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少 >

第1284章

大唐第一少-第1284章

小说: 大唐第一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破庙的火,是人为放的,但是与先前在破庙休息的人,肯定不是一伙儿人。”冯浩说道。

    要是一伙儿人的话,就不会另用火把去放火了,直接在火堆周围放火,就着火堆,让破庙着火岂不是更简单?

    所以说,火不是一伙儿人放的,是前面的人走了之后,火堆熄灭了,后面的人来了,放了火,烧了破庙。

    钟叔点了点头,后面去的,应该是郑家的人不错了,郑家的人按照约定好的,去了破庙,要从那些绑匪手中接过自家大小姐还有窦孝果,结果去了之后发现人不见了,他们就没有得逞。

    “破庙之中,还有一具烧焦了的尸体。”冯浩说道“那具尸体,仵作现在正在县衙之中勘验,还不知道确切的身份。”

    “应该是绑匪派出去联络的线人,结果被对面杀人灭口了。”钟叔说道。

    “大小姐回来之后,说过什么关于那些人的消息吗?”冯浩问道。

    。

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天子之怒() 
王禹把玄世璟的消息带回了长安城。

    等到李承乾看过了王禹的折子之后,一把将折子摔在了书案上。

    “王家!”李承乾面目狰狞,咬牙切齿的说道:“好一个王家啊,王胜告病跑去沂州城,就是为了刺杀齐国公,好大的胆子!”

    “陛下息怒。”临安见李承乾气的呼哧呼哧的直喘大气,连忙上前给李承乾顺气儿:“这不,好在齐国公吉人自有天相,没出事儿,而且,还把这幕后的凶手给抓了,这不挺好的吗。”

    “这要是万一出什么事儿,朕如何对玄家交代!”李承乾怒道。

    他的确是要给玄家交代,玄世璟上有老下有小,还是自己的妹夫,自己的亲妹妹是玄家的当家主母,还有偌大的东山县庄子上。

    关于东山县庄子上,虽然玄世璟不经常在庄子上,但依旧是那边的主心骨,是家主,李承乾还想着就东山县的发展模式,扩展到大唐更多的庄子上去,让大唐更多的地方,能像东山县这么繁荣,东山县在他的心里,现在算是一个试验的地方,要是东山县崩了,李承乾的美好愿望可就要打了水漂了。

    所以东山县也不能出事儿。

    东山县的原住民,都是原本贞观朝的时候,李二陛下赐给玄世璟的封邑,依托着那些原住民,是发展不到现在的,但是那些原住民,却是东山县的脊梁,是顶梁柱。

    后来东山县规模扩大的原因也是因为玄家帮着朝廷救助难民,东山县空有那么大的一片地,但是当初闹天灾,死了多少人,有地也没人种,所以就引了流民,给了户籍,分了地,借着往下,东山县这才慢慢的发展起来。

    东山县以前那么穷,现在都能这么富裕,那别的县是不是也能够打翻身仗?

    这事儿在李承乾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已经在想了。

    所以到了现在,太子成了皇帝,这件事儿他就更可以想了,想要这么复制东山县的成功,那玄世璟是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

    不管是在什么事儿上,他都能重用玄世璟,玄世璟的心思,他也了解,要说给玄家的权利太多,玄家会有什么别的心思,那断然是不可能的,未来的玄澈不知道是怎样,但是眼下的玄世璟,是绝对不可能做出什么危害李家江山的事儿。

    因此,李承乾十分看重玄世璟,因为他知道,玄世璟忠于李唐皇室。

    玄世璟不能出事!这就是李承乾要的。

    但是现在偏偏王家竟然敢让王胜带上刺客到沂州城去刺杀玄世璟,这怎么能容忍,且不说玄世璟现在在帮李承乾办钱庄的事儿,就算是寻常官员,在外头,也不是说刺杀就能刺杀的,这算什么?谋害朝廷官员,这是死罪!

    “临安,传召三省众臣,宣政殿议事。”李承乾说道。

    “是。”临安应声道。

    在李承乾身边儿的临安是最能感受到李承乾身上的情绪的改变了,这回,王家算是触了大霉头了,临安自己个儿琢磨这,你说他们家也是,好好的在长安城待着不行吗?非要往东边儿去跑,东谁不行,非要去动齐国公。

    晋阳公主的驸马,陛下的肱骨之臣,是你说动就能动的吗?还贿赂百骑司的人隐瞒消息,动用刺客去刺杀朝廷大臣。

    真是老寿星吃砒霜,嫌弃自己个儿命太长啊。

    宣政殿这边召见的急,临安说的也着急,所以三省的大臣么都匆匆忙忙的赶到了宣政殿。

    “臣拜见陛下。”

    “诸位爱卿无需多礼。”李承乾抬手免去了他们的礼节:“诸位爱卿也知道,前些日子,朕把侍中王览给送进了大理寺的牢房,原由诸位爱卿都知道,王胜装病在家,实则是欺瞒君上,他人不在长安,诸位爱卿可知道,这个王胜,他去哪儿了?”

