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少 >

第1146章

大唐第一少-第1146章

小说: 大唐第一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窦衍没话说了,流放的话,至少是保住了性命不是。

    太子这是发了狠了,自太子坐朝以来,不管是上朝理政还是在宣政殿批阅奏折,无不小心翼翼兢兢业业,当朝发这么大的脾气,这还是头一次呢。

    含元殿之中大臣们也都看出来了,太子这是真的怒了,虽说是太子,但是就现在这段时间,就得拿着人家当天子看,李二陛下的态度也是暧昧,让一众朝臣云里雾里的。

    今日的大朝会,算是在李承乾的愤怒之中结束了,只是关于戴胄如何处置,李承乾却是没有给出一个答复,在朝堂上也没有人敢提这事儿,再去提,这不是触太子的霉头吗?

    要是惹了太子,把陛下给惹出来,这件事要如何收场?岂不是要闹的更大?

    仅仅是这一件事,大理寺就要罢免四个官员,长安府衙更是整个府衙都要遭殃,再去把事情闹大,又会牵扯出什么事,什么人,谁知道呢?

    退朝之后,约莫半天的功夫,李承乾拟定了处置戴胄的结果,送到了三省批复,三省的人也痛快,直接就给予通过了。

    对于戴胄的处置,倒也不说严重,戴胄毕竟在大理寺卿的位子上做了这么久,有功劳,有苦劳,也不会因为这一件事就丢了官。

第九百一十七章 烂摊子() 
大家都知道,戴胄与这件事没有什么牵扯,硬要说的话,也不过是因为戴胄手底下的人犯了事,连累了他而已,但是这件事可是戴胄主动上折子给曝光出来的,也算是将功抵过了,所以,李承乾不会多为难戴胄,三省的人也不会为难戴胄。

    大理寺一下子两个少卿都进了牢房,加上另外两个官员,一共是四个,要是这会儿把戴胄再给撸下来,大理寺谁来掌管?大理寺的那一摊子事儿谁来收拾?

    换言之,谁来接这个烂摊子?

    三省的官员自然也有这样的考虑,现在的大理寺可是个烫手山芋,还是先让戴胄自己去收拾了这个烂摊子吧。

    所以,这个时候,并没有人打大理寺的主意,明显在朝堂上,太子已经动了火气,这个时候再做些小动作,真拿着太子不当掌权人?嫌太子现在不够堵?非得再去火上浇油吹焰拨炭?

    惦记着大理寺卿这个位子的人不能说没有,但是要在这个节骨眼上接受大理寺,没有一个想这么做的,大理寺最近发生的案子,可是关乎到窦家,谁想去怼窦家?

    所以,在种种原因之下,戴胄依旧安安稳稳的坐在大理寺的位子上,这连戴胄自己都没有想到。

    玄世璟依旧在庄子上过着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相比风大浪高的长安来说,庄子上平静的就如同东山湖一样,也不过是偶尔起些涟漪。

    玄世璟现在在庄子上,不仅仅是自己在地里干活,还带着文学院的学生们一起下地,不过占用的,也是玄世璟的授课时间。

    文学院的学生,本就在假期的时候,组织着在庄子上下地干活,或者是到东山湖去看周围的商贸,这也是为了给他们增长见识,让他们从中汲取一些东西,不然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又与国子监那些闭门读书的书生有什么两样?

    国子监或许还遵循着学习传统的君子六艺,但是绝对不会让那些身娇肉贵的读书人去下地干活,去参与商贸之事。

    而这两样东西,却都是将来为官肯定要接触到的东西,与国子监的学生相比较,东山县书院这边,还真是在起跑线上就多出他们半步。

    但是这些东西,对于春闱来说,没用,朝廷不会因为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的学生学习了这些实用的知识,而去改变春闱的考试的内容。

    东山县只是一个庄子,文学院第一批毕业的学生只不过十几个人罢了,而参加春闱的人呢?是从整个大唐全国各地汇集到长安这边来的。

    书院的学生,在明德书院读书,第二年的时候便会参加乡试,有了乡试的资格之后,才能靠文学书院,进了文学院,四年之后,到长安城参加考试,这是会试,又称闯春闱。

    春闱这个词,还是从玄世璟这儿出来的呢,因为考试的场地比较大,一般都是设在户外,考试的场地都会被围起来,考试的时间又是在春天,所以玄世璟自然想起了这个词,而这个词出来之后,人们也是觉得贴切,闯春闱,可不就是春闱吗?闯过了,鱼跃龙门。

    会试过后,进士及第,就要入宫参加殿试了。

    自有唐一来,兴起殿试也不过才几年的时间,以往殿试都是李二陛下亲自监考,不知道明年的殿试会是什么模样,监考的是太子,还是李二陛下。

    “公爷,长安城送来的信。”常乐来到玄世璟身边,将信递给了玄世璟。

    玄世璟直起身子来,拽起脖子上搭着的毛巾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接过信来,拆开来看。

