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少 >

第1173章

大唐第一少-第1173章

小说: 大唐第一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你们倭国是不想打了?”刘仁轨笑道:“本将军还没尽兴呢,停战作甚?你们倭国不是挺嚣张吗?看新罗在熊津撺掇着高句丽和百济那些余孽闹事,你们也想分上一杯羹,现在想退了?哪儿有这等好事儿?”

第一千章 可怕的隐忍() 
“这位将军,我等的确是前往长安,要向大唐讲和的,还请将军,行个方便,在下船上带了不少特产,愿意赠予将军。”倭国使节说道。

    在他的印象之中,唐人贪财,所以这回前往长安,为了完成他们天皇陛下交给他的任务,他可是带了不少银钱在船上的,就等着到了长安之后,去贿赂长安城的那些大关勋贵,在朝中也好有人帮着他说说话。

    “特产,哈哈哈,倭国区区一个岛国,弹丸之地,能有什么特产,再者说你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儿,贿赂本将,若是本将被人在朝中参上一本,可没有什么好下场啊,你们天皇看来也是着急了,竟然派你这么个脑子不灵光的人做使者前往长安,怎么?倭国没人了?”刘仁轨放肆的讥讽着倭国的使者。

    虽然刘仁轨说话不好听,句句刺中这倭国使者的心窝子,但是没办法,该怂就是要怂,不然小命就得交代在这里,为了活命,也要装孙子。

    “将军说的是,在下算不得人才,但是没办法,算是个胆子大的,如今战事对我倭国不利,就只能由在下,大着胆子带着人往大唐去了。”倭国的使节说道。

    他要牢牢的记住这个侮辱他的将领,等到了长安,完成了自己的目的之后,一定要在大唐皇帝面前添油加醋的好好说说这个将领,按照唐人要面子的性子,这将领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刘仁轨见这倭国使者如此,心中冷笑一声。

    倭国人,还真是善于隐忍,在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可以做狗,但是一旦他们觉得自己有足够的实力可以翻身了,他们就瞬间可以化身为饿狼,将敌人狠狠的撕碎。

    但是现如今的倭国,对上大唐,还是得老老实实的装孙子。

    “你们的天皇倒是好打算,对了,本将军听说,你们的天皇,是个年纪不小的娘们,是不是?”刘仁轨虽然心中一片清冷,但是面色和语言上,依旧在得寸进尺的刺激着这倭国的使节。

    他倒是想要看看,倭国人的隐忍,到底能隐忍到什么程度。

    若是这般侮辱都能受下的话,那倭国人,真是不可小觑,即便现在国力不强,但是大唐一定要好好的注意着自己的这个邻居了,不要给他一丝一毫能够翻身的机会,不能让他们起了苗头。

    “将军,虽然倭国在这场战事之中失利,但是还请将军慎言,我国天皇,好歹也是有大唐皇帝金册在手,从地位上来说,不比将军差。”那倭国使者说道。

    这使者倒是聪明,知道现在拿出大唐皇帝的金册来说事儿,用来压刘仁轨。

    这样的话,刘仁轨还真不能再说什么了。

    “嗯,这倒是。”刘仁轨笑道:“不过,现在你还是暂时别担心你们天皇如何了,说不定等你到了长安之后,倭国就没了。”

    “将军!”那倭国使者以为刘仁轨是要扣留他们,显得有些着急。

    “放心,本将不会扣留你们的,即便是留着,将来你们到了长安,去向陛下告本将军的状,本将军岂不是吃不牢兜着走?”刘仁轨笑道:“本将会放了你们。”

    “将军说的是真的?”

    “本将从来不说假话。”刘仁轨笑道:“反正你们就剩下一条船了,能不能到达大唐的地界儿,就看你们的命了,传令下去,给他们让一条路出来。”

    “是。”刘仁轨身边的副将拱手应声道。

    倭国使者与刘仁轨的水师就这样相遇了,被打的就剩下了一条船,在这变幻莫测的海面上行驶,天知道能不能走到大唐。

    虽然唐军这边打算放了他们,可是倭国的使节却是高兴不起来,因为刘仁轨说的对啊,他们就只剩下一艘船了,这艘船上没有太多的补给,因为装的都是准备到大唐长安去贿赂大臣的金银,金银不能吃啊!

    “还请将军仁慈。”倭国的使节拱手行礼说道。

    “使节大人!别忘了,在你到达长安,请求大唐与倭国之间停战之前,大唐与倭国,还在打仗呢。”刘仁轨说道:“所以,本将军爱莫能助了。”

    说完之后,刘仁轨便下令船队不必管这艘倭国的使节船只,继续前行了,他的目的地新罗的金城附近,到达那边之后,配合程处默和李恪的部队,继续朝着金城打,只要拿下了金城,那新罗就算是名存实亡了,即便是有军队或者是王室流落在外,连国都都没有了,新罗还能算是个国家吗?

