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少 >

第1315章

大唐第一少-第1315章

小说: 大唐第一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的确不是住人的笛梵该”王家家主笑道:“临安相公,张太医,里面请吧。”

    “王侍中,您这是什么意思?难不成还想绑了咱家和张太医不成?陛下若是在宣政殿之中等不到咱家的回话,指不定会多想些什么,咱家劝王侍中,还是不要起什么歪心思的好。”临安冷声笑道。

    将他和张太医带到这四下无人的地方,这是想要干什么,眼见着事情瞒不过去,要对他们两个下手吗?

    那王家家主的胆子可真是够大的,一个太医院的太医,一个是皇帝身边儿的贴身太监,宫中的太监大总管,两人要是在王家出事儿,王家就算是有千万张嘴,也说不清楚,就算是不追究王胜私自离开长安的事儿,那王家也不会有好果子吃。

    “临安相公误会了,本官就算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对陛下身边儿的红人儿下手啊,那我们王家,别说是苦日子了,恐怕连日子都没得过了,临安相公,张太医,何不跟本官进来看看呢?”王家家主面带微笑的说道。

    说完之后,率先走在了前头,推开了房间的大门。

    临安和张太医相视一眼,干脆也跟了上去,跟着王家家主走进了房间之中。

    房间之中有数十口箱子,有的是打开的,有的是贴了封条的,打开了的箱子之中可以看到金光闪闪的金条,还有各种珍珠宝石,翡翠玉石,盯着看的时间长了,晃得人眼睛都难受的很。

    “两位,这里是我王家的一处库房。”王家家主说道:“我想,这库房之中的已经打开的箱子里面的东西,足够让两位在宫中,向陛下交差了。”

    临安看着房间里的东西,眯了眯眼睛。

    这王家家主出手倒是够大方的,这库房之中被打开的箱子,占据了库房里的箱子的数量的一半儿。

    到底是底蕴深厚的世家,这库房,还是王家库房之中的一个。

    王家家主这般说,也是告诉临安,这就是王家的底蕴,这库房里的东西多吗?很多,但也不过是诸多库房里的一个而已,一个库房的一半儿,就这么送给两个人,这是一笔不菲的财货。

    放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足以让人心动。

    当初王家收买潘成的时候,也没有这么大的手笔,也没有拿出这么多的东西,这次为了封口,可算是下了血本了。

    至于王家贿赂了潘成多少钱,临安是知道的,德义带着暗卫查潘成,连潘成在外头有几个姘头都查的一清二楚,更何况是关乎到受贿赂的钱财的数目,一个子儿都不差的查得清清楚楚。

    而潘成受贿赂的那些钱财,早就充入了内务府,潘成死了,他们全家都已经被流放到塞外去了。

    这就是背叛皇帝的百骑司的下场。

    仅仅是一个消息,就能让全家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

    被皇帝信任的百骑司尚且如此,那皇帝的贴身太监呢?

    临安在心中冷笑一声,潘成的下场他可是亲眼看见的,作为皇帝身边儿的贴身大太监,前脚跪在地上表忠心,后脚就背叛陛下,这不是自己找死嘛,有再多的钱财,拿了,有命花吗?

    “王侍中出手很是大方嘛。”临安冷笑道。

    “临安相公若是觉得不够的话,那这库房之中的钱财,任由二位取之。”王家家主说道。

    “这。。。。。。”面对眼前的情况,张太医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只能看着站在他前面的临安。

    临安是陛下身边儿的人,现如今,只能是他怎么说,自己怎么做,自己没有做主的权利。

    但是王家之中,一定有事情是不想让陛下知道,现在王胜右使也并非简单的卧病在床。

    “王侍中就是用这样的办法收买百骑司的潘成副统领的?”临安说道。

    临安这么一说,王家家主就知道,果然是潘成那边出问题了。

    “钱财而已啊,世人都不是圣人,有的人经得住诱惑,因为他有本事,有的人经不住诱惑,因为他有野心,但是没那个本事赚到自己想要的。”王家家主说道:“而潘成,呵呵,既然临安相公知道了,那我也就不多说了。”

    “不仅仅是咱家知道了,陛下也知道了,所以咱家也就不跟王侍中兜圈子了,召见不到王胜,王侍中,跟咱家到宫中走一趟吧。”临安说道。

    “临安相公当真不能通融?”王家家主问道。

    “没法儿通融啊,毕竟是连陛下都知道的事儿,难不成,王侍中还想用钱财来收买陛下吗?”临安笑道:“来人,请王侍中进宫。”