    看完信之后,玄世璟长长的呼呼一口气,心里顿时清明许多。

    这几天困扰着他的问题,就这么简简单单的解决了,事情被戴胄自己写了奏折给送上去了,大理寺的涉案官员都被抓了起来,现在都在天牢里待着呢,至于长安府衙,伤到府尹,下到主簿师爷,几乎全军覆没,都被抓了。

    而且,朝廷对于这件事的处置,也是下了狠手,大理寺的官员加上长安府尹,罢官抄家流放三连,底下的人,都是重判。

    大唐还是这么仁慈啊。

    玄世璟无奈一笑,他还以为,这件事若是被曝光出来,会出人命呢,结果都留了他们的性命,只是即便是活着,也是遭罪而已,流放,三千里,这得都给扔岭南去。

    “窦家有什么反应?”玄世璟问道。

    “听说窦衍想要为他们说情来着,但是没说下去,就在朝堂上说了一句,是不是有些判得重了,结果被盛怒的太子殿下给顶回去了。”常乐说道。

    “哦?太子殿下说什么了?”玄世璟问道。

    “太子殿下说,一年前的案子,加上一年后的案子,总共三条人命,现在正好殿中跪了三个人,要么,就让这三个人,为这两件案子偿命,然后问窦衍觉得这么处置,是否更妥当。”常乐说道。

    李承乾回的这一句,的确让窦衍没法说,但是玄世璟觉得,窦衍也不是真心实意的想要为那些官员开脱,只不过是做做表面功夫而已。

    毕竟,那些官员当初隐瞒窦尚烈的案子,窦家可是受益人,若是这个时候不站出来说句话,窦家在那些依附他们的官员的心里,威望可就要一落千丈了。

    平日里为你们窦家做事,结果出了事儿,你们窦家人一句话都没有。

    人精!狐狸!脚下踩的不是鞋子,是肥皂!

    但是窦衍站出来说了这么一句话,这就不一样了,而且还是顶着盛怒的太子站出来说的这一句话,这就足够了。

    更何况,这是长安府衙的人和大理寺的人自作主张想要拍窦家的马屁弄出来的这么一档子事儿,怎么着也怪不到窦家人头上,当初这事儿发生的时候,窦家人可没说话呢。

    要是窦家说了,要将这件事压下去,那今天的这结果,窦家指定是要吃亏的,而且窦衍也不能这么轻易的敷衍两句就过去了。

第九百一十八章 扶我起来,我还要学习() 
若是如此的话,窦家可是要失人心啊。

    玄世璟将信收了起来,递给常乐。

    “公爷,您还继续种地吗?”常乐问道。

    玄世璟在庄子上种地,常乐也多多少少猜到了一些原因,与旁人不同,常乐可是跟着玄世璟去长安,知道玄世璟在长安那边发生什么事儿的人。

    “种啊,我不种了,总得带着学生们上完这一堂课吧?”玄世璟笑道。

    只是这回种地的心情与方才是不一样的。

    这块地里,不禁有玄世璟和书院的学生,还有庄子上种地种了三十多年的老农,他们的任务就是指导这些学生,比种地,玄世璟哪儿比得过这些人。

    那些老农教导学生们除草,为学生们讲解地里的虫害,分析庄稼的涨势。

    书院的学生之中,有的是地地道道的庄户人家出身,这些东西自然知道,但是还有的学生是从长安城过来的,或者是从别的地方过来的,家里是不种地的,所以主要需要学习的,是他们。

    有庄户出身的学生,也主动承担起了教导同窗的任务,这让玄世璟很是欣慰。

    快到了中午的时候,玄世璟告别了地里的老农,和常乐带着学生一同回了书院。

    至于地里那边,就交给那些庄户吧,不能抢了他们的活计不是,什么职业的人干什么职业的事儿,偶尔体验一回就足够了,玄世璟还年轻。

    玄世璟带着学生回书院,倒是稀奇了,前两日都是常乐带着学生回书院,而玄世璟则是直接回家吃饭,睡个午觉之后,下午在到地里去。

    今儿个这是怎么了?

