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少 >

第1112章

大唐第一少-第1112章

小说: 大唐第一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个奇怪的圈儿,玄世璟受太子李承乾节制,而李承乾呢,又受到于志宁的节制,于志宁又被玄世璟卡一下。

    只因于志宁特殊的身份,那就是太子师。

    对于李二陛下的身体,如此反反复复,玄世璟也早就见怪不怪了,因为现如今的大唐,早就跟历史上所记载的大唐不一样了,从自己出生封侯的那时候,就已经不一样了,因为原本的大唐,连他“爹”这个人都没有,也没有什么贞观二十五年!

    可是现在呢?怕是史官和起居注上会重重的记上一笔,贞观二十五年,帝体抱养,于大明宫宣政殿偏殿修养,太子承乾临朝。

    真正到了玄世璟要着手处理政事的时候,看着书案上一摞摞的奏折,玄世璟一一查看,仅仅是大理寺上奏上来的,便有十几封。

    玄世璟这才想起来,狄仁杰现在在大理寺闹腾着,开始翻案呢,大理寺的那些陈年旧案,全都给翻出来了,凡是涉及到朝中官员的案子,案子翻了之后,都要写奏折上奏到宫中,而这些奏折,除却时态非常重要的要送到李二陛下的手中批阅之外,其余的,都送到这东宫来了。

    如今李二陛下这一病倒,送到宣政殿和送到东宫也就没什么两样了,都是要太子处理,都是要玄世璟这个太子詹事一同处理。

    看着眼前的这些奏折,玄世璟咂了咂嘴,早知道就别让狄仁杰翻案翻的这么着急了,如今到好了,事情都堆在一块儿了,但是不处置也不成,大理寺那边还等着呢,那些官员,该抓的都抓了,都在大理寺的牢房里等着处置呢。

    犯案的高官到现在没查出几个来,大多都是高官府上的下人,再就是长安城一些品级不高的官员,真要是查到了朝廷五品以上的官员,狄仁杰也不敢轻举妄动了,证据确凿之后肯定会由大理寺请圣旨捉拿。

    毕竟,狄仁杰也不过是个五品官,对待五品以下的,证据确凿,带着人说抓就给抓了,就狄仁杰上任到现在为止,大理寺的牢房之中就已经多出不少人了,犯人吃牢饭,也是花费的大理寺的公帑,这还没怎么着呢,戴胄就要开始心疼大理寺的财政支出了。

    因此,奏折是一本一本的往上上,事情早解决,案子早结束,该处置的处置了,大理寺也能及时“止损”,说不定还能回回血呢。

    这样的事情,玄世璟处理起来也是方便简单,既然案子都翻了,证据也都足足的了,那就处置就是了,现在的大唐可不是以前的大唐,还要顾忌着一些世家大族的面子,朝堂之上,皇帝想要施展,却是被现实束手束脚,现在谁敢束皇帝的手脚?怕是绳子不想要了。

    果不其然,在大理寺的奏折之中,玄世璟找到了戴胄的折子,打开折子,果然是戴胄诉苦的一份奏折,无非就是大理寺最近的开支有些大,想要请求朝廷从户部拨调一些款项,毕竟大理寺查处那些旧案,各方面总结起来,可是一笔不小的之处。

    这支出,大多都是从狄仁杰手中出去的,办案想要有效率,必要的钱是要花费的,而且还有牢房里的开支,十几几十张嘴吃饭呢,虽然都是牢饭,粗茶淡饭,但是也花钱啊。

    狄仁杰是玄世璟推荐到大理寺去的,狄仁杰在大理寺办案,有戴胄“纵容”着,其它的同僚自然不敢给狄仁杰使什么绊子,但是这钱财的事儿,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只能请求朝廷拨调。

    户部那边,因为钱庄的事情,前期根本就没有什么投入,都是由地方上的官府来操办的,花费的都是地方上的钱财,国库并没有支出,而且,钱庄建好之后的盈利,半年一批,运送到长安,第一批盈利已经进入国库了,所以户部那边,也不存在国库紧张的情况。

    该用的钱就得用,玄世璟在考虑,给大理寺那边拨调多少办案补助合适,有个数目,也能拿给李承乾做参考,这关于钱财的事儿,还是得李承乾拍板定案。

    不缺钱的感觉就是爽快,不用皱着眉头赚着那点儿钱,一文钱掰成两瓣花。

    反正自玄世璟长大以后,就从来没过过缺钱的日子,至于户部,这么多年走过来,估计也是穷怕了,给他们钱,也是守着,不敢大手大脚的花。

    大唐立国三十几年,穷了三十几年,这两年才算是真正的日子滋润了起来,当然,这是说的朝廷,说的户部。

    戴胄可不会知道,他上来的折子,都是玄世璟给批回去的,当然,玄世璟批归批,等李承乾睡醒之后,还要再确认一遍,这才叫完事儿。

    玄世璟把狄仁杰送进大理寺,戴胄接受了,这是算是玄世璟欠戴胄一份情,不管狄仁杰如何出色,毕竟是玄世璟给人家走了后门,也不管狄仁杰帮着大理寺摆平了多少案子,要是没有戴胄在大理寺帮狄仁杰撑腰,狄仁杰也不会办事儿这么容易,这是一份人情。