    临安的话音落下,刷刷的几声,院子里就多了几个人,直接走进了屋子,将王家家主拿下了。

    “你们是什么人!怎么会在王家的府邸之中。”

    “什么人?王侍中心里没数吗?这里是王家,咱家知道,想要让王侍中乖乖进宫,咱家也就只能用这种手段了,毕竟,陛下交代的事儿要紧。”

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等待() 
“御史台殿院参官赵永生,不识民事,封后大典当众失言,无法胜任御史台殿院参官一职,朕念其过往,无甚过错,不以失言而治罪,特令赵永生离长安,任万年县县令一职,三年为期,以观后效。”临安念完之后合上了圣旨,对着贵在地上的赵永生说道:“赵大人,接旨吧。”

    “臣,叩谢陛下天恩。”赵永生这头磕着,是真心实意的。

    原本以为,罢官之后就没有后续了。

    他只是没想到,皇帝给他换了个差事,从御史台去了地下,从参官,变成了县令。

    原先是他去参奏别人,但是接下来,便是自己成了那个可能被参奏的人了。

    因为八百万钱。

    赵永生是个清廉的人,皇帝知道,所以并没有因为封后大典上的事儿而对他的身家性命有什么威胁,这一点儿,李承乾心里还是能掂量的清楚的,他杀人归杀人,但是他杀的,都是该杀之人,对与这些清廉的官员,则是宽容的很。

    不然的话,朝堂靠着谁来支撑呢?

    李承乾当是是在气头上。

    朝廷大臣,堂堂御史台的人,竟然觉得八百万钱算不得什么。

    那可是八百万钱,能养活多少人?

    大唐闹天灾的时候,朝廷往地方拨调钱款拨调多少?一州之地,拨调不过五百万钱,而这一州有多少百姓?

    这样的人,不适合待在御史台,只能外放,让他出去体会一下民间疾苦了,等到什么时候靠谱了,能够脚踏实地了,再给调回来也不迟。

    人是好人,但是好人做不了官,好官却是能做好人。

    自己心中无知也就罢了,还要再那种场合去显摆,站出来说话,这不是自己作死吗?李承乾没因为这事儿让他回家种地,心胸就已经是足够宽广了。

    一个官员贪了八百万钱,抄家杀头过分吗?钱庄里的这八百万钱,是多少人的积蓄?是多少人的心血?八百万钱就这么蒸发了,受害的是谁?百姓到钱庄拿钱,钱庄拿不出钱来,就要做假账,然后上报,由地方军队到长安城来,从长安城国库之中拨调钱款到钱庄去。

    一半是百姓,一半是国库,大多数,还是国库的。

    他们这是在用手段从国库之中套钱。

    李承乾有心要用这件案子做更多的事儿,达到更多的目的,这个时候,谁站出来,谁就是找死。

    “赵大人,虽然圣旨下来了,但是咱家也私心提醒您一句,因为钱庄的案子,陛下心里不痛快,您现在想一想,那些人的作为,值得您去冒着这么大的危险替他们说话吗?”临安说道:“若非案宗证据都已经足足的了,陛下又岂能在今天这样的场合去公布这事儿?咱家只能说,这事儿可比赵大人您看到的,想到的,要复杂的多。”

    “多谢临安公公提醒,再下明白了。”赵永生双手捧着圣旨说道。

    赵永生在被左武卫营的将士送回家的时候,就已经后悔了,在家里想了很多,有些事儿,他也想明白了,而后听自己的家奴说宫中的动静,赵永生心里更是一阵后怕。

    当时在宫中,陛下是可以要了自己的性命的,但是当时也只是罢官而已。

    陛下并不是暴君啊。

    “如此甚好,咱家就先回宫了,赵大人留步。”临安笑着说道。

    临安带着人走了,赵永生松了一口气,心里的大石头总算是放下来了。

    不怕有动静,就怕没动静啊。

    从御史台的参官成了一个小小的县令,被贬官了,赵永生是高兴的。

    总比没命要好得多,而且,赵永生也从这当中看到了希望,那就是自己外放个几年之后,还是有可能被启用的,不然的话,陛下也不会专门让身边儿的贴身内侍来专门传一道圣旨给自己。

    一切都还好。

    封后大典结束之后,剩下的事儿,玄世璟也就管不了了,他跑回了庄子上,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他不会再在长安露面了,怎么说也得闲散上一段时间。

    这时候再露面的话,岂不是辜负了李承乾的用心?也辜负了王禹的牺牲?

