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少 >

第1159章

大唐第一少-第1159章

小说: 大唐第一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

    所以,大唐不能放过倭国,以后大唐的贵重金属,银子,都得从倭国那边弄过来!

    当然,倭国要是不掺和新罗的事情,大唐也没有借口和理由去攻击他们不是?所以说,即便是大唐要打他们,也是他们自己把脖子伸到了大唐的刀口之下,大唐只是借势挥舞下去而已。

    对于周边来说,大唐依旧是正义之师,面子里子都不会有损。

    “说的也是,虽然不管东面还是西面,最后都需要用打仗的方法去彻底平定,但是但凡有办法,也不能拿着将士们的命去填,这一点是对的。”李承乾说道。

    李承乾又不是暴君,非得去消耗将士们的性命,只是到了最后的,打起来了,形势也就不由他这个稳坐朝堂的太子控制了,打仗的过程,取决于在外带兵的将军。

    “所以说啊,且等着吧。”玄世璟笑道:“不管东面西面,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人,越多越好,越隐蔽越好,以最小的代价换来最大的利益,这才是最主要的,这一点不仅仅可以用在经商上面,用在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很妥当。”

    李承乾点了点头,认同了玄世璟说的话。

    “对了,仗到最后肯定是要打的,小璟觉得,若是大唐东西两线作战的话,大获全胜的几率是多少?”李承乾问道。

    玄世璟摇了摇头:“这我也算不准,大唐虽然强,但毕竟是双线作战,战争的机器一旦运转起来,消耗何其惊人,而且战场上的事情,转瞬即变,谁都料不准,虽然臣对大唐有信心,但是也不敢妄下决断。”

    李承乾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其实,本宫觉得,方才小璟提出的活字印刷之术,想要拿出来,需要有个好时机,而若是大唐在即将到来的这场战争之中大获全胜,之后,这就是一个好的时机。”

    打仗打赢了,大抵朝中又要出现军方短暂的压制住世族勋贵的苗头,而趁着这个机会,将活字印刷推广开来,朝廷下令,大批量的印制书籍,调低书籍的价格,相对于寻常时候来说,这个时候的阻力,将会是最小的。

    玄世璟仔细的想了想,李承乾的想法很好,也不无道理,当然,前提是大唐军队要携雷霆之势,荡平东西,以这股子气势,震慑世家。

    “殿下说的不错。”玄世璟也点头认同了李承乾的说法:“这样的话,活字印刷的事情,就私底下暂且封锁住消息,着工匠研制吧。”

    “这事儿还得交给工学院,要说封锁消息,没有比工学院更能封锁消息的了,而且,工学院一直都在四弟的看管之下,本宫也放心。”李承乾说道。

    “善。”玄世璟应道。

    “这样的话,等明日退朝之后,你去见父皇,本宫会在这宣政殿与四弟商议此事。”李承乾说道。

    现在的玄世璟能够明显的感觉到李承乾巨大的转变,半年前还未曾有这样的感觉,但是现在,李承乾的变化是明显的,到底是坐在那个位置上锻炼人啊,看李承乾现在安排事情,有理有据,有条不紊。

    玄世璟心中竟然生出了一股欣慰之情。

    无奈一笑,自己怎么就跟个老妈子似的。。。。。。

    两件事情,被李承乾安排的明明白白的,玄世璟只需要明天早朝结束之后到后宫之中去见一见李二陛下,而后再到工学院走一趟就是了。

    要去工学院见工匠,将活字印刷的事情教给工匠去做,而且,估计李泰从宣政殿出来之后,也是要到工学院之中去的,到时候玄世璟会在工学院见到李泰。

    从宣政殿出来,站在殿外的台阶上,望着宣政殿前头高耸巍峨的含元殿,玄世璟叹息一声。

    风雨欲来啊,大唐的未来将会走向什么样的路呢?

    总归是往好的方面发展就是了,即便有战争,以现在的大唐,绝对不会输。

    所以,之后活字印刷的事情,势不可挡。

第九百六十四章 面圣() 
从丹凤门出了大明宫,玄世璟骑着马回了道政坊的宅子,吃饱喝足,等着新的一天到来。

    清晨的时候,玄世璟起了个大早,昨儿个晚上没什么事儿,也就睡的早了些,但是虽然起的早,玄世璟也没有参加早朝的意思,且不说玄世璟如今的官职没有必要非要往含元殿去跑,就说文学院现如今这般瞩目,玄世璟到了朝堂上,就算杵在官员堆里不动弹,估计也有不少人要看着他吧?

    而且,国子监的官员脸面往哪儿放?