    而现在,玄世璟在戴胄的这些奏折上,一路给放行,这算是还人情,有来有往。

第八百三十八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 
“殿下可休息好了?”玄世璟抬起头来看向李承乾问道。

    李承乾伸了个懒腰,将身子舒展开,笑道:“休息好了,接下来就可以干活儿了,对了,现在什么时辰了?”

    “已经快要到午时了,估计一会儿尚食局那边就要送饭过来了,今儿个就得在殿下这边蹭口饭吃了。”玄世璟笑道。

    “小事一桩,管饱。”李承乾走到书案后坐下。

    玄世璟将自己面前的书案上放置着的已经批阅完的奏折都收拾利索,随后起身将奏折送到李承乾面前。

    “今天一上午,我挑了一些奏折批阅回复,这当中,大多都是大理寺的折子,殿下过目一番吧,若是没什么问题,就直接送归大理寺,各项事情,也着人打招呼查办,另外,这一份,戴胄大人的奏折,比较重要,这当中涉及到了户部的拨款,这上面的拨款数量,我仔细的估量过,大致就是这么个数目,给殿下做个参考。”玄世璟说道。

    “嗯,好。”李承乾点点头。

    这些奏折上面所述之事,玄世璟都给出了稳妥的处理方法,李承乾只需浏览一遍,在心里有个大概就是了,也无需冥思苦想如何处理回复,省事多了。

    这样的方法,不仅是玄世璟帮李承乾处理事情如此,三省批阅奏折也是如此流程,批阅之后,将奏折送到李二陛下的书案上,李二陛下将一些重要的奏折自己批阅之后,完事儿再看三省送上来的折子,大致浏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中午饭也是在李承乾的书房之中用的,用过午饭之后,继续坐在书房之中批阅奏折,原本应该送往宣政殿的奏折,也全都送到了东宫这边,有原本应该是李二陛下批阅的,也有三省披阅过的折子,也送到了这边。

    一下午的功夫,玄世璟和李承乾两人就埋头在书房的奏折之中。

    这是玄世璟做官以来,最为忙碌一天了,从退了早朝之后就在东宫书房看奏折,一直到傍晚。

    天快要黑下来的时候,玄世璟这才从东宫离开,骑着马回了道政坊的宅子。

    倒是有好几天没回庄子上了,但是玄家的护卫一直在庄子上的玄家与长安城道政坊的宅子这边两头跑,送消息,因此,家里有什么事,玄世璟也都知道,没有发生什么大事儿,玄世璟也放心。

    家里那边反正有晋阳和秦冰月在处理着庄子上的事儿,无需玄世璟操心。

    至于书院那边,有高士廉和萧瑀坐镇,各个书院有有各个书院的院长,只要长安城这边的人手不伸的那么长,不去对庄子上的书院做什么,书院自己,稳稳当当的,没毛病。

    玄世璟今年也不过二十五岁,年纪轻轻,位极人臣,说的就是玄世璟了,但是坐在相应的位子上,也要肩挑起相应的责任,扛起相应的重担才是。

    以往玄世璟懈怠,因为东宫暂且用不到他,而且还有别的比东宫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但是现在,事情该了的都已经了结了,东宫这边也需要人手了,他也不能在庄子上被放养了,知道的人,自然知道玄世璟先前虽然在庄子上,但是也没闲着,不知道的人,还真以为玄世璟在庄子上懒懒散散的偷懒呢。

    他先前那般,朝中大臣也是颇有微词,奈何陛下不发话,也不管,他们有微词也没用。

    谁不知道陛下看重玄世璟,培养提拔玄世璟,估计着,这玄世璟将来是要留给太子的。

    不然,年纪轻轻的,能协同太子,掌管东宫?能坐上太子詹事的位子?明摆着,这玄世璟,是要做两朝宠臣的,还是实权大臣。

    这一切,李二陛下都给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朝中一切事务,都送到了东宫这边,而宣政殿的偏殿之中,长孙皇后一直陪着李二陛下。

    “陛下,今日觉得,身子如何?可轻松些了?”长孙皇后坐在床边,从李二陛下的手中将药碗接了过来,放在了一旁德义端着的托盘上。

    李二陛下叹息一声,看向德义:“你们先退下。”

    德义躬身应了一声,随后招呼着殿中的太监宫女全都退了出去。

    “陛下。。。。。。”长孙皇后一脸担忧的看着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摆了摆手:“无妨,太医说的也不错,朕这的确是太过劳累了,朕自己也能感觉得到。”

    “既然如此的话,陛下就多休息两天,朝中的是事情,臣妾见承乾做的也不错,陛下可安心。”长孙皇后说道。

    “承乾现在的确能够独当一面了,朕也是欣慰。”李二陛下笑道:“如今朕的这个身子,是好不利索了,即便是养过了这两天,将来这毛病还是会犯。”

    现在李二陛下的心情是纠结的,一方面心里也想要歇息,但是却是始终放不下大唐,毕竟大唐如今的景象,是他亲自带领着一干朝臣,亲手开辟出来的,如何放得下?