    拿下金城之后,就可以以金城为跳板,刘仁愿与刘仁轨的水师一同向倭国的本土进发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要在长安那边不同意与新罗和倭国讲和的情况下。

    若是朝廷同意了新罗和倭国使节讲和的请求,那这仗也就不能继续打下去了。

    “派艘船出去,给这边的水师都送信过去,谁也别帮倭国的使节。”刘仁轨吩咐道。

    “是!”

    唐军在两线作战的情况下,好不容易拿到了战争的优势,怎么可能就因为他们不想打了,使节的几句话,这场战争就停止?大唐起不是亏了?

    只要战争打起来,没有谁是无辜的,所以无需心怀怜悯,若是如今的优势不在大唐手上而在倭国或者是吐蕃手上,他们会同意与大唐讲和?怕不是要大唐付出天大的代价啊。

    说起讲和,大唐上一次与人讲和,被人带走了国库之中的所有东西,这算不算屈辱?

    其实就算是刘仁轨不派人去传信,这边的水师也不会去帮倭国的使者的,北方的水师就这么两支,一支在刘仁轨手下,一支在刘仁愿的手下,水师见到倭国的使者船只就只有这么一艘,想想也就知道,这是刘仁轨故意放出来的,所以也不会打理他们。

    为了一个倭国使者,得罪刘仁轨?何必呢?那边儿亲近,谁都分得清楚。

    此时的长安,东西两面,捷报频传。

    “报~~~陇西四百里加急。”

    宣政殿内,李承乾听到了外面信使的声音,信使捧着加急信,一路跑进了宣政殿之中。

第一千零一章 捷报() 
李承乾放下手中的笔,抬起头来,这会儿信使已经跪在了他的面前。

    “启奏殿下,河西捷报,晋阳郡公玄世璟率领三万大军自安北都护府出发前往河西,解了刘审礼将军之围,而后,与黑齿常之将军前后夹击吐蕃论钦陵大军,一战大捷。”

    “呈上来。”李承乾说道。

    信使起身,捧着捷报上前几步,李承乾身边的太监临安走上前,接过了奏报,而后交到了李承乾的手上。

    信使报捷只是简略的说一说,至于事情的具体描述,都在奏报之中。

    论钦陵被玄世璟和刘审礼故意放跑了,目的是为了放长线钓大鱼,此事李靖也是同意了的,所以在奏报之中有描述,唐军的损失也上报了上来,只是这点儿损失在大捷面前,也就算不得什么了。

    至于俘虏,一个没有,吐蕃军队全都死在了战场上,奏报上也有写明,这是玄世璟下的命令。

    刘审礼和黑齿常之是不敢这么写的,好歹玄世璟对于他们来说,可是恩人,这是玄世璟特意嘱咐刘审礼写上去的。

    这锅他自己主动来背。

    不过,战场上的事情,不算杀俘。这锅背着也不重,还能挡子弹呢,战场上的事儿,能叫杀俘吗?那叫杀敌。

    奏报上说,如今玄世璟已经带领那三万人回安北都护府了,河西那边,需要重新派遣或者是任命一个主将过去。

    “好!”李承乾看过了奏报上面的叙述之后,拍案叫好。

    大唐的两线作战,始终都是块大石头,压在李承乾的心头上,让他一直觉得提心吊胆的,虽然大军临行之际,都是豪气干云,但是那也是为了鼓励士气,至于他心里又没有底,是不是担心,也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即便是担心,他也不能表露出来,他可是坐朝理政的太子。

    他一个人怂了,那整个大唐也就跟着怂了,他可不能那样。

    现在河西的捷报传来,吐蕃的论钦陵大军几乎被全灭,还一直被困在陇西的地界儿内,被李靖跟圈兔子一样撵着打,撵你,打你,就是不打死你。

    这让吐蕃得多难受。

    “拟旨,河西一战中,黑齿常之率军夜袭论钦陵大营,配合玄世璟与刘审礼前后夹击,大破论钦陵有功,着他顶替李敬玄的位子,统帅河西大军,与李靖将军一起,共对吐蕃。”李承乾说道。

    “是。”临安应声。

    他记下了李承乾的话,一会儿就要亲自到三省跑一趟,这诏书还得从三省往外发。

    仗打赢了,李承乾想怎么决定河西那边的人事调动,旁人也没有借口反驳他,所以李承乾直接下诏,三省就拟定诏书发放出去就是了,不用再来议这件事儿了。

    这一场战争,李承乾也是从中受益无穷的,可以说,这场战争之中最大的赢家,就是李承乾了。

    不管从哪一方面来看,都是这样。

    次日清晨早朝之前,三省便将昨天李承乾的诏书下发下去了,由信使四百里加急送到了河西那边,送到了黑齿常之的军营之中。

    而早朝的时候,东面又为李承乾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报~~~~~!熊津六百里加急战报!”信使一路跑进了含元殿之中,无人敢阻拦。