    萧瑀站在学堂的廊下看着玄世璟一身脏兮兮的粗布衣服,走在前头,而学生们跟在后面,也都是一个个尘土满面的。

    “先生。”玄世璟来到萧瑀面前,拱了拱手行礼。

    “今儿个这是怎么了?看你这样子,是想通了?”萧瑀笑呵呵的说道。

    “想通倒是没想通,但是事情却是已经解决了。”玄世璟说道:“已经解决的事情,我不会再去想了。”

    “要是下一次遇到呢?”萧瑀问道。

    “那就学学先生。”玄世璟笑道。

    学萧瑀,学他什么?这回对戴胄,算是选择了人情,下一次,玄世璟就会学习萧瑀,选择大唐的律法。

    所以说,玄世璟现在不纠结了。

    “因此,这次的事情,你是逃避过去了。”萧瑀说道。

    “嗯,就当学生做了一回鸵鸟,把脑袋埋在了沙子里了吧,偶尔逃这么一次两次,学生觉得,能说的过去。”玄世璟说道。

    有时候,逃避也并非不对啊,这次玄世璟觉得,自己应该是逃对了吧?

    把这件事情捅破的人是戴胄,结果戴胄也是因祸得福,因为是他自己把这件事捅出去的,算是将功抵过了,恰巧,一点儿事儿都没有,他仍旧是安安稳稳的坐在大理寺的这个位子上。

    也不能说是因祸得福,因为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福,要是升官儿嘛,还可以说是福,但是戴胄的位子根本就没有动啊。

    “这回算是侥幸啊,下次可莫要这样了,世上无难事,静下心来想想办法,总会过去的,你那般让自己忙碌着,不给自己腾空了心思,怎么可能静下心来去想事情,想问题。”萧瑀说道:“老夫年轻的时候,也曾像你这般,而且你也知道,老夫的脾气倔,但是正是因为老夫是过来人,所以希望你少走弯路,老夫这倔脾气,怕是到死都改不了,所以,才不希望你们这些年轻人,吃老夫曾经吃过亏。”

    萧瑀就像是一个自家长辈在教导自家后辈一样,对玄世璟谆谆教诲,不仅仅是对玄世璟如此,对书院之中的学生也是如此,萧瑀知道,文学院走出的学生,大多都是要进入官场的,所以在他们离开这个书院,离开这个保护伞的之前,要给他们讲授更多的经验,这些都是萧瑀实打实的从朝堂之中带出来的经验,都是他宝贵的人生经历,对于这些晚生后辈来说,更加宝贵。

    书院的先生,便是巨人,书院的学生,学成之后,便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只是论巨人,谁也没有玄世璟脚下的巨人高大。

    长安城的那些官员被处置了,大理寺也将那伙计的罪名定了下来,判决了下来,关于窦尚烈的案子,这才落下了帷幕,长安城再次恢复了平静,庄子上这边,玄世璟不闹幺蛾子了,也恢复了以往安安稳稳的日子。

    玄世璟的日子又回到了以前,教授学生,编写课本,朝九晚五的生活。

    到了临近年关的时候,玄世璟的课本历时三个月,终于编撰成功,所有书院里的先生聚集在了一起,传阅了玄世璟编撰的几本课本,而后开始研究玄世璟课本之中的学问。

    想要将课本之中的学问教授给学生,他们这些先生要率先吃透彻才是,不然先生如何教导学生?

    将来或许有的学生在一门课程上研究的比先生要更透彻,这也没有什么好丢人的,毕竟先生们的精力不如学生们充沛了,有太多的事情要忙活,而学生们只需要钻研一门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自然比先生们的优势要大。

    先生们的任务,就是要将学生们领进这一所大门。

    这是真正的先生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了。

    临近年关的时候,学生们早就已经放假了,整个书院范围之内没了往日朗朗的读书声,少了几分活力,但是文学院这边却是与其它学院不同的,文学院之中,仍旧有十几个学生住在书院之中,温习着功课。

    这些学生是商议之后,主动留在书院里的,要说温习环境,家里哪有书院好。

    这十几个学生,都是来年春天要参加会试的学生,过年之前,他们要做最后的准备,一转年,十五过后,他们的功课会更加紧张。

    准备充足,才会更有信心去冲击会试。

    文学院里,先生在学习,学生们也在学习。

第九百一十九章 两小无猜哪儿那么容易() 
一直到了离着元日还有几天的时间,书院这边才正式的封了大门,都各自回家忙活过年的事儿,先生们也要准备家里过年的事儿啊,而且,一些老家不是长安这边儿的先生,虽然住在东山县庄子上,但是到了过年这会儿,老家肯定是要来人探望的,学生们回家之后,要么忙着帮着家里准备过年,要么就继续在家里读书。

    对于寻常庄户家出身的孩子,明年就是一个鱼跃龙门的机会,所以,家里倒是鲜少让书院的学生在家里帮着忙活过年的事儿的,这一点,玄世璟也早就料到了,因此让钟叔吩咐底下的人,给这些学生的家里,多送一份年货,嘱咐那些人,别让整个家里都尽着学生来,该帮着干点儿活的也帮着家里干活。

    一大家子就捧这么一个读书人,拿着上心归上心,但是娇惯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