    王禹露面,就是来替玄世璟挡刀子的。

    至于那个赵永生,玄世璟心里也是惦记着的,等回去之后派人到长安城打听一下他的消息就是了。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玄世璟需要保持低调了。

    至于宫中。

    封后大典结束了之后,宫中的内侍就将那口装着案宗和证据的箱子抬进了宣政殿之中,李承乾也回了宣政殿,让人将苏皇后送回了她的宫中。

    李承乾在等,等剩下的人来宣政殿找他。

    李承乾坐在宣政殿之中,脸色冷的都能让桌子上冒着热气的茶水结冰了。这么多涉案的人,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皇亲国戚之中,也有不少人,涉足其中。

    当中还有一个是他最不想看到的。

    “启奏陛下,越王殿下在殿外求见。”宣政殿外的内侍走了进来,拱手禀报道。

    “嗯,让他进来吧。”李承乾说道。

    “是。”内侍走出了宣政殿,没一会儿的功夫,李象便战战兢兢的进了宣政殿。

    “儿臣给父皇请安。”李象撩起衣摆,跪在了地上。

    “你这是做什么?”李承乾看着李象问道:“起来。”

    “儿臣有罪。”李象跪地叩首说道。

    “朕知道,你先起来吧。”李承乾说道。

    李象身边儿围绕着一批官员,这一点,李承乾早就知道了,但是知道归知道,并没有去管,只是平日在宫中有机会父子两人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会出言提醒几句。

    但是看起来,李象并没有将那些话放在心上。

    而当长安城的百骑司送来消息的时候,李承乾也就只有当时震惊了一下,随后也就释然了,对于这件事,李承乾的心,也就仅仅的波动了那么一下而已。

    能这么早就去巴结皇子的官员,也必定都是末流,不出事才是怪事儿,出事的话,李承乾反而会放心。

    要是一点儿事儿都不出的话,越王府是想成为第二个秦王府?

    

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来宣政殿的人() 
“父皇。。。。。。”李象抬起头来,小心翼翼的看着自家父皇。

    但是李承乾见到这样的李象,也只是在心中叹息了一声。

    自己的这个大儿子,是出息不了了。

    “说说吧,这件事儿,你是知道还是不知道。”李承乾说道:“朕问起了,你要认真说,明白吗?”

    “是,儿臣明白。”李象躬着身子应声道。

    李承乾现在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个样子,怎么看怎么都觉得李象身上有股子窝囊劲儿,所以对李象的印象,差上了几分。

    这长安城,只要是李承乾想要知道,百骑司去查,基本上都能查个八九不离十,但是现在,李承乾倒是想听自己的儿子亲口说一说了,看他能把话说成什么样子。

    李象感觉到自己的父皇的目光一直在盯着自己,心中更是紧张了,紧张得不由得咽了一口口水。

    他现在还真是什么都不敢隐瞒李承乾了,但是自己的那份心思,是万万不能说出来的。

    李象还是有所选择的将事情说给了李承乾听。

    “你真的对这件事儿不知情?”李承乾的眼神如同鹰隼一般,看着站在下头的李象。

    “儿臣,真的不知。”李象咬死了口风。

    就算是知道,也不能说,说出来,就真的完了,若是自己打死不说的话,没有证据,谁都不会说什么。

    反正那事儿是他们自己做出来的,也不是他指使他们这么做的。

    “但是那几个人在外行事,可是明里暗里,都是打着你越王殿下的名头。”李承乾说道:“这你又怎么解释?还敢说自己一概不知?”

    “儿臣冤枉啊父皇。”李象解释道:“儿臣真的不知道,他们竟然打着而儿臣的名头行事,一开始的时候,他们主动来找儿臣,都是为了公事,那时候儿臣刚刚受父皇恩典,封了越王,有了自己的王府,正是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他们的出现,帮了儿臣许多,因此,儿臣平日里才与他们走的有些近,因为儿臣心中感谢他们在儿臣需要的时候帮忙,但是在别的方面,儿臣一直是与他们保持距离的,并不知道,他们竟然如此胆大妄为。”

    现在他们人都已经没了,李象肯定是要先保住自己了,那些没有什么地位的官员,在封后大典上被点名之后,就直接被左武卫营的将士带出去处置了。

    现在不杀他们,难不成留着他们过年?

    他们被杀之后,他们与李象之间的事儿,具体的细节,就只有李象自己一个人知道了,只要李象咬紧了牙关不说,就算是百骑司知道了,上报给了李承乾,李承乾也不会对自己的亲儿子下狠手。

    参与到钱庄案子里的是那些官员,而不是李象,李象人在长安,百骑司还没有找到确切的证据证明他们背后是李象之时他们去染指钱庄的,而李象也并没有从钱庄之中渔利。

    所以,现在李象打死不承认,把所有的脏水都泼到死人身上也是可以的,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