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少 >

第212章

大唐第一少-第212章

小说: 大唐第一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素的?。。。。。。瞬间,李泰那满脸的笑意化为无形,又恢复成了生无可恋的模样。

    李恪和李承乾早就捧起了瓷碗,开始用汤勺儿舀着碗里头的汤圆儿开始吃,一边儿吃还一边儿赞不绝口,看的旁边的李泰心中直打鼓,真的有这么好吃?

    李泰端起碗只是吃了两口,便再也停不下来了。

    三人在灵殿之中捧着碗吃夜宵,看的周围一遭人羡慕嫉妒恨,同样是尚食局送吃食,为啥人家就有特殊照顾,自己就只能啃干饼?

    看看自己手中的干饼,众人只是觉得更加难以下咽了。。。。。。

    “你过来!”终于,李佑忍不住将手中的干饼摔在了地上,指着李承乾他们手中汤圆儿对着尚食局的太监说道:“给本王也弄一碗,快去!”

    “这。。。。。。”那尚食局的小太监犹豫了,自个儿上哪儿给他弄去,那可是宫外东山侯府的侯爷遣人送进宫来的东西,尚食局的师傅们也没吃过,如何做的出来?

    李恪听到李佑的话,默默的转头看了看跪在自己身边儿老老实实啃着干饼的弟弟李愔,便将剩下的四个汤圆儿,连碗一起递到了李愔的面前。

    “吃点儿热乎的吧。”李恪小声说道。

    李愔抬起头来,看着目光柔和的看着自己的李恪,心中莫名的被感动了一下,轻轻的接过李恪手中的瓷碗,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汤圆儿本就不多,李恪自己吃了三个,剩下的四个,便被李愔吃掉了。

    李佑见整日里跟着自己厮混的李愔都能吃上一口热汤食,心中更是愤恨,对着那尚食局的小太监怒道:“本王说的话你没听见吗?”

    那小太监连忙跪在了地上:“殿下,不是小的不给殿下拿,只是那食物是东山侯爷送进宫来的,尚食局也无此等食物啊。”那小太监战战兢兢的说道,生怕一个弄不好,自己的这条小命,就得葬送在齐王殿下手中。

    “废物,区区一个侯府都能弄得出来的食物,你们尚食局的厨子竟然都弄不出来,留你们有何用!”李佑怒道。

    “五弟何必动怒呢?”李泰见李佑在这灵堂之中对着一尚食局的小太监发怒,甚是看不过去,出言说道:“这里是太上皇的灵堂,我能子孙在此为太上皇守灵,五弟如此大声喧哗,若是惊了太上皇的灵,五弟可担待的起?”

    “哼!”李佑冷哼一声,没有搭理李泰,对着那尚食局的小太监说道:“本王管不得这么多,既然没有那汤圆儿,就算给本王弄些能吃的热汤热水的吃食也成,啃了一天的干饼,实在是难以下咽。”

    李佑的话可谓是说出来在场大多数人的心声,若是李承乾等人也一起跟着吃干饼,估计这些人也说不出什么话来,只是这人,一旦一碗水端不平,便容易出纷争。

    李承乾环视了灵殿中众人,见众人听到李佑的话之后神色多有动容,便出声说对着身边儿这个尚食局的小太监道:“将这些干饼都收起来,拿回尚食局。”

    李承乾这话说的严肃,殿中的诸人还以为太子殿下这是在责怪李佑在这灵殿中大声吵吵,惊扰了太上皇的英灵,便纷纷低下了头,不敢在表现出什么。

    “殿下,这。。。。。。。”小太监面带为难,这干饼虽然难吃,但是好在也能充饥,今儿个晚上殿中的诸人可是要彻夜守灵的,若是不吃些干饼,这后半夜,怎么能坚持下去。

    “不是不让他们吃,你们将这些干饼带回去,重新回锅做一做,用葱呛了锅,放些素菜炒一炒,然后放些酱添上大半锅水,煮沸了之后将饼切成小块放在碗中,将热汤浇进去,再端来。”李承乾说道。(未完待续。)

第二白三十四章:出殡() 
这也是从玄世璟府上学来的法儿,那会儿早上去侯府的时候,见到侯府的厨子便这么做来着,第一次吃那烩饼,觉得甚是新鲜美味,一口气吃了两大海碗呢。

    “是,殿下。”那小太监闻言,这才一次将殿内众人食盒里头的干饼收了起来,带着一行人回了尚食局。

    李承乾这般处理,李佑也无话可说了,谁让自己在宫外没个打小儿关系就好的哥们儿呢。

    上元节连同之后的几天,都在太上皇李渊去世的阴霾之中过去了,二十五,李渊的梓宫在灵殿中停留了整整十天,这才浩浩荡荡的被抬去了献陵,二十五这天也是李淳风算出来的好日子。

