这纪律性,便让玄世璟十分的称心。

    “本侯知道,之前兄弟们在二贤庄,过的都是自在洒脱的日子,即便是有钱叔的管制,以往跟着钱叔在一块儿,也没有多少规矩,毕竟大家是自家人,可是现在不同了,你们穿上你这身衣服,便是朝廷正儿八经的官员了,无论品级如何,俸禄如何,既然入了神侯府,做了锦衣卫,便要扛起这份属于自己的职责,你们,可有了准备?”最后一句,玄世璟大声的问了出来。

    “有!”

    演武场上,锦衣卫们的回应,声势滔天,从坚定的声音之中,透漏出了坚韧必定的决心。(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八章:水涨船高() 
“很好,不日朝廷的公文便会下发下来,你们任职的文书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