    “启奏殿下,熊津六百里加急战报,刘仁轨将军于白江口大破倭国水师,倭国水师十不存八九,如今,倭国的兵力已经退回了倭国本土,薛仁贵将军在熊津全灭高句丽与百济余孽,程处默将军与吴王殿下,已经率兵打到了新罗本土,直逼新罗王都金城,现如今,新罗与倭国已经开始派遣使者前往长安。”

    “好!”在昨天接到河西的捷报之后,今天熊津那边又给了他这样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看来刘仁轨到了卑沙城之后也没闲着,带着水师直接去怼倭国去了,这一怼,倒是把倭国给怼怂了。

    倭国的水师在白江口损失惨重,现在连家门都不敢出,还谈何在三韩半岛搞事情,好好的打一打他们也是好事,让他们知道疼。

    原本倭国与大唐之间拟好我好大家好,大家和和气气的做好邻居,偏偏这个倭国,弹丸之地放不下他那天大的野心,非要来调戏大唐,插手新罗和高句丽还有百济余孽的事儿,三韩半岛和倭国之间还隔着一片海域呢,爪子伸的也太长了一些。

    倭国的野心,彻底的暴漏在了大唐的眼中。

    “臣为大唐贺,为殿下贺!”长孙无忌带头拱手行礼。

    长孙无忌这一开头,含元殿之中的朝臣都开始齐刷刷的拍马屁。

    这下好了,东西两线作战,还打赢了,太子的威望更是如日中天了。

    一些见过李二陛下,知道李二陛下打算的老臣子,心中也满是欣慰,至少这样的太子,他们是十分认可的。

    “天佑大唐!”李承乾朗声说道。

    “天佑大唐!”底下的朝臣也跟着重复了一句,声音喊的震天响,传出了含元殿,回荡在大明宫之中。

    “如此的话,本宫就继续在长安,等待东面和西面继续传来好消息了,或者,等着见他们的使节了。”胸中的激情冷却过后,李承乾淡漠的声音传入了在场的没个朝臣的耳朵之中:“本宫倒是想要问问他们,不管是吐蕃,还是新罗又或者是倭国,大唐待他们可都不薄啊,诸位大人也无需说什么圣人教导,圣人有教无类,但是偏偏没有把他们教导到知道感恩戴德。”

    仗打到这个地步,接下来使节到了长安之后,就该是李承乾跟他们算账的时候了,那时候李承乾可不希望朝中再有大臣站出来说什么大唐天朝上邦,当以宽广的心胸,感化这些蛮夷。

    大唐感化了他们不知道有多少次了,就算是块儿石头,这么多年,也该捂热了,要是捂不热,那还抱着作甚?自己上前找挨冻去?

    对于这些墙头草,李承乾的耐心,已经被磨没了,从他还是秦王世子的时候就听别人说,这些墙头草如何如何,后来他成了太子,现在,他成了掌管大唐朝政的太子。

第一千零二章 弱小无助又可怜() 
这么多年,这笔账,李承乾都记在心里的小本本上呢,现在犯在他手里了,不好好清算清算怎么能成?

    李承乾都这么说了,有的朝臣即便是有这个心思,也不敢说出来了,如今的李承乾在朝中的威望,如同烈日当空一般,耀眼的很,再上赶着往上撞,触人家的逆鳞,这不是茅房里点灯笼吗?

    而且,太子殿下说的也没错啊,这回大唐是受了无妄之灾。

    仔细的捋一捋就知道了,大唐干什么了?大唐什么都没干,是吐蕃还有新罗和倭国主动来找大唐的麻烦,还有高句丽和百济的那些余孽,大唐属于人在家中坐,战争从天上来。

    松赞干布死了,这怨大唐吗?不是大唐把松赞干布给弄死的吧?

    要是大唐有这本事,早就灭了吐蕃了,还能让吐蕃在高原上逍遥自在?

    孝德天皇死了,这事儿怨大唐吗?不是大唐把孝德天皇弄死的吧?要是大唐这么做的话,干脆把齐明天皇也给弄死得了,让倭国一直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折腾去吧。

    至于新罗,不要脸的玩意儿,就是想要占大唐的便宜,想要扩张自己的地盘,所以撺掇了高句丽和百济的余孽,给大唐制造麻烦。

    想当初百济攻打新罗,几乎要把新罗给灭国了,是谁出兵帮他们打百济的?是大唐,是大唐保全了新罗,现在倒好了,翻脸不认人,吃饱了骂厨子,从未见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但是仔细想想,这会儿的新罗,后世的南韩,嗯,可以释然,劣根性这东西也是祖传的。

    “殿下说的是。”长孙无忌站出来支持着自己的大外甥:“不过,趁着各国的使节还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