    太上皇出殡,整个长安城都一片肃杀,鸣锣净街,长安城百姓一律不得外出,店铺一律停业一天,朱雀街两旁站满了羽林卫,整个金吾卫营都出动了,在长安城各处不断的巡守。

    李二陛下和太子李承乾亲自扶棺,长孙皇后和一帮公主则是跟在棺椁后面,坐在马车之中,一众皇子和皇亲国戚自然是跟在李二陛下身后步行,队伍的两旁,介是手持白帆的腰系白绸身披麻衣的太监,便是街上站着的羽林军,头盔上的红缨,也换成了白色,腰间也是系着白色绸缎。

    一众队伍浩浩荡荡,打头开道的羽林军走到朱雀门的时候,后面儿押尾的队伍才刚刚出皇城,队伍贯穿了整个朱雀街。

    队伍的前方,走着八名太监,挎着篮子,篮子中装着的尽是纸钱,一边儿走,一边朝着空中不住的挥洒纸钱。

    后边儿的太监的队伍,则是抬着到了献陵准备封陵祭天用的祭品,还有林林总总的陪葬的物件儿。

    李元景跟在李二陛下身后,扶着棺,失魂落魄的走着,已经过去了十天,李元景似乎还未从李渊去世的阴影中走出来,可以看得出来,李渊的去世对他的打击是十分大的。

    李渊出殡,不但是皇亲国戚在送行之列,长安城的勋贵们,也是要跟着队伍一同前往献陵,送李渊一程的。

    自然,玄世璟也逃不过这么一遭。

    女眷可以坐马车,除却开路护卫的羽林军骑马之外,其余的人,都是步行前往献陵。

    路程可不近些,玄世璟只能一大早多吃些东西,然后才跟着朝臣们的队伍上路。

    与玄世璟走在一起的,都是几家小辈,吃了父辈的爵位被降级到侯爵承袭下来的爵位,玄世璟还真是一个也不认识,所以偷偷的想找人聊个天儿分散一下注意力都不可能了。

    李渊的棺椁入了献陵,归了位,玄世璟回到长安之后,承蒙李二陛下关照,也没去参加宫中的朝会宴饮,反正宴饮也都是些素食,玄世璟对这宴饮,可是一点儿都不感兴趣,还不如回家好好歇着呢,这来回走这么一遭,可是将玄世璟累的不轻,感觉之前在长安城外往商州城赶路的时候都没这么累。

    自然,玄世璟休息的时日也不多,仅仅隔了一天,玄世璟便必须去参加早朝,毕竟早朝的时候,玄世璟的神侯府,将正式落户长安了。

    私底下玄世璟府上将神侯府所用的东西也准备的都差不多了,包括锦衣卫的衣服令牌,制式的武器。

    自然,玄世璟也让府上的人,打造了一块儿特殊的牌子,那是明日一早,要呈给李二陛下的。

    这倒不是玄世璟喜欢拍马屁,而是这世道便是如此,说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可是坐江山的,是他李家,玄世璟手中的这点儿东西,李二陛下给,那就是他玄世璟的,若是李二陛下收回,玄世璟也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更何况还是那句话,背靠大树好乘凉,神侯府光有他东山侯是没什么用的,主要的还是要有李二陛下做靠山才来的稳妥。

    原本长安城中杨素的旧宅也被收拾了出来,这两天高峻一直在带着人在那边儿布置。

    “侯爷。”一大早,玄世璟正在院子里练着那套五禽戏,高峻便走了进来。

    “怎么了?看你这么找急忙慌的。”玄世璟停下手中的动作,走到石桌边儿,给自己倒了杯热茶。

    “侯爷,昨儿个属下在神侯府收拾东西的时候,发现有人偷着溜进了府中。”高峻说道。

    “哦?什么人?这神侯府是杨素的宅子,难不成到现在为止,还有人觉得那里头有宝贝不成?”玄世璟嗤笑道。

    “是杜荷还有赵节的人,从过了元日咱们那边儿开工的时候,这俩人不知道通过什么路子,便让自己的人一直在府上晃悠,听人说,似乎还真是在找什么东西。”高峻说道。

    “那就顺藤摸瓜查一查,看看是什么人在背后捣乱。”玄世璟吩咐道:“对了,这些日子房二公子在做什么?”

    这些日子玄世璟自个儿在府上忙活,倒是好久没见到房遗爱了。

    “侯爷,房长史现在一直在神侯府盯着呢。”高峻说道:“侯爷,那赵节和杜荷往日里都与房长史相交莫逆,此番有人进来查探咱们这神侯府,会不会是。。。。。。。”

    玄世璟摇了摇头:“不会,房二公子是个聪明人,就算他想,房相也不会应允他做出这种事,如今你家侯爷我开府,房二公子这长史自然也就跟着水涨船高,到时候,这神侯府长史一职,房二公子是不二人选,他又怎么会如此笨的自毁前程呢。”

    “那。。。。。。。”

    “要我猜的话,倒是那赵节和杜荷二人处于嫉妒或者是其他什么,想要破坏房二公子的这份差事的可能性比较大一些。”玄世璟笑道:“对了,你抓到人了吗?”