    殿中的几位大臣互相看了看,但是都没有说话,而后纷纷拱手说道:“臣等不知。”

    “王胜去了沂州城。”李承乾说道:“王胜,乃是朝廷要员,私自离开长安,欺上瞒下,贿赂朝廷官员,这便已经是犯了欺君之罪,而且,到了沂州城之后,还带了三十多个刺客,在沂州城外,刺杀齐国公玄世璟,现如今,认证物证,都在齐国公手上,诸位爱卿觉得,这件事,该如何处置。”

    李承乾此言一出,三省大臣皆是哗然。

    原本王家躲过了登州的事儿,他们觉得,王家的事儿,都已经算是过去了,没想到竟然在后头还有这么大的一个谋划在等着他们,而且王家的这个谋划,还失败了。

    去刺杀齐国公玄世璟,也亏得王家人能想出来。

    在玄世璟离开长安的时候,陛下身边儿的百骑司就听从玄世璟的指挥,再加上玄家那些功夫高强的侍卫,得什么样的刺客才能干成这事儿,而且,齐国公本身又是习武之人,还是从战场上厮杀出来的人,他们能打得过才怪。

    做事之前怎么就不动动脑子。

    现在倒好了,就算有人有心想要为王家说话,这话,也说不出口啊。

    要怎么说?都已经犯下这样的过错了。

    “陛下,此事不可绕,此风,不可长。”刚刚升了官的李义府第一个站了出来说道。

    倒不是他要当出头人,因为李义府觉得,既然皇帝把这事儿明白在三省面前说了,又是这么个态度,那皇帝陛下心里其实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就是要搞王家,无非就是要三省的大臣点头而已。

    既然陛下都想好了,那他就顺着陛下说,给陛下搭建台阶就是了。

    李义府说完之后,眼神的目光偷偷的向上抬,看到了李承乾的脸色,果不其然,自己说完之后,陛下的面色也稍微的缓和了一下。

    这下,王家是真的要完了。

    自己作死,谁都救不了。

    “既然齐国公已经抓到了人,也有了认证物证,王胜此人,应当速速着人押解回长安,由陛下御裁。”于志宁拱手说道。

第一千二百零六章:倒大霉的王家() 
于志宁这老头儿现在也是跟李承乾一条心。

    他何尝不想解决朝中的蛀虫?于志宁这人什么脾气?耿直到就算自己家里人犯了过错,也会依照大唐律法处置的那种耿直,不会徇私,更不会不顾大唐律法。

    现如今李承乾和玄世璟在做的事儿,算是符合了于志宁的心思,所以于志宁也在不遗余力的帮着李承乾说话,不管是什么事儿,只要是对朝廷对大唐有好处,于志宁的态度十分明显,十分坚决。

    比如说现在李承乾要处置王家。

    因为王家是大世家,在朝中势力大,就不处置了吗?那肯定不可能,看看他们王家这都干了些什么事儿吧,怎么可能放着不管,想要收拾他们,得有足够的原由,现在,他们把把柄自己送到这宣政殿之中来了,那还不趁着这个机会下手?

    不下手等着放虎归山继续祸害百姓,祸害朝堂?

    连当朝的国公爷都敢说刺杀就刺杀,还有什么是他么不敢做的?是不是等到时候皇帝不称他们的心意了,他们还想要换个天啊?

    “其余几位爱卿的意见呢?”李承乾问道。

    “这。。。。。。”

    王家倒的太快,让他们心里根本反应不过来,到了现在,也不知道要说什么才好了,不过,既然陛下明摆着要收拾王家,而认证物证也都齐全了,那就顺着陛下的意思来吧,否则这股子倒霉劲儿再轮到自己身上,那可就不美了。

    “此事全凭陛下裁断。”其余的几位大臣拱手说道。

    李承乾心中冷笑,若是王家还有一线生机的话,这些人的态度,可就不会是这个样子了。

    王家倒的快,但是在朝中还是有经营的,毕竟怎么说,琅琊王家,也是几百年前流传下来的家族,就说五姓七宗,哪个不是底蕴深厚?哪个不是世代经营,哪个不是皇室想要拉拢他们。

    但是到了现在,风水轮流转,早晚有他们把自己玩死的那一天。

    而现在,就是王家活生生的玩儿死了自己。

    “陛下,还有一事尚需考虑。”

    “何事?”李承乾问道。

    “长安城这边,王家不管是王览还是王胜,一旦此二人在长安被处置,那西北军中。。。。。。”

