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少 >

第1302章

大唐第一少-第1302章

小说: 大唐第一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白天的时候,狄仁杰让玄清到宫中去送账册,大理寺之中也没有人背地里说狄仁杰什么。

    机会都给过他们,只是有的人出人头地了,有的人依旧是泯然众人矣,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能力,适合坐在什么样子的位子上,还是自己看的清楚点儿为好。

    “王家大宅之中,没有搜出什么别的活人吧?”狄仁杰问道。

    “没有。”李修回应道。

    “全都搜过了?”

    “就差掘地三尺了。”李修说道。

    “留下三十个人,守在这里,掘地三尺的搜。”狄仁杰说道:“另外,留下一百金吾卫,守在王家大宅外面,其余的,都撤了吧。”

    “是。”李修应声道。

    狄仁杰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直接回了大理寺,住在了大理寺的书房之中,用不了多长的时间,就要到了早朝的时候了。

    狄仁杰躺在书房之中,最多也就能睡上一个时辰的功夫,一个时辰之后,就得收拾妥当,进宫面圣了。

    而李修则是在一个时辰的功夫,在大理寺之中,秉烛将狄仁杰要的折子给写好了,晾干了墨迹,送到了狄仁杰的书房之中,见到狄仁杰在书房之中休息,也没有打扰,放好了折子之后,退出了书房之中。

    天还没有亮的时候,李修端着洗漱的用具来到了狄仁杰的房间,将狄仁杰给叫醒了。

    “大人,大人,该起了。”

    狄仁杰正睡的香甜呢,听到李修的声音,微微睁开眼睛,反应过来之后才想起来自己现在是在大理寺的书房休息下的。

    “到时间了吗?”狄仁杰问道。

    “嗯,差不多了,一会儿大人该去上朝了。”李修说道。

    狄仁杰缓了缓神,洗漱了一番。

    “大人,外头早饭已经准备好了,今儿个早朝,指不定要上多久呢,毕竟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儿,朝堂上,应该会吵成一片吧。”李修一边儿将自己写好的奏折递给狄仁杰一边儿说道。

    “不,恰恰相反,朝堂上,现在谁都不敢说话,他们也害怕啊。”狄仁杰说道。

    一个偌大的世家,转瞬之间就轰然倒塌,谁不怕?尤其是那些跟钱庄有瓜葛的世家,心里更是怕的不得了,生怕皇帝的屠刀下一个就砍在他们的脖子上。

    “大人,奏折。”

    “好,这两天,辛苦你了。”狄仁杰说道。

    “应该的。”

    与李修客套了两句之后,狄仁杰来到大理寺的大厅之中,早饭已经端进来了,一个馒头,一碟咸菜,一碗稀粥。

    狄仁杰用过早饭之后,便上了马车,朝着龙首原上的大明宫去了。

    早朝依旧是那么严肃,那么沉闷,直到狄仁杰抱着奏折,走出了队列。

    “臣有本奏。”狄仁杰朗声说道。

    “狄爱卿,请讲。”李承乾说道。

    他也猜到了狄仁杰想要说什么,无非就是昨天查抄王家的事儿。

    “臣昨日奉旨查抄王家,王家一应财产,都已经与户部详细交接完毕,具体账册,已经让大理寺主簿玄清送到宫中,另,王家一案所牵扯,远远不止表面上大理寺已经查出来的那些案子。”狄仁杰说道:“大理寺官吏在王家大宅之中清理之时,在王家废弃水井之中,一共发现尸首十三具,当中,十二具已经成为白骨,无法查明身份,只能等大理寺的官员在民间排查之后,才能得知这十三具尸首的身份。”

    “竟然还有此等恶劣之事!”李承乾震惊道。

    当然,他也只是装模作样的表示一番而已。

    临安将狄仁杰手上的奏章呈交到了李承乾的手上,李承乾打开奏章迅速浏览了一边之后,直接将奏章摔在了含元殿的地板上。

    “简直骇人听闻!”李承乾怒声喝到。

    李承乾这一嗓子出去,整个含元殿之中噤若寒蝉。

    “陛下,大理寺昨日里折腾出了不小的动静,现如今长安城之中,定然是民言四起啊。”于志宁站出来说道。

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反应() 
于志宁这一开头,朝臣们也有话题可以说了,纷纷应声,在朝中开始议论起长安城百姓的反应。

    而那些世家中人,他们所议论的,更是大声,若是长安城的百姓被这一桩血腥的案子所惊动的话,朝廷定然会适当收敛一番的。

    这样一来,接下来,陛下也就不会有什么大的动作了,至少他们可以安心一阵子了。

    总不能一个月之内,将世家们都给抄家斩首吧?

