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少 >

第138章

大唐第一少-第138章

小说: 大唐第一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口人,三斤肉,三口之家便多给一斤凑个整数,家里有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便又可多分得二斤。

    庄户们提着藤条编织的篮子,井然有序的排着队领取,按照冯浩的意思,依照一家为一个组,老老少少拖家带口,好不热闹。

    仅仅不到一刻钟,一车的猪肉便被瓜分完毕,空了的牛车被车夫牵着从街道的另一头离开,随后后面的牛车上前,接着开始。。。。。。。

    庄子上的百姓穷其一生,也未曾见过如此大方的主家,别人庄子上过年主家能给一家发点肉食,发点衣物什么的,已经是天大的好处了,没想到自家家主,比之他家主子,更是大方,光是肉,多的一家就能分上将近二十多斤。。。。。。。

    东山县原本虽说农田多但灌溉不易,但是并不代表周围没有其他的庄子,只不过侯府的封底范围内,就这一个庄子罢了。

    周围的庄子离着东山县并不远些,长安城作为大唐的国都,在长安城附近分封的土地便显得弥足珍贵,虽然玄世璟深得圣宠,但是在封地方面,李二陛下也是徇不得私情的。

    这些年来东山县的庄户们富裕了些,与周边庄子的百姓们来往买卖也频繁了起来,周边庄子的百姓见东山县籍的村民们竟然有如此好的待遇,心中也未免一阵眼红。

    很快,侯府采购的将近三千五百斤猪肉都分发了下去,十几辆被搬运一空的马车牛车离开了侯府大院门前的大街,但是很快后面的马车行驶了进来,又将大街占满。

    在场的人们各个都红光满面,神情显得极为兴奋,今年可真真能过个好年了,光是侯府分发下来的年货,足以顶上家里将近半年的吃穿用度了,这下省下钱来,说不定还能给家里的孩子说上一门好亲事呢。

    侯府大院门前此时的气氛极为热烈,不光是庄户们领年货领的高兴,就连玄世璟这个往外掏钱的,也跟着高兴。

    所以说快乐是会传染的,这句话倒是一点儿都没错,大过年的,高兴就好嘛,就连平日里府上有些不苟言笑的侍卫们,此刻的脸上也都带着一丝笑意。

    “侯爷,东山县的县令带着县丞过来了。”小吉走到玄世璟身边,低声说道。

    玄世璟微微皱了皱眉头,县令?他来做什么?

    玄世璟派冯浩住在庄子上打理着庄子上的一应事务,无论是修建蓄水库还是开挖河道,又或者是扶持农桑,似乎都是冯浩一人在统筹,从未听说过东山县的县令插手东山县的事务。

    东山县令一身绿色官袍,足蹬皂靴,身后跟着一身着深青色圆领皂袍的官吏,想必那边是东山县的县丞了。

    县令带着县丞走到玄世璟的身边,拱手笑道:“下官拜见侯爷。”

    “县令大人不必多里,不知今日县令大人到这边来,所为何事?”玄世璟笑问道。

    “下官听闻侯爷在给东山县庄子上的庄户们分发年货,下官便寻思着,过来看看。”县令很是谦卑的说道。

    (。)

第六十五章:东山县令() 
“原来如此。”玄世璟笑了笑:“县令大人何时调任到这东山县来的?”

    “有些年头了,约莫能有八年了。”县令回答道:“下官刚调任到这东山县的时候,这庄子上还在开凿河道呢。”

    说道此处,县令心中不由得苦笑,这东山侯的封地,无论是修建水库还是开凿河道,又或者是整顿农桑,都有这冯浩在从中把控,自己根本就插不上手,就算每年春耕的时候自己站在田垄之间,这些个庄户眼中有的,却只有冯浩。

    自己根本就是个摆设!这是东山县县令给自己的定义。

    如此说好也好,但是说坏也坏,好的是东山县在冯浩的管理下,自己便稳稳当当的捞政绩便是,但是一旦出现了差错,若是侯府放手不管,那顶包的就是自己,因此这些年来,东山县令过的也并不安生。

    “这十多年来,本侯不在长安,庄子上侯府也疏于管理,也劳县令费心了。”玄世璟笑道:“今后,这东山县的庄子,还需要县令大人您多多费心呐。”

    县令闻言,愣了愣,随后反映过来,这东山县的一应事务都是侯府的冯浩在处理这东山侯岂能不知,这么说,估计也是在给自己戴高帽呢。

    拱了拱手,县令说道:“侯爷放心,日后这庄子上若是有什么用得着下官的,侯爷只管派人来吩咐一声便是。”

    玄世璟点了点头:“嗯。”随后看向小吉,说道:“小吉,去跟钱堆说一声,分出些年礼来,给县令大人送到府上去,还有县丞以及这东山县府衙麾下的功曹参军,这大过年的,也应该犒劳一番大家。”

    虽说玄世璟是个侯爷,强龙还不压地头蛇呢,这东山县的县令在别处或许没什么用处,但是在东山县,那这县令的作用便大了去了,就算这县令手中权利不如玄世璟,搞好关系,对侯府来说,也是百利而无一害。

    “是。”小吉福了福身子,应下了,随后说道:“侯爷,您看今儿个人这么多,咱们带来的人也太过忙乱,这东山县府衙的年礼,咱们等明日派人直接送到府衙上,您看如何?”

