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少 >

第1168章

大唐第一少-第1168章

小说: 大唐第一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这么做,不妥吧?这可是临阵换将啊,而且。。。。。。。”

    “没有什么不妥,他不是喜欢指手画脚吗?他不是喜欢研究打仗吗?别光研究,让他来!让他到陇西来,地方让给他,让他来,尽情的发挥,老子要请调到东面去,离着他远远的,越远越好,老子不待见他!”

    说道最后,刘仁轨连粗口都爆出来了。

    虽然在长安城这么多年,但是好歹也是军队里出来的将军,领兵打仗升官发财的,骨子里的暴脾气还是有的,真的被李敬玄给挑起火气来了,他管呢。

    干脆到东面去带水师,离着他远远的,眼不见心不烦,至于李敬玄到陇西来带兵是个什么后果,管它呢,反正有李靖在,李靖看着,吃不了大亏。

    很快,刘仁轨的另外一封奏折也送到了李承乾的书案上,依旧是在含元殿朝会的时候,李承乾将刘仁轨的奏折给拿了出来。

    其实里程掐对于李敬玄的这种做法,心里也是恶心的很,前线将军在那边打仗,情况如何,只有人家自己知道,他们这些人,身在长安,没有办法设身处地的去观察,那就少说两句话就是了,李敬玄这也是犯了大忌。

    而刘仁轨的这封奏折,也让李承乾心中积蓄的对李敬玄的不满,爆发了出来。

    看到了没,因为你的质疑,你的啰嗦,在前线打仗的人不乐意了,都特么的怪你!

    “方才临安读的,是陇西前线刘仁轨将军的折子,诸位爱卿,有什么看法?”李承乾目光扫视过含元殿之中的大臣们,出言问道。

    “殿下,臣以为,此事不妥。”反常的是,程咬金率先站了出来。

    程咬金一辈子打了这么多的仗,深知临阵换将的坏处,而且,李敬玄就是个文人,在朝中处理处理朝政还成,哪儿能去带兵打仗?

    “臣附议。”长孙无忌说道。

    “李敬玄,你觉得,刘仁轨将军奏折之中所言如何?”李承乾问道:“既然李中书觉得刘仁轨将军上一封奏折之中所言之事不妥,欠缺考虑,那么,就由李中书亲自到陇西去带兵,打这一场,如何?”

    李敬玄闻言,连忙推辞:“殿下,不可。”

    “仁轨须本宫,本宫亦行之,卿何辞?”李承乾无视了程咬金和长孙无忌的话,面带微笑的看着李敬玄说道。

    “殿下,还请三思。”朝中又有大臣站出来劝谏道。

    “此事无需三思,就按刘仁轨说的办,李敬玄即日起,出发前往陇西,代替刘仁轨在陇西的职位,另外,三省拟旨,刘仁轨调派前往卑沙城,掌管原卑沙城水师。”

    刘仁轨调派到熊津去,掌管卑沙城的水师,这与刘仁愿之间并不矛盾,只是将几万水师从刘仁愿手中分派了出来而已,刘仁愿前往熊津,是带的登州水师过去的,登州水师,才是刘仁愿的部下。

    朝会退下之后,含元殿之中的大臣纷纷离开,只是走在宫中,三三两两的都在议论太子李承乾这次下的旨意。

    这简直是胡闹。

    让一个不同兵事的李敬玄去陇西,代替老将刘仁轨的位子,这不是胡闹是什么,临阵换将,谁不知道这是大忌?偏偏李承乾还这么做了,他这是想要干什么?

    朝会退去之后,长孙无忌想要去后宫见李二陛下,但是却是被李二陛下派出来的太监给拒绝了。

    既然这一次是要让太子全权处理,那李二陛下就已经选择了相信太子,相信太子能肩挑起大唐,所以,不管怎么样,李二陛下是不会插手的。

    “陛下,真的不打算管管承乾?”长孙皇后问道。

    长孙皇后也知道,李承乾这么做是不对的,很有可能导致陇西那边战事失利。

    “观音婢,你以为承乾他就没有自己的打算?”李二陛下笑道:“这小子若是没有把握堵住这个窟窿,他也不敢这么做,倒是朕小看了他,这小子,还真有一套。”

    “承乾有办法?”长孙皇后楞道:“明明那李敬玄是个文人,从来没有带过兵,这一下子到陇西。。。。。。。”

第九百八十六章 李恪的歪打正着() 
“观音婢可知道,大唐东西一起打仗,但是为什么还要在安北都护府,驻军十万?”李二陛下笑呵呵的问道。

    “不是说,为了防范草原上的动静吗?而且,若是东面和西面若是出了什么问题的话,安北都护府的位置,也能迅速的扑过去。”说道这里,长孙皇后明白了,原来李承乾是想要动用安北都护府的兵力来堵这个漏洞。

