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少 >

第1274章

大唐第一少-第1274章

小说: 大唐第一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临安这下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百骑司尽忠于皇帝,但是现在皇帝怀疑百骑司了,这怎么整?从来就只有百骑司查别人的份儿,还从来没有别人查百骑司的时候呢。

    “这样,你亲自去一趟东山县庄子上,去帮朕跟父皇借一个人来。”李承乾说道。

    “陛下请吩咐。”临安躬着身子说道。

    李承乾提笔蘸墨,写了一封信,让临安带着这封信,去了庄子上。

    能够查百骑司的人,有,德义可以,太上皇身边的暗卫也可以。

    李承乾想要知道留在长安城的百骑司当中的人有没有问题,就只能这么做。

    让德义带着暗卫来查。

    德义是贴身伺候太上皇的太监,而暗卫又是一个比百骑司更神秘的部门,让暗卫暗中去查百骑司,相信很快答案就能明明白白的摆在他面前了。

    而且对于百骑司的了解,德义可比临安了解多了,甚至德义比李承乾都要了解百骑司。

    临安乘坐着马车带着两个宣政殿的护卫直接去了东山县庄子上。

    而东山县庄子上这两天暗中也是戒备紧着呢,玄世璟知道郑家现在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担心郑家会垂死挣扎,晋阳也有这样的担心,所以吩咐了下去,加强了庄子上的护卫,省的再出现以往郑家收买人绑架家里的孩子的事儿。

    表面上,东山县庄子上依旧是一片祥和,但是背地里,却是一个吞人的大漩涡。

    “太上皇,临安相公在外求见,说是带来了陛下的亲笔信。”李二陛下在书房的时候,外面的管家进来并报道。

    “让他到书房来吧。”李二陛下说道。

    临安进了书房,见到了李二陛下。

    如今的李二陛下离开了皇宫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虽然不操心政事,但是始终是岁月不饶人,上次见到太上皇的时候,还是在宫中的时候,现如今,明显的能够见到太上皇头上的华发渐盛,整个人衰老了不少。

    “高明派你过来,什么事儿啊。”李二陛下问道。

    “奴婢回太上皇的话,是陛下让奴婢给太上皇送信来了。”临安恭恭敬敬的说道。

    一说是送信,李二陛下就觉得,这信当中,写的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儿。

    不然这信,让普通的侍卫送过来就行,何必让贴身大太监临安亲自跑一趟?

    “呈上来。”李二陛下说道。

    临安双手捧着信件躬着身子上前,将信件递给了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接过信件之后,拆开来看。

    越是看,脸色越是黑。

    “高明他怀疑百骑司的人?”李二陛下问道。

    “回陛下,是,因为齐国公在沂州城遇刺的事儿。”临安解释道“这件事儿还没跟庄子上的晋阳公主殿下说起呢。”

    李二陛下合上手中的信,面色的表情越发的凝重了起来。

    信上事情也说的很明白,就是来借人的,想要请求李二陛下拨调德义带上暗卫,查探长安城留守的百骑司。

    至于在外面的百骑司,现如今皇帝在长安,也有些长鞭莫及的意思,但是总要保证长安这边不出问题,不然外头就会跟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无法操控,到最后,结局也是难以预料的。

    。

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地位() 
李二陛下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一天,是皇帝在猜忌百骑司的人。

    要是真的是百骑司里有人出了问题,那大概是真的寒心吧。

    毕竟百骑司里的人是从小就被挑选出来送到宫中培养的。

    那百骑司的人是从哪儿来的呢?都是大唐各地的孤儿,无父无母,若是没有被百骑司挑选中的话,随时都会饿死街头的孤儿、乞丐。

    进入了皇宫,成了百骑司的人,他们能够活下来,能够吃得饱穿的暖,甚至能够锦衣玉食。

    百骑司的一切都是皇帝给的,他们如何能背叛皇帝。

    既然起了疑心,那就去查!宁错杀,不放过。

    “德义。”李二陛下唤了一声。

    “老奴在。”德义的年纪比李二陛下要大一些,但是德义却是显得比李二陛下更有精神一些。

    “你带上一批暗卫,去长安,秘密配合高明的人,查在长安城百骑司的人,要是有了消息,就直接送进宫中吧。”李二陛下说道。

    “诺,老奴遵旨。”德义拱手躬身应道。

    “去吧。”李二陛下挥手说道。

    德义和临安一同出了李二陛下的书房。

    “临安相公如今是陛下身边儿的贴身大太监,也需要多为陛下分忧啊。”德义说道“太上皇已然离开了朝堂,说句大不敬的话,太上皇的年纪已经摆在哪儿了,连孙神仙都说,不能再操心了”

    德义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这种事儿,原本即便是做也应该是由临安来做,而不是到庄子上来,跟太上皇说,在让他这个老太监去带暗卫操持这事儿。

    这成了什么了?