    玄世璟点了点头,确实,今日带过来的东西都是钱堆给庄子上的庄户们采办的,不适合送给东山县县衙,原本玄世璟是打算直接送钱,现在看来,这样似乎有些不太妥当。

    “那便明日吧。”玄世璟说道。

    东山县的县令闻言,笑了笑,此事也便揭了过去,见后府大院门前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东山县令也不禁感叹:“侯爷真是大手笔啊。”

    要知道他一县令,一个月的俸禄也不过堪堪能够养家糊口罢了,玄世璟给庄户门发放年礼,平摊到每家身上,都能抵得上自己一个月的俸禄了,若是此事放在自己身上,朝廷发给自己的二十年的俸禄,都不够买这些东西的。

    玄世璟笑道:“咱们大唐的百姓可都是最勤恳善良的,当年侯府拮据,全凭着这乡里乡亲的救济,如今侯府发达了,怎么说喝水也不能忘了挖井的人呐。”

    “好一句喝水不忘挖井人,侯爷当真是有情有义。”东山县县令赞叹道:“只不过今日下官前来,还是有事要跟侯爷商量的。”

    “哦?何事?”玄世璟问道。

    “下官查探到,您这庄子上原本仅有七十余户人家,剩余的人多数都是十多年前遭了灾的灾民搬迁过来的。”

    玄世璟点了点头,示意县令继续说下去。

    “本来这件事情应该是下官的职责,只是这些年来您不在长安,下官也不好不打招呼直接给您将此事办了,还望侯爷见谅。”东山县令说道。

    闻言,玄世璟想起了昨日冯浩说的东山县庄子上庄户门土地耕种的事情,与县令所说无异,因此便大致的猜出,这东山县的县令指的,可能就是这土地分配的事情。

    “县令大人说的可是东山县庄子上庄户门的土地分配的事情?”玄世璟说道。

    “正是。。。。。。侯爷,下官打听到,您这庄子上的外来户都是原本山西凤凰县的百姓,他们如今的户籍仍旧在凤凰县,而且在那边,他们的名下也依旧分有土地,现在他们在东山县定居,依照朝廷的律例来说,这些人是不会被分配到土地的,侯爷您看这事儿。。。。。。”东山县令有些为难的看着玄世璟,若是平常庄子上有这种情况,府衙早就一纸令下将这些百姓遣回凤凰县了,可是这东山县的庄子不同与他处,一般若是勋贵封地上出现这种情况,当地的县令都会去询问主家,看看主家的意思,主家要留下他们,便也就留下了,土地的事情由主家协调过后再上报府衙。

    可是东山侯府这边,十余年未曾处理此事,东山县令也曾找过冯浩,只是冯浩也不知该如何处理此事,当时在此事上唯一能做的了主的便是晋国公夫人王氏,只是当时王氏仅是同意这批灾民在庄子上安顿下,后来便没了音信,这事情,一拖也就拖了十年。

    “对于此事,县令大人有何看法?”玄世璟询问道,毕竟对于大唐的律例,县令比玄世璟要熟悉的多。

    “额。。。。。。这。。。。。。”东山县令没想到同样一个问题又被玄世璟给问了回来:“侯爷,依照下官看来,这东山县地处平原,耕地广袤,若是府上属意这些人在此长住的话,倒是可以将这些人的户籍全都移到东山县来,那这样,他们在山西的户籍与土地,将会被朝廷收回,分发给其他百姓或者是留待着分封给哪位勋贵。。。。。。”

    “如此的话,此事等明日冯浩去府衙的时候,再带去本候的决定吧,毕竟这关乎人家的籍贯,也得问问人家本人是否同意。”玄世璟说道。

    “侯爷说的有理。。。。。。”

    在东山县,侯府需要借助县令在庄子的建设方面行方便,而县令则需要仰仗侯府来争取到足够的政绩,所以二者也算是相辅相成,只不过,勋贵封地上的县令,总是比其他县的县令要难做一点,聪明的,便会平步青云,死板的,除了得罪勋贵之外,可能一辈子也就稀松平常了,若是真的将勋贵得罪狠了,这仕途,也就走到头了。

    (。)

第六十六章:禄东赞的打算() 
从吃过午饭一直到日暮西山,这几十大车的东西才分发完毕,庄子上的百姓拖家带口,手提肩扛着各种物品,一家一户的皆到玄世璟面前拜谢,这也让玄世璟好一阵荒乱。

    还真是不习惯应对这种场面,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不过看到庄子上的百姓如今的精神面貌,玄世璟倒是一阵感慨,尤记得十年前自己来这庄子上,庄户们还是衣衫褴褛骨瘦如柴,一副大灾过后的景象,如今却已然是不同,虽说身上仍旧是粗布麻衣,但是各个面色红润健康,体魄健壮。

    当真是民富国富,民强则国强。

    “钱堆。”玄世璟走到钱堆的身旁,见钱堆正将笔放在桌子上,揉着自己的手腕,见玄世璟过来,钱堆连忙站起来。

    “侯爷有何吩咐?”