    “但是为了一个李敬玄,值得吗?”长孙皇后问道。

    李二陛下笑道:“无所谓值不值得,观音婢,朕也是从战场上一路打出来的,深知将领在战场上所面对的形势,那是瞬息万变,朝堂之上,只要做到明白前线的情况,知道前线在做什么就是了,而不是站在含元殿,对着前面打仗的人指手画脚,先前刘仁轨上的奏折所言之事,只是在如实禀报朝中,并不是向朝中问计,若是打仗要靠着朝堂上的人来指导他怎么做,那他也就不是将军了,可是折子上来之后,李敬玄是如何表现的?李敬玄这是犯了大忌,承乾这是要敲打李敬玄,而且,也是在杀鸡儆猴,若是放任如此的话,往后想要插手战事的文臣,可就不止李敬玄这么一个了。”

    李二陛下已经料想到了李敬玄带兵会失利,但是也是在可控范围之中,玄世璟会让安北都护府那边直接补上去,至于安北都护府分出去的兵,万一草原上有什么动静的话,玄世璟身边的那两个人也不是吃素的。

    铁勒部就在草原上,而阿史那·思摩的族人就在长城内,离着安北都护府,疾行的话,不过半天的时间,阿史那·思摩的那些族人,只要给他们盔甲和兵刃,那他们就是大唐合格的府兵,甚至要比府兵更强一些。

    李二陛下所想的一些东西,当初李承乾是没想到的,只是李恪提出来之后,李承乾应允了,这算是歪打正着了,若是玄世璟身边换两个其它的将领的话,可能就没有这么一个便利了。

    安北都护府,明面上是十万大军,但是在草原上也有铁杆儿的支持者啊,那就是铁勒部。

    铁勒部离着薛延陀比较近,若是算起来的话,到陇西,铁勒离着陇西刘仁轨的部队可比安北都护府这边离着近。

    听到李二陛下如此解释,长孙皇后也明白了李承乾的用意,她的这个长子的成长,还真是出乎了她的意料。

    “看到承乾这么做,朕也能放心的将大唐交给他了。”李二陛下欣慰道:“朕也算是看开了,虽然朕是天子,但是朕无非也就是个普通人而已,到了这把年纪,也怕死,因为怕死,所以曾经妄想过求长生,只不过那些东西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所以朕打算,安安稳稳的活下去,因为朕想要看看,大唐到底能够走到哪一步。”

    “陛下是真龙天子,洪福齐天,自然是长寿的,所以啊,陛下也就无需瞎寻思了。”长孙皇后笑道:“往后啊,儿孙自有儿孙福,即便是承乾有什么做的不妥当的地方,陛下还在呢,走不到歪路上去。”

    这宫中,也就只有长孙皇后敢跟李二陛下这么说话吧?说李二陛下是自己瞎寻思。

    “说的也是,等这次的事情完了之后啊,咱们就搬到长安城外的皇庄上去住上一段时间,也过过闲云野鹤的日子,看璟儿那小子整天在自己的庄子上,不喜欢到长安城来,朕也纳闷儿,那种日子,当真如此吸引人?”李二陛下笑道。

    “是否吸引人臣妾不知道,但是陛下不是早前到东山县庄子上去过吗?”长孙皇后笑道:“不过陛下想要到皇庄上住,过过闲散日子,妾身还是挺期待的。”

    寻常人都向往富贵日子,位高权重,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

    但是真正在这个位子上的人,向往的都是闲云野鹤的日子。

    这是两个极端,当然,你足够有钱,那才能闲云野鹤,寻常百姓家,谁闲云野鹤了?巴不得把云化成雨浇灌庄稼,把鹤砍了,给家里添顿肉呢。

    退朝之后,李承乾回到了含元殿,如同李二陛下所料想的那般,李承乾给玄世璟写了一封信,告诉了玄世璟他的打算,让玄世璟密切注意李敬玄到了陇西那边儿的动静,而后又给李靖写了一封密信,两封信件,四百里加急,送了两人各自手中。

    给李靖的信中也解释了这次的事情,李承乾希望李靖也能理解吧。

    不过这也没什么不好理解的,身在前线的统帅,都应该能切身的体会到,自己在这儿动脑子打仗,为了想办法想策略,头发一掉一大把,而朝堂上的文臣,上嘴唇碰下嘴唇,就能指手画脚,反驳前线将领的感觉。

    放谁身上都会觉得不爽快。

    刘仁轨如愿以偿的等到了调派他的诏书,等李敬玄到了军中之后,他就能带着自己的副将去熊津那边儿了,从陇西到熊津的卑沙城,动大唐的最西面走到最东面,紧赶慢赶也得一个月的功夫。

    玄世璟收到了李承乾的信,从信中知道了前因后果之后,脸上露出了无奈的笑容,刘仁轨与李敬玄不对头这事儿他早就知道了,当年打高句丽的时候,刘仁轨就是带水师登陆作战,那个时候李敬玄在长安城就没闲着,弄得刘仁轨一个头两个大,他与刘仁轨见面的时候,刘仁轨还跟他抱怨这事儿来着,到现在,两人之间的恩怨,终于爆发了,却是爆发在军中,爆发在了战场上。