    怎么看,这件事儿,都是临安自己没有那个能耐才弄出来的。

    要是皇帝陛下觉得临安有那本事,也就不会来让德义操持了。

    “德义相公说的是。”临安也只能唯唯诺诺的应着。

    虽然德义不在宫中,但也是宫中的老人,现如今还是伺候在太上皇和太后的身边儿,临安虽然是皇帝身边儿的大太监,但是说白了,在德义面前,还是个后生晚辈,张狂不起来。

    “不管是太上皇,还是陛下,看重的,都是有能耐的,而宫中,长安城,从来就不缺少有能耐的人,临安相公,话呢,我就说道这儿了,这件事儿既然太上皇陛下首肯了,那咱们就合力,把这差事给办好了办漂亮了。”

    “是。”临安迎着。

    他也听出来了,德义这是在提醒他,太子成了皇帝,他这个贴身的太监也不能止步不前,就这么安稳着,等到有一天,皇帝看不中他了,觉得他没什么大本事了,肯定是把他给换掉,为了保住这份地位,也要好好的上进才行。

    李二陛下在庄子上住的地方,府上的家丁,基本上都是贞观一朝的李二陛下身边儿的暗卫,有年轻的,也有年迈的,德义挑选了一些人,直接就带着临安回了长安城。

    临安需要回大明宫跟李承乾回报这件事儿,而德义则是在长安城住下了。

    李承乾想的也没有错,德义的确十分了解百骑司,因此,从什么地方下手,德义心里也是门儿清。

    起初百骑司的创立,就是为了帮着皇帝在私底下盯着文武百官的,到了现在,依旧也是如此。

    这就要牵扯到李二陛下刚刚继位的那时候的国情了,世家势力大,而北方又有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盯着,虎视眈眈的觊觎着大唐,觊觎着中原富庶。

    李二陛下怕朝中大臣私底下跟外头有来往,尤其是那些见风使舵的世家,为了能够掌控他们的动向,百骑司应运而生,然后就一直走到今天。

    那时候,百骑司也的确是威名赫赫,让朝中大臣闻风而胆怯。

    但是这太平了好些年,百骑司的名头,也渐渐的落了下去,这三个字,也不经常出现在人眼皮子底下,没有听在人们的耳朵之中了。

    有的人记得住百骑司,有人的避讳,有的人害怕,有的人不知道,有的人,知道,却已经忘了。

    “事情办妥了?”李承乾看着临安走进宣政殿问道。

    “回陛下,已经办好了,德义相公已经带领一些人到了长安,在长安城之中住下了。”临安说道。

    “德义办事,就是利落。”李承乾笑道。

    这原本不过是一句普通的夸赞的话语,但是经过德义跟临安说的那些话值周,听在临安的耳朵里,却是有了些别的意味。

    想想德义跟自己说的话,再想想现在陛下说的这句话。

    临安心里有些紧张了。

    临安原本是李承乾在东宫的时候提拔起来的太监,因为资历老,所以在李承乾从太子变成了皇帝之后依旧跟在李承乾的身边,一路水涨船高,现在成了宫中的太监大总管,也是李承乾面前的红人。

    真要是办事的能力跟不上了,恐怕也是说换就把他给换了的。

    不行,好不容易走到今天,可不能从这个位子上掉下去。

    临安自己也是默默的下了决心的。

    “陛下,这种事情,其实奴婢也是可以”

    “可以什么?”李承乾问道“你手底下有人吗?”

    李二陛下退位之后,也带走了所有的暗卫,至于李承乾想要用人,就要重新培养。

    李二陛下这么做,也是为了留给李承乾一个干干净净的大明宫,省的自己儿子当了皇帝之后心里对这事儿有些介意。

    想法是好的,但是也导致了现在暂时李承乾身边儿没有什么可以完全信得过的人用。

    之前百骑司是可以用的,但是这一次,查的不就是百骑司吗?

    “这”临安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好。

    也是啊,自己手底下没人,怎么做事?

    “这些事情交给你去做也不是不可,但是,你能做好吗?且不说现如今没有能给你带领的人,就算是有,你对百骑司,又了解多少?”李承乾说道“你进入这宣政殿,这才多长的时间?”

    想着要做事,为皇帝分忧,这是好事,但是也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别尽想着招揽事儿,做不成,招揽再多也没有用。

    。

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苏氏的心思() 
“玄公,宣政殿之中商议的是军国大事,这些有的没的,玄公还是不要提了为好。”崔敦礼说道。

    坑了玄世璟一把,见好就收,赶紧结束这个话题就是了。

    不过显然玄世璟没有这个打算,玄世璟又岂会默默的跳了这个坑?