    高峻点了点头:“抓到了,正关在神侯府的牢房之中呢。”

    “那就有意思了,先问问他们在府中找到了什么东西没有,然后再看看能不能问出什么别人,人先关着别放。”玄世璟说到:“我倒是要看看,杜荷和赵节会不会着急,还有便是,他们二人要怎么跟本侯解释。”(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五章:朝堂事端() 
“是,侯爷。”高峻应声道,随后复又说道:“侯爷,神侯府那边儿都收拾的差不多了,您看咱们是不是挑个好日子,开开张啊。”

    高峻一句话说的玄世璟哭笑不得:“开张?你以为咱们侯府开杂货铺呢,开门做生意门前还请个热闹的杂耍人来表演一番。”

    “那侯爷您什么时候过去看看啊。”听了玄世璟的话,高峻自个儿一寻思,觉得大张旗鼓的也不是那么回事儿,讪讪的笑了笑。

    “等下了早朝之后吧,今天朝堂上恐怕事端又有不少,倒霉的是你家侯爷我还得被陛下逼着搀和进去。”玄世璟无奈的笑了笑。

    “侯爷说的是荆王殿下的事情?”高峻问道。

    答案并不难猜想,现如今太上皇李渊也已经入土为安,李元景展示被李二陛下软禁在王宅里头,现在事情过去了,也该是给满朝文武一个交代的时候了,毕竟玄世璟过了元日才一天就奉了旨意匆匆忙忙的出了长安,长安城的勋贵们,只要有心,自然能够打听到一些边边角角,长孙无忌在长安暗中监视武德旧臣的事情也不是什么不透风的墙,那一时闹的长安城人心惶惶,现在也总该尘埃落定了。

    “没错。”玄世璟叹了口气,笑骂道:“这******都是什么事儿,十多年前李元景谋害于我,到了现在,我竟然还得帮着陛下保住李元景的命!”

    “侯爷无须如此,反正经此一次,荆王也对侯爷造不成什么威胁了,如今荆王在长安,或者说是被发配,也不过是早死晚死的事儿了,更何况,如今这般情况,荆王恐怕如此活着,比死了更难受。”高峻说道。

    “说的也是。”玄世璟笑道:“用过早饭后你先带着常乐去神侯府候着,下了早朝我就过去,把在道政坊的人手先都调过去,今儿个也算是神侯府开张第一天,总得将定下的章程告知弟兄们,还有一应武器服装和腰牌,都得分发下去。”

    “是,侯爷。”高峻应声道。

    在府里用过早饭,玄世璟便披上厚重的披风,骑着马往宫中去了,今天的朝堂,一场血雨腥风唇枪舌剑,怕是少不了了。

    钟声一响,玄世璟便跟在朝臣的队伍中,入了太极殿,仍旧是站在戴胄的身后。

    众朝臣参拜过后,德义左手挎着拂尘,双手交叠在一起,上前一步,朗声说道:“早朝始,诸臣工有本上奏~~~”

    “启奏陛下,臣有本奏。”礼部尚书躬身出列,单手撩起衣摆,跪在地上。

    “讲。”李二陛下出声。

    “太上皇大行,适逢上元节之际,先前礼部所上章程及为太上皇所定谥号过于言简,臣恳请,为先皇重新定庙。”礼部尚书伏身跪在地上说道。

    原本这大行皇帝的谥号及庙号应由三省拟定,呈交陛下审批,最后再落到礼部手中写进殡葬章程之中,因为中间穿插着李元景谋反三省多数官员都在暗中协助长孙无忌监察长安,加之李二陛下将李渊殡葬事宜章程全部交由礼部拟定,所以三省官员也就没插手这件事儿,如今李渊现在也安安静静的躺在献陵当中了,礼部自然便瞅准机会将这件事儿拿出来重新提一提,免得日后多生是非。

    李二陛下仔细想了想,这礼部尚书说的也有道理,匆匆正月十四到如今,不过是多日的功夫,现在想想,着实有些仓促了,不过李渊出殡入葬献陵,也是李淳风算出来的日子,拖沓不得,如今大行皇帝归位,这些琐事重新拟定,也不是什么难事,顶多日后记载之时,前面加上改上尊号便是。

    “准,太上皇谥号之事,诸位卿家有何见解?”李二陛下目光扫视群臣,出声问道。

    “启奏陛下。”高士廉站了出来,说道:“先皇半生戎马,马背之上,刀光剑影之中为我大唐定鼎,开创大唐基业,谥号为武,再合适不过。”

    李二陛下闻言点了点头,觉得高士廉说的不错。

    “臣附议。”长孙无忌站出来说道。

    “臣亦附议。。。。。。”

    高士廉起了个头,底下群臣也是觉得,武皇帝,对于李渊来说,算是最好的诠释了。

    朝堂之上的第一件事,便是将李渊的谥号和庙号定了下来,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

    玄世璟站在朝臣之中,果然,历史的车轮还是一如既往的再往前行驶着,即便是李渊比之历史上的李渊晚死了这么两年,李元景比之历史上的李元景提早造反了两年,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