    “玄公,何事叹息啊?”契苾何力看着玄世璟的脸色有些不对劲,出言问道。

    “朝中的事情,陇西那边,临阵换将。”玄世璟说道,随后将李敬玄在背后捅刘仁轨的事儿告诉了两人。

    两人听完之后,脸上都露出了不忿的表情,他们都不觉得这次的事情是刘仁轨的错,他们也觉得,可能刘仁轨上那道奏折就是发发牢骚,但是太子殿下却是真的将李敬玄给换上去了。

第九百八十七章 做黄雀() 
当然,他们也不敢说是太子李承乾的错,虽然心里是这么认为的,觉得太子这次的决定实在是太过草率。轻易的就临阵换将,这对行军打仗来说,可是大忌,刘仁轨在前线发发牢骚,送了折子上去,算是吓唬吓唬李敬玄,朝中将这折子压下来,警告一番就是了,但是真这么做了,那就要出大问题了。

    契苾何力和阿史那·思摩都知道,李敬玄就是个文臣,根本就不是个能打仗的料,现在吐蕃那边已经集结了大军往边界上去了,这时候把李敬玄送到陇西去领军作战,岂不是给了吐蕃人机会,让他们有机可乘?

    但是不管怎么说,朝廷的旨意已经下发下来了,没法儿收回。

    “那太子殿下是什么意思?”阿史那·思摩看向玄世璟问道。

    “殿下料到了李敬玄不是带兵打仗的料,但是此次这般安排,也是非这样不可,目的就是警告朝中,将军在外带兵打仗,朝中的文臣不了解前线情况,少对人家指手画脚,所以这算是杀鸡儆猴,李敬玄就成了这只鸡。”玄世璟说道。

    能够预料的到,李敬玄带兵打仗,定然会失利,等李敬玄再次回到长安城的时候,就是他被贬谪出长安城的时候了,至于什么时候能再回到中央去,这就不知道了,有可能三五年,有可能一辈子。

    李敬玄虽然只是针对刘仁轨,但是但凡是个能领兵的,都不喜欢这样的人,自己辛辛苦苦领兵在外,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上战场打仗,你在背后逼逼叨逼逼叨的说这不行那不行,你行你来。

    刘仁轨就这么爆发了,李承乾也满足了刘仁轨的请求,李敬玄既然这么厉害,这么能说,那他肯定有打赢吐蕃的办法,那就让他上,一旦战事出现失利,那就回来,然后收拾收拾东西,老老实实的滚出长安城吧。

    “可是,这付出的代价,未免太大了吧?”契苾何力说道。

    玄世璟笑着摇了摇头:“就是怕代价太大,所以太子殿下这不就把信提前送来了,告诉咱们这事儿了。”

    “殿下是想让安北都护府这边出手填补李敬玄的窟窿。”阿史那·思摩说道:“这样的话,都护府这边,就要分兵前往陇西了。”

    “那都护府这边的兵力,够吗?”契苾何力说道:“虽然现在东面战事平稳,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没有万一。”玄世璟笑道:“刘仁轨已经去了熊津,接管卑沙城水师去了,刘仁轨到了东面,无疑东面的局面将会更加安稳,东面战争的天秤,又会向大唐这边倾斜一些啊。”

    刘仁轨的老本行就是带水师打仗,或许让他在熊津那边对付新罗和倭国,比他留在陇西玩的会更溜,至于陇西与吐蕃的边界处,只要有李靖,那就一个字,稳,至少大战场上不会输,至于小战场,那玄世璟就不敢保证了,毕竟刘仁轨离开之后,他原先带领的部众,都是由李敬玄接管的。

    而,李敬玄是个文臣,是个妥妥的读书人。

    “那西面。。。。。。玄公又打算如何做?”契苾何力问道。

    “将军的部族居住的地方不就是在草原上吗?”玄世璟笑道:“我没记错的话,应该离着薛延陀很近吧?”

    契苾何力点了点头。

    “那就很好了。”玄世璟笑道:“这样的话,草原上这边的动静,就交给将军了,还请将军即日启程,回铁勒。”

    玄世璟是要让契苾何力回铁勒,让整个铁勒部看住草原上,一旦有动静,就需要铁勒部出兵,先拖上一段时间,给唐军反应的时间,至于阿史那·思摩,留在安北都护福领军,李敬玄那边,玄世璟打算亲自带人去填这个窟窿,当然,他不能去的太早,也不能去的太晚,时机要算得准,怎么说也得等李敬玄吃亏之后再出现救援。

    到时候李承乾将李敬玄派出来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李敬玄是万难在朝堂上待下去了。

    李承乾对李敬玄有不满,也不仅仅是因为他在朝堂上插嘴反对刘仁轨的事儿,还有一件事就是因为李敬玄娶妻的问题,李敬玄三次娶妻,妻子都是是身山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