    文学院与现在的国子监之间没有什么深仇大恨,都是一样教导学生的,干嘛闲着没事儿斗得你死我活?那还像个书院的样子吗?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所以玄世璟这段时间就避开百官的视线吧,免得大家都尴尬。

    所以早朝玄世璟是没去的,估摸着早朝正进行的时候,玄世璟进了宫,直接去了后宫门口,让后宫之中的太监帮着到李二陛下面前禀报了一声。

    原本李二陛下就是要召见玄世璟的,因此得知玄世璟已经到了的时候,就让太监带着他到寝宫去。

    玄世璟再见李二陛下的时候,也看出来了,李二陛下的精神头的确比以往见到的时候好太多了,这说明这小半年的调养是很有效果的。

    “臣参见陛下。”玄世璟来到李二陛下面前,恭敬行礼。

    “免礼吧。”李二陛下说道:“朕听闻你昨日便进宫了?”

    “是,臣到长安的时候,天色已经不早了,臣原本是想今日再进宫来着,只是太子殿下已经派了人在臣的家门口等候了,臣也就随着他来了。”

    李二陛下点了点头,玄世璟这么说,也表明了说昨天下午时间太晚,虽然进宫到了宣政殿,但是没有到后宫这边来叨扰他。

    “那么,承乾已经将事情告诉你了?”李二陛下说道。

    李二陛下虽然在后宫之中修养身体,但是东面新罗和倭国蠢蠢欲动,还有西面吐蕃不安好心,这对大唐来说可是大事,容不得李二陛下不去操心。

    因为一旦有动静,那就是两头开战。

    “是,殿下已经与臣说过了。”玄世璟说道。

    “当初朕记得你与朕说过,可是惦记着倭国的银矿呢。”李二陛下说道。

    李二陛下丝毫不担心大唐要是打仗会打输,只是想起了以前玄世璟与他说过的货币改革与贵重金属金银的事情,现在大唐已经推行了货币改革,虽然有台州运送过来的金子在国库之中做根基,但是听到大唐的邻居竟然有一座银山,李二陛下会不心动?

    这不现在,机会就这么来了。

    李二陛下心里可还惦记着这回事儿呢。

    “是。”玄世璟应声道。

    “那对此,你怎么看?”李二陛下问道。

    这问题问的与李承乾问的一毛一样,难不成李承乾没有将昨天他们在宣政殿里的谈话告诉李二陛下?

    “臣与三省的几位大人看法一样,暂且按兵不动,继续着人深入打听消息。”玄世璟说道。

    李二陛下闻言,点了点头,笑道:“嗯,倒是稳妥。”

    不过,显然李二陛下对于这件事情,也有自己的打量,或者说,他想借着这件事情,去证明一些什么东西。

    “大唐已经有好些年头没有过大规模的战事了。”李二陛下说道。

    收了台州,那算是玄世璟和刘仁愿之间的小打小闹,算不得大阵仗,自过了贞观十年之后,最大规模的战争就是平了高句丽和百济了吧,调动到熊津那边的军队,水师加上地面上的部队,多达十五六万人。

    若是大唐双线作战,东面打新罗和倭国,西面对付吐蕃,投入进去的军队,估计又是十几二十万,即便实际上用不到这么多人,声势也要压上去,气势很重要。

    “臣倒是觉得,大唐文武兼并,这是好事,若是太平的日子过久了,反而消磨人。”玄世璟说道。

    “是啊,再骁勇的人,志气被太平的日子消磨没了,到最后也只是趋于平凡,大唐也是如此。”李二陛下也是半生戎吗,马背上厮杀出来的皇帝,这个道理他当然明白。

    “璟儿,若是这场战事,朕不过问,不参与,完全交给太子,如何?”李二陛下问道。

    玄世璟不着痕迹的挑了挑眉,李二陛下这话又是什么意思?

    战争关乎到国家的面子里子,关乎到朝廷,关乎到百姓,这是天大的要事,玄世璟觉得,若是真的打起来,陛下的日子断然不会像现在这般悠闲了,但是陛下竟然说要将这场仗,交给太子。

    这场战争,到底是决定了什么?

    决定了新罗和倭国的国运?决定吐蕃的命运?还是在决定大唐的命运?

    李二陛下如此说,玄世璟也只能往这方面去想。

    李二陛下已经大半年没有参与朝中政事了,虽然都知道,但是并未出手搀和,而是由着李承乾去解决,去处理,连这一次大唐东面西面一起涌过来的危机也是如此,要让李承乾去解决。

    而且,现在在玄世璟面前单独提这个,玄世璟也在想,是不是现如今陛下与太子两人的位置,将会在即将到来的战争结束之后,做一个转变呢?

    李二陛下要为太子“正名”?在这次事情结束之后,李承乾就要彻底名正言顺的坐在他现在所坐的那个位子了?