    或许只有到死的那天,才算是真正的放下。

    “如此的话,陛下就好好的听从太医的嘱咐,少操心一些,一些事情交给承乾做就是了,陛下也能从旁看着承乾,多指导一番。”长孙皇后说道。

    李二陛下点了点头,这样倒也可以,如今以他的这个身体的情况,就是不能太过操劳,否则,原本能处理十件事情,身体一倒下,一件事儿也办不成。

    “等朕的身体好起来之后,以后退朝,承乾就不要回东宫了,就让他跟在朕身边,在宣政殿处理政事吧。”李二陛下叹息一声说道。

    其实这种举动也算不得什么,至少在以前的时候,在长安城太极宫的时候,李二陛下处理政事的时候身边就有一位,不过不是太子李承乾,而是晋阳公主李明达。

    晋阳公主的这待遇,可比太子要高多了。

    现如今,即便李二陛下的身体已经成了这个样子,但是却依旧放手不了大唐,或许这一切,都是命吧。

    当初付出这么多,做了这么多,将这位子摘入自己囊中,就注定要为了这位子付出更多,做更多的事情。

第八百三十九章 管家和他的副手() 
从李二陛下登上帝位的那一刻到如今,李二陛下的所作所为,也对得起这个位子,对的起当初心中的理想,对得起跟着他出生入死的臣子,也对得起天下万民了。

    一步一步的背负着大唐向前行走,或许,注定李二陛下要为了这个大唐,赔付上他的一生,从李家晋阳起兵“勤王”开始,一直到将来李二陛下的生命结束为止。

    隔天,李二陛下也就不在宣政殿的偏殿了,把偏殿留给了太子李承乾,自己则是回了寝宫,仍旧是太子在总领朝中事务。

    而东宫这边,一直都是玄世璟在操持着。

    玄世璟有个副手,也就是太子少詹事,名字叫做陈冲,是先前在东宫做事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员,但是玄世璟见他做事利索,而且人也不错,就向李承乾举荐了他,后来李承乾就把这人放在了玄世璟的身边,意思也很明显,你自己举荐的人,自己带。

    不过即便这样,也是给陈冲升了官了,一下子成了少詹事,正四品的官儿,也是步入了朝廷要员的行列。

    陈冲的年纪与玄世璟相仿,也是个年轻官员,是东宫为数不多的新鲜血液,玄世璟提拔陈冲,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在,总不能找一个年纪比自己大一轮的人来做自己的帮手吧?使唤人家的时候心里肯定多多少少的有些不自在,干脆找个年纪比自己小的,支使起来顺手多了,忙的时候呢,帮着处理处理事情,闲的时候呢,就端个茶倒个水儿啥的,比东宫书房外头站着的小黄门要经使唤多了。

    李二陛下这几日不再理会政事,而李承乾也得了李二陛下的旨意,暂且住在了宣政殿,东宫这边,能管事儿的就只有玄世璟这个太子詹事了,东宫之中,大大小小的事务,都给送到了玄世璟这边来,对于东宫之中的鸡毛蒜皮芝麻大小的事儿,玄世璟也烦,但是没办法,这是他的职责。

    东宫的詹事府是个干什么的地方?说白了,就是掌东宫内外众务,纠弹非违,总判府事。

    连东宫之中吃穿用度分配,都是詹事府的事情。

    这些事情,鸡毛到什么程度?这个月太子妃或者是太子嫔花多少钱,都是詹事府管的事儿。

    说白了,就是东宫的管家。

    只是东宫的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儿,玄世璟是不管的,都丢给了陈冲,陈冲就在玄世璟的身后去处置这些事情,玄世璟在东宫,大多都是帮着李承乾处理政事,就像三省减轻李二陛下的负担一样,他帮着李承乾减轻负担。

    如今李承乾在宣政殿坐朝理政,送到东宫这边的折子数量也就急剧下降了,仅仅一上午的时间,玄世璟也就把该处理完的事儿都处理完了,陈冲也在东宫的书房之中。

    “陈冲。”玄世璟唤了一声。

    “在呢,玄大人,有何事吩咐?”陈冲屁颠儿屁颠儿的来到玄世璟身前,躬着身子问道。

    “东宫这边,下午你盯着,我就先回去了,若是太子问起,直说就是。”玄世璟说道:“你跟在我身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