    “陛下安心,今日一早,大理寺的官员就会在长安城之内张贴告示,就昨日王家之事,与百姓们解释清楚,另外,王家之种种罪行,都会公诸于众,至于从王家宅院废弃的水井之中搜寻出来的十三具遗骸,大理寺也要跟长安城的百姓征集线索,若是真的是谁的儿女,验明了身份,也好领回家去,好生安葬,此事虽然了解,但是臣以为,需在大理寺之中,留下案底卷宗,以供查阅。”狄仁杰拱手说道。

    狄仁杰办事,滴水不漏,该想到的,他都已经想到了,至于朝臣们的质疑,说白了,大多数也不过是利益在当中作祟罢了。

    “狄大人,大理寺如此大肆张杨王家一案,怕是不妥吧?”朝臣之中,有人站了出来。

    他是听到狄仁杰说,将王家一案的详细要告知于百姓,他的心里产生了恐慌,真要是这样做的话,长安城的百姓怕是心里对世家更是有抵触,这样是不利于他们的。

    “有何不妥?”狄仁杰问道。

    “王家一案,林林总总下来,牵扯百余条人命,这等惊天答案公诸于众,狄大人就不怕引起长安城百姓恐慌吗?”那官员说道:“要知道,王家一案当中所牵扯者,包括了王家府邸之中的那些个下人。。。。。。”

    “爱卿的意思是。。。。。。。朕的这道旨意,下错了?”李承乾看着那名官员问道。

    下旨抄家的是李承乾,要大理寺一个不留的也是李承乾,现在当朝说起这事儿,说王家一案牵扯到了无辜的人,这岂不就是说皇帝的旨意下错了,错杀了那么多无辜的人,这让皇帝的脸面往哪儿放?

    “臣不敢。”那官员战战兢兢的说道,虽然心中对皇帝的旨意有所不满,但是皇帝问起来的时候,他肯定不能实话实说,不仅如此,现在朝廷官员对于李承乾,更多的是从心底里害怕。

    当初李承乾作为太子的时候,还是温文尔雅的模样,正儿八经的国之储君,但是现在,谁都没想到,李承乾登基之后,手段如此雷厉风行,甚至是,心狠。

    “大人的观点,在下不敢苟同。”狄仁杰抱着笏板站在两列朝臣中央说道:“王家一案,正因为是血案,是震动天下的大案子,所以,更是要让天下人知道这案子的起因、过程、结果,王家落得如此下场,乃是咎由自取,此案公诸于众,百姓有知情的权利,另外,这件案子,更是可以震慑那些不法之徒,有王家的前车之鉴,那些背地里行肮脏之事的人,也应当警醒,应当害怕,否则,大唐律法这柄屠刀,下一个,砍的就是他们的脑袋。”

    “至于大人所忧虑的,说王家大宅之内那些所谓的无辜之人,只要大人想问,在下一定给大人一个合理的解释,大理寺办案,桩桩件件,皆有案宗可查,大人若是心中不服气,在下可将大理寺的案宗调出来,供大人查阅,大人想要为王家翻案,只要有足够的证据,铁证如山,本官自愿摘了这顶官帽,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仅仅王家一案,大理寺之中的案宗书卷就堆积如山,从武德到贞观,再到如今的永辉朝,关于王家,被大理寺和百骑司的人扒了个底儿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都给扒出来了,为的,就是今天的结果。

    “够了!”李承乾出言制止了狄仁杰的话语。

    圣旨是他下的,狄仁杰只是按照他的圣旨办事儿,如今朝堂官员指摘狄仁杰,这是什么意思?只是他们不敢对他发难,只能针对大理寺,只能针对狄仁杰罢了。

    “关于王家一案,诸位爱卿,可还有什么要说的?”李承乾问道。

    含元殿之中的朝臣纷纷底下了头。

    狄仁杰办事儿,的确是让他们找不到可以攻讦的缝隙,当初在大理寺还是个小官吏的时候,在戴胄手下开始清理大理寺的积案的时候是这样,现如今掌管了大理寺之后,依旧是这样。

    他们倒是想扳倒狄仁杰,倒是想把狄仁杰给弄走,但是无奈实在是找不到能够毁了他的办法。

    狄仁杰不贪财,不好色,他父亲也不是官员,人也不在长安,即便是想要从他父亲下手,那也没招儿。

    而且,狄仁杰可是陛下当年还是太子的时候,一手提拔上来的,狄仁杰的靠山,是陛下,他们就算是参狄仁杰,陛下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事儿就过去了。

    狄仁杰为人如何,他们都清楚,李承乾心里也清楚,所以狄仁杰才能在大理寺,屹立不倒。

    “既然无话可说,那么往后也就不要再提了,王家一案,整个案子,朕心里清楚明白,在做的诸位大人心里也明白,有些事情,朕不愿意放在明面儿上说,是为了保一些人的一个脸面,要是真撕开了面皮去说,死了的人脸上不好看,活着的人,也未必好看。”李承乾说道:“今日,朕的话,也是点到为止,望诸位爱卿,好自为之。”