    “辛苦了。”玄世璟拍拍钱堆的肩膀,随后对着周围侯府的人说道:“今晚玄武搂,敞开吃,侯爷我请客。”

    “谢侯爷!”周围的人闻言,心中一阵欢欣,玄武搂的饭菜,平常可不是他们能够消费的起的。

    “钱堆,明日还得麻烦你,跟冯浩,你们两人商量商量,刚刚东山县的县令过来你也看见了,东山县的府衙那边也得上下打点一番,日后咱们庄子上有些事情,还得麻烦人家,多条朋友多条路,咱们给庄户们发了这么多东西,若是落下了府衙,就有点明摆着的罪人了。”玄世璟说道。

    “晓得了,侯爷,您看府衙那边,要送多少?”钱堆问道,若是给官家送年礼,这就不是几大车肉就能搞定的了,送现钱是最好不过的了,不过怎么个送法,还是要注意一些的,长安城的御史们,眼睛可都是比鹰隼还要锐利。

    “这事你自己看着办吧,平日里你也没少跟官家打交道,其中的道道,你可是比我清楚的很。”玄世璟笑着打趣道。

    钱堆点了点头:“成,侯爷,那我明日弄完做份账让人送到府上去。”

    “恩。”玄世璟应道,随后转过身去看向坐在一旁整理账本的冯浩:“冯浩,明日去的时候,你带上咱们庄子上庄户的户籍资料,刚才那东山县令跟我提起咱们庄子上庄户耕地分配的事情了,你也去询问一下那些十多年前的外来户,问问他们的意愿如何,若是真的愿意留在咱们庄子上,那山西凤凰县那边的他们的户籍将会被转到东山县这边来,相应的那边官府给他们分配的土地也会被收回。”

    “是,侯爷。”

    长安作为大唐的国都,周边的土地自然是别处无法相比的,不是说地质的好坏,而是临近长安繁华之处的价值,相应的,庄子上那些来自凤凰县的外来户,在这边分到的土地,自然不如他们原本在凤凰县的多,可能在那边他们会分到十亩地,这边也仅仅只有四五亩,当然,这也是打个比方而已,总之在长安城周边分到的土地,肯定不如那边多罢了。

    日薄西山,玄世璟和小吉乘上了马车,返回了侯府,只是这一天热烈的气氛,仍旧延续在玄武搂之中。

    鸿胪寺的典客署中,虽然已经是入了深夜,但是典客署中的一间房间仍旧灯火通明。

    “大相,听闻大唐辽东遭了雪灾,这两天长安城一直在忙活着辽东赈灾的事情呢。”禄东赞身边的一名侍卫说道。

    “还真是有意思,民间忙的热火朝天,朝堂上确实巍然不动。”禄东赞抚须说道:“大唐强盛,辽东这点事情,自然不用如此大动干戈,更何况各国的使臣还没有离开长安,大唐的太子已经亲自远赴了辽东,这便是大唐皇帝的用意。”

    “属下愚钝,不明白其中,到底是何意思。”

    “大唐的太子离开了长安前往辽东,这一行为举措,足以震慑周边,不要忘了,辽东周边可是四战之地,辽东领土多有被高句丽占据,至今仍有部分在高句丽手中,高建武表面对大唐毕恭毕敬,国内却征调数万民工修建长城以拒大唐,虽然辽东环境不足,但是还是有不少人,在紧紧的盯着这块肉的。”禄东赞说道:“不过这辽东的事情,跟咱们不沾边,现在咱们面前唯一要做的事情便是为赞普求娶到大唐的公主,而这条路上的障碍,便是那东山侯!”说道此处,禄东赞手上一用力,手中的酒杯便碎了个彻底,那日在麟德殿,玄世璟屡次坏了他的好事,这让禄东赞心中已经对玄世璟有所不满,再加上玄世璟言语中说到吐蕃的环境,这让他心中对玄世璟的防范,更胜一筹。

    “大相,要不要属下去将那东山侯。。。。。。”禄东赞身边的侍卫目光狠戾,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不可!”禄东赞沉声说道:“这里是大唐长安,不是逻些城,大唐皇帝对那东山侯如此宠爱,他若是出了事,整个长安城必将掀起一场腥风血雨,这不是咱们要的。”

    “那咱们该怎么办?”那侍卫眼中流出一丝急色。

    “别慌。”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