    “也是,不过本官也只是好奇而已。”玄世璟说道“当然,本官现在也不想与崔大人对赌什么,如同崔大人所说,这可是军国大事,一旦掺杂上私人情感,当中有些东西可就变了味儿了,比如说,为了让在下去官去爵,在东面的战争之中,动什么手脚之类的,这就不好了,崔大人,你说是不是?”

    玄世璟说的不轻不重,但是却是给崔敦礼扣了一顶打帽子,东面万一战事不利,当中出了什么差错,就是你崔敦礼公报私仇!

    “你!”崔敦礼被玄世璟气得说不出话来,虽然他不会这么做,但是要是军中真的出现什么问题了,玄世璟有今天的话放在这儿,再给他泼脏水,他也是百口莫辩。

    “崔大人息怒,本官也只是说说而已,崔大人别当真,可千万别当真。”玄世璟又补了一刀。

    “玄卿,这个话题就到此为止吧,本宫无需你为薛仁贵做什么担保,本宫也相信,薛仁贵在熊津这么多年,将熊津打理的井井有条,自然是个有本事有能耐的人,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现实。”李承乾见崔敦礼被玄世璟怼得差不多了的时候,站出来打圆场说道。

    “说的也是,本来薛仁贵就是个有本事的人,朝廷给他机会,让他发挥自己的才能,为朝廷效力。”玄世璟笑道。

    只是有的人心里不知道憋着什么坏,非得把事情办的这么复杂,简直就是居心不良。

    “玄卿,今夜急召你来,也是有另外一件事情需要交给你去做。”李承乾说道。

    “殿下请吩咐。”玄世璟拱手说道。

    “大唐东面熊津平叛,与新罗和倭国交战,西面需要防范吐蕃,一旦与吐蕃也打起来,便是双线作战,因此,也不得不提防北方草原。”李承乾说道。

    在大家将目光都放在东西的时候,李承乾也想到了北方草原上,这也是他经常听玄世璟说大唐周围没一个好东西,心里有防范了。

    本来,玄世璟说的就是事实,看看大唐周边的这些个小国家,有好东西吗?

    当年大唐灭了东突厥,但是西突厥还在呢,东突厥被大唐以雷霆之势给拿下来了,西突厥见状,赶紧认怂,不过对于他们来说,草原终究是他们的,现在大唐即便是在草原上设立了都护府,但是西突厥也没有一天不在惦记着被大唐管控的肥沃的草原牧场。

    李承乾怕草原上的那些人,见大唐疲于应对东西战争,又要组织兵力南下。

    草原上过了阴山,基本上到长安这一路,都没有什么天险,所谓的屏障,便是北面的诸多城池和驻兵。

    若是有天险,当初又怎么会被人打到渭水。

    “殿下考虑的周到,臣自愧不如。”玄世璟轻飘飘的一个马屁送上。

    而坐在殿中的大臣,也都想着,若是要防范北面草原的话,是不是也要安排一些自家的年轻人上去,这事儿不算危险,但是多多少少的能捞些资历,因为草原上的胡人是否南下,很难说的准。

    防范北方,很大的几率,也只是要做个样子而已。

    “陛下,若是分兵防范北方的话,东西两边兵力势必会被削弱,可若是不削弱东西两边,那又要抽调兵力重新组成一军,这样一来,后勤要负担的,可就不是三十八万军队了。”长孙无忌说道。

    “长孙大人说的也是。”李绩说道“臣建议,从这三十八万军队之中,抽调人数,也就是说,压缩东西两边的军队人数,用来防范北方。”

    “方才也说,此次战争,重要的是东面那边是否能速战速决,所以,东面的兵力,不能再动了,还是要从西面抽调。”崔仁师说道。

    “可是西面的战事,也不能掉以轻心啊。”刘仁轨说道“而且,陇西离着草原还算近一些,即便是北面草原上有什么动静,也能来的及调动,草原上若是真的要动,陇西那边,也是压力倍增。”

    “诸位大人也无需争议了。”玄世璟笑道“东面西面都不容易,但是有一句话刘仁轨大人说的不错,若是草原上真的要动,那陇西那边,势必不会轻松了,东面熊津还好说,还有靺鞨等对我大唐比较忠心的部族当着,但是陇西那边,一个不慎,就要被南北夹击,所以,陇西的兵,不能再动了。”

    “不能动陇西的话,难不成,要从东面抽调兵力?”崔敦礼问道。

    “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