    “臣等,谨遵陛下教诲。”殿中的大臣纷纷拱手应声。

    那些世家官员心里也明白,皇帝的这话,就是说给他们听的,要是老实一点儿的话还好,要是不老实的话,他们的下场,未必会比王家好到哪儿去。

    长安城王家大宅的事儿,用一百三十二条人命平息了,但是王家在琅琊老家的事儿,还没完,都是王家,一脉相连,长安城这边儿出事儿,琅琊那边儿也逃脱不了。

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来俊臣() 
“既然长安城王家这边儿已经解决了,那接下来,琅琊王家的老家,尚有一批王家余孽,诸位爱卿有何看法?”李承乾的目光扫视着含元殿之中的众臣。

    看来,皇帝是要斩草除根,彻底的荡平王家啊。

    含元殿之中的朝臣心中这般想着。

    如此一来,一些世家出身的朝臣心中更是害怕了。

    “陛下,琅琊王家那边,王老爷子已经退出了朝堂,并不知长安城这边儿王家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儿,而王家的案子,王老爷子也未必参与其中,若是。。。。。。”

    “这位大人的意思是,长安城王家,与琅琊王家,当是要看成两家子了?”于志宁站出来问道。

    “这。。。。。。。”那朝臣被于志宁堵的哑口无言。

    一众大臣的目光都投在了于志宁的身上。

    以前的于志宁是个翩翩君子,在东宫的时候也一直是醉心于学问,怎么现在在朝堂上,脾气比谁都暴啊,这案子,可是关乎到不少人命呢,于志宁知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知不知道这朝堂上的结果,关系到一大家子人的命啊?

    于志宁怎么会变成现在的这般模样?

    于志宁的变化,也是跟李承乾有关系的。

    若是不知道李承乾的志向,若是不知道这当中牵扯的事情,于志宁也断然不会在朝堂上站队这么明显,态度这么坚决。

    正是因为知道了,于志宁是坚定的站在了自己的学生这边儿。

    “于大人的一句话,可是关乎着一大家子人的性命啊。”御史台的人站出来说道:“陛下,长安城王家一百三十多条人命,一夜之间,尽数灰飞烟灭,臣以为,陛下新政,不可造太多的杀孽,琅琊远离京师长安,就算王家内部之中有来往,琅琊王家,也是罪不至死,望陛下三思。”

    不少人都觉得,就钱庄一事,已经牵扯了太多的人进去,死了太多的人,造了太多的杀孽,这会让史官对皇帝的评价大大降低。

    他们看不见事情背后所带来的后果,大多只能看到眼前死了多少多少人,只看到了皇帝嗜杀的一面。

    “臣附议,臣以为,琅琊王家诸人,虽有罪,但罪不至抄家问斩。”另外也有朝臣站出来附和御史台的人的说辞。

    狄仁杰站在含元殿之中,听着朝臣们的争论,他是不管他们如何去争论的,他只负责做事情,只负责提交结果,这就是他们大理寺。

    朝堂上的政事,狄仁杰很少说话,大理寺只管大理寺该管的。

    狄仁杰的资历,也仅仅限于在大理寺,至于别的地方,他还是太过稚嫩,因为知道,所以他才在别的事情上,少言寡语。

    历来做到大理寺卿的位置上的人,属狄仁杰最为年轻。

    “陛下,臣以为,王家一案,若不严肃处理,往后此等案子,将不绝于后。”朝臣之中,又站出来一人,站在了于志宁这边儿。

    “陛下,王家一案,不仅要严惩,惩戒起来,更要比平时要狠一些。”

    站出来的这位朝臣,依旧是御史台的人。

    李承乾饶有兴致的看着这人,没想到,他们御史台之中的人,就已经在这件事儿上,出现了分歧。

    “来俊臣!你在胡说些什么?”御史台的其它同僚对着来俊臣怒目相视。

    平日里,他们素来是看不起这个出身不高的人的,来俊臣能够步入官场,步入御史台,完全就是凭着他的那些下作的手段。

    以往来俊臣就是个诡谲奸诈、反复无常、凶险邪恶的人。

    他原本是不事生产的游民,后来成为流氓,不事生产,终于有一天因犯奸盗罪被捕入狱。

    后来,他在狱中最大的爱好就是告密,捕风捉影,明明就是没有的事儿,愣是被他编的出神入化,就像是真实发生了的事儿一样,后来告密的次数多了,被查明了大多数告密都不属实,便被刺史王续给打了一百杖,这才老实了一阵子。

    但是这样的人,要让他一直老实下去,那是不可能的。

    不久之后,痛打他的刺史王续就应为犯事儿被朝廷诛杀,这让来俊臣看到了希望。

    既然王续被朝廷诛杀,说明王续不是什么好鸟,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