    那李二陛下呢?李二陛下可不是李渊呐。

    “陛下对太子有信心,太子若是能够处理得完美的话,那臣为陛下贺。”

    李二陛下不明说,玄世璟也不明着回应,多说多错。

    对于玄世璟的话,李二陛下也没有多说,只是拍了拍玄世璟的肩膀,嘱咐道:“好好辅佐太子。”

    “是。”玄世璟应声道。

    李二陛下越是这样语重心长的嘱咐玄世璟,玄世璟就越是觉得,李二陛下这是要有动作了,至于要有什么动作,得等到战争发生,打完之后才能明确的看到。

    而现在,周围也仅仅是蠢蠢欲动而已。

第九百六十五章 殿试() 
这次李二陛下召见玄世璟,也只是在向玄世璟表达一个什么隐晦的意思,或者说,不仅仅是向玄世璟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三省之中为数不多的几个深得李二陛下信任的要员,应该也已经见过李二陛下了,而李二陛下的这意思,也应该跟他们说过了。

    出了李二陛下的寝宫之后,玄世璟仔细琢磨着李二陛下说的话。

    越是琢磨,心里就越是觉得复杂。

    或许一旦这场仗打完了,大唐可就真的要变天了。

    且不说李二陛下表达个玄世璟和宫中的几位大臣的意思,玄世璟在长安城住了两天之后,宫中由李承乾亲自监考的殿试也要举行了。

    庄子上中了进士的学生也早就收拾好了行囊,提前一天来到了长安城等候着了,晚上住在了长安城的客栈之中,一大早就上了顾好的马车,从所住的客栈,穿过小半个长安城,一直路过大宁坊和长乐坊,到了长安城北面的丹凤门。

    穿过丹凤门,就进入了大明宫之中。

    中了进士的这四十多个人,家中父母为官者有,亲戚为官者有,但是这四十多个人,皆是第一次进入大明宫之中,到了丹凤门门口的时候,就已经被五门道所震撼,穿过丹凤门,见到了高耸的宫墙之中巍峨壮阔的宫殿之后,心中更是一阵激荡。

    殿试的地点就在整个大明宫最大的宫殿含元殿之中举行,为了今天的殿试,早朝都是早早的结束掉了,早朝结束之后,含元殿之中的太监们便将殿中收拾妥当,而后搬来了软榻书案,布置妥当。

    考试的题目是李承乾出的,定下考试的日子之后,李承乾就捉摸着这次殿试的题目了,在考试前的两天,将题目拟定好,封装起来,搁置在了宣政殿之中。

    现如今李承乾是一直住在宣政殿里的,若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试题还能被泄露出去,宫里恐怕又会死不少人呢,而且,在李承乾的眼皮子底下拿试题,哪儿有这么简单。

    考生进了大明宫之后,就被宫内的侍卫引着到了含元殿外,再由等候在台阶下的太监,引着他们从一侧龙尾道上了台阶,绕了半圈儿,这才来到含元殿的殿门口。

    随后便是在殿门口等候了。

    李承乾已经在含元殿之中稳稳的坐着了。

    少顷,宫中钟声响起,含元殿外的太监便引着进士们走进了含元殿之中。

    考生的座位是随机排列的,殿中的太监看过考生的名牌之后,再带着他们到相应的位子坐下。

    进士考生就只有四十多个人,人数并不多,含元殿也足够大,大得都已经有些空旷了,四十多张书案整整齐齐的排列在殿中,之间相隔的距离可不算近。

    要知道含元殿可是正月举行大朝会能够容纳上千人的宫殿。

    “诸考生,拜。”

    考生找到了自己的座位之后,并不能直接大咧咧的坐下去,李承乾还在上首呢,好歹是太子,又是监考人,礼数得进行完,才能开始考试。

    随着李承乾身边的太监临安的高声唱喝,诸多考生拱手躬身行礼。

    “坐吧。”李承乾目光扫过殿中的考生,出声说道。

    “礼毕,坐。”

    考生这才能坐在自己的位子上。

    “发放考题。”李承乾下令说道。

    “诺。”临安应声,而后示意两侧的内侍,将誊抄有考题的纸张,一张一张的发放到考生的书案上,考生需要在这些纸张上答题,时间就只有短短的一个半时辰。

    也就是说,李承乾要在这里坐着,或者站着,或者溜达着,三个小时。

    这会儿的玄世璟在工学院,李泰也在工学院,两人这两天一直在工学院盯着学院里的人将活字印刷给弄出来呢。

    最简单的是用陶土先烧制上一套出来看看效果,积攒了足够的经验之后,玄世璟才提议,换一种材料。

    比如说,铅。

    用陶土很简单,但是用铅的话,技术方面的难度增加了可不是一点半点儿,但是无疑,用铅制成的活字,比陶土烧制出来的要好用,印刷出来的字迹也更加清晰,清晰到让人感动。

    “很显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