    这倒是不能忘,王家在军中还有不少年轻将领。

    “若是他们安分守己,朕尚可不追究。若是不安分的话,军中离开了他们,又不是没有人接替,大唐的军中,并非缺了谁家的人,就要解散!”李承乾掷地有声的说道。

    不管是朝堂还是军中,官员是世家子弟出身的不知几何,以往若是收拾世家的话,定然会牵扯到他们,所以朝廷不敢动世家,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这活儿你爱干就好好干,不想干,有的是人接替你的位子。

    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培养了多少的人才?不管是朝堂官员还是军中,只要有人掉下去,就立马有人补上来,五品以下官员直接上任,五品以上的官员空缺,那就要给在朝中勤勤恳恳数年的官员一个晋升的机会了。

    现在的局势,官员们也应该清楚,所以更应该战战兢兢的在自己的位子上做好事情,不然,取代他们的人,可从不会少。

    现在已经不是那个看你出身是不是名门望族的时代了,经过了贞观朝,现如今已经是永辉朝了。

    李承乾这么明白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殿中站着的大臣们都不敢说话了。

    军中的将领是如此,他们的位子,也是这样。

    谁说不是呢?

    现在东山县的书院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已经是昭然若揭了,有了东山县的书院,朝廷不再会缺人才了,那里要什么样的人才没有?

    现如今的世家都开始有些后悔,若是在当初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还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就开始着手打压,也就没有今天陛下能够肆无忌惮的对付世家官员的局面了。

    可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书院已经逐渐成熟了,陛下的心思也显露出来了,这个时候再去打压书院,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儿,而且,谁都没有想到,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竟然可以发展的这么快,仅仅就几年的功夫,就已经超越了国子监。成为了大唐首屈一指的书院。

    说到底,还是钱的力量啊,要是没有钱,哪儿能发展的这么快。

    玄家的财力,太过雄厚了。

    一想到这里,在场的三省之中出身世家的官员心里就在琢磨,世家都不干净,难不成玄家就是干净的?想要阻止玄家崛起发展的念头,从玄家的账目上下手查看,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惊喜。

    他们谁都不相信,玄家就真的这么干干净净的一点儿毛病都查不出来。

    这么多的家财,都是哪儿来的?看看东山县庄子上吧,一笔一笔的银子砸下去,寻常人家,建造一处宅子就耗费家底儿耗费的差不多了,玄家且不说在庄子上,就是在长安城之中,就有收购了四处坊间的地皮,不断的建造宅子,就算是把宅子卖了,赚钱,那庄子上的书院又怎么说?哪儿来的这么庞大的数量的钱财?

    要知道仅仅东山县砸下去的钱财,应该可不比当初太上皇修建这大明宫的钱少。

    当初修建大明宫,官员的俸禄都要发不出来了,再看玄家,在庄子上花了这么多钱,一点儿都不心疼,而且,现在人家玄家的日子过的滋润着呢。

    国库是怎么缓过劲儿来的?台州的金矿,倭国的银矿,大量的运送到长安,国库这才有了底气。

    那玄家呢?

    有心的人也想到,当初台州可是玄世璟带着人打下来的,而且,当初从台州运送货物和金银到长安,也是玄世璟安排的,难不成,玄世璟就对这当中的利益不动心,就没有在这方面插手?

    宣政殿之中,几个世家出身的官员一边听着李承乾的话,心里一边儿在想着关于齐国公玄世璟的事儿。

    王家想要阻止齐国公继续查钱庄的事儿,结果,他们如同郑家一样,失败了。

第一千二百零七章:朝局引起的读书热() 
宣政殿之中的三省大臣,心思各异,有的是在想着陛下是要如何处置王家,有的是在想着,是否能在账目上,给玄家狠狠的一击,让玄家自顾不暇,让玄世璟能够停止继续往下查钱庄的事儿。

    要是玄家的账本有问题的话,那基本上就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件事情了。

    玄世璟自顾不暇,不去管钱庄,反过来去顾全自家的事儿,那钱庄一事,还有谁敢照着玄世璟这么查?真当世家好欺负?

    “好了,既然诸位爱卿对此事都没有什么意见,那到时候真会让临安,将诏书送到三省那边去复核。”李承乾说道:“都退下吧。”

    “是。”三省的大臣们拱手应声,而后退出了宣政殿。

    “临安,你去吏部走一趟,让吏部拟定一个名单送过来,在长安城各个散官位子上已经有三年以上的人,全都列入名单之中,还有他们的详细消息,朕要过目。”李承乾吩咐道:“另外,兵部也是如此,在各个军中有三年以上资历的新进将领名单,朕也要去看,着他们速速去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